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755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docx

专题学习网站论文

专题学习《古州—青州》之定位与应用效果研究

青州市云门回小艳玲

摘要:

目前,专题学习的开发和研究工作正深入开展,每一个专题学习都有其特色和特性,笔者就学校开发的专题学习《古州——青州》的定位从主题、功能、主体等方面作了概括的分析,并对其应用效果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

专题学习《古州——青州》定位应用效果

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突飞猛进,各类应运而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涵。

通用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信息过载、冗余、难以快速获取信息、影响学习效率等。

而专题学习具有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可以对学习容、学习资源进行结构化处理和扩展,以及在网上进行专题讨论和评价,在教育教学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青州,是著名的古九州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校本教材和乡土教材的建设,注重学生的自身经历和社会体验的升华。

2002年8月,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最终确立了《“古州-----青州”学习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的建设和应用,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网络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探索精神、平等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信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青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1、专题学习的概念及涵

专题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他们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它强调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探索、研究、协作来求得问题解决,从而让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

专题学习网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课件或网络学校,它的重点是为师生提供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及协作研究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象“科学家进行研究工作”一样学习。

在学习容上,它是开放式、可共享、按专题进行组织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在知识获取上,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工具,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在学习方式上,它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化小组学习,学习者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学习评估上,包括学习过程和成果、技能与知识等,评估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知识的建构与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2、的定位

此专题学习是以“古州——青州”为主线,贯穿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科普等学科为一体的资源型研究性学习平台。

的建站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在环境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人文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严谨的科学素养,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2.1主题的定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因此我们将的主题定位于校本教材的建设。

这样就注重了学生的自身经历和社会体验,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2.2功能的定位

我们把功能定位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协作、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这有两层含义:

一是学生利用进行协作、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利用该专题的资源功能、互动功能、搜索引擎功能,合作交流,协商讨论,自主探索分析,在兴趣指引下完成学习,提高能力。

二是通过利用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

专题不仅只提供学习容,还应该是“诱因”,承购产生更多的生成性课题,使学生在学习基本容之后产生更深的思考和更强烈的求知欲,对多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刨根问底的探究,从而几个人一起开展“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2.3主体的定位

的建设和应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不可偏倚。

教师首先搭好框架,并上传结构化的主体容及扩展性资源部分,同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上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的新资源,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深入研究的动力,学生在“专题研究”中可采用小组互助、上网查询、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有效的锻炼他们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信息能力和合作精神。

3、专题学习的开发与应用

3.1专题学习的开发

正是基于上述对专题学习涵的理解和定位的把握,我们从“古州——青州”这一专题所蕴涵的特定文化、意义出发,进行结构的构建。

在模块开发上,深入挖掘古州本身所具有的涵,根据核心词语进行细致分类,层层抽象,形成一个倒立的树形目录结构,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风格、模块及框架。

整个分历史天空、地理风貌、经济广场、文化园地、名胜荟萃五大模块。

历史天空模块主要讲述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的历史渊源及出现过的历史名人。

地理风貌模块主要介绍青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

经济广场模块主要从青州现在的经济状况、工农业发展等方面来讲述,重点突出青州的特色产品。

文化园地模块主要介绍青州的传统节日和美食等。

名胜荟萃模块主要介绍既是著名的古州,又是热门旅游城市的青州所拥有的名胜景点、人文古迹等。

在主要素材的采集与编辑过程中,我们都注重发挥师生的智慧与合力,如在“历史天空”、“地理风貌”等栏目的设计建设时,课题组老师都吸收部分优秀的学生为小组长,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实地考察、图书查阅、人物访问、网上搜寻等方式,去获取第一手资料。

这些都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和自主能动性,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把这些栏目办成了浓缩的生动而形象的乡土教材。

3.2专题学习的应用

我们深知,中学建设专题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扩大知识面,以及在数字环境下进行收集、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及进行协作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专题学习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边建边用,边用边建的原则,在建中用,在用中建,没有把建设成一个资源中心,而是使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努力探索专题环境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极大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发挥的最佳效益。

依托专题学习开展的学习活动,我们主要探索了三种模式:

(1)研究性学习模式: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

如在“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这一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感兴趣的小课题,每个人又确定自己的小题目,从中下载资料、图片,制作成文档或演示文稿,上传到,在网上浏览、交流,并在论坛上发帖子,对作品进行评价。

(2)主题性学习模式:

就是依托于某一版块进行的专题学习。

如:

以“地理风貌”为主题的学习,就是一个运用的阅读、交流式学习。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青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等,增进了学生对家乡地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3)情境式学习模式:

是指在某种特设的情境下开展的学习活动。

如在美术课中,学生在中欣赏青州优美风光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青州的美丽、富饶,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并将他们创作的作品发布到平台上。

4.专题学习建设与应用的效果分析

4.1专题学习的建设与应用丰富了学生对家乡涵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们开发的专题学习是立足本地特色,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实现对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优化整合,因此,在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极调动。

特别是在以专题学习为平台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展开协作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发出新的主题,搜集材料,制作作品,上传,丰富,并通过论坛进行评价,共享资源的同时又修改、完善资源,促进了资源的更新,丰富了的涵。

如在《佛教文化在青州》这一专题研究中,学生们搞了《青州的佛窟造像》、《龙兴寺的兴衰》等多个小专题的研究,体现了他们对青州这块古地上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的深入探究。

这些都极大丰富了学生对家乡涵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表一:

专题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调查统计表

项目

阶段

学习兴趣

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与小组其他成员积极交流、合作

自主探究完成

学习任务

没有

一般

浓厚

不能

一般

良好

不能

一般

良好

不能

一般

良好

实验前

38%

46%

16%

74%

18%

8%

69%

25%

6%

71%

21%

8%

建设

阶段

9%

47%

44%

40%

37%

23%

22%

49%

29%

43%

39%

18%

验证

阶段

6%

36%

62%

31%

27%

42%

13%

42%

45%

28%

38%

34%

总结阶段

2%

18%

80%

16%

31%

51%

6%

38%

56%

14%

35%

5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实验过程的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与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展开交流合作的表现、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4.2专题学习的建设与应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促进了各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的建站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终身学习,因此,我们积极发挥课题的辐射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有关的综合学习过程中,使他们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而精彩。

如依托“古州——青州”“地理风貌”知识版块,七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两周的“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份研究性大作业,三班的实验小组成员还分工合作,形成了一份演示文稿,精美的文字、充实的容使这份作品获省电脑作品大赛一等奖。

依托于“历史天空”版块中的“名人足迹”栏目,六年级的同学又形成了一份包括仲淹、欧阳修、清照等名人在的研究性大作业,不但有各位名人的生平经历、趣闻佚事,还收录了他们的许多精美诗文,可谓是容详实,文质兼美。

在运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每个活动都是综合的,融多学科的学习于一体。

如进行的《佛教文化在青州》的专题研究,不但让学生了解了青州的佛教渊源、发展、演变及成就,领略了青州灿烂的佛教文化和艺术魅力,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豪情,集语文、历史、地理、社会、科学、艺术、品德及信息技术的学习于一体,很好的实现了多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4.3专题学习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研究成果不断创新

表二: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调查统计表

项目

 

阶段

计算机操作技术

自制课件技术水平

借助网络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

电子作品制作水平

不熟练

一般

熟练

不会

一般

良好

不会

一般

良好

不会

一般

良好

实验前

37%

51%

12%

66%

27%

7%

67%

24%

9%

59%

33%

8%

 

 

准备

阶段

17%

48%

35%

48%

33%

19%

25%

44%

31%

25%

47%

28%

实施

阶段

11%

39%

50%

37%

34%

29%

19%

39%

42%

20%

43%

37%

总结阶段

9%

35%

66%

21%

44%

35%

9%

24%

67%

13%

39%

48%

通过表中数据比照可以看出,随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技术、自制课件技术、借助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的能力、电子作品制作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建构形成,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整合、创造能力、捕捉信息的敏锐性不断提高。

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形成的Word文档制作、powerpiont幻灯片制作、flansh动画制作及图片处理能力都在拥有和提高,撰写的小论文、报告等汇编成集,其中4名学生的研究论文荣获省级、市级奖励,8名学生制作的小课件荣获市级奖励。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在教学及实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特别是实验教师的培训。

目前所有教师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60%的教师达到计算机高级水平,实验教师在业余时间钻研网络技术、网页制作、数据库及计算机编程,并应用到课题实验中。

目前,全体老师都能应用自制课件进行教学,都能开发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骨干教师能够制作水平较高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课单元、制作的网络课件获得省级一等奖,撰写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获得省级二等奖,另有数十篇获得市级奖励。

4.4专题学习的建设与应用推进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学生有目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迁移到建设的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整合应用。

通过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电子作品创意制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式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独立思考,有目的地在信息网络中去吸收营养,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筛选、综合能力,如撰写文章、发明点子、设计公益广告等,并把它们上传到上去,发掘了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4.5专题学习的建设与应用创新了现有的教学模式

专题学习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系统,其重点在于为师生提供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及开展协作研究学习的平台,它的建设与应用极大丰富并创新了现有的教学模式。

依托专题学习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性学习、情境式学习等形式的学习活动,都注重发挥信息网络的强大功能,实现了优秀学习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使研究由个体趋向群体,使学习由区域迈向远程。

以上就是我们在开发应用专题学习《古州——青州》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粗略研究。

我们深知,专题学习的建设与应用是一项周密而复杂的工作,是日益丰富并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处在初步阶段,对专题学习相关理论和模式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今后,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更加认真、细致的开展工作,使课题研究取得更大成果。

参考资料:

1、柯清超华南师大《专题学习的设计与思考》

2、王吉庆华东师大《专题学习的建设问题》

3、克东华南师大《“专题学习的建设和应用问题”项目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