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407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汇总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一、通假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

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

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

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

生气,发怒。

3、日:

每天。

4、谋:

谋划,指办事。

5、忠:

尽心竭力。

6、交:

结交,交往。

7、信:

真诚,诚实。

8、罔(wǎng):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

有害。

10、弘(hóng)毅:

刚强,勇毅。

11、已:

停止。

12、其:

大概。

13、恕(shù):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

想,希望。

15、勿(wù):

不要

16、施:

加。

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通假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二、古今异义

1、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

一种量器。

今义: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

非独贤者有心也古义:

代词,这种。

今义:

判断动词,是。

3、豆:

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今义:

豆类名称

三、重点实词

1.欲:

想要,喜欢。

所欲:

喜爱的东西。

2.得兼:

即“兼得”,同时获得。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得:

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

超过;于:

比。

4.苟得:

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

祸患,灾难。

6.如使:

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7.凡可以得生者:

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的办法。

8.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可译为“篮”

9.豆:

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0、蹴:

用脚踢。

11.不屑: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2.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则,连词,却。

 

13.何加:

有什么益处。

加:

好处。

14、奉:

侍奉。

15.本心:

天性,天良。

16.是故:

因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通假

1、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3、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二、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乱,使------颠倒错乱,动,使------惊动,忍,使------坚韧,使动用法。

2、人恒过。

"过","犯过失"。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古今异义

1、发:

发于声。

发:

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2、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

3、征:

征于色。

征:

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4、喻:

而后喻。

喻:

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5、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6、入:

入则无法家拂。

入:

古义,国内;今义,进入。

7、饿其体肤(古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

今义:

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

四、重点实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拂:

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征:

征验

5、而后喻喻:

明白,了解

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在里面,指国内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拂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在外面,指国外

8、国恒亡恒:

9、生于忧患生:

生存发展。

10、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指被任用;

11、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被选拔。

12、管夷吾举于士:

士:

狱官。

13、百里奚举于市:

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14、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用这些方法。

15、人恒过:

常。

//犯过失。

16、衡于虑:

思虑堵塞。

17、而后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曹刿论战左传

一、通假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

二、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

"保佑,赐福,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公将鼓之。

"鼓":

"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古今异义

1、狱:

小大之狱。

狱:

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再:

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忠:

忠之属也。

忠: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4、鄙:

肉食者鄙。

鄙:

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间:

又何间焉。

间: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可以:

可以一战。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情:

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牺牲:

牺牲玉帛。

牺牲:

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9、师:

十年春,齐师伐我)古义:

军队。

今义:

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

10、齐师伐我古义:

讨伐,攻打。

今义:

砍伐。

11、弗敢加也古义:

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

增加

12、虽不能察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13、必以信古义:

言语真实。

今义:

书信

四、重点实词

1、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参与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可以:

可凭借

4、肉食者鄙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靡:

倒下

6、公将驰之驰:

(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专:

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孚:

为人所信服,信服

9、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以:

用、凭。

对曰:

回答。

1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不;//独占。

11、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12、虽不能察:

弄清楚。

13、齐师败绩:

溃败。

14、下视其辙:

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5、遂逐齐师:

就,于是。

//追击。

16、一鼓作气:

振作。

17、彼竭我盈:

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8、难测也,惧有伏焉:

推测,估计;///埋伏。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类活用

1、吾妻之美我者。

"美"是"以我美"。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私我也∶私:

偏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面刺∶面:

当面,名词活用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

使……听到,使动用法

5、朝服衣冠∶朝:

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服:

穿戴,名词活用为动词

6、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

二、古今异义

1、地方: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今义:

名词,地点,处所

2、左右: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

方位词。

3、明日:

明日,徐公来。

古义:

“旦日”的后一天。

今义:

今天的下一天。

4、谤:

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

诽谤。

5、窥:

窥镜而自视。

古义:

照。

今义:

偷偷地看。

6、寝:

暮寝而思之。

古义:

躺着。

今义:

睡觉地方。

三、重点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

接受。

2、而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用于比较。

孰,谁,哪一个。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又一次。

5、皆以美于徐公:

以为,认为。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当面指责。

7、能谤讥于市朝:

公众场合。

8、时时而间进:

不时,有时候。

//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尔。

9、期年之后:

满一年。

出师表诸葛亮

一、通假

1、必能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二、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名词用作动词。

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长庄稼(长草木),名词用作动词。

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恢弘,发扬,形容词用作动词。

4、亲贤臣,远小人。

亲,和……亲近;远,和……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6、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三、古今异义

1、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

时。

今义:

四季中的秋季

2、痛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3、涕:

临表涕零。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激:

由是感激。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5、奖:

当奖率三军。

奖:

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奖励,嘉奖。

6、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7、义:

引喻失义。

义:

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

8、异同:

不宜异同。

异同:

古义,差异,偏义复词;今义,不同与相同。

9、所以:

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

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0、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11、否:

陟罚臧否古义:

恶,坏。

今义:

表示否定

12、猥:

猥自枉屈古义: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今义:

卑鄙下流

13、庶:

庶竭驽钝古义:

希望,期望。

今义:

众多

14、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扩大。

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15、晓畅:

晓畅军事古义:

精通,熟练。

今义:

通顺

16、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古义:

平民。

今义:

用布做的衣服

17、谨慎:

先帝知臣谨慎古义:

严谨而慎重。

今义:

小心慎重

四、重点实词

1、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2、当奖帅三军(激励)

3、臣本布衣:

平民。

4、躬耕于南阳躬:

亲自。

5、后值倾覆值:

遇,遇到。

(恰逢,适逢,碰到)倾覆:

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光:

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义:

适当,恰当。

9、宫中府中宫中:

皇宫中。

府中:

朝廷中。

10、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刑:

罚。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

给予。

13、夙夜忧叹夙夜:

早晚。

14、庶竭驽钝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15、攘除奸凶攘除:

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彰:

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慢:

怠慢、疏忽。

18、以咨诹善道咨诹:

询问

19、察纳雅言雅言:

正言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

治。

桃花源记陶潜

一、通假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异,以……为异或认为……奇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此中人语云。

语:

告诉,名作动

三、古今异义

1、此:

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

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2、无论:

无论魏晋。

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3、鲜美:

芳草鲜美。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交通:

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5、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6、绝境:

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7、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古义:

不值得。

今义:

不充足,不满。

四、重点实词

1、缘溪行:

沿着。

2、落英缤纷:

落花。

///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

穷尽

5、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

豁然:

开阔明亮的样子。

6、土地平旷:

空阔、宽阔

7、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8、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

9、悉如外人:

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

老人和小孩。

11、并怡然自乐:

并:

都。

///喜悦的样子。

12、问所从来:

处所,地方。

13、咸来问讯:

1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同乡人。

15、不复出焉:

再。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详细地说出。

17各复延至其家:

邀请。

18、此中人语云:

告诉(他)说。

19、便扶向路:

沿着。

20、诣太守:

晋谒,拜见。

21、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

22、无问津者:

探访、访求。

津:

渡口。

23、具答之具:

详尽

三峡郦道元

一、通假

1、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二、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善跑的马,动词用作名词。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形容词用作名词。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

4、每至晴初霜旦。

霜,结霜,名词用作动词。

三、重点实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在略无阙处:

完全没有。

略:

完全、全部//同“缺”空缺。

3、重岩叠嶂: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正午//半夜

5、曦月:

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至于夏水襄陵:

到//漫上山陵。

襄,上。

7、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8、或王命急宣:

有时//宣布,传播。

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指飞奔的马。

//不如

10、素湍绿潭:

素:

白色。

湍,急流的水//潭,深

11、绝巘多生怪柏:

巘山峰

12、飞漱其间:

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3、良:

的确,实在。

14、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

//引:

延长。

15、不见曦月(曦:

阳光或日光)

16、清荣峻茂:

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

17、晴初霜旦:

早晨。

林寒涧肃:

寂静。

18、空谷传响: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

19、哀转久绝:

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绝:

消失。

四、一词多义

1、属:

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2、绝:

久绝(消失)。

绝巘(山峰):

阻绝:

3、自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马说韩愈

一、通假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露。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

才能,本领。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疑问。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通“只”,只是。

二、词类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辱没,形容词用作动词。

2、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吃完,形容词用作动词。

3、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用鞭子打),驱使,名词用作动词。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数词用作动词。

5、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使……尽,竭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重点实词

1、世有伯乐伯乐:

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2、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3、祗辱于奴隶之手祗:

只是辱:

辱没

4、骈死于槽枥之间骈:

两马并驾槽枥:

喂牲口用的食器

5、不以千里称也以:

凭,凭借称:

著称

6、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

吃一顿尽:

吃没

7、才美不外见才:

才能,美好的素质

8、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

普通的等:

等同,一样

9、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有时

10、策之不以其道道:

方法,正确的方法

11、食之不能尽其材尽:

竭尽

1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

马鸣叫通:

通晓

13、执策而临之临:

面对

14、其真不知马也知:

识别,了解

小石潭记柳宗元

一、词类活用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3、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动词的意动用法。

4、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

下,向下,名词用作状语。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小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小生:

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小石潭记》

2、去:

乃记之而去。

去:

古义:

离开。

今义:

前往,跟“来”相对。

《小石潭记》

三、重点实词

1、清洌:

清凉

2、可百许兴: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约。

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

呆呆的一动不动。

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

忽然。

5、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

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

8、寂寥:

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

水中高地屿:

小岛嵁:

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明灭:

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清:

凄清,冷清清

陋室铭刘禹锡

一、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

二、古今异义

1、鸿:

谈笑有鸿儒。

鸿:

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丝竹:

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馨:

惟吾德馨。

馨:

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4、形:

无案牍之劳形。

形:

古义,身;今义,样子。

三、重点实词

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这劳形形:

形体、身体案牍:

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

调弄,这里指弹。

5、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

出名。

灵:

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

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

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

本指弦乐器竹:

本指管乐器。

乱:

使……乱

10、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官府的文书。

劳形:

使身体劳累。

11、何陋之有?

何:

什么。

岳阳楼记范仲淹

一、通假

1、百废具兴。

具通俱,都。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托咐。

二、词类活用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南""北"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用作状语):

A在……之前;B在……之后。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做……太守”名词用作动词。

三、古今异义

1、微:

微斯人。

微:

古义:

没有今义:

细小.。

2、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

古义:

写文章今义:

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3、气象:

气象万千。

气象:

古义:

景象.。

今义: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四、重点实词

1、增其旧制: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2、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涯,边。

3、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4、大观:

雄伟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6、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7、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8、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9、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10、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11、何极:

哪有穷尽。

12、樯倾楫摧:

桅倒下,桨断折。

13、郁郁:

形容香气很浓。

14、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15、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16、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醉翁亭记欧阳修

一、词类活用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意动用法。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4、山行六七里。

"山:

"是"沿着山路"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5、野芳发而幽香芳:

香花,形作名。

二、古今异义

1、丝: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古义,弦乐器,今义,蚕丝。

三、重点实词

1、环滁:

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2、林霏开:

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3、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4、临于泉上者:

靠近。

5、泉香而酒冽:

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6、山肴野蔌:

野味野菜。

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

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

觥,酒杯。

筹,酒筹。

9、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意:

情趣。

12、深秀者:

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14、野芳发而幽香: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15、伛偻提携: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17、辄:

18、弈:

下棋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一、词类活用

1、相与步于中庭。

步:

散步,名词作动词。

二、古今异义

1、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古义:

只。

今义:

但是。

2、闲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3、户:

月色入户古义:

多指门;今义:

窗户、人家

4、念: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

想到;今义:

纪念,思念

三、重点实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

于是。

至:

2、寝:

3、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只是闲人:

清闲的人

5、相与步中庭相与:

共同,一起步:

散步(或:

漫步走行走)。

6、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7、月色入户户:

窗户

8、欣然起行欣然:

高兴的样子。

行:

走。

9、解衣欲睡解:

脱、脱下

10、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交叉错杂)。

11、盖竹柏影:

原来是

爱莲说周敦颐

一、通假

1、通假字:

可爱者甚蕃蕃通繁,繁盛众多。

二、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枝:

缠生藤蔓,旁出枝条,名作动

三、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仅。

3、自李唐来:

从,自从。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被沾染。

5、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

6、不蔓不枝:

长枝蔓。

//长枝节。

7、香远益清:

副词,更亭亭净植:

树立。

8、远观而不可亵玩:

玩弄。

//亵:

亲近而不庄重。

 

9、陶后鲜有闻:

少。

10、宜乎众矣:

当然。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一、通假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二、词类活用

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腰间挂着,名词用作动词。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緼袍敝衣,穿着旧棉袄,破衣服,名词用动词。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4、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笔,用笔,名词用作状语。

5、主人日再食食提供伙食,名作动。

三、古今异义

1、汤:

滕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假:

每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