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661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训使自新,即释去即: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2)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范纯仁的人物形象。

1.D【解析】D项“即”的意思是“立即,当即”,而非“就”。

2.

(1)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

(2)到(第二年)春天,各县都受饥,只有襄邑县境内百姓不知道有饥馑这回事。

3.执法严明,关心百姓,为政宽缓。

写他抓捕卫士及其结果,体现了他的执法严明;

他面对“旱久不雨”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他在法律的框架内对待强盗,体现了他的为政宽缓。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从事件和人物言行中进行归纳提炼。

本文共三段,一共写了范纯仁的三件事,每一件事可以提炼出一个方面,第一段主要写他抓捕卫士及其结果,体现了他的执法严明;

第二段主要写他面对“旱久不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他的仁爱之心(关心人民);

第三段主要写他在法律的框架内对待强盗,主要体现他的为政宽缓。

【参考译文】范纯仁,字尧夫,出任襄城县知县。

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

这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说:

“这是皇帝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敢如此?

”就把这事向皇上汇报,要立即予以审理治罪。

范纯仁说:

“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

”皇上下诏释放了他,并且允许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

当时天旱很久不下雨,范纯仁登记襄邑县境内商船,告诉他们说:

“百姓将来没有饭吃,你们所贩五谷,贮藏在佛寺里,等到粮食缺少时,我为你们籴卖。

”商人们都服从命令,贮藏的粮食达十余万斛。

到(第二年)春天,各县都受饥,只有襄邑县境内百姓不知道有饥馑这回事。

调任齐州知州。

齐州的民俗凶暴强悍,百姓任意偷盗劫掠。

有人认为:

“这种情况严厉处置还不能止息,您一概宽以待之,恐怕那里需要整治的违法乱纪事情不能穷尽了。

”范纯仁说:

“宽容出于人性,如果极力地严惩,就不能持久;

严惩而不能持久,以此来管理凶暴的百姓,这是造成刁顽的方法啊。

”(范纯仁)将他们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释放了。

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父温为杨难当司马。

初,苻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

孝心色养,饪熟①之节,必亲调之。

皇兴中,京师俭②,婢简粟粜之③,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④,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

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遣人买耜刃,得剩六耜,即令送还刃主。

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

还京,为淮南王他府长史。

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

及蒸尝⑤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⑥。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

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慨岁月推移,迁窆⑦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选自《魏书》,有删改)

【注】①饪(rè

n)熟:

指烹调。

②俭:

贫乏,歉收。

③简粟粜(tià

o)之:

碾粟筛出瘪谷。

④娉室:

定亲。

通“聘”,订婚。

⑤蒸尝:

指祭祀。

⑥婴慕卒事:

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⑦迁窆(biǎn):

迁葬。

窆:

墓穴,坟茔。

A.年十四乃归归:

归还

B.琰遇见切责责:

责备

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从:

顺从

D.初为兖州司马初:

刚开始

(1)孝心色养,饪熟之节,必亲调之。

(2)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3.文中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

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1.C【解析】C项“从”的意思是“随从”,而非“顺从”。

2.

(1)精心奉养父母,烹调之类的食物,必亲自调弄。

(2)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于是推辞不愿就餐。

3.亲自为父母挑弄饮食,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

责令婢女留下筛选出的瘪谷,体现出他的节俭;

命随从将偶然得到的羊归还原处,将多出来的耜刀送还给刀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

不吃偷来的羊,体现了他坚守节操。

【解析】概括文章主要事迹,首先要读懂文章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文中写赵琰十四岁回家后亲自为父母挑弄饮食,因规定不能将父母葬在故乡,因而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

婢女扔掉筛出的瘪谷,而赵琰要求留下,体现了他的节俭。

随从在路上偶然遇见了羊,要求随从送回去,买耜刀的时候将多出来的耜刀送回卖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

【参考译文】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当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奔逃到寿春,长到十四岁才返回老家。

精心奉养父母,烹调之类的食物,必亲自调弄。

皇兴年间,京城歉收,婢女碾粟筛出瘪谷,赵琰看见狠狠教训了她一顿,责令她留下瘪谷。

曾送儿子赵应到冀州订亲,随从的人在路上偶然得到一只羊,走了三十里后,赵琰知道了,责令仆人送回原处。

又在经过的路边,主人准备了羊肉汤,赵琰查知这是偷杀的羊,于是推辞不愿就餐。

派人购买耜刀,发现多了六把,立即让人送还主人。

刀主被他(这种行为)感动,坚决不接受,赵琰命人放下刀就离开了。

刚开始赵琰任兖州司马,转任团城镇的副将。

归还京城,任淮南王拓跋他的幕府长史。

当时禁制非常严格,不让大臣越关葬在故乡。

赵琰不能归葬双亲达三十年之久。

到祭祀拜献的时候,总是不能不想归葬双亲的事。

每每逢年过节,总不接受子孙的庆贺。

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

他感叹岁月推移,而迁葬无期,于是不吃盐粟,断除众味,只吃麦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

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

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

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①盐菜而已。

吏人莫不怀之。

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

侠曰: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②为市官马。

岁月既积,马遂成群。

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人歌曰:

“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迁户部中大夫。

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③,数旬之内,奸盗略尽。

转工部中大夫。

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

“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侠闻之,许其自首。

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菽:

豆类的总称。

②庸:

受雇用。

③擿(tī):

揭发。

A.侠躬履俭素躬:

亲自

B.去职之日去:

距离

C.奸盗略尽略:

大概

D.许其自首许:

允许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2)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3.文章刻画了裴侠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B【解析】B项“去”的意思是“离开”,而不是“距离”。

2.

(1)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2)美好的食物不吃,不用士兵,裴公美好的品德,应该是世人的楷模。

3.从裴侠七岁后聪明于常人,对父亲的死伤心如成人可以看出他天赋异禀;

从他做官从不偏私,严查贪官污吏可以看出他为官清廉;

从李贵因占用公物哭泣自首可以看出他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裴侠字嵩和,是河东解人。

七岁了,还不能说话,后来在洛城看见一群乌鸦遮蔽了天空,抬起手指着乌鸦就会说话了,于是聪慧记忆深刻,不同于平常的儿童。

十三岁,父亲去世了,他哀伤得像成年人一样。

侠亲自做事平时很节俭,吃的都是普通的饭菜罢了,下人没有不怀念他的。

这郡旧的体制,有打鱼狩猎的三十人未供养郡守,侠说:

“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于是把他们全部遣散了。

又有士兵三十人,供郡守使用,侠也不让他们为自己做私事,并收这些人做市官马。

一年多已经积累成群的马匹。

他离开职位的那天,丝毫不取。

人们歌颂他说:

“美好的食物不吃,不用士兵,裴公美好的品德,应该是世人的楷模。

”全国上下都信服他,称他是“独立使君。

升户部大夫。

当时有一自私的吏主看守仓库,几年私藏到千万,到侠在此地做官,振作精神想办法揭发,几月之内,奸险偷窃的人大致都尽了。

转任工部大夫。

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在府中悲伤的哭泣,有人问他原因,回答说:

“掌管的财物,很多变为自己用,裴公是有名的清正严厉之人,害怕获罪因此哭泣。

”侠听说这件事,答应让他自首。

李贵自己说藏钱五百万。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幼有清才,散拙①无营务。

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

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樟往返,甚惬素心。

所住水木閟②,一草一花,俱能留客。

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

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

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

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干旱岁偕计③,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递归,无复荣辱之念。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遣主人,留题几遍。

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

“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固。

”成通末卒。

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

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选自《唐才子传·

卷七》)

【注】①散拙:

(为人)散淡粗疏。

②閟:

通“秘”,幽深。

③偕计:

随同计吏。

A.一见干器之器:

器重

B.事不果成果:

果然

C.辄遣主人辄:

D.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缀:

汇集

(1)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

(2)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3.阅读全文,概述方干的性格特点。

1.B【解析】B项“果”的意思是“实现”,而非是“果然”。

2.

(1)当时的人认为方干反说(徐凝)为村里老人,怀疑方干讥诮徐凝,(其实)不是这样的。

(2)过了一段时日,王廉因病逝世,事情最终没有办成。

3.散漫粗疏、对功名无所追求,心地纯洁,性格洒脱。

【参考译文】方干,字雄飞,桐庐县人。

幼年有清俊之才,(为人)散淡粗疏没有做什么事。

大中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

湖的北面有间茅草屋,湖的西面有个松岛。

每当风清月明之时,(他就)带着小儿和邻居老人,撑一只轻便的小船往返于茅屋与松岛之间,使自己一向淡泊的心非常惬意。

他住的地方水泉树木幽深隐蔽,一草一花,都让人流连忘返。

他家境贫苦,存有一把古琴,(常)漫步吟诗、醉酒而卧来自娱自乐。

  徐凝当初有(很高的)诗名,一见方干就很看重他,于是与他互相成为师友,徐凝便教方干作格律诗。

方干有赠徐凝的诗,说“把得新诗草里论”。

当时的人认为方干反说(徐凝)为村里老人,怀疑方干讥诮徐凝,(其实)不是这样的。

大夫王廉到浙东问政,按照礼节邀请方干到来,赞许他的操守,要推荐他到朝廷,委托吴融草拟奏表。

过了一段时日,王廉因病逝世,事情最终没有办成。

方干早年随同计吏,往来于两京之间,一些热心的达官公卿争相邀请他,(但)功名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方干)于是回去,不再有追求功名的念想。

浙中只要有园林名胜,他就拜访主人,题留的诗几乎遍布那些园林。

当初李频向方干学习做诗,李频考中进士,诗僧清越向方干祝贺道:

“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

”咸通末年(方干)去世。

他的门人一起讨论他的德行和事迹,确定谥号为玄英。

乐安人孙郃等人汇集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合编成十卷。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范阳祖逖①,少有大志,与刘琨②俱为司州主簿③。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④也!

”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⑤以为军咨祭酒⑥。

逖居京口⑦,纠合骁健,言于睿曰:

“晋室⑧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⑨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⑩刺史,给千人廪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⑫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节选自《资治通鉴·

晋纪十》

【注】①祖逖(tì

字士雅,东江著名爱国志士。

②刘琨:

字越石,东晋爱国志士,与祖逖齐名。

③司州主簿:

司州,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④恶(è

)声:

不祥之声。

⑤睿(ruì

即司马睿。

⑥军咨祭酒:

官名,如同军事顾问。

⑦京口:

今江苏省镇江市。

⑧晋室:

晋王朝。

⑨戎狄:

指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⑩豫州:

今河南省东部及安徽省西部一带。

⑪廪(lǐn):

米仓,这里指军饷。

⑫部曲:

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

A.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

B.中夜闻鸡鸣,蹴琨觉蹴:

用脚踢

C.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

诚实

D.睿素无北伐之志素:

平时,向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逖居京口,纠合骁健。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3.祖逖认为现在北伐能够成功的理由有哪些?

1.C【解析】C项“诚”的意思是“如果”,而非“诚实”。

2.

(1)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

(2)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长江的水(一去不回头)!

3.外敌入侵,中原人民遭到残害,人们都想奋起反抗;

有大将带领,英雄豪杰都会响应而战。

【参考译文】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曾经)与刘琨都担任司州主簿。

祖逖(与刘琨)同睡,半夜时听到公鸡啼鸣,用脚踢醒刘琨,说:

“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于是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

“晋朝的叛乱,是因为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北方的民族趁机进犯,祸害遍及中原。

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经遭到残害,大家都想着奋勇杀敌反抗。

大王您如果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收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军饷,三千匹布,(但是)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率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

“(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长江的水(一去不回头)!

”渡江后祖逖就驻扎淮阴,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

少学律令,喜为吏,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昭帝①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攻,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皇帝即位②,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上擢霸为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以霸为颍川太守。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

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

使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然后为条教,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

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

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选自《汉书·

循史传》,有删改)

【注】①昭帝:

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

②皇帝即位:

即汉宣帝即位。

A.喜为吏,以廉称称:

称赞

B.足知,善御众善:

善于

C.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能:

能耐

D.数决疑狱数:

多次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

(2)劝以为善防奸之意。

3.黄霸在为人和做官方面有哪些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请简要概括。

1.A【解析】A项中“称”的意思是“著称”,而非“称赞”。

2.

(1)黄霸为人眼光尖锐内心聪敏,又熟习法律,然而温和善良讲究谦让。

(2)劝勉他们做好事以防止奸邪之辈的意图。

3.为人:

明察内敏,温良有让,足智多谋。

做官:

处事合理,执法公平,治理有方。

【参考译文】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阳夏人。

(黄霸)自幼学习法律,喜欢做官,他凭借廉洁著称,被考察增补为河东均输长,又被考察评为廉能而担任河南太守丞。

黄霸为人观察入微,心思敏捷,又通晓法律条文,并且性情温和善良懂得谦让,很有智慧,善于组织调度下属。

他做太守丞,处事议论都合乎法律,深得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很)爱戴他。

昭帝即位,年龄很小,大将军霍光掌权,大臣们争夺执政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划作乱,霍光杀掉他们之后,(就遵循武帝时的法度,)用刑罚严厉地惩治下属,因此一般的官吏都以崇尚严酷的刑罚作为能耐,但是唯独黄霸以宽和成就名声。

汉宣帝即位,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征召让黄霸担任廷尉正,他多次判决疑难案件,朝廷称赞他公平,皇上提拔黄霸担任扬州刺史。

宣帝三年,宣帝下诏任命黄霸为颍川太守。

当时,皇上立志于国家的安定,几次颁布皇恩浩荡的诏书,官吏没有奉旨宣告百姓。

太守黄霸为此事选择了贤良的官吏,分派到各属县去宣告皇上的诏令,让百姓全都知道皇上的旨意。

让地方官吏都蓄养鸡和猪,用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

然后制定条令,在民间颁布施行,用来告诫人们多做善事防止奸邪,此外还(让人们)从事耕种养殖,节约物品用度增加财富,种植庄稼果木,饲养家畜。

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呈文告知,黄霸都分别加以安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官吏前去办理都像他说的那样。

他了解事情见闻清楚细致到了这种程度,官吏百姓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办法,都称赞他神通英明。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

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

入见,太祖喜曰:

“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

”除黄州同知。

曰:

“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

帝自践阼①后,颇好释氏教。

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

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②。

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

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帝不听。

诸僧怙宠③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

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

道教亦然。

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

仕鲁疏言:

“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章数十上,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④自任。

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

“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

”遂置笏⑤于地。

帝大怒,命武士捽⑥搏之,立死阶下。

(选自《明史·

李仕鲁传》)

【注】①践阼(zuò

指登基。

②讲论:

谈论。

③怙(hù

)宠:

倚仗帝王的恩宠。

④辟佛:

排除佛教。

⑤笏: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⑥捽(zuó

):

揪住。

A.太祖故知仕鲁名故:

所以,因此

B.颇好释氏教好:

喜欢,喜好

C.举朝莫敢言举:

全,都

D.陛下方创业方:

刚刚

(1)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

(2)帝大怒,命武士捽搏之,立死阶下。

3.有人说,李仕鲁很得皇上的器重,却不识时务,因而招致了杀身之祸。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1.A【解析】A项“故”的意思是“以前”,而非“所以,因此”。

2.

(1)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什么到现在才能见到你?

(2)皇帝大怒,命令武士揪住并击打他,立即死在了台阶下。

3.示例:

不赞同。

因为李仕鲁的性格刚直耿介,虽然得到了皇上的器重,但决不附和皇帝的观点,他极力推崇朱氏学说,把排除佛教作为自己的责任,即使被皇上赐死也决不后悔,最终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参考译文】李仕鲁,字宗孔,濮人。

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

太祖以前就知道仕鲁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李仕鲁。

(李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非常高兴地说:

“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什么到现在才能见到你?

”任命(李仕鲁)为黄州同知。

(太祖)说:

“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

皇帝自登基后,很喜欢佛教。

下诏征召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

(如果)应答皇帝当庭提出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召进宫中,赐坐并和他谈论佛教之事。

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耳目监听时事。

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

满朝官员没有敢说的,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

皇帝不听从。

那些依仗帝王的恩宠的僧人,就请求为佛教创立专职官员。

于是把原先所设置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

道教也是这样。

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

仕鲁上疏说:

“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地方,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学而崇尚佛教异端呢!

”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

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朱氏学说,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

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

“陛下深深沉溺于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

归还陛下笏板,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

”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

皇帝大怒,命令武士揪住并击打他,立即死在了台阶下。

写景游记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