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636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山陵教案Word下载.docx

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

③要新颖,有特色;

④小组成员精心合作。

3.活动过程:

①小组画轮廓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②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

㈤资料平台: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

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

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二、《巍巍中山陵》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从“十五字”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2.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合作探讨文章的重点难点,采用自主研究和全班交流的方法,理解建筑物的特征和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教学设想:

1.重点:

理清说明时采用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2.难点:

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

(每至此日,人们会准备一些花圈和纸钱等去坟上祭拜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因此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清明节的情景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

今天恰巧是清明,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日子特有的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

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说到这里,你们肯定猜出知道他是谁了吧?

(孙中山)对,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

(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把握内容 

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有谁能为我们回忆一下?

(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能为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吗?

明确:

明对象——中山陵;

抓特征——巍巍(高大);

理顺序——空间顺序;

找方法——列数字等;

品语言——准确、生动。

2. 

过渡:

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

三.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参考:

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身份、要考虑资金预算等 

2.我们同学还挺有当设计师的潜力的,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

其实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

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

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

3.交流:

可用原话回答,鼓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要点如下有注重和谐协调;

弘扬民族文化;

追求形神兼备等。

4.吕彦直的设计凭借这些优势而入选了,但设计方案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建造。

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一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数字) 

提问:

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四.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

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

(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

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

(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

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因为这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

2.那么,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

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

交流:

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3.说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

是不是偏题了?

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

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

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了解了一番,通过对设计方案和地理位置的选择这两个角度,初步理解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除了这些内容,文章还有哪些部分也能或明或暗地表现这一特征呢?

留给大家思考,我们下节课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回忆“巍巍”的含义和作者是如何写出中山陵“巍巍”特征的,再由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

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

(从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3.请大家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

思考三个问题:

(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

(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

(3)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1)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

(2)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

(3)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

4.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

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

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

“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雕像和卧像等。

5.小结:

至此,我们从三个角度:

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

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

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从三个方面:

用钟山的雄伟衬托,用具体的数字说明;

从陵墓的主人介绍。

三.阅读第6~11段,理清说明顺序 

1.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

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

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

(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

(总分) 

2.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

3.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并交流:

(1)说明顺序:

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 

(2)讲解:

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四.精段赏析,体会语言特色 

1. 

知识介绍: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

一是准确简洁;

二是生动形象。

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是平实说明;

一是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

2.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各自朗读交流,找出描写生动之笔 

(2)在朗读中品味描写的精彩之处 

(3)感受精彩描写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用课后探究一为起点,总结文章作为说明文的优秀之处,并鼓励学生向墓主孙中山致以崇高的敬意,牢记伟人的训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此自勉。

《巍巍中山陵》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先后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来介绍对象的方法,能根据课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3、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教学难点:

说明顺序的理解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到处绿阴浓浓花香似海,那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为了纪念谁?

学生纷纷回答。

今天咱们就走进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去瞻仰中山陵的宏伟和先生人格的伟大。

二、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1、课堂交流孙中山生平事迹的资料及中山陵的图片资料。

(教师总结略) 

2、给下列字注音:

山麓 

莽原 

嵯峨 

汲取 

参错 

灵柩 

坡陀 

深邃 

牌坊 

琉璃 

门楣 

趺 

嵌 

三、合作探究:

1、阅读5—11段,根据说明内容填写下列示意图,比一比哪组填得又快又准确:

(图略) 

学生活动:

4—5人一小组,阅读填表。

2、讲你当一次讲解员,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

每小组推选口才较好者才讲导游员。

比比谁讲得好?

(可以出示准备好的图片) 

3、请你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

教师明确:

空间顺序 

由内而外,由整体到局部。

四、难点探讨:

文章7—11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六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本段关于陵园的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

南北中轴对称,三处风景区联为一体 

总体特点:

陵园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 

总体介绍:

总平面布局:

南:

石牌坊、墓道 

北:

陵门、墓室 

依次介绍:

南 

石牌坊、墓道、守陵卫士驻所、陵门 

石阶、碑亭 

平台、石阶、祭殿 

北 

祭堂 

墓室 

附补充资料: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

民主博爱、天下为公。

孙中山的贡献:

领导中国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

1、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列数据 

2、体会文中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征。

3、理解“巍巍”中所包含的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无处不在的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中山陵各建筑的分布情况。

陵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往北依次为石坊、墓道、驻所、陵门,最后墓室。

气势宏伟,今天咱们继续学习、探讨陵园的建筑布局与先生的人格有何关系?

本课说明方法和语言又有何特点?

(学生回忆、学生讨论) 

二、合作探究:

1、中山陵前冠以“巍巍”二字有何意?

巍巍:

高大的样子。

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阅读文章,找出与“巍巍”相应的描写。

阅读并用波浪划出来、朗读。

集中于2、9段。

3、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选的?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

通过竞争入选。

“密封评议的方式”,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特点:

见文中第4段。

4、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

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先生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的象征;

寄托了人们对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5、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言有何特点?

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

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特点是:

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举例略。

三、板书设计:

陵园 

“巍巍”:

人格 

方法:

列数据 

语言:

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巍巍中山陵》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以上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

(板书课题。

) 

2.介绍作者。

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二、自主学习 

师:

本文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

朗读或男女生分角色读。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

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5.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6.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

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7.文章第7—1l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2。

麓莽灵柩竣工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参错

要求:

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

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3.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4.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

(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

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

5.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

(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6.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7.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8.重点研讨文章第9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出示幻灯片3。

①本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

②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朴实。

为什么第9自然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①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②诚然,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

但为了生动地表现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不排斥适当使用描写的手法。

本文写登临平台所见景象即为典型一例。

它用语生动,蕴合深情,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板书设计

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介绍中山陵(第5—11段)

总体介绍 

总体特点 

南北中轴对称,三处风景区联为一体

陵园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

总平面布局 

石牌坊墓道

陵门——墓室

依次介绍 

南一石牌坊墓道 

守陵卫士驻所 

陵门

北——石阶 

碑亭 

平石 

石阶 

祭殿 

祭堂

《巍巍中山陵》教案3

 

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一、教学重点:

课文是怎样说明中山陵的建筑特征的?

二、教学难点;

课文在说明中山陵的雄伟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