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609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档格式.docx

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18.9万台,其中学生机12.2万台,教师机6.7万台。

学生平均每11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含流动子女),专任教师平均每两人使用一台计算机。

全市配备多媒体12000套。

2001年在北京教育信息网上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

2002年开通网上教研,市教委组织优秀教师利用网络对农村教师进行备课辅导、在线答疑。

大量优秀、本土的教学资源共享在教育信息网上,为教师教学工作、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撑。

因此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教学、培训模式、学生学习模式。

国家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重点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建设目标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整合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不断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缩小东西部信息化水平差异,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第二部分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本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维护、分步实施”的原则,2000年以来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2000—2007年来,我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21100多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13500多万元,城区财政投入3200多万元,县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学校自筹3400多万元。

(一)我市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成果

2000—2007年来,已建成校园网3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480个,多媒体电教室207个,电子备课室51个,地市级教育网站1个。

全市各学校,各县、区教育局与二层机构普遍通过光纤、ADSL等方式上网,实现了校校通。

目前,我市计算机总数已达2万4千多台,市区中小学已实现高中生8人,初中生10人,小学生15人有一台计算机用于学习。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已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

市区所有中学、大部分小学都配备了1个以上的多媒体电教室,高中教师电子备课室配置已达到了每2人1台计算机的标准,部分中小学也配置了电子备课室。

六县所有农村教学点都配备了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农村中心校都配备了卫星收视设备,农村初中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室设备。

2004年我市作为第一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城市,开始了“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建设,国家及地方三级政府共投入2100多万元。

在我市六县四城区所有农村学校建设“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在676所教学点建了676套模式一光盘播放点,在514所村小和中心小学建了514套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在74所农村中学建了74套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

加上前期建设的乡镇资源中心工程和“义教”工程等“农村远教”项目,我市“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共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

可以说我市所有农村学校都建有了不同模式的“远教”项目。

这些硬件设备的大量配置,使得全市乡镇以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开课率达到近100%,村小信息技术课开课率达到50%。

同时使得教师、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并能够通过互联网及远程教育等方式扩大获取知识的途径,开阔了教师、学生的眼界。

(二)我市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成果

好的教育软件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没有好的教育软件,教育信息化建设如同空谈。

教育信息化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软件来实现,硬件设施要与软件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市在构建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框架的同时,保持教育信息化软件的持续投入。

1.2000年以来,我市相继配置了城域“校校通”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各类大型教学资源库,本地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名校优质资源,信息过滤系统,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研究性学习等一批教育信息化软件。

同时在都乐网站上配置了供全市各学校共享的,涵盖中小学各学科的资源库,截止目前,共拥有各类优质学科课件,教学与教育素材资源等,容量累计达1800G以上。

为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

2.同时,我局还积极发动各优秀学校教师,建设本土化的学科优质资源,以利于市区及农村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

(三)我市教育网站建设成果

2001年我市建成广西第一个地市级教育网站——都乐网站。

目前都乐网站已在全市教育教学中发挥较大作用,成为我市对外展示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并已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网站。

全市146所学校30多个教育机构通过都乐网站上的“校校通”平台,建立了各自学校的网站。

2002、2004年都乐网在全国教育特色网站评比活动中连续两届获得“优秀特色网站”称号,这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2005年,都乐网“名师博客”以创建“教师教育智慧资源的联合体”的独特理念与创意入围“柳州市最具创意的理念”评选前二十强。

(四)我市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工作成果

发展教育,师资为本。

在技术含量很高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上,我市一直坚持师资为本的战略理念,不断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建立起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我市实行市、县(城区)、校三级培训,内容涉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科研课题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课件及网页制作,网络技术与管理等。

2000年以来,市级培训达7900多人次,通过自治区信息技术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证书的青年教师已达99%。

(五)我市教育信息化科研工作成果

科研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强大动力,是科学掌握和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保证,是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形式。

在实践中我市以科研引导,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中实施教科研课题,以科研带动教研,营造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氛围,从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发展。

2000年以来,我市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自治区级信息类科研课题,其中重点科研课题有: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国家级总课题,《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效益研究》;

2.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两个全国课改实验区“十五”科研课题: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

(2)《校园网环境下合作学习方法设计的研究;

发现——探索学习方法的研究》。

4.自治区“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2个。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民族地区教育应用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课题研究,《探索网际协作共享优质资源,缩小城乡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差异的研究》课题的研究。

其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效益研究》课题还受到了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和国内著名学者的关注。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了校校有科研的局面。

科研课题为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有益载体。

(六)我市教育信息化各类竞赛获奖情况

2000年以来,柳州市师生在全国、全区各类科研信息技术竞赛中屡次摘金揽银,2001—2005年柳州市师生信息技术竞赛获奖情况如下:

2001—2005年柳州市师生信息技术竞赛获奖情况

年份

获奖项目

等级

数量

2001年

全国全区中小学计算机CAI课的竞赛

全国一等奖

1

全区一等奖

5

全区二等奖

2

全区论文与课件制作竞赛

一等奖

9

二等奖

21

三等奖

27

全区中学生计算机(信息学)竞赛

初中团队第四名

高中团队第二名

4

全国中学生计算机(信息学)竞赛

2002年

全区中学生计算机竞赛,获团体第四名,个人二等奖四名,个人三等奖两名。

团队第四名

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课例和计算机教育软件评选

7

20

29

优秀奖

全区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观摩展示竞赛活动(上课与说课)

8

全区小学语文“听音想像作文”、小学数学“听算训练与检测”课题优秀论文和优级秀课例评选活动

11

2003年

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6

全区中小学师生个人网站制作

特等奖

3

2004年

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全区“两听”实验课题获课题实验

先进个人

72

实验先进集体

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课例、计算机教育软件竞赛

18

23

第八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

第十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全国二等奖

12

40

59

2005年

第11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其中,柳州铁一中参加全国信息技术竞赛,获奖人数已连续十多年全区排名第一。

在2004、2005年的“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大赛中,柳州市学生发扬顽强拼搏、团队合作的精神,分别获得一金和二金一银的突出成绩,为祖国、为广西和柳州赢得了荣誉。

(七)我市“农村远教”工程取得的成果

1.“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产生很大影响

“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在农村中小学实施,使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可以接收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送到农村学校,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授给了农村教师,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在农村学校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契机。

(1)鹿寨县拉沟中心小学,设立远程信息接收员按时接收远教资源,并分类进行存档列出目录方便学科教师使用。

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运用技术的培训和课件制作的培训。

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学习相关的课改新理念和业务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投资在每个教室建简易多媒体电教室,将“远教”资源直接引入课堂教学,发展了“远教”资源应用,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国内著名学者的关注。

(2)柳北区石碑坪大仙村小,从拮据的办公经费中抽出部分资金进行系统维护,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校本计算机培训、远教设备的使用技能培训。

现在,每位教师均能用远教设备接收的资源进行电子备课、上课、制作简单课件,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们使用远教设备的使用热忱空前的高涨:

老师们抢着用远教设备上课,在高频头损坏后,校长亲自去市电教站、卫星接受器材门市部咨询和购买高频头。

学校学科带头人带头利用“远教”资源设计课件用来上课,并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开展学科教研,深受学校师生欢迎。

石碑坪学区多次在大仙小学开展模式二的课题教研活动,学校的教学成绩由以前的倒数提高到现在的名列前茅,尝到甜头的教师们,积极参加2006年柳北区和自治区组织的远教教学设计比赛,全校11名教师中,有10名教师获奖:

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2人次,三等奖6人次。

(3)柳州市香兰小学借助《探索网络协作、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技术教研上的研究》课题为载体,制定了“依托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方案及培训计划。

同时针对IP数据资源接收的同步课程及下载的资源与学校现在教材存在的差异等问题,注重对教师理论与技术上的学习培训。

让教师学会在Internet上搜索和下载使用资源;

掌握IP资源的主要内容和存放结构,并学会选择、组织、整合、利用资源。

同时对教师进行PPT、FlashMX、Photshop的理论及操作培训,使教师掌握对“远教”资源的整合再利用,并制作教学课件运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通过开展校内远教资源课件制作和教案设计、优质课竞赛等活动,教师们感受到了项目资源的确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致使教师利用远程资源进行上课,制作课件蔚然成风,学生学习兴趣也空前高涨。

今年5月份该校向乡镇兄弟学校展示了2节远程研讨课,得到了市局有关部门及城区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4)三江县用“远教”资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服务。

如斗江小学、高基桐叶小学、和平板坡小学、八江三团小学、良口南寨小学、老堡竹脚小学等等,在班会、少队活动利用“远教”资源组织学生观看革命故事(如《小八路》、《小兵张嘎》等)和国情教育(如《中国军队》等)电影,让学生在观看中接受爱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三江民族实验中学、良口中学、八江中学、古宜镇第一中学等各乡(镇)中学积极与县劳动局就业办联合利用“远教”资源进行初中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使上不了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掌握一技之长,同时控制了辍学率。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春季学期已举办28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840人。

各中小学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教室与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师培训,80%的教师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高。

(5)柳城县大埔一小、太平二中创新“远教”资源下载管理模式,科学分类,定期公告下载资源目录,方便学科教师使用,并定期组织学科教师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科研培训。

立足“按需施培、讲求实效、立足校本”的原则,开展“名师进校园”培训活动,学校购买了移动硬盘,刻录机,将优秀名师课堂实录刻制成光碟,下发给老师学习,实现了把“名师请进校园”的梦想。

提高学科教师教学水平。

(6)融水县四荣乡中心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四荣乡中心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懂技术的教师管理设备并做好远教IP资源的下载与整理工作,制订了负责人工作职责、管理员工作职责以及鼓励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激励措施,使优质教学资源迅速走进课堂。

(7)融安县大坡乡中心校加强“远教”资源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的校本培训工作。

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们都能利用模式一、模式二进行教学。

同时,他们制定了远教资源的使用制度,编制了远教课程表,要求每个教师每周都要使用电教设备、远教资源上一节课。

通过远教培训和教学实践,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有14位教师参加自治区电化教育馆举办的“我能用远教资源设计一节课”评比活动,有3教师获得一等奖,8位教师获得二等奖,3位教师获三等奖。

(8)融安县雅瑶中学校本培训讲实效。

学校根据本校教师情况制定校本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时间,编制培训教材。

几年来,开展校本培训240多节次。

还编印符合本校教师实际情况简单易懂的校本培训教材《多媒体中央控制总台的使用》、《投影机的使用与维护》、《word文字处理软件简明教程》、《电子表格简明教程》、《演示文稿简明教程》、《海百合课件制作专家的使用》、《腾图资源库的使用》、《几何画板课件系统的使用》等,有的还制成视频教程,为教师学习提供了一条捷径。

经过一系列的校本培训,学校的38位专任教师都能到腾图资源库、因特网上查找合适的课件素材,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

能熟练操作影碟机、电脑、中央控制总台、投影机;

能利用演示文稿或者几何画板制作课件上课等等。

教师们平时都积极使用课件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对一些农村学校师生的调查问卷,我们也看到农村中小学校师生对“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应用热情日益高涨。

问卷显示,学生对用“农村远教”资源或设备上课,喜欢的有85%,认为用“农村远教”资源或设备上课作用大的有89%。

老师用“农村远教”资源或设备过上课的有48%,但经常用的只有14%。

2.“农村远教”与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相互促进,效益显著

过去农村学校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自身素质,想做科研、想做课题、想作课件无从着手,无资源、无样板、无技术、无设备、无指导,无法开展科教研工作。

“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实施后,农村学校有了与城市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身在偏远山区也能学习优秀的课件和优秀的科研课题,对课改、对科研广大农村教师都跃跃欲试。

他们在“远教资源”中找资料、找课例、找课件,学习“远教”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了“远教资源”为教学所用,为教研所用的可喜局面。

目前共有25所学校参加国家级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益研究》子课题研究,有30所学校参加自治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民族地区教育应用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课题研究,还有6所学校参加自治区《探索网际协作共享优质资源,缩小城乡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差异的研究》课题的研究。

目前以上课题已经进行了阶段性检查评估工作。

实施“农村远教”工程项目,使农村教师教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过去组织教师参加全市、全区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农村教师参加的很少,获奖的更少。

“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实施后,广大农村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在2006年第八届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活动周中,我市羊角山中学、长塘中学两位农村学校教师上的现场课获得了一等奖,这是我市“农村远教”工程应用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这在我市多年来是唯一的。

在今年4月开展的“全区中小学远程项目学校开展‘我能利用远教资源设计一节课’评比活动”中,我市农村学校教师参赛作品1000多件,市级评奖800多件,获自治区级奖659个,其中一等奖155名,二等奖301名,三等奖203名。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实施“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的。

第三部分我市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这几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以上众多的成果,但随着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制约我市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

2000年以来,我市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虽然不断加大,但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市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已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经费投入的不足造成了以下一些问题:

1.计算机配备不足,制约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

虽然这几年我市投入了的大部分教育信息化资金,配备了上万台计算机,但由于全市学生基数庞大,我市的计算机配备仍然不足。

特别是农村学校,有很多仍然没有计算机教室,难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另外,我市教师计算机配备也很不足,教师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进行日常备课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

计算机配备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教育软件投入仍然不足,制约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

目前国际信息化建设遵循的普遍规律是硬件、软件投入比1:

3,而我国信息化建设现有的情况大约是1:

0.5,我市的硬件、软件投入比例只有1:

0.05。

好的教育教学软件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没有好的教学软件,教育信息化建设如同空谈。

因此,我市教育软件投入应进一步加大,否则将大大制约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各县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

我市地域范围大,既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有相对落后的地区,很多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很不足。

我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就是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通过共享市区优秀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贫困地区的办学水平,缩小差距。

而各县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仍不足

我市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仍不足主要体现在:

1.应用未形成规模效应,整体应用水平不高

如前所述,我市教育信息化在一些教育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资金、培训、管理等原因,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整体水平不高,还未形成良性循环的规模效应。

一方面投入很大,一方面有的设备使用率不高;

一方面教师很想使用,一方面由于培训和课程压力等原因教师不会用也没有时间用。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率不高,信息化的投入与效益还未形成普遍的良性促进作用。

2.学校有设备,但教师不愿意用

一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备,但却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内部资源配置及建设、应用平台的建设等重视不够。

这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观念不强,积极性不高。

一些教师嫌麻烦,不愿用,认为不用一样可以上好课,因循守旧。

这些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考核指标不完善造成的。

3.学校有设备,但教师不知道怎么用

这类情况是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以及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造成的。

4.学生使用计算机时间不足

应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开展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由于学校计算机配备的不足,以及学生受其他学习任务所限,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用计算机开展一些信息技术应用。

5.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的力度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