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5610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形成学生个性化选课方案和选课指导制度,制定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

建立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秩序。

4、积极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新课程要求、凸现学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师教学水平监测体系,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

5、改革和完善我校教师校本研训制度,使校本研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加大对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与管理队伍。

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把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6、加强资源建设,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的优化组合。

7、以新课程实验为契机,对我校发展进行科学的长远规划,使我校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组织与领导:

1、新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唐福宝

副组长:

丁丽

成员:

胡支连胡伙根彭玉平魏祖华杨新陈勇水陶绪浈黄振波

邓根保张殿刚

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决策与部署,研究制定各项保障措施及相关文件,全面部署新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的实施。

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2、新课程实验工作小组

陈勇水陶绪浈黄振波邓根保张殿刚金润根李颖熊小文周天慈

负责制定我校新课程实施方案、样本校工作计划、校本研训计划;

负责学校课程设置与编排;

负责、统筹学校新课程的实施、管理及各项评审工作。

3、新课程实施工作小组

组 

长:

丁丽

教研组长 

年级组长

成 

员:

备课组组长 

班主任 

学科带头人教务干事

负责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

制定学科教学实施办法、教学评价管理办法、学分管理办法、学生选课管理办法;

制定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制度、课程资源开发制度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负责组织开发校本课程。

4、新课程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小组

陶绪浈

黄振波徐方国

年级组长 

班主任刘小文单莹涂玉艳

负责实验年级班级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管理体系。

5、新课程后勤保障工作小组

徐火庚

熊泉发聂孝群

总务干事

五、课程实施与管理:

1、教学时间安排。

按照国家、省课程设置与说明中提出的“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的要求,严格遵循市里制定的普通高中校历安排教学,不随意增减课时。

2、课程设置与说明。

遵循省市的规定,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学分分配严格按照省下发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执行。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中须修满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28个以上选修学分,其中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3、课程安排。

全面把握普通高中的课程内容,将《江西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一览表、学分分配指导表、课程安排指导表作为我校学分分配和课程安排的重要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安排如下:

高一年级课程安排

学习领域

科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语言

文学

语文

语文1

[2](5)

语文2

语文3

语文4

英语

英语1

英语2

[2](5)

英语3

英语4

数学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人文

社会

思想政治

经济生活[2]

(2)

政治生活[2]

(2)

历史

历史1[2](3)

历史2[2](3)

地理

地理1[2](3)

地理2[2](3)

科学

物理

物理1[2](3)

物理2[2](3)

化学

化学1[2](3)

化学2[2](3)

生物

(2)

分子与细胞

(2)

[2]

(2)

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

[2]

(1)

必修Ⅰ

[2]

(1)

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2]

(1)

艺术

美术

必修Ⅰ[1]

(1)

必修Ⅰ[1]

(1)

音乐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含建康教育

体育与健康/含田径运动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假期完成,5学分[5]

社区服务

5个工作日以上,1学分[1]

社会实践

参加一周,2学分/学军[2]

注:

[]表示学分()表示周课时合计70学分(必修70学分)周课时35节;

体育为自主选课。

高二年级课程安排:

语文5

选修Ⅰ

[2](5)

英语5

数学5

文化生活[2]

(2)

生活与哲学

文[2](4)

文选修Ⅰ

[4](4)

历史3[2]

(2)

文选修Ⅰ[2](4)

地理3[2]

(2)

选修Ⅱ[2](4)

必修Ⅰ[2](4)

理选修Ⅰ[2](4)

必修Ⅰ[2](4)

遗传与进化、选修二

[2]

(2)、[2]

(2)

稳态与环境

[2](3)

必修Ⅰ、选修Ⅱ

[2]

(2)、[1]

(1)

[2]

(2)、[1]

(1)

参加一周,2学分/学工[2]

[]表示学分()表示周课时合计66学分(必修36学分,选修一28学分,选修二4学分)周课时34节;

高三年级课程安排:

[2](6)

高考复习

人文与社会

选修Ⅱ时事

[2](4)

文选修Ⅰ[2](4)

理选修Ⅰ[2](5)

理选修Ⅰ[2](5)

理选修Ⅰ[2](3)

必修Ⅰ[2]

(2)

[1]

(1)、[2]

(2)

参加一周,2学分/调研[2]

[]表示学分()表示周课时;

合计39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一25学分,选修二4学分)周课时35节;

三年总学分:

177学分(必修116学分,选修一53学分,选修二8学分)

4、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元、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结合学科特点,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建立成长记录袋,综合全面反映学生成长历程,为方便保管,记录袋平时放在学生手中。

5、严格学生学分管理与毕业资格认定。

学校通过学分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学生修满学年并达到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

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后经考试合格就可取得学分;

考试未合格的科目、模块允许按规定进行补考,补考合格方可取得学分。

补考不合格允许另选其他科目、模块。

六、实验步骤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准备阶段

1、2008年2月—2008年8月

(1)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高中新课程启动培训。

充分认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

(2)成立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理论学习,统一认识.明确要求,部署准备及实施阶段各项工作的进程,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

(3)请专家进校,对全体教师进行高中新课改的通识培训和动员;

印发系列“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材料”,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体会交流;

选派学校相关领导、部分骨干教师赴课改实验区考察学习。

2、2008年6月—2008年8月

(1)起草并呈报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课程实施指导小组、课程实施工作小组、新课程教师培训与研修小组、新课程实验专家小组、新课程实验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后勤保障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

(2)通过教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新建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校内解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教研组内解读、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实施新教材。

(3)完成高一至高三年级教学进度整体安排计划,编排出2007-2008学年度高一年级学期课程表。

(4)在前两年新课程实验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对全校教师进行分学科的新课标培训,今年高考后对新高一年级全体教师进行新教材培训。

(5)根据新课程实验的要求,摸清家底,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工作。

(6)做好新课程准备阶段的自查工作。

3、2008年7月—2008年8月

(1)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高中新课程的学科培训。

以校本培训方式对学校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管理要求。

(2)进行校本课程学生需求评估、教师申报、课程设置等工作,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办法》,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至少8个学分的校本课程系列,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3)审定我校《教学管理办法》、《学生选课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办法》及《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

(4)制定我校《高中课程改革学生宣传手册》和《高中课程改革家长宣传手册》,做好2008年起始年级学生进人课改的动员准备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实验阶段(2008年9月——2011年8月)

1、坚持“边改革、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对实验教师进行课标培训、教材培训及课堂教学培训,开展新课程实验的专题研究,记录阶段性检测的有关数据,整理反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验的资料,总结阶段性实验和研究的成果。

2、修订我校《新课程实施方案》,完善教学管理、课程实施、校本教研及教师培训等制度。

3、规范选修课的开设、评估和总结;

完善学校课程编排方案和学分认定管理方案;

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完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及有关制度;

加强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及其制度建立、研究工作。

4、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验所需要的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建设。

5、做好每学期一次的实验工作总结、研讨及资料的整理工作。

6、做好下一轮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

7、做好首轮实验年级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1、学校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

对三年新课程实验的终结性评价,写出分析报告。

2、各课题实验项目组:

写出专项实验和研究的结题报告,对实验班级和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撰写专项实验的研究报告。

3、教师:

每人就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结合课题研究写一篇实验研究论文或实验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深入地分析,对己有的经验成果进行交流、推广。

对下一轮的实验工作提出具有借鉴性的对策,初步实现实验工作目标。

江西新建一中新课程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

(2008年6月)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

职称

备注

1

江西新建一中

校长

高级教师

学校领导

2

胡支连

副校长

3

副校长

4

邓根保

教务干事

科研主管

5

张殿刚

教学主管

6

熊焕煜

年级组长

教师代表

7

葛苏彪

年级级长

一级教师

8

刘端斌

9

金润根

教研组长

10

李海金

11

蔡玉英

12

周桂林

13

徐美相

14

凌宗勇

15

齐俊

16

于建权

17

熊小文

18

李秀国

19

罗宇红

20

政教处副主任

德育主管

21

黄振波

团委书记

22

徐火庚

总务处主任

后勤主管

江西新建一中新课程家长委员会成员名单

(2008年9月)

家长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

联系电话

刘红

南昌市女子监狱

警官司

滕朝勇

新建县人民法院

法官

刘郡英

个体

新建一中

2008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