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690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节选自《史记·

苏秦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B.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C.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D.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衡,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各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B.鄙人,谦称,对别人自称为“鄙人”,表示自己地位不高,知识浅陋。

C.从子,父之兄弟之子。

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那么乙是甲的从子。

D.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辖区内,掌握军政大权,但要听从王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代承袭苏秦旧业,巧析燕国处境。

苏代看到苏秦实现了志向,也学习纵横之术,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像苏秦那样的功业,通过为燕王献策,取得燕王信任。

B.苏代分析齐国形势,计赂齐王亲信。

苏代认为齐国虽有清济、长城等,但是其君臣都贪图眼前利益,只要能收买齐王亲信,就能灭掉齐国。

C.苏代暗助子之夺权,误导燕王视听。

苏代与子之是姻亲关系,所以他力助子之夺取燕国的政权,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导致了燕国的混乱。

D.苏代回燕终败齐国,联各国再合纵。

燕昭王召回苏代,苏代尽力策划攻打齐国,完成了燕国的夙愿。

苏代在燕王的支持下联络各国建立合纵联盟,名声显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

(5分)

(2)燕王曰:

”(5分)

10.D

11.C

12.C

13.

(1)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

(“至于”“异于”“所闻于东周”各1分,句意2分)

(2)燕王说:

“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

”(“以为”“固”“诚”各1分,句意2分)

二、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十月而拔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

“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秦复进兵攻之。

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

“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

“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

“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

使击筑,未尝不称善。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

国家或许得到保存。

血食,享受祭祀。

②庸保:

帮工,伙计。

庸,同“佣”。

被雇用的人。

③家丈人:

东家,主人。

④矐其目:

弄瞎他的眼睛。

矐,熏瞎。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1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毛泽东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诸侯:

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

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

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十月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选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5分)

10.B(文言文断句主要还是对句子的理解,句子的核心部位是动词,如“惊”“抗”“礼”“歌”“去”,抓住每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再辅以语气词标志和结构词标志,对不同选项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11.C(“毛泽东”应改为“鲁迅”)

12.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躲藏了”有误。

原文“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

13.

(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

(“使使”“献之秦”“复”各1分;

句意2分)。

(2)(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

(“封”“阙”“焉”各1分,句意2分)

附【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

十月攻克了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

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

“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

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

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

”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

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

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

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

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

常常张口就说:

“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

不好的地方。

”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

“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

”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

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

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

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

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

“这是高渐离。

”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

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

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

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

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

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40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

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

,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令诸骑曰:

“前!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

“皆下马解鞍!

”其骑曰: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曰: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②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

“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

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

②白马将:

乘白马而出监护军队的将领。

37.下列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

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射:

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B.良家子:

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

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线。

C.中贵人:

中国古代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D.汉之飞将军:

指李广将军。

王昌龄的山水田园诗作《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用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典故。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家世代学习射技,自己当初从军抗击匈奴之时,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

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经常发挥作用。

B.李广作战时骁勇过人。

吴、楚两地叛军作乱,他跟随太尉攻打叛军,并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旗帜,因此立功扬名。

C.李广作为将领能做到处乱不惊。

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去追击三个匈奴人,后来却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下令下马解鞍来迷惑敌军。

D.李广出兵雁门关遭遇兵败而被俘,被押解途中得以逃脱,按律令被除去官职。

因损失惨重,本人又被俘虏,应被处以死刑,后来得到他人帮助而被贬为普通人。

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2)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37.A(3分)(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38.D(3分

)(是边塞诗)

49.D(3分)(“得到他人帮助”误解“赎”含义;

普通人,不准确)

40.(10分)

(1)李广的才能(才能气概),天下没有第二个,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

(“负”——或“倚仗”“依靠、凭借”;

“数”;

“亡”——或“使之死去”,三处各1分,句意2分)

(2)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在附近设有伏兵,想在夜里偷袭他们,(于是)匈奴人就领兵撤离了。

(“于旁”——后置;

“夜”——在夜里,趁夜晚;

“去”——“撤兵”“逃跑”不可以,“撤离”“撤退”可以;

三处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

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

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

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

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

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

典属国公孙昆(hú

n,魂)邪(yé

,爷)对皇上哭着说:

“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

”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

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

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

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

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

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

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李广说:

“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

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

”李广向骑兵下令:

“前进!

”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

“全体下马解下马鞍!

”骑兵们说:

“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

”李广说: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

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

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武帝即位,在这个时候李广从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卫尉。

  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

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

“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

”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

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

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

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

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

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

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

赵王曰:

“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

“先人失国,徽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

毋复出口矣!

”于是贯高等曰:

“王长者,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

“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

“公知天下长者乎?

”叔顿首曰:

“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

“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

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叔叩头对曰: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注】①虫出:

指死不得葬。

——《史记·

田叔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B.赭(zhě)衣,古代囚衣。

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

又指囚犯,罪人。

C.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表授予官职的“授、除”等;

表罢免官职的“罢、免、拜”等;

表提升官职的“拔、迁、左迁”等。

D.先帝,是尊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

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手下人听从赵王的制止,但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C.孝文帝知人善用。

在与田叔的交谈时,了解孟舒是忠厚的人,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

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长者固杀人乎?

10.D参考句意:

匈奴冒顿单于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城拼死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

11.C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识记即可。

“左迁”是贬官“除”是授予官职。

12.B项,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才令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13.

(1)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

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

(“会”,1分;

“群臣反者”,定语后置1分;

“系”,1分,整体2分)

(2)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

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

”田叔叩头回答说:

“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原因。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

赵王张敖让他作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

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骂他。

这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

“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这些人请求作乱。

”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