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301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1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羊场旅游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4

第一节项目概述4

第二节项目建设定位4

第三节项目建设内容5

第四节社会经济效益5

第五节技术经济指标6

第六节研究结论7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8

第一节区域经济社会状况8

第二节项目建设现状11

第三节项目SWOT分析12

第四节项目建设目标13

第五节项目建设依据13

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15

第一节旅游资源类型15

第二节旅游资源分布17

第三节旅游资源评价17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21

第一节旅游市场现状21

第二节客源市场趋势23

第三节客源市场定位24

第四节游客增长预测26

第五章旅游区布局与建设方案28

第一节项目主题分析28

第二节空间总体布局28

第三节旅游功能分区29

第四节建设项目30

第六章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38

第一节组织机构38

第二节人员配备39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2

第一节估算依据42

第二节投资估算42

第三节资金筹措44

第四节资金使用计划44

第八章成本费用估算46

第一节估算原则46

第二节成本费用估算46

第九章财务分析与评价48

第一节营业收入与利润估算48

第二节财务盈利能力分析49

第三节清偿能力分析51

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52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54

第一节结论54

第二节建议54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述

项目所在地位于**自治州东部的某县,东连丽江、剑川,北邻维西,南接云龙,西与**州腹地相连。

境内山峦叠嶂,江河纵横,碧罗雪山和澜沧江由北至南总管全境,属横断山脉横向切割的高山地貌,其自古以来是**通往**内地的交通要塞。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位于**东北部,距某县城55.2公里,距通甸乡11.2公里,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老君山片区,旅游区距老君山主峰直线距离8公里。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是由大羊场世界自然遗产地、罗古箐省级风景名胜区组成的,以普米原生态文化、丹霞奇石、杜鹃花海、生物多样性为资源特色,主要功能为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区。

旅游区地处云岭山系老君山、雪帮山之间,位于老君山西坡,海拔约为3200米,北部有一个约为17平方公里的高山草甸——大羊场。

在水域风光方面,旅游区的水域风光资源主要由众多的溪流形成的河段、跌水、飞瀑构成,植被茂密,水域丰富,主要有罗古箐河、吉丽吉河、三岔河、卡拉布河、拉杂竹河、大羊场河,溪边杜鹃花及无名野花花团锦簇;生物景观方面,旅游区中的大羊场片区属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是老君山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区,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兽类13种,鸟类16种,海拔2800米以下以**松、华山松及栎类树林为主,海拔高的地方以冷杉、云杉为主。

大羊场高山草甸总面积为17.4万亩,其中分布大面积的杜鹃花。

同时,还拥有神秘奇特、民俗风情浓郁的原生态人文景观——普米族。

第二节项目建设定位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是**重点开发的景区之一,也是三江并流老君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特色是以丹霞奇石、普米文化风情、高山草甸、杜鹃花海为主要特色,且伴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针对旅游区所处的地理区位和交通区位,将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的性质定位为:

由大羊场世界自然遗产地、罗古箐省级风景名胜区组成的,以普米原生态文化、丹霞奇石、杜鹃花海、生物多样性为资源特色,主要功能为民俗文化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区。

第三节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的资源类型特点、用地性质等,遵循地域空间成片性,管理政策类同性及实施可操作性原则,结构框架为“旅游区——旅游片区——旅游景点”三项结构体系。

功能区:

游览区——游览区域包括罗古箐村、情人坝、吉丽吉峡谷、卡拉布丹霞地貌、大坪子、大羊场高山草甸区;旅游服务区——是旅游区为游客提供各项综合服务功能的建设开发区,包括入口服务区、罗古箐村、三岔河野营地、大羊场旅游服务点;村落居住区——以罗古箐村为主,包括大羊场季节性居民点,居民点的功能以居民居住为主,结合旅游发展,挖掘民族文化;农耕保护区——区域为罗古箐周围耕地,开发为农业观光、生态农业与参与性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风景生态培育区——以保护和培育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为主,控制旅游项目开发,营造良好生态的旅游氛围。

旅游片区:

旅游区入口区——景区的入口,以开展游客服务、停车、购票、导游等服务及景区管理中心;罗古箐村民族文化区——以展示普米文化特色为主,建设整治村落环境,开发普米文化特色体验旅游、普米文化展示、民居接待等项目;吉丽吉峡谷游览区——包括情人谷、吉丽吉峡谷各区域;卡拉布丹霞探险旅游区——以开展丹霞奇石的观光、游览、探险为主,建设其步行游览系统、建立对丹霞奇石科学成因的解说设施体系,在三岔河建立露营地及旅游服务设施;大羊场高山草甸游览区——以开展高山草甸观光游览为主,建设步行游览系统、旅游服务设施,并建立有关的游览解说设施体系。

第四节社会经济效益

1、生态效益

本规划项目的实施,直接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达260万元,这将进一步提高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使旅游区的植被、河流、地表等生态景观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将获得改善,旅游区生态系统呈现良性循环,景观价值随之提升,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效益

本规划通过分阶段实施后,旅游区的旅游吸引力将大大提高,根据规划预测,到2020年可以为本地带来超过1.57亿元的旅游收入,因此该项目能够为投资方带来直接旅游收入,提高企业的收入水平。

随着旅游项目的实施,也将促进当地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3、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进一步建设有利于完善和优化**州乃至滇西北地区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区域旅游吸引力;旅游区的提升可以带来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大大提高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旅游区还将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的和谐社会构建;同时,项目规划中民居建设无疑将对保护历史遗存,弘扬民族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节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一、项目总投资2573万元;建成后,计算期内实现总利润44871.35万元,年均利润3739.28万元/年,上交所得税共14807.55万元,年均上交所得税1233.96万元/年,税后利润总额30063.80万元,年均税后利润2505.32万元/年。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56.7%,税后52%,投资利润率97.37%,投资利税率47.96%,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

二、资金筹措:

本项目需建设总投资25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187.05万元,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385.95万元。

由于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巨大,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遵循“分期建设、滚动发展、逐步完善”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同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给予投资商更多的优惠条件和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外资、内资和社会资金等参与项目建设。

根据旅游区的实际情况,项目建设资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筹集解决:

1、招商引资:

643.25万元,占25.00%;

2、银行贷款:

546.76万元,占21.25%;

3、申请旅游建设专项资金:

353.79万元,占13.75%;

4、上级拨款:

128.65万元,占5.00%;

5、建设单位自有资金:

900.55万元,占35.00%。

第六节研究结论

通过对某县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开发项目的建设条件、市场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显示,要开发的旅游产品能完善**州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某县以及**州的旅游形象,形成新的市场卖点;同时,该项目的实施还有利于更好保护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促进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协调配合。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开发具有较稳定和持续增长的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的大力扶持,客源的再增长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投资者的预期回报将得到较好的体现。

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第一节区域经济社会状况

一、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省西北部,**自治州东部,东连丽江,剑川;北临维西;南接云龙;西与**州腹地相连。

县政府所在地金顶镇,距离省会昆明市644公里;距离**自治州州府六库207公里;距离周边的大理市230公里,距离丽江197公里,距离维西132公里,距离云龙91公里。

**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其地理区位十分重要。

**东接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南连大理风景名胜区,而且是连接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和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纽带,而且某县的老窝山、大羊场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对形成滇西北旅游区域一体化,加强周边各旅游区的连续性、组合性,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有重要的意义。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位于某县东北部距某县城55.2公里,距离丽江黎明景区18公里、距剑川石宝山景区85公里,东南方向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老君山风景区。

其开发不仅将**旅游溶入丽江、大理的客源市场,快速启动**的旅游市场,同时还将形成连接丽江——虎跳峡——石鼓——黎明——老君山——**罗古箐、大羊场——富和山——啦井古盐镇——澜沧江峡谷——**大峡谷的横跨“三江并流”的山海经考古旅游通道,形成南连大理——剑川——**罗古箐,北上维西——德钦的澜沧江旅游通道与金沙江旅游线形成两江旅游环线。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旅游区地处云岭山系老君山、雪帮山之间,位于通甸河谷东部;地貌类型为山间槽谷地貌。

地质构造为反“S”型地质构造,山间槽地南北伸展。

罗古箐属第四季冰川地貌,属较为典型的“V”型冰蚀谷地。

由于**地处**——思茅凹陷地段,中新生代红色地层大面积暴露,于罗古箐峡谷形成大面积的红岩丹霞地貌。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位于老君山脉西坡,平均海拔约3000米。

旅游区南部罗古箐谷地地势较低,海拔约2570米,北部有一个约17平方公里的高山草甸——大羊场,海拔在3200米。

旅游区内,深箐谷地,高山草甸,形成了复杂的地貌形态。

2、土地利用现状

旅游区内的土地由森林、草地、石砾地(丹霞石)、农田、村落构成。

森林以松林、冷杉林为主。

草地由林间草地,大坪子、大羊场高山草甸组成。

大羊场是河西乡重要的放牧地。

石砾地主要由受古冰川作用影响形成的红岩丹霞地貌、岩石构成。

农田主要分布于罗古箐村。

村落主要为罗古箐村农宅用地构成。

旅游区内溪流,山涧众多,区内分布有罗古箐河、吉丽吉河、大羊场河、卡拉布河、三岔河、拉杂竹河等众多的山间河流。

3、气候气象

旅游区因低纬度山地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及其地形特征属高山区冷湿气候,年平均温度较低,旅游区所属通甸乡多年平均温度为10.7℃,在海拔大于2800米的地区,一年中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的天数达113天,大于或等于10℃的天数达167天。

旅游区高原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较大。

旅游区属西南季风区,降水强度中等,6~10月为雨季,七月、八月降水量最为集中,年降水量982.6毫米,冬季降水以固态降雪为少;多集中于三月份。

三、生态资源:

1、植被

旅游区内海拔2800米以下的植被以松林及栎林为主。

栎类以高山栎、麻栎、检皮栎、长柄山、毛榉等。

松林以华山松、**松为主,林间空旷地带常见有棠梨、小铁仔、合欢、火把果、黄檗、小叶杜鹃等灌木,在林下较郁闲的沟谷有小角枫、野姜等。

海拔2800米以上植被以寒冷性中山云杉、冷杉林为主。

云杉主要以丽江云杉为优势树种,常形成云杉——冷杉,与德氏冷杉林混交。

灌木层则有多种杜鹃,矮高山栎、马樱花、箭竹、唐古忍冬、湖北花椒等。

常见的草本植物有野青茅、高山龙胆、高山苔草、沿阶草、翻白叶、草血竭、鹿蹄草、报春花、东方草莓等。

大羊场植被属高山草甸、灌丛植被。

草甸上则有矮生杜鹃、小叶或绒叶杜鹃成匍匐状生长覆盖地表。

旅游区内分布有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如**榧、澜沧黄杉、长苞冷杉、**红豆杉、丽江铁杉、水青树等多种树种及棕背杜鹃,蓝果杜鹃、硫磺杜鹃、似血杜鹃和藻杜鹃等。

2、野生动物

旅游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滇金丝猴、金钱豹、云豹等三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

黑熊、马来熊、豺、小灵猫、大灵猫、斑羚、穿山甲、小熊猫、苏门羚、金猫、林麝、马鹿(现已绝迹)、猕猴、水獭等14种。

此外还有:

花面狸、豹猫、马麝、**兔、红腹松鼠、树蜥、蟒蛇、地龟等。

森林鸟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血雉、红腹角雉、白鹇、勺鸡、乌雕、白腹锦鸡、灰鹤、楔尾绿鸠、绿皇鸠、大紫胸鹦鹉、白腹啄木鸟、斑头鸺鹠等18种。

此外还有黑鸬鹚、山斑鸠、杜鹃、鹦鹉、大嘴乌鸦、山树莺、黄眉柳莺、乌嘴柳莺、绿背山雀、火尾太阳鸟、蓝喉太阳鸟、血雀等。

四、社会经济

某县2008年总人口21万,有着“中国绿色锌都”的美誉,是“三江”矿带上的一颗明珠,矿产极为丰富。

全县220多个矿床和以铅锌矿为主的40多个矿种。

其中金顶镇凤凰山铅锌矿目前已探明储量达1429万个金属吨,占**省总储量的44%,占全国总储量的12%,在亚洲排名第一,在世界排名第二,被国际矿业称为世界大矿,为工矿业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廉价的原矿。

以锌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业已成为**的支柱产业,某县2006年生产总值达26.92亿元,是自治县成立前1986年的39倍,居全省100多个县(区)的第34位;人均GDP1.36万元,是1986年的30倍,居全省各县(区)第17位;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是1986年的41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871元,居全省各县(区)的第13位。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86年的37:

44:

19发展为7:

79:

14,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7.76亿元,是1986年的121倍,居全省各县(区)的第15位。

**正由一个农业县向现代化的工业强县、经济大县转变。

2007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9.4亿,第二产业增加值22.8亿,占社会总产值的78%。

以铅锌选冶为主的工业经济则占主导地位,大部分财政收入来自于这个行业。

在“十五”计划中,某县把旅游作为培育的五大经济发展支柱之一。

在计划中把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作为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作为某县20周年县庆10大献礼工程之一的维兰公路已通车,其中河西——通甸50.4公里,通甸——县城44公里为二级公路,其中通甸——黎明的丽兰公路89公里,通甸——罗古箐——大羊场的旅游专用公路41公里。

五、民族风情: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白、普米、傈僳、汉、怒、彝等19个少数民族。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古老的生存文化——“生岳生态文化”。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内分布有普米、彝等少数民族。

普米族主要分布于罗古箐,大羊场为河西彝族的季节性牧场。

第二节项目建设现状

一、项目现状评估

1、罗古箐——大羊场已构筑起生态观光旅游核心产品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的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包括吉丽吉生态观光旅游、大羊场高山草甸观光旅游、杜鹃花海观赏旅游、野生动物观察等。

吉丽吉游览区包括情人坝、吉丽吉峡谷两块区域,情人坝是**各民族举办传统的东方情人节的地方之一,而吉丽吉峡谷是普米神话传说魂归故里的通道;大羊场是滇西北地区较为著名的高原牧场之一,草甸的观赏以突出其高、远、旷的自然特色;旅游区拥有价值较高,资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主要有大羊场的冷杉林,吉丽吉峡谷的野生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如金丝猴)观赏等。

2、旅游区已形成适当规模的道路交通系统

某县要实现“三江之门”的区位条件,必须大幅度改善其对外交通条件。

维西至**公路已通车,其中河西——通甸50.4公里,通甸——县城44公里为二级公路,通甸——黎明的丽兰公路89公里,通甸——罗古箐——大羊场的旅游专用公路41公里。

此外大羊场、大坪子的主要机动车观光游览道路、马道及步行游览线也已建成投入使用。

3、旅游区已形成相当的接待规模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近年来,游客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不断上升。

具体情况为:

2004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01万人次,旅游收入为200.5万元;2005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50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22.6万元;2006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17万人次,旅游收入为506.66万元;2007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1万人次,旅游收入为738.1万元。

以2004年为基准年,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连续两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17%和52.1%。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尚属新兴的旅游区,目前还处于进一步规划调整和开发建设期,无论在客源数量规模还是旅游收入上都还十分有限,但是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在某县旅游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因此,蕴涵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后发优势。

4、旅游区已建立一定的管理体系

由省建设厅、三江管理局对旅游区进行宏观管理,由某县旅游局成立旅游区的开发管理机构负责旅游区的管理及规划实施。

项目承担单位成立“罗古箐——大羊场景区建设项目办公室”管理项目的具体建设工作,把好建设资金和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及资金的合理使用。

二、项目存在问题

1、缺乏知名度、旅游接待人数较少

某县2006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9.6万人次,旅游收入3959.8万元;2007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5万人次,旅游收入4827.0万元。

全县的旅游接待人数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2、旅游区的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的旅游接待人数缺乏统计。

旅游区的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维兰公路虽已通车,但仍然难以适应旅游市场对舒适、快捷、安全的交通条件的需求。

现旅游区只有民间投资的宾馆,房间数量、档次都难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且管理水平较低。

旅游区没有组成旅游管理开发机构,在管理建设方面尚属空白。

3、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旅游吸引力有限

旅游区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但由于自然景观资源的环境敏感性较强,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加之资金、意识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致使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在旅游市场上尚未形成较高的知名度。

旅游资源基本处于尚未开发的阶段,游览道路建设、旅游资源的推介、包装等工作尚未着手进行。

第三节项目SWOT分析

SWOT分析及策略

(S)优势

高品位旅游资源

具有较好的旅游区位优势

具有很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开发商投资效率

(W)劣势

自然景观资源与周边景区具有相似性

旅游区知名度为周边知名景区屏蔽

旅游区产品开发单一

(O)机遇

**省旅游业二次创业

维西——**公路通车

旅游区资源特点符合新兴的旅游方式

三江并流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东方情人节”的成功举办

(SO)策略

发挥高品位旅游资源优势

抓住二次创业、维兰公路机遇推动生态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旅游新方式

推动三江并流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同时重点推介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

(WO)策略

提升旅游区的吸引力

加强与周边旅游区的协调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发挥旅游区独特的普米族文化

提高节事型活动频率

(T)威胁

同质旅游资源区域的屏蔽

如何把“三江之门”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区位优势

(ST)策略

突出普米族文化资源的特色

借老君山景区的发展机遇发展自己

成功运用“三江之门”的概念

(WT)策略

抓牢**省旅游业二次创业机遇

突出“三江之门”区位优势

确立普米秘境、罗古幽箐、梦幻草甸、丹霞奇石的主题形象

第四节项目建设目标

1、阶段性目标

通过规划提升与项目建设,罗古箐——大羊场旅游区在建设期达到以下阶段性目标:

近期:

项目提升期,2009~2013年,发展目标为**“三江之门”旅游胜地,达到省内知名旅游区标准;

中期:

项目发展期,2014~2016年,发展目标为中国“三江之门”旅游胜地,达到AAAA级旅游区标准;

远期:

项目成熟期,2017~2020年,发展目标为亚洲普米民族“山岳生态文化”旅游区,达到AAAAA级旅游区标准。

2、分项目标

建设目标:

AAAAA旅游区,亚洲驰名的普米民族“山岳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市场目标:

在规划期年海内外游客接待量43万人次以上;

经济目标:

在规划期年旅游收入1.5亿人民币以上;

社会目标:

带动**旅游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当地居民就业机会,改善当地社区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道路和基础设施条件、卫生条件、医疗保健水平等。

第五节项目建设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第七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年;

3、《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条例》,国家建设部,1993年;

4、《**省旅游条例》,**省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5年;

5、《**省环境保护条例》,**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2年;

6、《**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6年。

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局,1998年;

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局,2000年;

9、《旅游规划通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局,2003年;

10、《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

11、《**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省人民政府,2001年;

12、《**省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省旅游局,2006年;

13、《**州旅游发展规划》,**州旅游局,2005年;

14、《某县旅游发展规划》,某县旅游局,2007年。

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旅游资源的分类分级系统,对旅游区具有代表性的、组合较好、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单体或复合型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在旅游资源类型中的8大主类31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中,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有7大主类,31亚类中旅游区有18个亚类,在155个基本类型中,旅游区有31个,类型丰富,品味较高。

详见表3.1、表3.2。

表3.1旅游资源类型体系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总亚

类数

旅游区

亚类数

占总亚

类数(%)

总基本

类型数

旅游区基本类型数

占总基本类型数(%)

地文景观

5

3

60.0

37

7

18.92

水域风光

6

2

33.3

15

3

20.00

生物景观

4

4

100.0

11

8

72.73

天象与气候景观

2

2

100.0

8

2

25.00

建筑与设施

7

3

42.9

49

4

8.16

旅游商品

1

1

100.0

7

3

42.86

人文活动

4

3

75.0

16

4

25.00

合计

31

18

58.1

155

31

20.00

表3.2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亚类

典型景观

数量

地文景观

综合自然旅游地

罗古箐、拉巴山

2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金蟾望月、三叟峰、人头像、金龟拜日、苍海桑田、巨鲸喷水、母子情、卧虎石、怪兽修行

9

自然变动遗迹

芙蓉谷、鳍山

2

水域风光

河段

罗古箐河、吉丽吉河、卡拉布河、大羊场河

4

瀑布

悬崖飞瀑、各溪流均分布有跌水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