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614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围手术期诊疗方案Word格式.docx

治法:

疏肝理气。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0g,川楝子6g,白芍15g,玄胡10g,郁金10g,陈皮6g,茯苓10g,金钱草30g,甘草6g。

(2)肝胆湿热证

胁腹疼痛如挚,如绞,拒按,或可触及包块;

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清热利湿,理气通腑。

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茵陈蒿15g,栀子10g,生大黄后下10g,柴胡12g,黄芩10g,赤芍15g,金钱草30g,郁金10g,川楝子6g,甘草6g。

(二)术后内治法

肝脾不和证

多见于术后,胁脘部或并肩背部胀痛,腹胀,恶心,伤口胀痛,口干口苦,厌食或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疏肝运脾利胆。

益脾利胆汤组成:

柴胡10g,佛手6g,郁金6g,鸡内金6g,金钱草15g,海金沙15g,大黄后下6g,玄胡10g,枳壳10g,炒山楂10g,茯苓10g,陈皮6g,甘草6g。

术后第二天开始服药,一日一剂,煎服,分两次服。

7日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五、中成药

1.消炎利胆片:

6片,每日3次。

适合症状较轻微或无症状型的患者长期服用。

2.逍遥丸:

8颗,每日3次。

乳岩

一、概念

乳岩,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乳房肿块,质地坚硬,表面不平,边界不清,推之不移,按之不痛,晚期溃烂或凸如泛莲,或凹如岩穴,直至死亡,所以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手术切除范围较大,腋窝清扫并发症较多,所以手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手术适应症

TNM分期I、II期及部分III期首次治疗的乳腺癌患者。

局部晚期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降期降级再行手术治疗。

三、手术方式

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②.乳腺癌保乳手术

③.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四、中医药干预治疗常规

(一)辨证施治

1、术前内治

(1)肝郁痰凝

证候:

乳房肿块坚硬如石,边界不清,情志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胁胀,或伴经前乳房作胀,或少腹作胀。

乳房部肿块皮色不变,质硬而边界不清。

舌苔薄,脉弦。

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瓜蒌15g、当归10g、陈皮6g、乳香3g、白芍15g、当归6g、白芥子10g、柴胡6g、炙甘草6g、全蝎4g、白术10g、茯苓10g、郁金6g、香附9g。

(2)正虚毒炽

乳房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

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纳食量少,心悸失眠。

舌质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

调补气血,清热解毒。

八珍汤加减。

酌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露蜂房等

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黄15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石见穿15g、露蜂房10g。

2、术后内治

(1)气血损伤,脉络淤滞,

神疲乏力,纳差,心悸失眠,术区疼痛,肿胀,或伴有患肢麻木肿胀等。

舌淡苔白或薄黄,脉沉细。

扶正抗癌、活血消肿

益气健脾汤化裁,当归10g、沙参10g、云苓10g、赤芍10g、白花蛇舌草30g、川芎6g、半枝莲30g、元胡6g、陈皮6g、麦冬10g、生甘草6g

(2)气血两亏

病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晄白,头晕目眩,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糜烂,日久不愈。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补益气血,化痰散结。

香贝养荣汤加减。

白术10g、党参15g、生黄芪20g、茯苓10g、陈皮6g、熟地15g、川芎10g、当归10g、大贝母10g、香附10g、白芍15g、桔梗10g、甘草6g

中成药

(1)生脉注射液静滴:

250ml/次,1次/日,疗程21天;

与化疗合用,在化疗前3天开始使用,疗程可与化疗同步结束。

益气扶正。

与化疗合用提高气虚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气虚症状及生存质量。

(2)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50~100ml,以0.9%氯化钠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

30天为一疗程。

清热解毒,消瘀散结。

(3)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10~30ml,一日一次。

抑瘤扶正、预防转移。

(4)康艾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

一日1~2次,每日40~60ml,30天为一疗程。

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5)丹参注射液每日1次以8~16ml加入5%葡萄糖等渗盐水500ml内静滴,用15~30日。

活血化瘀,促进侧肢循环建立。

(6)平消片每次5片,每日三次。

功能化痰散结、活血止痛。

外治法

(1)贴敷法:

坏死组织脱落后,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外敷。

创面感染,脓腐不净时可用蓝珍散外敷。

轻度皮缘坏死时,皮肤呈暗褐色,尚未完全坏死,湿润烧伤膏外敷。

(2)耳穴压豆法:

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反应,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五、预防调护

1.加强防癌知识宣传,推广和普及乳房自我检查方法。

2.重视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

3.积极治疗乳腺良性疾病。

 

胃癌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中医“胃脘痛”、“反胃”、“噎膈”、“痞满”、“伏梁”、“积聚”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由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内伤或感受外邪,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气滞血瘀,凝结于胃而成。

中医药治疗胃癌主要体现在辨证分型论治,与化疗、手术结合,手术切除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为胃癌的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1、胃癌标准根治术 标准根治术是胃切除范围为全胃2/3以上,淋巴结清除范围为D2的清除术。

2、胃癌扩大根治术 胃癌扩大根治术是指超过标准根治术行联合脏器切除或淋巴结D2以上或D3清除术。

3、姑息性切除术IV期病例因有较广泛的直接浸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腹膜种植转移等,处理较为困难,手术效果不佳。

1、术前辩证施治

一、气滞痰凝型

胸闷膈满,进食发嗝,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或腻,脉弦滑。

治则:

行气健脾,化湿散结

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半夏10g、陈皮6g、茯苓10g、党参15g、白术10g、山药10g、白芍15g、莲肉10g、砂仁后下5g、甘草6g。

二、痰瘀内阻型

胃脘刺痛灼热,痛处不移,心下痞块,呕吐血水,口干思饮,胃脘拒按,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甲错,上腹部触及肿块,固定不移、坚硬如石,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

活血化瘀,解毒抗癌

失笑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党参10g、白术10g、赤芍10g、白芍10g、失笑散15g、当归10g、陈皮6g、茯苓10g、莪术10g,三棱10g,甘草6g。

2、术后辩证施治

气血亏虚型

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胃胀纳呆,消瘦乏力,舌淡少苔,脉沉细无力,重取则无。

补气养血

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15g,白术15g,茯苓10g,陈皮6g,山药10g,白芍15g,生半夏10g,生牡蛎先煎30g,莪术10g,三棱10g,枳壳10g,炙甘草6g。

加减:

阳虚加附子、肉桂、桂枝等;

血虚加当归、熟地等;

腹胀加大腹皮、枳实、槟榔等;

湿重加苍术、厚朴、生南星等;

便秘加火麻仁、郁李仁等;

阴虚内热加沙参、麦冬、地骨皮等;

瘀血甚加地鳖虫、穿山甲等。

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五、与术后化疗结合

中医药的配合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疗效。

气虚型,治宜健脾益气,方选香砂六君子汤;

阴虚型,治宜滋阴养胃,方选养胃汤;

痰湿型,治宜健脾利湿,方选二陈汤;

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方选桃红四物汤

六、中成药

1、生脉注射液 益气养阴。

2、艾迪注射液 清热解毒,消瘀散结。

3、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抑瘤扶正。

4、康艾注射液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噎膈

噎膈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当于西医中的食道癌。

是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

基本病变与发病机理总属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所致。

系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久病年老致使气、痰、瘀交阻而成。

中医药治疗噎膈主要体现在辩证分型论治与化疗、手术结合,手术切除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为食道癌的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食道癌根治术:

早期切除常可达根治恶的效果。

0期和

期切除率100%,

期切除率95%以上,

期80%,

期约50%。

(一)术前辩证施治

1、气滞痰凝证

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或疼痛,嗳气或呛逆,或呕吐痰涎及食物,口干咽燥,大便艰涩,形体日渐消瘦;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沉细而滑。

开郁润燥,化痰畅膈

启膈散加减,郁金15g、丹皮15g、沙参10g、川贝母10g、茯苓10g、昆布15g、海藻15g、陈皮10g、砂仁后下5g、甘草6g

2、痰瘀互结证

吞咽梗阻,胸骨后或剑突部疼痛,泛吐粘痰,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肌肤甲错;

舌质暗,舌上瘀点、瘀斑,舌苔腻,脉沉涩。

活血化瘀,化痰软坚

启膈散合桃红饮加减川贝母15g、当归10g、郁金15g、昆布15g、海藻15g、丹参10g、桃仁10g、红花6g、莱菔子10g、黄芪15g

(二)术后辩证施治

气血亏虚证

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15g,白术15g,茯苓10g,陈皮6g,山药10g,白芍15g,生半夏10g,生牡蛎先煎30g,枳壳10g,炙甘草6g。

瘀血甚加莪术、地鳖虫、穿山甲等。

跟骨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

跟骨骨折较其他跗骨骨折更为多见,多由高处坠下或跳下时足跟着地,身体重力的传达暴力引起跟骨压缩或劈裂骨折,亦有少数因跟腱牵拉引起撕脱性骨折。

易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平足、跖痛症等后遗症。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从高处坠落致伤。

(3)足跟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

跟骨侧位片及轴位片对于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

其中,侧位片对于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以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轴位片能够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形态以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

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医诊断:

参照《临床疗效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症状与体征:

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痛、淤血、跟骨横径增宽,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该注意有无颅底骨折和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

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或者辅以CT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以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波及跟距关节面。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

跟骨体部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结节关节角减小、但是骨折线未直接进入关节面。

(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

严重移位的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结节关节角减小、消失或成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甚至将跟骨挤压至跟骨之中,形成“摇椅”状。

三、术前中医治疗方案

(一)耳穴埋籽。

取穴:

神门、皮质下、心、脑。

主治及功效:

用于失眠焦虑,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之功效。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

骨折早期,伤后1~2周。

血离筋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

局部淤肿明显,疼痛较甚。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骨折1号方加减。

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5g,川芎6g,桃仁10g,红花6g,乳香6g,没药6g,青皮6g,陈皮6g,丹皮10g,地鳖虫6g,泽兰10g,泽泻10g,猪苓10g,银花藤30g,车前子(包煎)12g。

(2)淤血未尽,筋骨未愈证:

骨折中期,伤后3~5周。

淤血未尽,筋骨未愈;

淤肿渐退,筋骨不舒。

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骨折2号方加减。

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0g,生地12g,川芎6g,地鳖虫6g,乳香6g,没药6g猪苓10g,自然铜10g,泽泻10g,川断10g,骨碎补10g,甘草5g。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

骨折后期,伤后5周后,筋骨未坚,肝肾不足;

淤肿已退,筋骨不舒;

并可伴有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

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推荐方药:

十全大补汤加减。

黄芪15g、人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甘5g草、当归10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

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等

四、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术后早期局部瘀血阻滞,气血不通,因瘀久影响气的流通和化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可见气血亏虚,同时伤后兼顾补益气血,使气血旺盛,气足则能行血,筋骨得养,有利于损伤的康复。

治当益气化瘀。

活血化瘀、补益气血

骨折1号方和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

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5g,川芎6g,桃仁10g,红花6g,乳香6g,没药6g,青皮6g,陈皮6g,丹皮10g,地鳖虫6g,泽兰10g,泽泻10g,猪苓10g,银花藤30g,车前子(包煎)12g,党参10g,白术10g,伏苓10g,甘草3g。

(二)其他疗法

1.耳穴埋籽。

尿道、膀胱、肾。

主要用于因外伤及术后,经络受损。

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得通调所致癃闭。

2.微波治疗。

微波照射痛点。

3.骨创治疗。

骨创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每日1次—2次,每次30分钟。

4.功能锻炼。

1、床上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2、治疗3个月后开始下地负重行走锻炼。

5.中药熏洗。

后期关节粘连也可以选用中药外洗方法进行熏洗。

熏洗方:

苏木12g,桑枝15g,伸筋草12g,透骨草30g,刘寄奴12g,艾叶10g,荆桐皮12g,红花10g,花椒10g,川乌15g,草乌15g。

每日1次—2次,每次30分钟。

6.护理调摄。

辨证施护,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肢端血运,注意观察患足针眼,伤口渗液渗血情况。

保持针眼伤口干燥,预防感染。

加强局部护理、心理护理,并配合骨折治疗仪等康复治疗和护理。

五、疗效评价

治愈:

足跟外观无畸形,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或者消失,行走无不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好转:

骨折对位良好已愈合,或者足跟轻度畸形,足弓轻度变平,行走轻度疼痛,距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未愈:

足跟畸形明显,足弓塌陷。

或骨折未愈合,疼痛明显,行走困难,距下关节活动障碍。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

胫腓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因胫腓骨位于皮下,常致开放性骨折。

胫腓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易造成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o01.9一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胖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分型

1.横断骨折:

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扎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腓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

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致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

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

1.血凝气滞证:

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

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5g,川芎6g,桃仁10g,红花6g,乳香6g,没药6g,青皮6g,陈皮6g,丹皮10g,地鳖虫6g,泽兰10g,泽泻10g,猪苓10g,银花藤30g,车前子(包煎)12g

2.瘀血凝滞证:

伤后2周一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瘀肿渐退,筋骨不舒。

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0g,生地12g,川芎6g,地鳖虫6g,乳香6g,没药6g,猪苓10g,自然铜10g,泽泻10g,川断10g,骨碎补10g,甘草5g。

3.肝肾不足证:

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黄芪15g、人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5g、当归10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骨创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每日1次—2次,每次30分钟。

麻醉恢复即开始指导患肢踝背伸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每日多次,每次15分钟一20分钟,做100次左右肌肉收缩。

术后3周~4周,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挺直、抬腿练习,患肢由伸直位,逐渐屈曲90°

,以防止关节强直。

骨折术后4周视骨折愈合情况可开始扶双拐不负重步行锻炼。

教会患者正确扶拐,患肢不能悬空,脚底要放平,切忌用脚尖着地。

经锻炼后骨折部若无疼痛不适,自觉有力,可改用单拐逐渐负重锻炼。

胫腓骨干骨折不宜过早下地行走。

提早下地可能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

骨折愈合后可逐渐负重步行锻炼。

辨证施护,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淋巴液回流,减轻或预防肢体肿胀。

足底静脉泵的使用可促进血运,减轻肿胀,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形成.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足趾感觉情况,注意有无疼痛、肿胀、肢体麻木等。

注意观察患肢伤口渗液渗血情况。

伤口干燥,预防感染。

加强局部护理、心理护理。

四、疗效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显效:

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处已骨性愈合,部分无压痛、叩痛,伤肢无明显短缩,骨折成角小于5°

,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不超过15°

,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

以内。

有效:

骨折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模糊,伤肢短减少于2cm,成角在5°

~10°

膝关节活动受限在30°

~45°

踝关节屈伸受限在10°

~15°

无效:

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cm以上,成角大于10°

,膝关节活动受限在45°

以上,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超过15°

,伤肢不能负重。

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

胸、腰椎骨折是脊椎损伤中的常见病,其骨折的好发部位在第11胸椎至第2腰椎。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率更高。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