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988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体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1月

 

前王庄2号隧道

DK211+120-DK211+735

1230

石楼隧道进口

DK221+408-DK223+204

1980

1612

3592

石楼隧道1#斜井

DK223+204-DK225+550

1688

3004

4692

石楼隧道2#斜井

DK225+550-DK228+000

680

3300

920

4900

石楼隧道3#斜井

DK228+000-DK230+300

2620

4600

3.3、质量目标

确保预制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四、无砟轨道施工组织安排

1、无砟轨道机械设备

2013年8月底施工主要机具到场(从大西项目调配),并完成安装调试。

(枕木、道钉、扣件等另购)

施工主要机具配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自行式龙门吊机

10t

6

2

组合式轨道排架

6.6m

96

移动式组装平台

6.6*2.1

3

抓轨设备

混凝土运输车

10m3

10

插入式振捣器

高频

9

7

2、施工人员组织:

每个机械配套设备施工队配备8个班组,具体分工如下:

班组分工

人数

模板支脚安装班组

8

钢筋加工、安装班组

15

支脚调整班组

4

混凝土振捣班组

5

轨枕固定架安装班组

混凝土抹面班组

固定架横梁回收班组

现场清洁班组

机械配套设备施工队共配备施工人员51人,每个班组配备现场技术人员一名,负责指导检查工作。

配备测量人员5人,进行支脚模板放样、支脚精调、复核,以及成型轨道的检查。

3、施工便道

前王庄2号隧道采用原有便道,石楼隧道1#、2#、3#斜井便道保留,在进行无碴轨道施工时利用这些施工便道进行无砟轨道轨枕、钢筋、混凝土的运输。

4、轨枕

轨枕在轨枕场地内按5根×

5层码放,在轨道施工前通过卡车运输运至现场,摆放在隧道两侧电缆沟槽盖板上,按间距16.35m布置轨枕的使用数量一次运输到位,在进行无砟轨道施工时,施工段不再进行轨枕运输。

5、钢筋

钢筋运输也在轨道施工之前完成,根据承载板中钢筋的用量,在钢筋加工场内将钢筋按设计规格、长度、下好料,横、纵向钢筋按规格按间距9m所需的数量捆绑好,用运输车辆运到现场平行于线路摆放。

钢筋下方用短方木支垫,防止钢筋被污染。

6、混凝土

混凝土在拌合站搅拌,根据运输距离及施工速度配备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距在1km时,运输车不得少于5台。

一线(先施工一侧)施工时,混凝土运输车可以从二线行使至浇筑现场,利用滑槽将混凝土倒入模板。

二线(后施工一侧)施工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至洞内混凝土输送泵位置,采用输送泵直接浇筑至模板内。

7、模板轨道及支脚

施工一线时,由随车吊运一线运输模板轨道和支脚,绕过施工地点,到一线施工最前端卸车。

施工二线时,采用倒车形式运输至一线存放,采用龙门吊进行安装。

8、组织机构和任务划分

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整体道床施工任务,分部根据本工程任务量和构成特点,组织在隧道整体道床方面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并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组成专业化施工队伍担负本工程施工,确保优质、高效完成任务。

按照石楼隧道的自然作业面划分,共安排2个隧道施工队4个工作面(开始3个工作面,等前王庄2号隧道施工完成后增加至4个),分别从石楼隧道3#斜井、2#斜井和1#斜井分段施工,前王庄2号隧道安排一个工作面进行作业。

五、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5.1无砟轨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1.1、线路贯通测量

无砟轨道施工前,首先对线下工程进行全面的线路贯通测量。

中线复测工作应在CPI、CPII控制网复测符合限差并进行平差的基础上,根据CPI、CPII网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对线路中线进行贯通测量,利用贯通后的线路中线,测量路基、桥梁、隧道几何尺寸时候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

分析线下工程是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并将经复核确认无误的复测成果资料和合格的测前仪器鉴定证书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5.1.2、工后沉降评估

为确保无砟轨道铺设的精度,无砟轨道施工前对路基、桥梁、隧道预测的工后沉降进行评估,分析线下工程是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预测工后沉降值不大于15cm。

5.2施工测量及施工控制

5.2.1、建立基桩控制网(CPIII)

无砟轨道施工前,完成基桩控制网(CPIII)的建立,基桩控制网布置成三维坐标网,并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控制网(CPII)进行衔接。

CPIII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III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点。

基桩控制网(CPIII)最终为三维坐标,即每个CPIII控制点集平面、高程于一体。

5.2.2、基桩控制网(CPIII)布设方法

隧道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应沿线路纵两侧向每隔60m布设一对控制基标。

相邻的CPIII控制点点间距离差不应大于1m,两侧相对的两点之间允许的最大的里程差为1m;

点位设置位于隧道两侧电缆槽外侧砼墙上,埋设高度为砼表面往下10cm处,钻孔时应确保不破坏预埋的接地钢筋。

5.2.3、测量仪器及精度要求

为了确保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的铺设精度,施工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工具和软件,都必须满足技术条件、所需精度和规范之要求。

未经检定的测量仪器及测量工用具严禁使用到施工测量中去。

全站仪:

测角精度±

1″测角最小读数0.1″

测距标称精度±

2mm+2ppm测距最小读数0.1mm

数字水准仪:

±

0.3mm/km数显最小读数0.01mm

配套铟钢标尺

5.2.4、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

1、基桩控制网(CPIII)平面测设

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使用全站仪自由设站,采用后方交会法进行施测。

首先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观测前的横轴与竖轴校验(输入校差后仪器内部自动进行修正),同时需输入观测时环境温度和气压值。

同一测站不得少于2×

4个CPIII控制点,并进行不少于两个测回(度盘换置)的观测,后视方向联系观测数量不得少于3对点,并做到在不同设站时每个CPIII控制点重叠观测数量不得少于3次,同时观测视距不得大于150m。

(自由设站如下图示):

60m

测站(自由站点)CPIII基标控制点CPIII基标纵向间距

向CPIII点进行方向、角度和距离测

CPIII基标精密控制网平面布置及设站示意图

2、CPIII基桩网与CPI/CPII平面控制网的衔接测量

CPIII基桩控制网测观测完成后,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内业数据严密平差,并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控制网(CPII)进行衔接。

在路基和桥上的CPIII基桩控制网测量,利用线路附近的CPI网或CPII网控制点,在线路内引出3个标准点(如下图示),标准点设在两个基桩之间,并且在两个方向上能观测到2×

3个基桩。

 

测站(自由站点)CPIII网控制点CPII网控制点

与CPI/CPII控制网(直接)衔接测量示意图

当与CPI、CPII控制点不能通视或观测距离太远时,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的需要,在适当位置设置辅助点,通过辅助点与CPI或CPII控制网进行衔接测量。

测站(自由设站点)CPIII基标控制点辅助点

与CPI/CPII控制网(间接)衔接测量示意图

测设辅助点时需进行不少于两个测回的观测。

为保证CPIII基桩网的测量精度,辅助点与相邻点之间的最大视距不得大于150m。

3、CPIII高程测设

3.1、测设方法

CPIII水准基点标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应在CPIII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

测量方法:

使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采用精密水准仪精度测量将二等水准点高程引测至CPIII控制点上。

在往测时,观测路线如下图所示(即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

CPIII测站后视方向前视方向中视

往返水准测量的往测原理示意图

在返测时,观测路线如下图所示,所有在往测上作为中视的CPIII观测点,作为交替测点。

即原CPIII中视观测点变为前后视观测点。

往返水准测量返测原理示意图

3.2CPIII基标高程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表1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水准

测量偶然中

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

量全中误差

MW

限差

检测已测段

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精密水准

≤2.0

≤4.0

12√L

8√L

8√L

4√L

注:

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表2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

每千米高

差全中误

差(mm)

路线长度

(km)

水准仪等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

或闭合差

(mm)

与已知点

联测

附合或环线

DS1

铟瓦

往返

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②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表3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类型

水准仪

视距

(m)

前后视距差

测段的前后视距

累积差(m)

视线高度(m)

DS05

≤65

下丝读数

≥0.3

≤60

5.2.5、支脚测量

1、支脚放样前的准备工作

(1)为了保证施工测控位置关键部位——支脚放样定位,需对桥梁的梁缝、隧道的变形缝以及路基的沉降缝等进行坐标实测,以便于内业计算人员对支脚纵向间距的调整计算,为外业支脚准确放样定位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测量前事先在连接全站仪的手持电脑(测量手簿)上安装引进的支脚精调专业测量软件。

(3)配备一定数量的支脚放样辅助工用具(如射钉枪、钢钉、冲击电锤、记号笔、专用钻孔模具等)。

2、支脚安装放样

(1)进行内业计算,经二人复核无误后并向外业测量人员提交支脚放样成果。

(2)使用全站仪进行自由设站,后视2×

4个CPIII控制点,采用专用放样棱镜进行支脚放样。

支脚纵向间距3.27m,横向距离为3.2m,特殊地段纵向间距可适当调整,调整量不大于10mm。

支脚放样平面偏差控制在3mm以内。

每个支脚点测设完成后,使用射钉枪打入钢钉或冲击电钻钻孔,所测放点位必须进行复测并在测量手簿中进行数据保存。

(3)在全站仪自由设站换站后要对前一测站测设的部分支脚放样点进行复核检测。

使用特制放样模具,进行支脚钻孔、安装。

(4)在支脚放样过程中要随时检测CPIII点,以确保仪器的稳固及放样的精度。

(5)在存储数据时要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点位编号,确保内业处理数据的正确性。

3、支脚精确工艺

⑴精调测量原理

支脚的精调是通过全站仪的目标追踪系统对放置在支脚上部凹槽内的特殊球状棱镜进行观测,获得棱镜的三维坐标。

经测量手簿(手持微型测量电脑)与全站仪的无线连接,通过微型电脑内安装的专业测量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根据测量手簿所持续显示出支脚球形棱镜中心实测值与设计平面和高程位置的偏移量,对支脚的方向、距离、水平进行精确调整。

⑵精调方法

①通过专用转接器板将全站仪与某一支脚(60m范围内选择一处)上部相连接(曲线地段全站仪设置在曲线外侧支脚上),后视至少8个CPIII点,观测一个测回,以保证所有后视CPIII点的三维坐标残差在1mm之内,并保存其观测值。

若超限需适当增加测回数或查找原因后重测,直至合限。

工作区域

60m60m60m

支脚安装测量工作区域示意(图中黄色点位为CPIII基标点)

②利用全站仪以放样方式检测一个CPIII,如该CPIII点测量值与设计值三维坐标差小于1mm,即可开始对支脚进行精确调整。

③在调整支脚上部凹槽内安装的特殊球状棱镜,通过全站仪的目标追踪系统,可以得到球状棱镜的三维坐标,并且持续显示出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人工对支脚进行精确调整,使球状棱镜实测三维坐标和理论值相符。

调整支脚的三维坐标与设计值偏差均控制在0.5mm以内,精度达标后,锁定所有固定螺栓。

支脚上部用于调整的钢板,横向调整时不得超过支脚中心位置4cm,以防止施工中卡住横梁,若横向调整量超过4cm,需将支脚下部固定螺栓松开,整体移动支脚后重新精调到位并固定。

支脚上部的调整钢板纵向要平行于线路中心线,以保证各个施工单元车安全通过。

④精调过程中,每调整5个支脚后,都要对先后视距中的任意一个CPIII点进行一次检查对比测量,若三维坐标限差在1mm之内,可以继续进行支脚精调放样。

若超限,则考虑重新设站,并对前面已精调完成的支脚进行检测。

⑤由于测站前后10m范围内的支脚距离太近,为保证支脚调整精度测站点前后10m范围内的4对支脚在全站仪转入下一测站时进行精调。

⑥每个测站只负责测站后方60m范围内(距仪器10m范围内的4对支脚除外)的支脚测量调整。

测站前方的支脚待下一测站进行测量调整。

5.2.6、道床板砼浇筑前检测

全站仪检测法:

仪器应在支脚所需检测范围中心部位设站,并后视不得少于6个CPIII控制点,检测范围距测站最大不得超过90m、最近不得少于10m。

后视CPIII的坐标偏差不得超过X:

1mmY:

1mmZ:

1mm。

若两个以上CPIII点的残差值超过规定值则应重新后视。

使用全站仪配套测量手簿(微型电脑)预装软件对支脚以放样方式进行检测,实测与设计坐标差不得超过X:

1mm、Y:

1mm、Z:

1mm,内业整理输出测量报告,报告内容为实测与设计值较差。

若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差值超过上述规定,则应对支脚进行再次的检查或从新调整直至合限。

所检测项结果满足上述偏差要求时方可进行整体道床混凝土浇注。

5.2.7、工后整体道床轨枕承轨槽检测

整体道床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成型后(工后)轨枕承轨槽进行检测。

其检测方法为:

采用全站仪进行自由设站,并观测8个CPIII点(后视点位要求及偏差与支脚检测相同),使用轨枕检测特制专用模具对承轨槽的三维坐标进行检测;

轨枕的检测可以在每个轨枕框架的第一根轨枕和第五根轨枕进行,检测其平面位置和标高是否满足要求(相邻轨枕高程限差为_0.5mm)。

测站位置换置后需对前一测站已检测的60m范围内的承轨槽进行重叠测量,目的是在对前后不同测站所检测同一测点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以保证其检测精度。

5.2.8、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控制基标点位布设时应考虑其稳定性,网形建立应具有合理性。

2、使用的仪器精度及性能指标及鉴定情况必须满足测规要求,尽量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自动搜索,以及数显水准仪,减少人为观测误差;

3、测量方法必须正确,外业数据采集必须准确,记录必须完整齐全。

4、计算数据的处理方法要具有正确性和可靠性。

5、地球曲率也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要注意观测环境的变化,如空气、温度、大气折光等;

外业观测数据的质量检验,如观测值超限,则按规定剔除相关数据,通过分析评估程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6、对平差计算数据处理计算基准及起始数据进行检验;

7、对平差计算数据处理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软件进行验证;

8、对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和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检验,

9、用合格的起算数据和相同的数学模型对平差计算成果进行验算;

10、在施工控制测量过程中,其精度的保证取决于:

严格按照施工测量规范之要求进行施测、准确的测量步骤、合格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制度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从而保证无砟轨道客运专线的高平顺性。

六、道床板施工及轨枕安装施工工艺

在开始混凝土道床板施工前,将下层结构的表面做湿润凿毛处理。

将底座上表面的杂质清理干净,保证道床板与底座之间的紧密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轨道结构。

对于混凝土道床板直接铺设在隧道回填层上且混凝土道床板未设置伸缩缝的情况,在仰拱伸缩缝区域内要设置一个位于隧道回填层和混凝土道床板之间的1cm宽的PE膜;

隧道仰拱有施工缝的位置,同样处理。

PE膜必须在混凝土道床板开始施工之前铺设。

为了防止PE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滑落,PE膜采用石块压、牵铺等相应的方法固定。

6.1、支脚及钢模板轨道的安装

⑴直线地段支脚及钢模板轨道的安装

①支脚安装

支脚安装采用尼龙锚栓固定在隧道底座混凝土上,每个支脚需四个尼龙锚栓。

支脚坐标预先计算,现场测量放出支脚定位“十”字线。

利用定位模具,在底座上辅助定位四个钻孔的位置,然后采用冲击钻钻孔(钻孔深70mm、钻孔直径为14mm)。

将尼龙套管(套管外径14mm、内径12mm)埋入钻好的孔内,对好螺栓安装位置安放支脚,用电动扳手拧紧六角螺钉(直径12mm),将支脚牢固地固定在下承层上。

②钢模板轨道安装

钢模板轨道安装之前,先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清理干净,并涂上隔离剂。

钢模板轨道为专用模板,同样采用尼龙锚栓固定在隧道底座混凝土上,每块钢模板轨道需要5个尼龙锚栓。

在同侧支脚之间,利用标尺将每个套管安装位置放样定点在底座上,然后采用冲击钻钻孔,钻孔深70mm、直径14mm。

将尼龙套管埋入钻好的孔内,对好螺栓安装位置安放钢模板轨道,旋入六角螺钉固定模板,而后调整模板平整度及设计尺寸。

支脚与钢模板轨道之间相互独立的,以保证后续各项施工不影响支脚的定位精度。

摸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浇筑混凝土前模型内的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即可开始下一道工序。

⑵隧道曲线地段支脚及钢模板轨道的安装

①曲线超高

曲线路段混凝土道床板在同一个施工步骤内被做成楔形。

曲线内侧的板厚相应减小;

曲线外侧的板厚相应加大。

为了保证钢筋始终都在板的中部,所以曲线外侧的钢筋撑件必须符合超高。

②曲线段支脚及钢模板轨道的安装

在曲线路段,曲线外侧超高。

因此根据要求,在超高0~85mm时,模板高度能满足道床板混凝土施工,不需要加底座;

在超高86~150mm时,模板高度不能满足道床板混凝土施工,需要加100mm的底座。

③曲线段钢模板轨道的过渡连接

钢模板轨道之间行走轨通过专门的轨道构件进行连接;

在有底座框架和没有底座框架之间通过一个专用的钢模板轨道进行连接过渡;

钢模板轨道与洞外铺设的行走轨之间通过专用的连接件连接。

6.2钢筋绑扎

(1)钢筋绑扎

首先沿钢模板轨道用钢卷尺将每根轨枕在隧道底座混凝土上的位置放出来,在轨枕之间每间隔2根轨枕位置放置一组(两个)混凝土垫块,然后按顺序铺设和绑扎下层的(轨枕块下面)纵向钢筋,再布设弹性支撑块轨枕间距内的横向钢筋,最后铺设顶层的纵向钢筋。

钢筋绑扎时处理好纵向、横向钢筋之间的绝缘,在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的交接处安装好绝缘卡,保证完全绝缘。

(2)钢筋接地

接地钢筋纵向上每隔大约100m的长度设置一个绝缘绑扎节点,搭接长度不小于600mm,纵向钢筋之间相互绝缘。

同一节点内的纵向接地钢筋通过焊接相连,相互搭接不少于200mm,纵向焊缝长不小于160mm,且均匀分布在搭接的两头。

焊接中,热融焊条必须嵌入缝中,然后焊接;

焊接方向为分别从搭接处两头往中间靠拢。

钢筋在隧道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断开,在缝前后各设置一根横向钢条与三根纵向接地钢筋焊接相连(与其他钢筋绝缘),另在缝前后各设置一接地端头与钢条焊接相连,两接地端头可通过接地线互相连接来实现接地钢筋的导电性。

(3)接地端子

在节点内中间位置(约50m处,接地间距为约100m)布设横向钢条(50mm×

5mm)与三根(1#、9#、18#)纵向接地钢筋相连,连接之处采用焊接处理,横向接地钢条、三根纵向接地钢筋与其他的钢筋的接触采用完全绝缘处理。

而后横向钢条与接地端子相连,钢条的长度恰好使接地端子抵在钢模板内侧,并垂直于钢模板轨道。

接地端子的螺栓孔内塞满海绵,防止后续施工时有混凝土渗入孔内。

绝缘检测:

利用摇表对纵、横向钢筋的绝缘情况与及接地钢筋之间的导电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6.3、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施工前再次对支脚位置和标高进行检查,在其上安装球形棱镜,精确测量调整支脚左右、前后位置和标高,符合要求后固定。

对配筋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测并记录,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施工。

(2)混凝土施工:

浇注时开启振动框架,同时用随机配置的2个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将混凝土整平捣实。

6.4、混凝土表面抹平、养护

(1)轨枕压入后,需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收面,采用铁抹子将混凝土表面刮平、压光,在混凝土与轨枕交接之处进行钩边,防止产生裂缝。

(2)混凝土初凝后,即可以开始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均匀洒水后覆盖塑料薄膜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6.5、横梁、框架回收

道床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即可松开框架支脚与轨枕的连接螺栓,操作拆卸单元吊装横梁与框架并运输到轨枕装配单元后端,以备装配单元组装新的轨枕框架。

6.6、支脚、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