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59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docx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东莞理工学院

经济贸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社会调查论文

题目: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班级:

 

组员: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摘要: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园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要想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产业支援服务业,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的改革创新,这样才能有利于自身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优质生活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按照东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升级转型引领区”的目标定位开展各项工作,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定位,缺乏系统的研究和顶层战略设计。

部分科技平台与企业对接渠道有待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效益尚未凸显、科技金融发展还不够完善、生活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也有待改进完善。

一、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产业类型以科技密集、智力密集的高科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十一五”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经济却呈现出逆势强劲增长的良好势头。

  择商选资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重点引进对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对产业链提升起关键作用的高端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力求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产生最大的效益。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坚持“三高两自”招商标准,拒绝接收污染大、能耗大、科技含量低的项目,坚持把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文化创意和金融服务四大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包括胜华科技、宇龙通信、漫步者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先后建设了台湾高科技园区、生物科技园、工业大厦等产业载体,提高了产业聚集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的核心功能,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发展的最大亮点。

“十一五”时期,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始终将科技创新列为核心工作,每年从园区财政提取5%以上的资金,设立松山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了10所规模较大的研究机构,引进了5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创建了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20个工程中心(含工业设计中心)和实验室、2个市级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10个行业创新和技术联盟。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成立了东莞产业支援联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

“十一五”时期,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2010年年底,东莞松山湖高新区9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绝大多数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2010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913件和339件;“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3%和187%。

  辐射带动效应初步形成。

目前,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引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正在逐步发挥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引进的华为、生益科技、宇龙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

如华为项目带动松山湖周边镇区引进30多家配套项目。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11家创新平台发起成立的东莞产业支援联盟,已与东莞及周边城市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开发出高速木工加工中心、全自动毛纺编织机、LED芯片检测与分选装备等十几套装备,全部应用到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企业中;华南工业设计院为500多家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开发300多个新产品;法国皮革与鞋类质量检测中心提供国际检测认证服务,提升了东莞鞋业竞争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起步。

“十一五”时期,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根据自身优势,加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领域技术和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了国内首个“国产云”市场化应用,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套全自动电子标签封装机;电动汽车产业方面,引进了新能源科技等知名电动汽车电池研发制造企业,整合园区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力量,成立了电动汽车产学研联盟;在高端触控面板和IC设计领域,引进了胜华科技和智原科技等龙头企业。

二、产业园区发展缺陷

顶层战略设计有待完善。

近几年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按照东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升级转型引领区”的目标定位开展各项工作,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定位,缺乏系统的研究和顶层战略设计。

  部分科技平台与企业对接渠道有待加强。

目前,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创办了11个科技平台,部分科技平台主要收入来源于申报国家、省、市职能部门科技项目经费,与企业有效合作的对接渠道还没有建立。

  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效益尚未凸显。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重点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但目前规模效益尚未凸显,在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方面仍有待努力。

  科技金融发展还不够完善。

目前,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专利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滞后,天使资金、创业投资、上市融资等适应高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融资渠道还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导致目前园区中小型、微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仍需继续引进高端人才。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生活配套不够完善。

近几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重视配套建设,努力改善园区生产生活条件。

但目前园区对外交通出行不便、商业服务不足等问题,仍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近期,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将尽快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园区生活配套。

三、产业园区发展优势

交通便利:

东莞市的几何中心,地处亚洲著名的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中段;北接莞惠公路,西临石大路,西南连107国道;经松山湖大道到东莞市区15分钟车程;莞深高速公路从园区东西走向穿过,在园区外围有两个出入口;

 新开通的常虎高速和建设中的南环高速分别将从园区南侧和北侧通过,并与广深高速、莞深高速交联。

到深圳市区及深圳机场40分钟车程; 到广州市区及白云机场60分钟车程;至广九、广深准高速,广梅汕、京九铁路枢纽站-东莞站20分钟车程;至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20分钟车程。

气候宜人:

 园区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日温差小;大气对流旺盛,空气自净能力强;年均气温为23℃,一般年份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3℃;常年降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极少台风灾害;

环境质量良好:

 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所测松山湖大气质量,平均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政策扶持:

政府在多领域对松山湖提供政策优惠

四、产业园区未来发展

主要立足于台湾高科技园区,发展电子信息业;立足生物技术园区,通过从欧美引入先进的技术和项目,从国内引入著名的研发机构开办生物技术项目;利用粤港澳文化创意,发展创意设计和工艺设计;利用金融创新品牌,做好金融服务项目。

一是扶持平台发展,具体是扶持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扶持科技平台发展,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服务支撑;建设创意设计服务平台,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意设计服务支撑。

  二是抢占制高点,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东莞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下一步将积极抢占世界当今乃至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大力培育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电动汽车、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以IC设计、物联网和互联网为核心。

IC设计重点在于加快建立完善IC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体系。

物联网要推动松山湖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实现物联网产业聚集。

互联网产业要发展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核心,推进由中国科学院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科院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建设发展。

  在生物技术产业方面,一方面抓紧出台政策支持体系和产业规划,另一方面要完善实验动物基地和临床实验室建设,力争打造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产业链。

  在电动汽车产业方面,作为领导机构,加快成立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市场主体,加快成立东莞松山湖电动汽车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研发平台,加快成立松山湖电动汽车研究院。

  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以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为基础,努力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的动漫原创、动漫衍生品开发、动漫衍生品交易、网络游戏、影视传媒、动漫中介服务等优质的文化创意项目。

  三是完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资源要素吸引力。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将继续大力实施强优补短策略,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布局规划及城市形态设计。

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等国内先进科技园区在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邀请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开展园区功能布局规划及城市形态设计,提高城市设计品味。

其次是加快完善政策体系。

与熟悉国内高新区政策的研究机构合作,对园区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加快完善园区政策体系。

再次是加快完善生活配套环境。

由政府牵头,采取政府补贴方式,完善园区相关配套,让企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另外,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园区示范运营,完善园区内部交通生活等配套设施。

 引领科技生活:

作为东莞的科技中心,数年来,松山湖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途径”的区域创新体系。

不过,刚晋升成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松山湖深谙差异化发展的道理,牢牢扎根东莞,依托东莞的产业特色和东莞的产业升级需求营造东莞特色的科技松山湖,这样特色化的战略,不仅令松山湖拥有了“整座城市产业的坚实后盾”,也让自己成为弥补城市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重要一环。

产业园区依托于城市产业,同时也推动城市产业的继续发展,这便是双赢。

 针对东莞乃至珠三角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需求,目前,松山湖已建成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研究院、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等十个科研平台,并联合打造了“东莞产业支援联盟”,集成各平台的实力和优势,为珠三角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检验认证和技术支撑等服务,有效发挥了科技辐射服务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东莞乃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升级:

相比较为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松山湖更多依靠的是自主创新能力。

回顾松山湖晋升“国字号”之前的8年,松山湖累计引进300多个优质项目,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50余家,初步形成了通信、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已投产的项目平均每亩土地产值超过1000万元,2005年以来,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0倍,年均增长率达81%;税收增长20多倍,年均增长率达120%……而这正是东莞给全世界描绘的产业发展新图景。

数年来,凭着“三高两自”的高门槛进入的准则,松山湖园区内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正是依靠这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园区重点产业,松山湖数年如一日地大力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

松山湖业已建成10多个行业创新平台,以及10个行业创新和技术联盟,涵盖光电、电源、印制电路等多个行业,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支撑。

而这些企业目前已渐渐形成一条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目前松山湖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文化创意等创新型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

同时,为提升东莞金融后台服务功能,松山湖还在积极筹建金融服务外包园,目前已引进阳光保险、生命人寿保险等金融服务外包机构等,尽力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营造优质生活:

拥有国家级4A景区称号的松山湖本着“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规划理念,尤其注重城市与自然的融合。

依势而建,遇山而让,遇树而避,对自然的尊重造就了处处皆景的松山湖,令松山湖区内绿化面积高达10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高达60%。

而今,松山湖已是东莞市民节假日的休闲必选项,坐落在这里的桃源公园,月荷湖公园,沟谷公园等生态公园向市民提供了与大自然亲近的绝佳场所,园区内的122公里绿道系统也足以令游客畅享步行或骑行的乐趣。

除了吸引短期游玩的市民,松山湖也力图营建宜居的生活城,而这座城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吸引人才。

对企业而言,要想留住中层研发人才,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

对于松山湖而言,要想留住企业,想企业所想,为企业排忧解难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工作。

随着松山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新进驻中心区松科苑、科学苑、新竹苑的研发办公企业、科研机构及其他购地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都希望研发和管理人员在中心区就近居住以方便工作,但中心区的配套现状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

松山湖已开始发力为人才提供更加良好的居住配套环境——在中心区启动公共租赁房项目,以解决新进驻企业研发人员就近居住难题将有7000余套公寓向在园区内工作的高级人才提供。

与此同时,松山湖园区的其他生活配套也将加快脚步,除必要的商业配套外,也将扩大公共自行车站点,优化公交路线,实现园区内一元公交,推广园区内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并加快建设东莞市第二人民医院。

松朗合作:

松山湖是东莞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大朗毗邻松山湖,“合作发展,共赢未来”,一直都是松朗两地共同的期待。

加快松朗合作,要让大朗成为松山湖白领阶层的高尚生活社区。

让大朗和松山湖走得更近。

大朗与松山湖,山水相连,唇齿相依。

近年来,大朗的经济重心逐步向松山湖转移,无论是政务、商务、还是百姓生活,两地交流已越发频繁,密不可分。

我们将大力支持配合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和台湾高科园建设,加快大朗镇富洋路、富通路、景富路改造升级,做好与台湾高科园松洋路、象洋北路、东城大道、东城北路等道路的对接。

让大朗和松山湖走得更快。

除加快道路对接、产业互补外,我们还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与松山湖各领域的合作发展。

第一步工作,我们计划近期与松山湖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在产业对接、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社会管理、文教体事业等方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将大朗打造成为松山湖商贸服务中心,形成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让大朗和松山湖走得更好。

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督促检查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与松山湖全方位的合作情况与效果,促进两地竞争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