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671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要览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乾嘉学派的长处在于严谨扎实,但也不免流于琐细,其脱离现实更有违先驱者“通经治用”的初衷。

道光以后,学术风气久经酝酿而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化,一时学着遂多舍弃文学训诂,而从事于“经邦济世”之学,其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和康有为等。

第二章宗教

什么是原始宗教?

什么是正统宗教?

原始宗教是指尚无宗教经典,也无宗教组织的的一种有神信仰,它属于宗教发展的早期形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诸等形式,分别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态观、人际观和伦理观。

正统宗教:

指具有精致的教义管理、严密的组织仪轨,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

其代表为佛教和道教。

什么是图腾崇拜?

在远古时期,人们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神秘的亲属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就成为这个氏族的图腾,成了这个氏族的保护者和象征。

简单了解我国佛教的一般知识及重要宗派的情况,如禅宗、天台宗等。

a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创立者:

释迦牟尼。

b佛教寻求苦乐之根源及其对策:

要求止恶行善,改修往来,断烦恼,了生死,超越轮回,悟证真理;

发菩提心,立大悲愿,愿我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c梵语中:

释迦,译能仁,代表慈悲;

牟尼,译寂默,代表智慧。

d佛教中的“自由”:

不是言论上、信仰上、经济上以及行动上的自由,而是心理上的自由。

e佛教中的“平等”:

不是种族的、法律的、经济的以及待遇的平等,而是理性的平等。

f佛教中的名僧及其著作:

g晋宋之际:

法显著作《佛国记》

h鸠摩罗什是龟兹名僧著作《般若》、《法华》、《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经论74部,系统介绍了印度佛教大乘空宗学说。

i中国名僧:

道安、支遁、僧肇、慧远、道生等人。

j慧远:

《三报论》、《沙门不敬王者论》

k佛教中不同的宗派:

(1)天台宗:

创始人:

智顗

特点:

该宗适应中国统一的政治形势,用“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将佛教内部各派加以贯通。

认为,空、假、中三谛皆由心生,提出“止观”双修,以智慧断惑,以禅定养性。

(2)唯识宗(又称法相宗):

玄奘和窥基主要著作:

《成唯识论》

该宗宣扬“万法唯识”,以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为八识,前六识管感觉和思维,第七识起联系作用,第八识总管一切,是“根本识”。

(3)华严宗:

法藏主要著作:

《华严经》

该宗强调无碍圆融,要沟通主客观界限,把认识对象看成主客统一,把世界描绘成复杂多样又连贯圆融的关系网,事事皆体现佛性,彼此交相辉映,重重无尽。

(3)净土宗:

道绰、善导主要著作:

《无量寿经》、《观音量寿经》、《阿弥陀经》

该宗宣扬极乐世界美妙无比,信奉者只要口念佛号,坚持不懈,即死后往生净土。

(4)禅宗:

达摩

L六祖弘忍后分为北宗和南宗。

北宗尊神秀为祖,主张渐悟。

南宗的创始人是惠能,南宗的出现,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m佛典:

宋代雕刻的《大藏经》明代雕刻的《南藏》、《北藏》、《方策藏》清代刊刻的《龙藏》

什么叫机锋?

什么叫公案?

什么叫棒喝?

机锋:

用比喻、隐语等来表达思想、启发他人。

公案:

禅宗所称宗门历史故事,名为“公案”。

棒喝:

禅宗大师们喜欢手持禅杖,作为领众的威信象征。

后以棒击或拳打、脚踢的方式来开导信徒,称之为棒喝。

简单了解道教创立的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概况如何?

两晋南北朝时,道教有了重大的发展。

葛洪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外丹学和道教神学的奠基人。

他主张外儒内道,以《六经》治国,用道术养生。

由于五斗米道以房中术为人治病,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于是北朝道士寇谦之和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对道教进行改革。

寇谦之总结以往道教各派教义,吸收佛教神学以及活动方式,建立新的科戒和组织系统,改革教义教规。

经他改革后的“天师道”,后人称为“北天师道”。

陆修静则把天师道与金丹道结合起来,依据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汲取佛教教式,制定新的道教斋戒仪范,世称“南天师道”。

自此,道教得到了统治者的肯定和支持,由民间宗教一跃而成为正统宗教。

简单了解道教丹鼎派的发展过程及重要人物。

第三章风俗

了解古代姓氏的起源。

姓氏本身是社会结构中标示血缘关系的符号,与宗族、门阀、身份等制度密切相关。

姓氏最初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为若干氏族,每个氏族以区别他族的图腾和居住地为族号,这个族号便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晚,同一母族又分为若干族,每个支族要有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便是“氏”。

奴隶社会以后,“氏”大都由统治者赐封地而得来。

春秋战国时期,“氏”已经成为贵族地位的标志,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二为一了。

古代称谓中的常用谦称、重要亲属称谓。

常用称呼:

先秦男子一般对尊贵者成为:

臣、仆

后世只有官员对帝王称:

清代大臣对皇帝自称:

奴才

官场中下属对上司自称:

卑职

老百姓在地方官面前自称:

小民、小人

先秦之外平辈间的谦称:

仆、有时也会有鄙人、不才

年轻者对年长者自称:

晚生、后学

年长者对后辈自称:

老朽、愚

写信给别人时要自署名而非字号,向对方称自己的亲属时要加“家”,如“家父”等

“弟妹”要称为“舍妹”、“舍弟”

“儿女”要称为“小儿”、“小女”

“妻子”要称为“内人”、“拙荆”

已故的亲属要加“先”,已故的兄弟要加“亡”

平辈一般称字或号,下级称上级为大人,长辈对晚辈用“尔”、“汝”,自称“吾”、“余”、“我”,对年长男性尊称为“丈”,平辈尊称为“子”,称对方亲属常加“令”字

对方父母亲:

令尊、令堂

儿女为:

令郎、令爱

对方夫人为:

尊夫人

重要亲属称谓:

父亲称考,母亲叫妣

上古女子称名方式:

比较常见,故不一一举例,请翻看书P48

什么是九族?

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所谓的父之族四,指父亲五代为一族(高曾祖父已),姑母嫁人者为一族,姐妹嫁人者为一族,己女嫁人者为一族。

母族三指母之父系一族,母之母系一族,母之姐妹嫁人者一族,妻族二指的是妻之父系一族,妻之母系一族。

古代婚姻形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杂婚;

(2)血缘婚;

(3)伙婚;

(4)对偶婚;

(5)专偶婚;

什么是对偶婚?

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

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

对偶婚为一种两相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对同居形式。

从多偶婚(伙婚)向单偶婚过渡的一种形式。

了解古代服制(官府、丧服制度、头衣)的一般知识。

丧服制度:

斩缞:

丧服中最重的孝服。

材质:

最粗的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缝边。

一般是子女为父母,妻为夫,或父亲为长子所服。

守制:

三年。

齐缞:

次重的丧服。

用粗麻布制成,剪短的地方缝边。

一般是孙辈为祖辈服,为祖父母服制一年,为曾祖父母服五个月,为高祖父母服三个月。

大功:

用熟麻布做成,为伯叔父母及堂兄弟和未出嫁的堂姐妹。

服丧时间:

九个月。

小功:

五个月。

缌麻:

用最细的熟麻布做成,为从曾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姐妹、表兄弟、岳父母,服丧时间为三个月。

官服制度:

(1)随着宗法制度的形成,天子、诸侯、大夫、平民的服饰都因尊卑等级不同而不同,一般有冕服、弁服、元端和深衣数种。

(2)在唐朝服饰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品色衣的出现,即以服装颜色分辨官位的品级。

皇帝着黄袍、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都是紫袍衫,五品以上大红袍,五品以下着绿、青衫,士兵衣皂,庶人着白袍衫。

(3)明代依据汉族习俗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

(4)清朝服饰一改汉人的习俗,按满族风尚订制服饰制度。

礼服制度:

汉代后,人们喜欢把宽袍大袖的深衣作为礼服,但在形制上有所改进。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历代公卿的服饰正式有了礼服和常服的区分。

什么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什么是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了解主要传统节日的节俗活动。

了解关于茶的知识及重要历史人物、著作等。

(1)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故乡在我国云南思茅地区,茶最初被作为一种药材。

(2)西周时期,栽茶作为一项农事生产;

秦汉时期饮茶成为日常习惯,作为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

唐宋之后,饮茶风气普遍,开始征收茶税,沿丝绸之路传向西方种植和加工技术开始走向世界;

公元805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学习的日本最澄和尚回国时把茶籽带回日本,从此开始日本饮茶的历史;

17世纪,中国的茶叶又陆续传入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

(3)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套茶具表明当时贵族饮茶一般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即茶道;

“吃茶”之说,宋元后,逐渐改为泡茶。

(4)均出自唐代的两部著作:

《四时纂要》,陆羽(被追忆为茶仙、茶圣)的《茶经》

(5)茶的发展与宗教相关,道教认为茶可以轻身延年,有助于修行;

佛教中,品茶可以提神,也是参禅悟道的媒介;

宗教与茶的结合提升了茶的精神品味,丰富了茶的内在含蕴。

第4章语言文字

简单了解汉字形体发展的几个阶段的知识。

(1)甲骨文、金文、篆文称为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称为近代文字。

秦末汉初是汉字由古文字发展为近代文字的过渡时期。

(2)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在所知道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3)战国时期,文字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春秋末期形成了与周秦文字形体结构差异明显的新字体,称为六国古文。

(4)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实现文化上的统一,秦始皇规范了标准文字为小篆,这就是古文字最进步的阶段。

(5)隶书是汉字形体进入“近代文字”的开始,相传为秦代书家程邈所作。

(6)草书最初是在隶书快写的过程中产生的。

(7)楷书一名始于唐代。

第五章史学

简单了解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及相关知识。

纪传体通史,如汉代司马迁的《史记》

编年体断代史,如汉代的荀悦的《汉纪》

制书通史,如杜佑的《通典》

编年体通史,如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纪事本末体,如袁枢的《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本朝史,如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典制体史书,如南宋郑樵的《通志》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通典》并称三通;

了解重要史书的特点、编纂目的。

第六章中国文学

简单了解辞赋、骈文的知识(如特点、盛行时代等)。

第七章艺术

简单了解古代著名画家的情况。

一般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及其字体。

王羲之:

魏晋时期人,书圣,与钟繇并称为“种王”,《兰亭集序》,其书法奇而正,雄而迭,健而美。

把中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顶峰。

欧阳询:

初唐,楷书最好,被推为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

中唐时期人,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楷书代表人物,创“颜体”,《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

中唐时期人,楷书代表人物,创“柳体”,《玄秘塔碑》《符璘碑》《神策将军碑》,颜柳书体之别,用“颜肥柳瘦”来概括。

简单了解著名书法作品的情况。

第八章音乐

简单了解古代音阶理论概况。

1.“五音”指什么

宫、商、角、徵、羽

2.典故“高山流水”相关人物

俞伯牙、钟子期

3.“阳春白雪”的意思

指难度高,不易演奏和歌唱的曲子

第九章戏曲

简单了解京剧服装知识。

主要由十种颜色组成,分为上下五色。

上五色石指红绿黄白黑,用于社会地位高者,下五色指粉蓝紫香湖,用于社会地位稍低者。

使用最多的图案是龙和凤,还有“寿”字,蝙蝠,梅花,燕子等。

京剧服饰根据其外形特点。

主要分为蟒,帔,靠,褶,衣。

了解京剧表演的大家,如“老生三杰”、“伶界大王”等。

徽派程长庚,汉派余三胜,京派张二奎。

谭鑫培伶界大王

第十章科技

了解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的重要贡献和医学史上的地位。

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除总结出四诊法外,还熟练掌握了针灸、砭石、按摩、烫贴、手术、导引、汤药等治疗技术。

皇帝内经。

华佗:

东汉末年名医,以外科闻名于世一生坚持在民间行医,曾成功做过大手术,所用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创造了著名的“五禽戏”。

张仲景:

东汉末年名医,擅长内科,撰述的,《伤寒杂病论》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它最终确定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中医诊治学体系的基础,从宋代起,此书被列为官办医学的教科书,并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医学发展。

孙思邈:

隋唐时期医学大师,其著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可以算作是一本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后写了《千金翼方》补充前书,

李时珍:

明代医学家,所著的《本草纲目》对世界医学和生物学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简单了解古代重要数学著作概况。

《九章算数》:

其中许多内容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和风格,标志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形成,历代数学家基本按此体例来阐述理论和方法。

《周髀算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著作。

记载了周代商高所提出的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

简单了解五大行星知识。

第十一章建筑

了解我国建筑发展的概况。

(1)自上古至秦为成型期;

(2)秦汉时期为成年期;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吸收期;

(4)隋唐时期为高峰期;

(5)五代宋辽金时期为转型期;

(6)元明清视时期为渐进期;

简单了解我园林建筑的一般情况。

简单了解古代不同建筑所体现的水平。

具体请阅读P274~283

第十二章官制

简单了解实行科举之前的选官制度概况。

简单了解秦朝官制的概况。

什么是三省六部制?

中央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封驳,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又分为吏、民(户)、礼、兵、刑、工,六部。

了解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如什么叫科举制度?

产生于何时?

唐代科举考试最主要科目是什么?

宋代与唐代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有哪几级?

通过各级考试者分别叫什么?

等等)

科举制的定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产生于何时:

隋朝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

常科和制科两种。

常科又分:

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余种。

宋代和唐代发生了什么变化:

(a)宋:

1.礼部考试,主考官由皇帝临时任命。

2.建立了殿试制度。

3.废除了“公荐”制度,推行弥封、誊录法。

4.废除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

5.考试内容和方法,取消唐代偏重记忆的帖经墨义等考试方法,注重经书义理的阐明。

(b)唐:

1.考试的主要科目:

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余种;

2.主考改为礼部侍郎,有时皇上临时委派中书舍人等清要官吏主持,称谓“知贡举”

3.唐人科举及第后须经吏部考试合格才能授官;

v

科举制度有什么样的影响?

(a)积极影响:

(1)科举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很大作用;

(2)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3)科举对文化教育事业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4)科举对于文学、语言、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b)消极影响:

(1)考试内容的老套、陈旧和考试方式的僵化,完全不利于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同时也埋没和耽误了大批杰出人才;

(2)科举败坏了世风,导致官场腐败;

(3)科举导致中国近代学术思想落后,科学技术停滞不前

第十三章教育

了解西周官学教育的一般情况。

西周时期,形成了官学制度,即所谓“学在官府”。

官学分为“国学”和“乡校”。

国学设立在南郊,又叫四门学。

乡学是地方学校。

西周各级学校的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一般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

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六艺即为“礼乐射御书数”。

具体的科技知识,如天文、历法、医药、建筑等知识,则是由“百工”以父传子的方式教学,世代相继,称为“世业”。

它们不属于贵族学校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贵族们奉行的原则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所大学是什么。

太学

了解郡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创办概况。

什么是元丰兴学?

(1)创立“三舍法”,以严格升级考试制度;

(2)对教材作了规定,学生一律使用由王安石亲自改定的《三经新意》(《诗经》《尚书》《周官》)该教材反对繁琐的章句之学,注重义理之学。

书院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其教学方法哪些地方值得现代教育借鉴?

书院教育特点:

(1)因材施教、随人指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2)注重校园环境对于人格熏陶的意义,环境成为书院的第二课堂,把环境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把教育与训育结合起来,提倡道德完善,注重人格教育,形成了一种重视人格陶冶的书院精神;

(4)通过箴牌、门楹、堂联和斋舍的命名来教育学生;

(5)注重聘请名师主持院务;

借鉴之处:

(a)教育特点

(b)管理与教学制度:

(1)重在学习方法的传授;

(2)讲会制度

(3)规约制度

(4)以考试的手段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建立考课制度;

(5)设立日记来记录、考查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

唐学校教育概况如何?

简单了解唐代留学生情况。

简单了解明清时期国子监学生的类别及具体情况,管理人员设置情况。

学生类别:

(1)举监:

在京会试落第的举人,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国子监就读的学生;

(2)贡监:

从各地方学校中选拔入监就读的学生;

(3)荫监:

三品以上官员子弟靠父荫入监就读的学生;

(4)例监:

因监生缺额由普通人家捐助而特许其子弟入监就读的学生;

管理人员设置:

(1)最高领导人(祭酒):

一般由学识渊博、声望较高的儒学者担任;

(2)副职(司业):

协助祭酒管理全监事物;

(3)监丞:

坐绳愆厅办公;

(4)典簿:

坐典簿厅办公;

(5)典籍:

坐典籍厅办公;

(6)博士:

坐博士厅,负责讲解经义;

(7)助教:

坐六堂,负责讲解经义;

第十四章典籍

我国古代典籍传统的四分法分为哪几类,各包括那些书方面的书?

经、史、子、集是我国图书分类的名称,统称“四部”,又可分为甲部、乙部、丙部、丁部。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经部之下又有小类。

清代的《四库全书》经部之下又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即历史,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

《四库全书》史部之下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

“子部”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

《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十四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

《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作为一种传统分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其中一部《四库全书》藏于浙江何处?

浙江图书馆

第十五章体育

简单了解围棋与武术的一般知识。

第十六章对外交流

汉代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哪些人?

他们的贡献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