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61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下列关于政治现实主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政治现实主义生存的土壤是一个由权力垄断大部分资源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在政治观念上多倾向于认同强权即公理。

B.人们在在暴力和利益的威胁和诱惑之下,无能或无力从道德上评价权力的对与错。

一旦有人做出相关的评价,就有可能立马遭到置疑。

C.

政治现实主义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人们基于利益考量的权力崇拜和在自身利益之外无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和习惯的政治冷漠。

D.认同政治现实主义的人将权力视为价值和意义的来源,也可能认为试图评价现实政治的对与错的做法是无用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活动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在有用/无用这一对概念之外。

但如果我们全部认同政治现实主义,那我们的未来就无望了。

B.公民有不服从的权力,这种权力基于正当的道德要求。

它所带来的是一种基于自由的表达和守护,而不是一种以恶抗恶的仇恨与破坏。

C.为中国公民社会的诞生、运行和保持提供理论辩护,为持有不同主张的公民进行公共对话提供平台,都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任务。

D.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关政治的言说不能以有用/无用这一对概念来评价。

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所有关于政治的言说都没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民精神基于自由,意识形态基于对自由的限制,公民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比它与物欲意识的区别要丰富得多。

B.

公民精神鼓励自我批判并欢迎他者的批判,认为普遍法权高于任何主义;

意识形态限制自我批判并排斥他者的批判,认为某某主义高于普遍法权。

C.文章引用刘莘论文的内容,意在指出意识心态与公民精神的明显差异,简而言之,前者是一种开放的现代精神,而后者则带有极强的封闭性。

D.中国政治哲学的任务包括使有不同主张的公民能以理性沟通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生活计划及政治诉求,从而为共建一个良序社会而努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

祖耽,父柳,并晋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

少有局力,不尚浮华。

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

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赏遇甚厚。

高祖领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以湛为功曹,仍补治中别驾从事史,复为太尉参军,世子征虏西中郎主簿。

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服终,除秘书丞,出为相国参军。

谢晦、王弘并称其有器干。

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南蛮校尉、领抚军长史,行府州事。

时王弘辅政,而王华、王昙首任事居中,湛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

是行也,谓为弘等所斥,意甚不平。

湛负其志气,常慕汲黯、崔琰为人,故名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

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义恭亦为之陈请。

八年,召为太子詹事,加给事中、本州大中正,与景仁并被任遇。

湛常云:

今世宰相何难,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耳。

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

义康擅势专朝,威倾内外,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稍不能平。

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

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

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

十七年,所生母亡。

时上与义康形迹既乖,衅难将结,湛亦知无复全地。

及至丁艰,谓所亲曰:

今年必败。

常日正赖口舌争之,故得推迁耳。

今既穷毒,无复此望,祸至其能久乎!

十月,于狱伏诛,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局力,不尚浮华

尚:

喜欢

B、领抚军长史

领:

兼任

C、上稍不能平

稍:

稍微

D、今既穷毒,无复此望

穷:

困厄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湛负其志气的一组是()

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

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

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

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

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

今世宰相何难,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耳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湛年轻时就很有器量和才干,不喜欢浮华的习气。

他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少年时期便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仲和诸葛亮。

B、刘湛的父亲刘柳在江州去世时,州府官员送来的丧礼很丰厚,但他一概谢绝,当时受人们的大力称赞。

C、刘义康专权,独揽朝政,威势压倒朝廷内外,而刘湛更加推崇他,对皇上也就不再有为臣子的礼节了,皇上心中也不快。

D、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早晚拉着他谈论政事,恩赏礼遇十分优厚。

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

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

(2)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

唐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石城:

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吴宫:

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台城:

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8、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

9、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

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生死回眸

蔡楠

一片枯黄的落叶从地上飘起,生长在那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回黄绿,叶片变得青翠饱满,春雨袭过,嫩芽初绽。

在这篇小说里,我们假定时光倒流。

一个生命被子弹洞穿,凋谢在刑场上。

透过血痕,我们看到杜君的生命像那片坠落在地的枯叶重又飘起。

渗进泥土里已经板结的血块开始变得鲜活,重新聚拢回到他的体内,枪口结疤,杜君坐起、站立、走向来时的路。

杜君从两名警察手中挣脱,离开公判大会会场,回到了监所。

头顶上窄小的窗口挤进了几丝光线。

他咀嚼着每天只有两顿、每顿只有两个的窝头,难以下咽。

他想起了迟志强那著名的歌词:

手里呀捧着窝窝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杜君就真的流出了眼泪。

你现在流眼泪还有什么用?

在审理杜君一案时,县纪委书记气愤而惋惜地说,你是多么的年轻呀!

是呀,杜君很年轻,在任命为县农行主管业务的副行长时,他才三十一岁。

三十一岁,金子一样闪光的年华。

他真想干一番事业。

然而,这个世界对人的诱惑太大了。

忍受清苦去奢谈事业必须有超凡的克制力和忍耐性。

面对金钱、美女、汽车、洋房的拥抱,杜君眩晕了。

一切的一切开始于那次单位盖办公楼。

一个建筑队的包工头叩开杜君的家门,送上了一套精美的挂历。

更加精美的是挂历里卷裹着的五万元人民币。

主管办公楼基建的杜君在那个晚上失眠了,两个杜君打了一夜架,一个杜君要把钱交还包工头,另一个杜君死活不让。

结果杜君采取了折衷的办法,用妻子的名义将钱存入了另一家银行。

不久,工程落在了这个包工头手中。

接下来的事情杜君不再失眠。

一家企业来请,酒足饭饱之后,将杜君拉进了桑拿浴室,筋酥腿软之后又塞给了他两条香烟。

回家一看,每根烟卷都是一张百元钞票。

第二天,杜君大笔一挥,批了三百万元贷款。

其后便是那个港商找上门来。

港商要与杜行长做一笔钢材生意,将杜君带到了香港,五日游后,一把别墅的钥匙攥到了杜君手里。

作为回报,杜君挪用了八百万储蓄存款。

后来呢?

就是刚盖好的办公楼坍塌了一半,三名职工被盖在了楼下。

就是贷款追不回,挪用的存款没了踪影。

再后来呢?

就是东窗事发,纪委查处,移交检察机关,杜君进了监所。

在监所里,第一个来看杜君的是他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两鬓斑白的班主任什么也没说,只是颤抖着把一张发黄的纸交给了杜君。

杜君打开那张纸,是他的入团申请书,右下角那片殷红仍清晰可辨。

杜君回到了美丽的校园。

杜君开始了中学生涯,勤奋好学的杜君写了入团申请书。

当杜君得知第一批发展团员的名单没他的名字时,他重新写了申请书,并咬破中指,签了名,将它交给了团支书。

杜君终于戴上了团徽。

杜君在五讲四美活动中被评为先进标兵,他将拾到的一百元钱交还了失主……

家在农村的父母来了。

他们带来了一个大帆布兜。

父母说,儿啊,尝尝你小时候最爱吃的煮玉米和烤白薯吧!

面对年迈的父母,杜君以头抵地,跪倒尘埃。

杜君走在家乡的田野上。

杜君随着父母去生产队劳动。

他看到一小伙伴挖了白薯,掰了玉米,便尾随着他们。

秋深似海,田野寥廓而神秘。

一股浓烟袅袅升腾,伙伴们欢呼雀跃,他们在烤玉米、烧白薯。

杜君咽了口唾沫,坚决地一身,跑回大人们劳作的地里,把这事报告了生产队长……

夏夜闷热而漫长,杜君缠绕在父亲的膝上,听父亲讲侠女十三妹的故事,母亲给他扇着蚊子,听着听着,杜君睡着了。

睡梦里,杜君越来越小。

杜君咿呀学语、蹒跚学步。

杜君满地乱爬,嗷嗷待哺。

杜君随着母亲的一声泣血的阵痛,降落到这个世界。

此时,一场春雨刚刚润绽院内那片柳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开篇描写了落地枯黄的树叶回到枝头嫩芽初绽的不同寻常的景物,这种虚拟的景物与杜君被枪决的真实相结合,更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的思索。

引用迟志强著名的歌词,目的是突出杜君在狱中生活的物质条件的艰苦,与其当官时的汽车、美女、洋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然而,这个世界对人的诱惑太大了。

这句话含蓄的揭示了正是因为外界的诱惑,杜君才会从一个正直有为的年轻干部,而裂变成为一个贪婪的罪犯的。

D.

这篇小说叙述形式新颖别致,构思精巧细密,尤其注意事件之间的过渡缝合。

虽然看起来毫不复杂,但却彰显出一种十分难得又十分可贵的奇思妙想。

E.

采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主人公杜君的形象。

特别是一些细节描写,生动细腻的表现了杜君内心深处的情感或矛盾斗争。

(2)小说以生死回眸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开篇和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说,蔡楠的这篇《生死回眸》既让我们喜悦的欣赏到了别具一格的叙述形式,又令我们很沉痛的体会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境况。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诗人食指:

我这样写歌

李翚庄劲扬

我就是喜欢写诗,就是写了几首当时那个环境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诗。

2009年10月食指在中国诗坛第一次专门为他举行的作品研讨会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不要用大师、英雄、先驱这样的词句来界定他。

研讨会期间,食指大多时候都是低着头默默地聆听、记录,只是偶尔对专家们坦诚地对他的诗做出文本还不够精美、部分诗歌在语言的美感方面还欠火候这样的评价时,抬起头来频频点头。

在历时近3个小时的研讨会结束时,主持人请他再次致辞,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朗诵了他的诗作《我这样写歌》:

这首小诗完成的一刻/结束了一切精神的折磨/别人以为是不修边幅/其实我早已失魂落魄/……一个人承受心灵的寂寞/年年如此,日月如梭/远离名利,远离污浊/就这样在僻静荒凉的一角/我写我心中想唱的歌……

诗人喜欢朗诵。

南京大学的文学评论家傅元峰副教授说,食指是那种能背下自己所有诗的人。

食指点头,这都是我呕心沥血的作品。

食指在诗作《世纪末的中国诗人》中说自己是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不过,如果不是因为中考失利,他很可能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都是5分的特优生,居然没考上,只好学文了。

我是从一些批判文章里偷学的,食指有些狡黠地笑着谈到了他的诗艺学习之道。

文革期间,几乎读不到什么书了,诗歌也都是政治口号语体。

但食指却找到了自己的源泉。

他从《文学评论》里读到了那些作为批判对象的外国诗歌,虽然大多只是片段,他也觉得太美了。

食指偷学的第二个源泉是刘白羽的藏书。

当时刘白羽已经被造反派打倒,书房被查封,里面有很多国外的诗歌集,食指就和伙伴们从天窗翻进去借书来翻阅。

第三个源泉是当时能够公开出版的国外近代诗人的诗歌,普希金、拜伦、马雅可夫斯基等等,他都阅读吸收。

而让食指感到尤为幸运的是在写诗的起步阶段得到了高人指点,这高人就是何其芳。

何其芳是最早一批被打倒的走资派、黑帮分子,当时已很少有人敢去家里看望他。

食指在中学课本里就学过他的诗,很仰慕他。

食指回忆那天去何其芳家的情形时说,那是1967年夏天的一天,我穿一条短裤,一件背心,像小孩一样。

何其芳的女儿何京颉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虽然当时郭路生只是个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可父亲没有把他当成是小孩子,而视他为同辈人,与他滔滔不绝地谈着新诗的创作、发展,诗歌的韵律、语言等等,对郭路生所提的问题也一一做了认真细致的解答。

从那以后,食指就经常带着自己的诗歌去何其芳家向他请教。

他说,何其芳把我引向了正道。

遗憾的是,不久何其芳就离开北京,而食指也于1968年12月下乡去了……

1966年——1969年,被称为文化大革命的第一阶段,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论调甚嚣尘上,一派全面内战之势。

食指却在这几年里完成了他最为辉煌的青春期创作,大部分代表作都是这几年写的,诗人林莽认为食指的这些作品是对那些心灵命题的记录与回答。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食指1968年12月作为知青去山西时,在火车上写成的。

他写道: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翻译家戈宝权的女儿戈小丽当时与食指一起下乡到了山西杏花村,她在回忆文章中说

一次他朗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当时的两个女生还没听完就跑出厨房,站在黑夜中放声大哭。

食指的诗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有知青插队的地方。

食指觉得幸运的是,那时大家的注意力都只集中在他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上,而没有完全解读他的那两篇长诗《鱼儿三部曲》和《海洋三部曲》。

按那时的标准,这两首才是真正的反动诗,都直接指向了文革与红卫兵。

幸好我的诗只是在传抄,而且传到上面的是些短诗,躲过一劫,食指这样说。

1973年,在青春还在奔放地燃烧时,诗人却在理想幻灭爱情受挫的打击下精神抑郁,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从这一年第一次住进北京第三福利医院,直到2002年,食指在这家精神病疗养院断断续续住了12年。

即使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食指仍然坚持思考,坚持写诗。

我知道进福利院是一种沉稳,于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

2002年他从福利院走了出来,有了新的家庭,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食指的诗作《我这样写歌》中提到的精神的折磨指的是他在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后,在精神病医院里所受到的精神折磨。

B.在中考中,成绩本来很好的食指却意外没能如愿去学习自己喜欢的天文学,所以只好选择去学习自己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文学。

C.为了更好地创作诗歌,食指去何其芳家拜访,并与之从新诗的创作、发展谈论到诗歌的韵律、语言,一些疑问也得到了解答。

D.《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都是食指的代表作,其中前者形象而又贴切地写出了远离家乡的知青的心情,广为传抄。

E.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篇通过食指参加作品研讨会的一些细节描写设置悬念,后文通过对食指下乡和生病的详细叙述揭开悬念。

(2)从研讨会期间的言行,可以看出食指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在中考失利选择学文后,哪些因素使得食指一步步到达创作的巅峰?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诗人的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做诗人如此,做人亦应如此。

请结合全文并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昨日亚冠小组赛第五轮战罢,由于主场被广岛三箭逼平,国安面临着壮士断腕的局面,国安高层也对下一场比赛下了必杀令。

B.一直以来,安防监控的网络问题层出不穷,网络的不流畅都让安防人士头痛不已。

4G时代的到来无疑给网络摄像机的发展带来福音,让网络监控变得如狮子搏兔,不费吹灰之力。

C.在今天的师生交流会上,张老师说:

刚才刘芳同学的发言比较全面,但难免挂一漏万,请大家再来补充。

D.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昨天发布署名文章称,当前反腐倡廉呈现出了中央高度重视、百姓高度、贪官高度紧张之三高,治理腐败需要零容忍。

B.按照教育部要求,今年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将适度降低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用于招收更多的农村学生,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比例。

C.4·

13哈尔滨火车脱线案成功告破。

因为吴振金破坏铁轨并非临时起意,整个事件只有他一人完成,所以在警方拿出的诸多证据面前,他最终供认破坏铁轨的事实。

D.著名作家琼瑶最近写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封公开信,称编剧于正涉嫌抄袭她的作品,并请求广电部门停止涉嫌抄袭节目的播出。

于正则回应说是一次巧合和误伤。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

又何其朴素!

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惠洪《冷斋夜话》云:

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

问曰:

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A.B.

C.D.

16.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行动计划的图标,仔细观察后,根据要求答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标。

(3分)

(2)请说明该图标所象征的寓意(3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从四个方面概括吐槽的特点,总字数不得超过15个字。

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所作出的回应,主动地发起话题称不上是吐槽。

它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如路飞一大块肉一口吞,众人:

好快!

,短短两个音节,配合画面,路飞那淡定的表情,效果立现。

吐槽的内容一般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掺杂了吐槽者个人的特殊经历,或者在逻辑理解上需要绕点弯的高端笑话,效果都不会太好。

虽然吐槽看起来很像讽刺挖苦,但它并不存在恶意,吐槽者应秉承娱乐至上的精神进行揶揄或者感叹,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制造笑点。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1936年,文学大师鲁迅在病重之时,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当时七岁的周海婴的训示: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周海婴没有成为文学家或美术家,却成了个无线电专家。

谦逊温和的周海婴,一生过得实实在在,低调平稳,逝世以后得到了好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2014学年度哈三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

(大半基于利益的考量。

2.D。

(此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