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447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docx

人大版管理学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题库

《管理学基础》(第2版)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共同劳动而生产,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这是指管理的(C)。

A科学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

2.“没有实践便无所谓管理”是指管理学的(A)特征。

A应用性B综合性C复杂性D独立性

3.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种方法是管理学研究的(B)。

A比较方法B归纳法C实验模拟法D可行性试验

4.“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等式”是(B)的主要职责。

A专业管理人员B高层管理人员C中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

5.(B)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决策技能D概念技能

6.带领和指挥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地去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是管理的(B)。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7.管理活动的本质是(A)。

A对人的管理B对物的管理C对资金的管理D对技术的管理

8.管理的职能也就是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几类基本活动。

这些基本活动(C)的性质。

A彼此独立,分别由不同部门的人担当

B各不行同,分别由不同层次的人担当

C在空间和时间上彼此交融,每一个主管人员都要承担这些活动

D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

1.BD2.BD3.ABCD4.ABCD5.ABC

三、问答题

1.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请给出一个管理的定义,看看合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有人说研究管理的性质对管理本身并没有什么影响,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我认为不对。

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的特定要求,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服务,从而实现其调节和维护社会生产关系的职能。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地重性对我们学习和理解管理学、认识我国的管理问题、探索管理活动的规律以及运用管理原理来指导实践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①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管理体现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左”的错误思潮,在管理上表现为重社会属性轻自然属性、重生产关系轻生产力,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引以为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管理实践。

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我们要在继承和发展我国过去的科学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的同时,注意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根据我国的国情,融汇提炼,为我所用。

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使我们能够正确评价国外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在研究之后要有选择地在实践中试用,并加以改选,使其适合我们的情况,这样才能把它吸收过来,成为我国管理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学院的老师是管理者吗?

以管理职能和管理者角色的观点进行讨论。

学院的老师是管理者。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学院的老师要做好教学进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领导,控制教学计划和纪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院的老师是管理者。

亨利明茨伯格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又可进一步归纳为三大类: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又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学院老师在教学进度中扮演领导者角色,在校内校外进行信息传递推动学院发展,扮演人际角色。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获得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学院老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扮演信息角色。

(3)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学院老师要对教学计划中的各项事情进行决策,扮演决策者角色。

从以上意义来讲,学院老师是管理者。

4.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要的技能侧重点有何不同?

管理者的素质主要表现为实际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美国管理学者RL卡兹提出管理者必须具备三方面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其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技术技能包括:

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

这些,是管理者对相应专业领域进行有效管理所必备的技能。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

人际技能包括:

观察人,理解人,掌握人的心理规律的能力;人际交往,融洽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等;了解并满足下属需要,进行有效激励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等。

(3)概念技能,或称构想技能。

即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

概念技能包括:

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突发性紧急处境的应变能力等。

上述三种技能,对任何管理者来说,都是应当具备的。

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由于所处位置、作用和职能不同,对三种技能的需要程度明显不同。

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而且,所处层次越高,对这种概念技能要求越高。

这种概念技能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高层管理者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

高层管理者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就相对低一些。

与之相反,基层管理者更重视的却是技术技能。

由于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现场指挥与监督,所以若不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就难以胜任管理工作。

当然,相比之下,基层管理者对概念技能的要求就不是太高。

5.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概念的科学界定;管理产生发展及其作用;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学习的方法、途径及意义;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等。

(2)关于管理准则、管理规范及管理手段的基本问题:

;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运用的基本手段和技术等。

(3)关于管理内容方面的基本问题:

对目标、组织、人事、信息、财务的管理问题。

(4)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决策、计划、指挥、协调、激励、控制等。

(5)关于管理创新与管理国际化的基本问题:

继承,借鉴,吸收,与世界“接轨”。

6.某公司张总经理听完某教授关于“管理与管理学”的讲课之后,产生了二个困惑:

(1)“管理有艺术性?

我在工作中怎么没有发现”

管理是一种随机的创造性工作,它不像有些科学那样可以单纯通过数学计算去求得最佳答案,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模式,它只能使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实施创造性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管理是一种艺术。

同时,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求知的、灵活的、模糊的因素。

所谓未知的、灵活的、模糊的因素即靠人的经验、感觉、魄力、权威等都无法度量甚至无法言传,被人们称为“艺术”的部分。

主管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发现管理的艺术性,进行有效的管理。

(2)“既然管理学是不精确的,那它对实践还有指导意义吗?

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可能像数学等精确科学那样,在相同的条件下,必然得出同一种结果。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的环境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也是非常复杂且变化无常的。

因此,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运用相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动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别。

管理学的不精确性丝毫不降低管理理论的作用。

管理学的理论,是对以往管理实践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都是从管理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是面向管理的实践,为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因此,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对指导管理实践具有实用性 

第二章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AABAAADBA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有(ABCD)。

A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B善于不断的学习

C自主管理D组织结构扁平化

2.法约尔管理的职能包括(ABCD)。

A计划B组织C智慧与协调D控制

3.下列属于古典管理论的有(ABD)。

A组织理论B一般管理论C劳动分工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

4.科学管理的内容包括(ABD)。

A科学挑选人B差别计件工资制C智能管理D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5.现代管理论中的代表学派有(ABCD)。

A管理过程学派B决策理论学派C社会系统学派D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二、问答题

1.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经历了早期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2.西方早期管理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当时的代表性思想有哪些?

在18世纪中期及下半叶,有一些人为了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管理难题,从各自的学科出发,对管理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从而产生了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有罗伯特欧文、亚当·斯密和查尔斯巴贝奇。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在1976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中对管理问题也有诸多见解。

他对管理理论发展的贡献之一是劳动分工理论。

他认为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

亚当·斯密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经济人”观点。

他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这种观点后来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管理的理论基础。

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他最早注意到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欧文提出,要重视工厂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工厂企业该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资。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欧文是一位杰出的开拓者,对企业管理的实践,使其成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先导,后人称之为“劳动人事管理之父”。

查尔斯巴贝奇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机械学家。

他继亚当·斯密之后又进一步发展了关于劳动分工的管理思想。

他认为劳动分工应按照工人的技巧水平进行了专业分工:

在劳资关系方面,他强调劳资协作,强调工人要认识到工厂制度对他们有利的方面,他认为工人和工厂主的利益是一致的。

他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还提出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制度。

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

按照工作性质和工种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生产管理所采用的分配办法看,巴贝奇的理论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3.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他对管理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泰勒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

在管理实践中,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是一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变革。

泰勒地企业管理的最大贡献是:

他主张一切管理问题都应当而且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和解决,实行各方面的标准化,使个人经验上升为理论,不单凭经验办事。

这使企业管理开始向科学化演变,从而开创了传统管理进入科学管理的新阶段。

4.列举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史上5个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作劳动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泰勒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

法约尔提出一般管理理论,把经营活动概括为六大类,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管理职能,总结、归纳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并且提出了法约尔桥。

法约尔提出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职能、原则等方面的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的作用,因而他又被称之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马克思。

韦伯提出行政组织管理理论,其中官僚组织模式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

梅约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5.梅奥在霍桑试验中的重要发现是什么?

这些发现对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工作条件与环境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而与人的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认为认为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霍桑实验的意义在于它是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推翻了从泰勒以来人们把人看成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

霍桑实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步闻名于世,使其成为行为科学的先驱,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6.如何理解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含义为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

知识管理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与之相对的传统组织设计的着眼点是效率。

在学习型组织内,雇员参加问题的识别,这意味着要懂得顾客的需要。

雇员还要解决问题,这意味着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一切综合起来考虑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组织因此通过确定新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来提高其价值。

它常常是通过新的观念和信息而不是物质的产品来实现价值的提高。

学习型组织应包括五项要素

  1、建立共同愿景

  2、团队学习 

3、改变心智模式

 4、自我超越

  5、系统思考

三、案例分析

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两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

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协商解决;平时要十分注意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愿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派车接送,厂长亲自送上贺礼。

在A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才会日益兴旺发达。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孙俪进行。

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

在B厂长眼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工厂才能迅速发展。

问题:

根据所学习的管理理论,讨论这两个厂长的观点,你是怎么看的?

这两个厂长的观点都有正确的一面。

A厂以霍桑试验得出来的“人际关系学说”为基础,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而B厂则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重视以制度进行管理。

A厂在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一切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再是物质资本。

它几个最基本的内涵:

(1)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对企业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3)企业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更要创造精神财富,如企业文化;(4)企业的生产效率取决于员工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

所以A厂能成功地让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

B厂的制度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但是它不重视人的因素,把人当成经济人,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三章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A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A功利观B权力观C公平观D综合观

2.假如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道德观是D。

A综合观B公平观C权力观D功利观

3.接受(C)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

4.为了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特别重视____D____。

A.新员工招聘B.建立明确可行的工作目标

C.定期的道德教育D.以上都是

5.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____B____层次。

A.前惯例B.惯例C.原则

6.如果一个人只在符合自己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那么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___A_层次。

A.前惯例B.惯例C.原则

7.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履行了经济上和法律上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履行了它的__B______。

A.社会责任B.社会义务C.社会反应

8.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最大的人_A____的人。

A.自我强度高B.自我强度低

C.具有内在控制中心D.具有外在控制中心

9.下列对道德发展的前惯例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__B__。

A.通过履行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B.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

C.尊重他人的权利

D.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10.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__D______。

A.义气B.法律C.和气D.伦理道德

11.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_____D___。

A.治理污染B.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员工

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D.开发新产品

12.指出下列违反SA8000标准的选项(B)。

A不使用童工B员工受雇时要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

C允许员工有集体谈判权D使用女性员工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伦理与管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

A,管理活动蕴含着各种伦理关系B.管理就是对伦理的管理

C.伦理中体现着对各种关系的管理D.伦理就是对管理的约束

2.以下对企业伦理管理认识正确的有(AD)。

A.企业伦理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各种伦理关系的关系

B.如果不是社会环境所迫,企业可以不进行伦理管理

C.企业加强伦理管理是建立在牺牲经济利益的基础上的

D.企业加强伦理管理是保证自身竞争优势的必要措施

3.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包括(ABCD)。

A.法律责任B.经济责任C.持续发展责任D.道德责任

4.以下属于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有(ABCD)。

A.防止环境污染并治理受污染的环境

B.认真听取员工建议,并向员工提供真实的企业信息

C.尊重顾客并向顾客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

D.与合作者平等相待,互助互利,恰守信用

5.关于企业经营业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

A.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B.两者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C.两者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D.公司的社会责任行为不会损害其长期经营业绩

三、简答题

1.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观点?

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1)道德的功利观。

所谓道德的功利观,是指判断某行为是否道德,主要看其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如何。

但某行为能够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或者至少不损害其他主体利益的行为时,它便是道德的。

反之,便是不道德的。

功利观对行为后果的看法主要有两种典型代表,一种是利己功利主义,它是以人性自私为出发点的。

另一种是普遍功利主义,为了整体的最大利益,必要时个体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2)道德的权利观。

权力观是关于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的观点,包括隐私权、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生命与安全以及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要求企业在决策时要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

(3)公平理论道德观。

公平理论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在决策时公平地实施规则,强调管理行为的公正、公平。

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公平的规章制度,使员工努力工作并缺德与努力程度相应的报酬。

(4)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认为组织是通过与社会建立社会契约获得合法性的,那些作为生产型组织的企业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以最有效的方式增加消费者和员工的利益,进而增进社会福利。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实证(是什么)与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2.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1)道德发展阶段。

道德发展存在三个发展阶段,即前惯例阶段、惯例阶段、规范与原则阶段,每一个阶段包括两个层次。

管理者达到的阶段越高,就越来越倾向于采取符合道德的行为。

(2)个人特征。

组织中的每个人都会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和观念,形成了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道德观念。

具有不同个人特征的管理者在面对两难问题的决策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3)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服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就越大。

控制中心被解释为“衡量人们相信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个性特征”,它实际上是管理者自我控制、自我决策的能力。

(4)组织结构。

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形成并规范管理者的道德行为。

(5)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成员说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范畴,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

(6)问题强度。

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第六个因素是道德问题本身的强度。

3.管理者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道德管理?

1)制定和颁布正式的道德规则

要使企业建成一个有序、高效、文明、健康的组织,除了需要一般性的组织制度以外,建立一套严格的道德标准则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就是让组织中的成员明白以什么样的精神从事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尽可能防止可能出现的不道德行为。

2)聘用符合组织道德准则的人

挑选道德高素质的员工通常就是通过审查申请材料、组织笔试、面试以及特定阶段的试用等阶段,把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高道德素质的人录用进来。

这是企业为提高员工整个道德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3)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第一,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他们所做的比所说的更为重要,他们作为组织的领导者要在道德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

4)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明确和符合实际的目标可以减少员工的困惑,并能激励员工,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5)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

6)依据道德准则,奖罚分明

管理者就必须对遵守它的员工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