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411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docx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导论

为什么说流动性和安全性是矛盾和统一的?

资金头寸是指商行能够运用的资金,而不是得到的资金

商业银行的起源:

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现代银行,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从历史上看,银行起源于意大利,1694年,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第一家央行)——英格兰银行成立。

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商银最核心的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纽带和中介。

商行的功能: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

商行的地位:

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全社会的货币供给、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国家宏观政策的重要实施途径、社会资本运动中心

商行组织结构图

商行的组织结构体系

1.决策系统:

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以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

2.执行体系:

包括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以及各业务、职能部门

3.监督体系:

包括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事会、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以及银行的稽核部门

4.管理系统:

五个方面

商行的经济目标:

三性,即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我国为安全性、盈利性、效益性,但在03年以前,我国为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三性的关系:

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冲突、首先考虑安全性、要做到:

1、资金来源、资金结构、现金资产的比例

2、对贷款的研究、减少风险损失

3、信誉、信用基础

 

商业银行类型:

(1)产权形式:

根据资本所有权构成不同而划分。

a.独资银行

b.合伙银行

c.股份制银行(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两合公司形式)

d.国有银行

e.合资银行

(2)外在组织形式划分

a.总分行制:

下属所有分支行须由总行领导指挥(又可划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

总行制中总行既管理支行,自身也经营业务;总管理处制中总行不经营业务)

优点:

有利于吸收存款、现代管理手段、调剂资金、转移信用、分散风险、总行数量少利用国家管理、资金来源广泛提升竞争力

缺点:

加速垄断、规模大层次多管理较难

b.单一银行制(单元制):

业务由各个独立的商业银行本部经营,不设分支机构

优点:

防止垄断,利于竞争、与地方协调,促进发展、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管理层少利于管理

缺点:

不利于银行的发展、资金较薄弱、抗风险能力差、与经济的外向发展存在矛盾

c.集团银行制:

包括持股公司制和连锁银行制(持股公司:

一个集团成立控股公司,然后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连锁银行制:

由个人或集团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实现对其的控制)

优点:

扩大资本总量,增强实力、降低风险

缺点:

容易形成垄断和集中,不利于竞争、限制了银行经营的自主性、不利于创意

(3)业务发展模式划分

a.分业经营:

各类金融机构在一定业务范围内从事特定业务

b.全能型(混业经营/综合经营):

经营具有不止一种特性的金融产品

商行的经营环境:

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市场情况、金融管理当局的管制

1、宏观经济波动加剧,金融危机频频发生

2、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

3、银行监管不断加强,促使银行改善内控机制

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信用中介

  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3.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5.流动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在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银行及时支付的能力,包括客户提现,以及满足必要的贷款需求。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在合理成本的条件下,及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负债能力。

6.安全性

  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7.盈利性

  商业银行在正常经营状态下的获利能力。

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

银行的盈利是业务收入扣除业务支出的净额,他的大小取决于资产收益、其他收入及银行各项经营成本费用的大小。

8.信用创造

  当商业银行吸收了一笔原始活期存款并将其贷放出去后,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会转化为存款,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致使商业银行系统形成数倍于原始活期存款的派生活期存款。

9.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这些服务主要有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等。

15.分业经营

  按照法规将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分开,规定商业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代理、经营制定的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制地购买某些股票和债券之外,不得经营证券投资业务,不能设立从事证券投资的子公司。

这句话是错误的:

在西方,银行最初是在商品经营业的基础上建立的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银行资本的基本构成及其优缺点双重资本:

所有者权益+长期债务

(外源资本)股本(最稳定最基本的资本):

普通股(核心部分)

优点:

健全和稳定银行制度

缺点:

1股东会要求增发红利当银行收入增多时

2交易费因税后列支高于其他外源形式

3增发普通股时股东面临失去控股地位而进行阻碍

优先股(固定股息率优先股、可调整股息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

优点:

减缓普通股股价与收益比例的下降;无到期日不存在偿债压力;资本成本低于普通股,股息固定、红利少;提高银行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

税后列支,在发放股利上缺乏灵活性;

盈余:

资本盈余(外源)、留存收益(内源)

优点:

调节银行资本金、制定股息政策、反映银行超缴资本等项目;留存收益还影响银行对内对外投资的规模

债务资本:

资本票据(固定利率)、债券(求偿权在所有存款所有者之后)

优点:

1、税前列支2增加这种资本不会影响银行股东的控制权3有助于银行收益率

缺点:

具有法定到期清偿期

其他来源:

储备金

优点:

特别在应付贷款坏账损失等资产损失方面;税前列支、税收优惠

缺点:

比重不能过大,收到金融管理部门的约束

银行资本的作用

1是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业务的先决条件,是银行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必要保证。

2在商业银行亏损或者破产时,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并维持公众对某一家银行甚至是整个银行体系的信心。

3可以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的制度规定和要求。

 

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其测定(定性、定量方法)

定性分析:

六大因素1国家及银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形势2银行信誉3银行负债结构4银行资产的质量5银行业务的规模6有关法律

资本需要量的定量分析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人们在对银行资本需要量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了如下方法:

  1.单一比率法

  ⑴资本/存款总额:

该指标表明银行资本对存款的耐力程度。

一般要求该指标保持在10%左右。

但是,银行的流动性主要来自贷款和证券投资的变现能力不足,因此该指标需要改变。

  ⑵资本/资产总额:

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抵御资产意外损失的能力。

该比率一般要求在8%左右。

但是,该指标未能虑及资产结构对资本需要量的影响。

  ⑶资本/风险资产:

该指标用来说明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

一般认为,该比率至少要达到15%以上。

比率中的风险资产是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级准备金在内的资产。

但该指标未能考虑不同类型资产的风险差异以及相应的资本要求。

  ⑷分类比率法(纽约公式):

按照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将全部资产分成几类,然后确定各类资产应保持的资本比率,最后将各类资产应保持的资本量相加,得到一定时间内应保持的资本额。

  2.综合比率法

  资本充足度不仅受资产数量、结构以及贷款数量的影响,还与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资产流动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该方法先选定多个影响资本需要量的因素,然后再针对这些因素分别确定相应的资本金需要量。

银行的资本管理和对策(分子政策、分母政策)

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

  银行的资本策略包括分子政策和分母政策。

分子政策中的内源资本筹集问题涉及到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

  资产持续增长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戴维·贝勒于1978年提出,主要解决资本筹集方式及数量问题。

  1.公式的条件与推导:

三个前提条件是

  ⑴由银行内源资本所支持的银行资产的年增长率

           ——银行资产的持续增长率

  SG1=(TA1—TA0)/TA0=△TA/TA0

  ⑵银行资本的限制决定了银行资产的增长率等于银行资本的增长率。

  SG1=△TA/TA0=△EC/EC0

  ⑶银行新增资本全部来源于未分配利润。

  SG1=△EC/EC0=(EC1-EC0)/EC0

  由于:

EC1=EC0+本期股本

  所以,本期股本

  =本期净收益×(1-分红率)

  =资产收益率×总资产×(1-分红率)

  =ROA×TA×(1-DR)

  ∴EC1=EC0+ROA×TA1×(1-DR)

  将其代入前提条件⑶并整理得到:

  SG1=(EC1-EC0)/EC0

  

因素相关关系

2.公式的结论:

  银行资产的持续增长率与三个因素有关:

  ⑴ROA(资产收益率)

  ⑵DR(银行红利在净收入中的比例)

  ⑶EC/TA(资本与资产的比例)

  也即得到教科书中的结论:

银行创利能力、银行股利政策以及适度资本数额构成了内源资本支持资产增长的三种限制。

  3.如果将外源资本的因素考虑在内,则:

  SG1

  △EK:

外源资本的增加额。

巴塞尔协议的演变(基本内容、资本构成、资本充足率公式、加权风险计算

变化:

三个风险、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是最低资本规定(不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市场约束

三大风险是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

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信誉风险和声誉风险。

操作风险意味着金融机构纯粹的损失,是一种管理成本,不会带来利润。

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

交易处理风险、欺诈、信息系统风险、技术风险、模型风险、会计风险和法律风险。

银行需要根据操作风险的情况计算资本的需要量。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表内和表外头寸会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包括:

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

市场风险的诱因在于金融市场因子的波动性,资产证券化,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银行混业经营和金融自由化,衍生金融工具等。

在所有银行风险中,市场风险计量以及管理技术是最发达的,并在不断发展中,主要包括:

标准计量法和内部模型法。

   巴塞尔协议

⑴资本组成

  第一,是核心资本:

也是银行的所有权资本。

至少应占全部资本的50%。

主要成分包括:

①股本。

②税后留利中提取的储备金。

  第二,是附属资本:

也被称为债务型资本。

最高额可以等同于核心资本,但不能超过核心资本。

主要成分包括:

①未公开储备②资产重估准备③普通准备金或普通呆帐准备金,④长期次级债务,其比例最多相当于核心资本的50%。

⑵风险加权的计算:

主要用于衡量信用风险以及其延伸——国家风险。

包括:

  第一,表内业务的风险加权,0%,10%,20%,50%,100%。

  第二,表外业务的风险加权,信用转换系数:

0%,20%,50%,100%。

信用转换系数

⑶资本充足率的目标标准比率

  总资本充足率≥8%

 =总资本/加权风险资产×100%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Σ(资产×风险权数)×100%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4%

 =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100%

 =核心资本/Σ(资产×风险权数)×100%

 =核心资本/(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100%

3.《巴塞尔协议》的影响

  ⑴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

第一,有助于平等竞争;第二,有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包括:

获得资本支持;表外业务扩张受限;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趋向一致。

第三,有助于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⑵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第一,加强了银行对资本金的认识;第二,使银行的风险管理由表内拓展到表外。

第三,使银行的信用膨胀规模与财务杠杆作用受到约束。

4.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缺陷

  ⑴重点是信用风险及国家风险,而对于其他风险 考虑较少,各国监管部门难以据此对商业银行的其他风险进行控制。

  ⑵对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判断,有其自身的弱点。

  ⑶出现一些“监管套利”行为。

  ⑷适度的资本金既不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唯一方法,也不是商业银行衡量防范风险能力的唯一尺度。

因此,需要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来保证银行安全。

(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1.基本内容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

最低资本规定、监督检查、市场纪律,被称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它适用于在并表基础上适用于国际活跃银行。

新框架旨在为国际活跃银行建立最低资本要求。

新框架将推动银行业采用更好的风险管理做法,如,重大创新在于:

更多使用银行内部系统的风险评估作为资本计算的输入参数。

一、重新界定了资本,将资本分为两个部分

二、将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分作五类,并分别规定了风险权数

三、将资产负债表外的资产纳入监督范围,规定不同的信用转换系数

四、规定总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不得低于8%,要求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不得低于4%

  

我国商行的资本构成及我国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名词解释

1.留存收益(留存盈余)

  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部分,是银行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

2.银行资本充足性

  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证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由数量和结构两个层次的内容。

3.商业银行资本

  包括股本、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在内的所有者权益和一定比例的债务资本。

它具有双重特点,常将所有者权益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而将长期债务称为二级资本或附属资本。

4.资本盈余

  指在股票发行过程中,如果采用溢价发行,则银行通过股票筹资所取得的筹资额必然大于按面值所确定的金额(股本),这些超过股本以上的部分构成资本盈余的主体。

此外,资本盈余还包括银行资本的增值部分及接受捐赠所增加的资本等。

5.外源资本

  指商业银行从银行外部募集到的资本,包括发行普通股、优先股、资本票据和债券募集的资本,以及通过国家的各种增资方式所获得的资本等。

6.内源资本

  指商业银行从银行内部募集到的资本,如通过留存收益的方式所获得的资本。

7.债务资本

  指商业银行从外部借入的、在某个确定的到期日需要归还的资本。

8.普通股本

  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募集的资本,银行普通股是一种主权证书,它不仅代表对银行的所有权,而且具有永久性质。

9.优先资本

  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优先股募集的资本,银行优先股也是一种股票,但是兼有普通股与债权的特点。

一般而言,银行优先股持有人按固定股息率取得股息,对银行清算的剩余资产的分配权优先于普通股持有人,不拥有对经营业务的表决权。

10.核心资本

  指商业银行的所有权资本,代表了商业银行真实的资本实力,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股本分为普通股和非累计永久优先股;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中明确反应的储备,包括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

11.附属资本

  指商业银行的债务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贷款、证券损失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长期附属债务等。

12.《巴塞尔协议》

  1988年7月正式发表的巴塞尔协议的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与资本标准的协议”,由四个部分组成:

资本的构成、风险权数的计算、目标比率和实施与过渡安排。

2004年6月出台了新巴塞尔协议,全称为“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修订框架”。

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著名的“三大支柱”,构建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立体框架,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外部机构的资本充足性监管,三是市场纪律。

  

第三章

负债: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1是现实的、事先存在的2能用货币衡量和确定3只能在偿付以后才能消失

存款的基本类型

商银存款类型:

西方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我国是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定期存款),外币存款(甲种乙种丙种)

存款的含义及特点

(一)传统的存款类型

  传统存款类型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类。

  1.活期存款:

可由存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没有明确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客户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

也被称为支票存款。

  特点是:

具有货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能提高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是银行扩大信用、联系客户的重要渠道。

  2.定期存款:

客户和银行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期限多为:

7天,3个月,6个月,1年或1年以上不等。

定期存款一般到期后才能提取。

对于到期未提取的存单,按照惯例银行不对过期的这段存款支付利息。

  特点是:

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利率高于活期存款,营业成本低于活期存款,可以为银行带来较多的收益。

  3.储蓄存款:

我国的储蓄存款专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所有存款都不能称之为储蓄存款。

存款管理:

数量要求、质量(稳定率、存货比率、成本率)

存款的经营管理包括数量和质量。

数量方面主要是扩大存款的规模,从宏观上看影响因素有储蓄存款的变动,企业存款的变动;从银行经营管理角度看存款量应限制在其贷款的可发放程度及可吸收存款的成本和管理负担承受能力的范围内。

质量方面包括三个目标:

1、提高存款稳定性:

存款沉淀性——银行中长期资产和高盈利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

指标:

活期存款稳定率=(活期存款最低余额/活期存款平均余额)*100%

活期存款平均占用天数=(活期存款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存款支付总额

2、调节存款运用率:

贷款/存款的比率→70%-75%左右

3、降低存款成本率

商银存款成本构成:

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资金成本(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可用资金成本(是确定银行盈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分析重点),相关成本(风险成本,连锁反应成本),加权平均成本,边际平均成本

存款成本(概念、计算公式)

  ⑴利息成本:

银行按约定的存款利率,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存款者的报酬。

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两种

  

(2)营业成本(服务成本,其他成本):

除利息成本以外的其他所有营业开支。

(3)资金成本:

银行为吸收存款而支付的一切费用。

(4)可用资金成本(转移价格):

是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承担的全部成本。

是确定银行盈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

是银行经营中分析的重点。

因为银行吸收的存款资金不能全部用于盈利性资产,必须在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之后才能实际用于贷款和投资。

  (5)相关成本:

与增加存款有关,但未包括在以上四种成本中的支出。

包括风险成本和连锁反应成本。

  (6)加权平均成本:

所有存款资金的每单位平均借入成本。

  (7)边际平均成本:

银行每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存款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1、存款结构与成本选择:

一般而言,存款期限长,银行须支付的利率较高,因而存款的成本较高;存款期限短,支付的利率较低,因而存款的成本较低。

2、存款总量与成本的关系

同向组合:

存款总量↑↓→成本↑↓

逆向组合:

存款总量↑↓→成本↓↑

总量单向变化:

存款总量↑↓→成本不变

成本单向变化:

存款总量不变→成本↑↓

借款

短期借款的类型、特点及基本管理要求

(1)同业拆借:

金融机构之家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满足流动性需求。

特点:

同业拆借是无形市场;同业拆借的利率一般以高于存款利率、低于短期贷款利率为限。

央行并没有确定拆借利率。

隔夜拆借一般不需要抵押。

管理要点:

拆出资金以不影响存款的正常提取和转账为限,拆入资金必须以本身短期内的还债能力为度。

(2)回购业务:

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

特点:

期限1天~半年;交易标的多为政府债券;利率稍低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可交易双方直接成交,也可通过经纪人间接成交;交易金额一般较大,且不需缴纳存款准备金。

管理要点:

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

(3)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贷款和再贴现。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也称直接借贷;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称间借贷款。

特点:

央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构成具有成倍派生能力的基础货币;该类借款只能用于调剂头寸、补充储备不足和资产的应急调整,不能用于贷款和证券投资。

目前我国商行向央行借款主要是以再贷款为主

(4)转贷款和转贴现。

转贷款:

商业银行把抵押贷款出售给其他银行,以获得资金;转贴现:

商业银行在二级市场上卖出未到期的贴现票据以融通资金。

管理要点:

业务处理相对较为复杂,使用时要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有限制地,合理利用这一融资渠道。

(5)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特点:

最典型的国际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

完全自由开放,借款条件灵活且不限用途;存款利率较高,放款利率较低;资金调度灵活,手续简便。

没有抵押

(6)大面额存单

可以转让,较高利率,兼有活期存款流动性和定期存款盈利性的特点,期限在一年以内

短期借款的特点:

  1.对时间与金额的流动性要求明确;银行可以对此事先把握,又可以有计划地加以控制,因此为负债管理提供了方便。

  2.由于每笔借款的平均余额远远高于存款的平均余额,因此短期借款对流动性需求相对集中;银行如果不能在约定期限中还款,则会因为丧失信誉而难以继续经营。

  3.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一般情况下,短期借款的利率会高于同期存款,且利率与金融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短期借款的利率不稳定、变化较大,银行需要加强对其的成本分析与控制。

  4.主要用于解决短期资金不足。

短期借款的特点是期限短,因此主要是为了调剂头寸,解决银行临时性资金不足。

短期借款的中长期借款的含义、类型、

(1)资本性债券:

银行为补充资本金不足而发行的金融债券。

(2)一般性债券:

主要为银行筹集用于长期贷款与投资的中长期债券。

a.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b.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c.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息金融债券和贴息金融债券d.附息金融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

(3)国际金融债券: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面额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券。

a.外国金融债券,eg:

我国金融机构在日本的东京市场发行的日元债券b.欧洲金融债券,eg:

我国银行在伦敦市场发行的美元金融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