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91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8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

顾欣,一个22岁的阳光男孩,充满了生机与梦想。

然而,不幸从天而降,白血病夺走了他的一切,连同生命。

在他离开人世前的28小时,他以口述的方式托朋友在网上发表了一纸“绝笔”信——“谁来拯救我的父母”。

那是把心揉碎了吐出的文字:

“世上不幸的人不止我一个,我想通了生死,所以我不遗憾。

只是感恩于父母,心里反复想,没有了我,他们该怎么继续活下去。

”许多读到信的人落泪了,数百人在网上跟帖留言。

其中一位网友这样写道:

“不能不为之动容,不能不为之流泪。

同龄的孩子们,想一想自己吧,想想父母的含辛茹苦,不要再让他们担心,不要再让他们伤心!

请你也写一段话跟帖:

7.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写一句话。

情谊是诗。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送别董大时真诚的劝慰;

[示例1]

[示例2]

[示例3]

8.仿写(4分)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境;

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感谢,因为他。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13分)

[甲]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12.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17分)

家书

胡凯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

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

“哥来信了。

”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

“快拆开念念。

”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

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

春节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

”菊一字一顿地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

菊淡淡道,完了。

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

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

“收到信就好。

伢子在大学念书很忙,没工夫写许多话。

菊问:

“回不回信?

”菊娘斜瞟一眼:

“当然回。

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

菊趴到桌子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撰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

延叔叹了一口气说:

“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

叫他放心。

”说完回过头去,“我没什么说了。

”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我说两句。

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

秋后老母猪生下9只崽。

今年价好,涨到7块,有卖头儿。

卖猪崽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上个月,那只黑老毋鸡被隔壁伢子打断了腿,我心疼了好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

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延叔腮帮子一鼓:

“说这些干啥?

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

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

”菊娘赶紧插上:

“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

叫你哥在学校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

不要让人笑话咱。

”菊烦透了:

“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

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

“菊,把你的学习情况给你哥说说。

菊咬起下唇,写道:

“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枝钢笔。

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

那枝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

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菊写好抬起头。

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

菊娘就站起去灶间盛饭。

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

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

腊狗说样式还挺流行,城里都作兴。

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

“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菊嚷嚷起来:

“没纸写了。

”延叔见写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

“就不写了。

”菊娘便说:

“对。

你哥不信这些。

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

拿起那薄薄的一张纸,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郑地甩出一句:

“重写一封。

”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信收到。

钱就寄。

13.从经济状况来看,你觉得延叔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4.菊的哥哥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你能依据文本分析他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吗?

15.“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

”哽在他心里的是什么东西?

16.最初的家书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说了许多事,这反映了延叔一家三口怎样的情感?

最后延叔又让菊将家书改成短短的六个字,这又是为什么?

试做分析。

17.你觉得这篇小小说有哪些突出的写作特点?

试从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余音

吴韩娴

岁月悠悠,往事依稀,始终记得故乡青石戏台上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只是时光易逝,如水月光下的戏台上只剩下深红浅绿的绰约人影在轻轻晃动,戏子的容颜也已经残缺,如丝的唱腔尚在耳畔呜咽,一切却已遥远而凄迷。

记忆中的大戏台还如昨日般清晰。

乡下的戏台是用大石块砌成的,灰白的色调干净而古朴。

一旁大榕树的枝桠碰碎了一地的阳光,斑驳的叶影在青石上闪烁着,倒也颇有几分盎然古意。

戏台后面是一座红墙黄瓦的小庙,终日香烟缭绕,总有很多孩子在嬉闹,也时常有几个调皮鬼窜到戏台上过过戏瘾。

但我是从不上去玩的,总觉得一人多高的戏台是需要仰望的,神秘而奇妙,让人轻易接近不得。

不过那社戏却始终是亲切的,着实让人喜欢,唱戏时的热闹更是让我无比神往。

每逢农历大节,悠扬的歌声在清凉的夜风里断断续续地传来,轻敲着耳骨钻进心里,一丝一缕地洇成一片浮动着朦胧月色的迷醉时,就马上明白了村民请来的戏班已经开始吊嗓子练唱了,而恍惚中戏子们躲在飘飞水袖后面的羞涩笑靥仿佛就在眼前。

于是便万分心急地拉着爷爷去看戏……

终于开唱了,师傅们敲着金钹,拉着二胡,好听亲切的曲调就飘了出来,飞到各个角落,让人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

芗剧虽然没有吴侬软语的越剧来得,但是带着闽南方言特有的,活泼但不失,平易又不乏,向外散发着它古老但不改蓬勃的生命力。

只是年纪尚小,听不全那时而飞快时而凝重的戏词,就总是一知半解地连蒙带猜,也分外关注台上戏子的一颦一笑,不必说孩子们最喜欢的滑稽可笑的丑角,即使是面对拖着长腔的老生也舍不得移开眼去。

小小年纪竟也会随着剧情不时喟然长叹抑或抚掌大笑。

不过黄毛丫头实在无法免俗,最喜花旦与小生。

记忆里的小生是由女子反串。

那清丽如水的容颜在峨冠博带的映衬下,倒也平添几分英气。

雪白的扇骨一滑,书生的倜傥潇洒就在风中徐徐绽放。

只是小女子些微的腼腆与羞涩依旧会偶然地在那儒雅的微笑里悄悄显现出来。

花旦也是极为标致的女子,掩嘴微笑时会忽然满脸绯红,让双颊上的胭脂生动起来。

清甜的歌声在那一低头的温柔里慢慢荡漾开来,搅动得台下人的心就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唱到动情处她眉尖一蹙,长长的水袖一摆,自是有说不出的妩媚动人。

多年来这一切都让我一直认为戏台上眉分八彩气宇轩昂的俊朗与眉似远山朱唇妙目的俏丽是生活里难以企及的美好,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拥有那复活瞬间的鲜活和感动。

只要插着金步摇的浓丽女子迈着不急不徐的小碎步踏上青石戏台,抿嘴微笑或是皱眉轻嗔,一切就都骤然苏醒,一点儿也不生涩苍老,仿佛从来没有停顿或消失过。

匆匆走过的我们都在只属于自己的戏里传承着生命里不论是苦痛还是幸福的全部美好,有无可奈何更有不变永恒,而浓缩了芸芸众生生命轨迹的民间戏曲,更将凭借着它绵长而坚韧的生命力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季节里,向所有憧憬美好的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一切美丽的故事……(选自《闽南日报》2006年5月11日有删改)

18.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1)把下面4个词语分别填入恰当的空缺处。

(只填序号)

 A、庄重B、珠圆玉润C、高雅D、飞扬热情

芗剧虽然没有吴侬软语的越剧来得,但是带着闽南方言特有的,活泼但不失,平易又不乏,向外散发着它古老但不改蓬勃的生命力。

(2)文中还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句子,请摘抄一处并赏析。

句子:

赏析:

19.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以“余音”为题?

20.假如有一天“我”重返故乡,“我”会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昔日的大戏台呢?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富有文采的语言为文章续写一段话。

(不少于60字)

21、综合性学习。

(1)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文艺舞台上一棵璀璨的明珠。

除文中提到的芗剧、越剧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戏曲,请写出来。

(不少于两种)

(2)在你看过的戏剧中,你最喜欢哪出戏或哪个人物?

为什么?

三、作文(30分)

22.请以“爱的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题

一、1.B点拨:

A项“倘”应读tăng;

C项“屉”应读tì

D项“吟”应读yí

n。

2.①“圆—园”;

②“涨—胀”;

③“慢—漫”;

④“燥—躁”。

点拨:

这是一组同音形近字,注音根据形旁推断字义,结合语境判断。

3.D点拨:

“同窗”是指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4.

(1)B

(2)CA(3)B

几组同义词,注意辨析异同。

5.D点拨:

文中主要表现“我”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我”从中感悟到爸爸去世后自己虽小,但应该承担起许多原属于爸爸的责任。

6.示例:

珍惜我们的生命,珍爱我们的父母,善待我们身边每一个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

让人间多一点温情。

扣住感恩父母跟贴。

7.示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送别杜少府时豪迈的宣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苏轼思念弟弟时无奈的轻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孟浩然离开山村时美好的约定。

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诗句,在理解的基础上仿写句子。

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写一句话。

8.略点拨:

内容相承,句式一致即可。

二、

(一)9.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注意一词多义及古今异义词。

10.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点拨:

注意关键词语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11.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根据甲乙两文所强调的重点作答。

12.甲文:

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

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二)13.这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家庭。

从以下的叙述描写可以看出:

菊写信是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用的是笔杆裂开的圆珠笔;

菊的哥哥要的钱需要凑好才能寄去;

去年的债刚刚还清;

学校奖给菊那枝笔,她舍不得用;

家里分了救灾衣服;

信写了三张就没有纸了点拨:

注意从家庭贫苦方面搜集有效信息。

14.菊的哥哥的来信很短,他只表示自己需要钱,不回家过年,对家里的事和父母、妹妹的情况一概不问。

从中可以看出他亲情淡薄,对家人和家庭情况漠不关心。

仔细阅读选文进行揣摩即可。

15.儿子对家庭的冷漠使他产生无法接受的不快。

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即可。

16.这反映了他们有浓浓的亲情,希望菊的哥哥分享他们的快乐,安心读书。

延叔以这种方式对儿子的冷漠态度表示不满。

从写第一封信的内容可以看出浓浓的亲情,从重写的信中看出不满。

17.

(1)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例如,冷漠的短信与充满亲情的长信的对比;

拆信前的兴奋与拆信后的失望的对比。

(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情感。

例如,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

“快拆开念念”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3)通过细节描写表情达意。

例如,“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小心地”说明菊把信看得很重;

“薄薄的一张纸”,说明信的内容很少。

又如,“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笔杆裂开”说明家庭不富裕,非常节俭。

(4)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通篇没有一句话明确表明作者的观点,但对菊的哥哥的批评态度却包含在字里行间。

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薄薄的一张纸”,暗示着菊的哥哥亲情淡薄。

第二封信改为六个字,更是耐人寻味,延叔的不满之情蕴含其中。

从任意两个方面作出分析均可。

(三)18.

(1)依次是:

BDAC

(2)示例①:

句子:

一旁大榕树的枝枉碰碎了一地的阳光,斑驳的叶影在青石上闪烁着,倒也颇有几分盎然古意。

赏析:

这句话通过对戏台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表现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示例②:

而浓缩了芸芸众生生命轨迹的民间戏曲,更将凭借着它绵长而坚韧的生命力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季节里,向所有憧憬美好的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一切美丽的故事……

语言含蓄,有韵味。

它表达了作者对萝剧的热爱,希望它能永远传承下去。

示例③: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演员表演艺术的高超,表达对萝剧艺术的喜爱。

扣住所选优美语句,从修辞、表达等角度赏析。

19.示例①:

能让我们想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象地写出芗剧对作者的影响之长久。

表现作者对萝剧艺术的无比喜爱,希望萝剧能永远传承下去。

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

20.示例:

这就是那个曾经喧哗快乐的青石戏台吗?

这就是那个扎着小辫子爱笑爱闹的女孩吗?

岁月匆匆,生命因生活中所有琐碎的无知而改变了面貌,可永恒不变的依然是我对你的感情——青石戏台!

相像不要脱离实际,要结合选文进行。

21.

(1)示例:

黄梅戏、豫剧、京剧、潮剧等。

《窦娥冤》它情节曲折、离奇,如: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

窦娥的冤情最终得以昭雪,符合老百姓的善恶观念,表达了他们的美好愿望。

窦娥她美丽、善良、孝顺、刚强,面对恶势力,她毫不退缩,不惜以死抗争,维护自己的清白。

写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剧种及人物,写明喜欢的原因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验题

(时间:

10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气魄(pò

)扮演(bà

n)澎湃(bà

i)哽住(gěng)

B.哺育(fǔ)惩罚(ché

ng)懊悔(à

o)逼狭(xiá

C.屏障(pí

ng)山巅(diān)滋长(zī)炽痛(chì

D.惨白(chǎn)泛滥(fà

n)镐头(gǎo)胡骑(jì

2.下列每项中都有一个错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的方格中。

A.九曲连环浩浩荡荡气势磅礴高山之颠

B.巾帼英雄从山叠岭自然和谐人心惶惶

C.家谕户晓意味隽永人声鼎沸来势汹汹

D.荒草萋萋绝壁断涯亦复如是妙趣横生

A

B

C

D

3.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当窗理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雄兔脚扑朔(动弹)

B.污秽(肮脏)谰语(好听的话)

C.炽痛(热烈而深切)亘古(远古)

D.宛转(形容鸟声或歌声悦耳动听)屏障(像屏风一样遮挡着的东西)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________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我们应该拿出________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________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A.阻挡雄健悲壮 

B.阻抑雄健悲壮 

C.阻抑强健悲愤

5.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 

A.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她学习的决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国土的思念之情。

C.《最后一课》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韩麦尔为主人公,表现了阿尔萨斯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的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7.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娱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回答得体的一句是()(2分)

A.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

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

B.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

C.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

D.谢谢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实在遗憾。

8.文化常识填空(8分)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的第二乐章,词作者是________,曲作者是________。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品是________。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于五四运动之后,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他曾经参加编辑著名杂志《新青年》。

(4)《木兰诗》选自________朝郭茂倩编的________,在这部诗集里还有很多名篇,如《________》、《________》等。

9.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

思念像一杯苦酒,越陈越苦。

10.根据下面规定的情景,以“风”为重点,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话。

情景:

冬天早晨风寒冷红肿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4题(14分)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目: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为③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

①果:

果断。

②顿舍:

停止。

③为:

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少而好兵——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③于是引兵而西——④李信果辱秦军——

1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1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