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610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管区域经济学作业少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在经济空间系统中,区位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资源空间布局的非均匀性和分工与交易的地域性等特征,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市场约束、成本约束、资源约束、技术约束,从而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

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区位更多地强调由地理坐标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5、如何理解研究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如下:

(1)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二元性”。

(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

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

2/24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

化进程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也不同;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富得多。

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

补充

第二讲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

如何理解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及理论体系?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临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包括六大类型:

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其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内部贸易的发展;

(2)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3)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3/24

(4)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使各成员国以联合的力量采取一致的行动共同对外,扩大和加强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

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区域化直接利益的独享性和“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排他性,这两种特性若不加以遏制,任其发展,必然形成对外壁垒,导致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世界市场的分割,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增加、扩大和发展而形成的区域化组织之间的竞争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相比,交锋更多、层次更高、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程度更激烈,其结果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

(1)关税同盟理论:

主要研究对内取消关税和对外统一关税所引起的贸易变化,认为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可扩大各国的经济利益,带来生产和消费的有益变化。

分为静态经济效应和动态经济效应。

(2)自由贸易区理论:

自由贸易区是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基本的形势,它通过消除区内贸易壁垒来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它具有两个显著特

征:

①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在实行内部自由贸易的同时,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

②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只有原产于区域内或主要在区域内生产的产品才能进行自由贸易。

(3)共同市场理论:

共同市场是比关税同盟高一个层次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它不仅通过关税同盟所形成的贸易自由化实现了产品市场的一体化,而且通过消除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实现了要素市场的一体化。

(4)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在实行分工之前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但由于市场狭小,导致产量很小、成本很高,两国经过协议性分工以后,各自生产一种不同的产品,导致市场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成本下降。

协议各国都享受到了规模经济的好处。

4/24

(5)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该理论的思想包括以下要点:

①把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视为一种发展战略;

②不限于市场的统一;

③认为生产和基础设施是其经济一体化的基本领域;

④通过区域工业化来加强相互依存

性;

⑤强调有效的政府干预;

⑥把经济一体化看做是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6)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①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市场一体化;

②降低交易成本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核心;

③有效的主体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保证;

④适当的补偿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及新趋势如何?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

(1)由一体化的低级形式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模式;

(2)一体化覆盖的内容由少到多;

(3)针对各国关注的共同的战略性资源或物资产品,为协调其生产和出口而建立单个商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4)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相互经济、政治关系发展的需要而建立一体化;

(5)地理位置上不相邻国家之间根据某种目的而建立一体化;

(6)单个国家间建立的双边经济一体化组织;

(7)单个国家与一个国家集体之间建立一体化组织;

(8)集团与集团之间签订一体化协定进行合并;

(9)已有的一体化集团与一个国家形成一体化;

(10)地理范围上连接的国家不断扩展形成的一体化。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出现了明显加速的新趋势;

5/24

(2)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双边化发展;

(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推进;

(4)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向复杂化和多样性;

(5)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概念淡化;

(6)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于开放型;

(7)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xx合作。

3.简述国内区划的区域经济和特区经济。

(1)国内区划的区域经济

国内经济区划的划分是指从国情出发,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依据一定的区域划分(区划)原则,按客观存在的不同水平、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体系或地区生产综合体,本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扩大区域市场和加强跨地区经济联系的思路,对全国进行战略性的区域划分。

经济区域划分是国民经济在地域空间上进行总体部署的基本构架,是有计划地建立与加强区际和区内经济联系、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优势、提高社会生产地域分工水平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关于经济区域划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经济区域划分的根本目的:

揭示各经济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指出各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建立符合区域比较利益的劳动地域分工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区域划分的主要任务:

合理划分、界定各个层次的经济区域的地域界线,全面分析评价各经济区域发展的条件和特点,指明各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总格局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确定各经济区域的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重点,重点确定各经济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与经济区域内综合发展方案,阐明各经济区域的经济结构特点。

经济区域的划分分为类型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

6/24

类型经济区是为了认识各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和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分异规律,按均质方法,根据区内的同一性和区际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指标,而划分的各种类型经济区,如部门经济区、原料区、加工区、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重点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

型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

①以省、市、自治区为基本地域分类单元;

②经济发展阶段及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③产业结构特点、功能和发展方向的相似性;

④划分结果显现空间地域的不连续性,允许同一类型经济区

在不同区域出现。

综合经济区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上下

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

实现更高一级(甚至国家)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

域。

综合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

①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

原则;

②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③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

的原则;

④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

⑤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

调的原则;

⑥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

⑦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

分工相结合的原则。

(2)特区经济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通常用减免关税、降低土地使用费以及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和从事各种经营或生产等业务活动,以达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开展和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目的。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大本国的对外贸

易;

②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

业;

④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

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

⑤获得更多的土地出

售、出让与出租收益。

经济特区分为七种类型:

贸易型、工业性、工贸结合型、科技型、金融型、旅游型和综合型。

7/24

21世纪的经济特区已经不单纯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特区的主要功能

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新经济特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如下:

①基

于市场机制下和特殊制度安排下的生产要素聚集的极化效应;

②通过产业梯度

转移机制、制度移植模仿机制和技术溢出机制的扩散效应。

4.总部经济的内涵与形成机理是什么?

(1)总部经济的内涵:

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从不同层面进一步诠释:

①区域经济层面:

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企业生产加工基地则通过其他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②城市经济层面:

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形成总部的集群布局,在优化提升本市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同时,通过向周边地区、全国乃至跨国界的地区实施经济管理、决策和服务等职能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总部经济层面:

总部是指企业系统中独立于生产环节但对其具有指挥和控制权力的决策机构。

总部经济是一种首脑经济,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总部处于企业发展需要而与生产环节实行空间分离的结果。

广义上,总部经济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聚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狭义上,总部经济是一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聚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④微观经济层面:

总部经济是指企业和城市在使双方都能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的驱动下形成总部在城市聚集并产生外部经济的经济现象。

8/24

(2)总部经济的形成机理:

①总部成为企业的一个独立部门并发挥特殊的功能;

②“总部+生产基地”空间组织模式实现了两种不同地域的要素优势在一个企业内的优化配置;

③地价竞租机制驱使企业总部向城市中心区聚集;

④产业进步推动城市职能由生产性职能向控制性职能转变;

⑤xx演化为总部聚集形态的生产力。

5.怎样理解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

并分析它的特征。

(1)经济效应:

①税收贡献效应:

必然给地区带来较高的税收收入;

②产业乘数效应:

制造业总部的聚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③消费带动效应:

商务活动消费、研发活动消费、个人消费;

④就业乘数效应:

产业乘数效应的必然结果;

⑤社会资本效应:

提高城市知名度,改善商务环境等等。

(2)特征: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表现出若干知识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特征:

①知识密集性

②经济集约性

③产业xx

④发展辐射性

⑤合作共赢性

第三讲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9/24

1.经济发展的梯度概念及梯度转移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经济发展的梯度: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度的空间变化历程。

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第一,产业结构优劣是区域经济盛衰的主要因素。

第二,创新活动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2.简述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处在高梯度上的域经济发展战略

高梯度地区预防经济结构老化的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创造新产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要果断地、有计划地逐步淘汰那些已经进入成熟与衰退阶段的老产业。

例如,纽约和日本。

目前,所有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优势地位,普遍采用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集中全国的精英,建立起一批新产业开发中心,把科研、开发与生产结合成一个整体,以加速创新的过程。

例如,美国硅谷和日本筑波科学城。

(2)处在中等梯度上的xx的发展战略

对原先经济很发达,但没有能适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致陷入危机中的新地区,唯一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是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

例如,美国对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

1)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展经费,把本地强大的科研技术力量引向发展以导弹与空间工业为主的军工生产。

10/24

2)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制鞋、皮革等老部门中那些设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重新回到生命循环中的创新阶段。

3)对那些确实没有可能通过扶植、改造推出创新产品的传统工业部门,则帮助它们关厂、转产或外迁。

(3)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

1)缪达尔认为,一个已经坠入恶性循环的落后地区,单靠其本身力量是不

可能实现经济起飞的。

必须大力引进、善于运用国外的资本与技术,并且要采用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周密的计划,使得在实现了经济起飞以后,能够逐步摆脱对外国的依赖。

2)梯度发展理论:

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沿阶梯逐级而上,不可跨越梯度。

它应该重点发展具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积蓄力量尽快接过那些从高梯度地区淘汰、外溢出来的产业,如钢铁、纺织、食品等衰退部门。

3.如何理解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

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经济辐射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经济辐射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对外开放和资源自由充分流动。

(2)双向辐射,缩小差距。

在经济辐射中,发达国家(地区或城市)与落后国家(地区或城市)存在着互相辐射。

前者向后者传递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本、管理经验、信息、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后者向前者提供自然资源、人

11/24

才、市场等到。

由于前者向后者传递了先进的生产资源,通过接触能够缩小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3)辐射的速度和程度与其距离和关系有关。

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或城市)对落后国家(地区或城市)的辐射距离越近关系越好,其辐射越充分、辐射的速度越

快,辐射的程度越高;

反之亦然。

(4)经济辐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即经济辐射是通过交通、信息和各种关系进行的。

(5)经济辐射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效应。

(6)经济辐射的方式主要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

经济辐射是以空间和产业为途径,以资源(主要是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劳动等)的流动为纽带来完成的。

4.比较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有什么异同?

(1)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区别在于:

①梯度推进理论存在严重的缺陷,不能作为中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依据,表现在:

把中国划分成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是比较粗略的一种划分方法。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忽略了同一地区之内的经济互补性。

从长期来看,如果西部落后地区等到东部发达地区带动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再得到推动力,那么,必然延误西部落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从理论上来看,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性。

②辐射理论比梯度推进理论有更强的解释力,在制定发展战略中也有更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表现在:

12/24

梯度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这样一种发展思路简单地用梯度推进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

我们可以进行跨地区研究,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就业问题、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布局问题、研究制定房地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进一步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制定正确的扶贫战略。

(2)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的相同之处在于:

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如果把梯度推进理论看成是一种发展过程的描述而不是一种发展战略,那么,无论是点辐射、线辐射还是面辐射,最终都会表现为梯度推进的过程,点辐射就是以大中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中心的梯度推进过程;

线辐射就是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海岸线为起始点的梯度推进过程;

摊饼式面辐射也同样是先进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梯度推进过程;

至于跳跃式面辐射,一旦跳跃辐射成功,在另一

个地区的辐射也会表现出点辐射或面辐射的特点。

5.增长极理论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发展区位经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巨大作用。

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包括:

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xx;

必须存在推进型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

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

增长极理论的主要缺陷有:

13/24

增长极的计划作用会剥夺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与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

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

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增长极不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xx开发给投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增长极理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区域发展政策,它单纯依靠外力(外来资本以及本地自然资源禀赋等),可能会造成脆弱的国民经济。

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基本问题

1.如何理解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区域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区域产业集群及结构调整升级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企业基因变异、市场选择和遗传机制的全面协调,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进而依靠价值链、创新、制度等因素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而产业持续发展需要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政府支持等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正向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则不明显,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波及效应和扩散效应也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因此,为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具有战略意义和未来指向性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新举措。

区域产业发展应逐渐从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向发展高技术、现代化的新兴产业转型。

创意产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