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765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docx

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将这一数字与儒教渗透最盛期的西汉元帝时的27%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时期儒教向中央官僚阶层渗透程度之深。

这反映出()

A.东汉太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B.儒家干政之风打破了政治的稳定

C.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实现结合D.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

7.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

此思想()

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

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

8.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该表反映出()

学术流派

汉初著作数

汉武帝之后著作数

阴阳家

2种21篇

法家

1种31篇

纵横家

3种40篇

3种5篇

杂家

2种54篇

28篇

A.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B.儒家官学地位逐渐确立

C.各派思想已与儒家思想相互糅合D.汉武帝仅重视儒学发展

9.郭沫若说:

“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

他意在强调()

A.儒学服务于专制皇权B.儒学取得了正统地位

C.儒学背离了原有宗旨D.汉代儒学已完全僵化

10.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中央官学的建立()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11.王阳明特别强调,“人须在事上磨"

他教导抱怨“薄书讼狱”繁重而无暇学习的属官,“薄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确是著空。

”这体现了其学术体系中的()

A.心外无理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12.明朝谥号有严格规范,文臣一般第一个字是文,第二个字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等。

例如张居正被益为“文忠"

,王阳明被谥为“文成”。

谥号的规定体现了()

A.重文轻武的统治特色B.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13.某文献中记载了一段对话,问:

先有理,抑先有气?

”曰:

“理未尝离乎气。

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

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

理无形,气便粗,有渣滓。

”该文献是()

A.《论语》B.《孟子》C.《朱子语类》D.

《礼记》

14.某学者认为: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随着佛教文化的渗一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

这一-次融合的成果是()

A.秦代法学B.汉代儒学的神学化

C.宋明理学D.明清民主启蒙思想

15.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说:

“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

今岁之寒暑,非昔岁之气也。

……惟其日新,斯日月贞明而寒暑贞盛也。

”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张载B.黄宗義C.顾炎武D.王夫之

16.君臣关系的好坏,应当说是一个政权的政治是否正常和能否稳定的标尺,关于君臣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孔子提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君是无条件的

②唐太宗选贤与能,虚怀纳谏,臣是君的“镜子”

③黄宗羲认为君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④朱熹提出秦汉以来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儒者要设法“正君心”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政治学说中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建立“民本一尊君”政治思想模式,以达到国家的统:

和安宁。

然而在政治实践中,总是皇权极度膨胀而民权日益衰微。

于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开始改造这一旧的思想体系,他们改造后的模式应是()

A."

民本一无君"

B.“民本一限君”

C.“民本-君本”D.“尊民一君本”

18.黄宗羲中年时期忠于故国,追随南明抗清势力,四处流亡。

他的思想中充满对家乡绍兴的温情脉脉留恋,“东南粟帛,灌输天下;

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以库匮箧也。

”与此有关的思想是()

奄宦之福……有若有明之为烈也……宰相六部,为奄宦奉行之员而已。

B.“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C.“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19.明末清初,人称亭林先生,一生颠沛流离却勤学不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以下属于他的成就是()

A.对佛学及西学进行过深入研究B.提出纯真的“童心说”

C.浙东学派的创立者D.开清代考据学的先河

20.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

该新思潮()

A.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B.摆脱了儒学束缚

C.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D.受启蒙思想影响

二、简答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重要作用?

(3)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请说出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明清之际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论述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明理学在给民族文化、民族进步带来严重伤害的同时,也在民族传统中留下了积极成分,这就是道德自觉的理想人格的建树。

宋明理学是一种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它孜孜讲求“立志”、“修身”、“涵养德,变化气质”以完成“内圣”人格。

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无疑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由顾炎武、文天祥所传递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以及道义责任感,闪烁着理想人格的灿烂光辉,浸润了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脊梁”。

——摘编自冯天喻、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明理学评价提出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B正确;

格物致知在于明理,A排除;

C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

循天下之公的意思是从天下的角度考虑事情的人,一定会遵循天下的公理,D排除。

故选B。

2.B

百家争鸣中各家思想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他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故B项正确;

A项是儒家思想内容,C项是法家思想内容,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D项错误。

3.B

由“看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可知,韩非子认为实行法治是为了从根本上维护民众利益,即认为法治立足于民本,故B项正确;

材料虽涉及法治,但并非遏制人性,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强调仁政的治国理念,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法治与维护民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而非只强调法治重要性,故D项错误。

4.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作《春秋》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由于“滕侯无名,狄道也”,滕侯死亡时,《春秋》使用了卿大夫的“卒”,故A项正确;

B项“共同追求”材料无从体现;

CD两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5.A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孟子主张“仁政”,所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用“仁政”治国安邦,故选A;

唯物主义观点不是孔孟思想的主张,排除B;

孔子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重视百姓疾苦不是他们的共同主张,排除C;

实行民主政治的说法不符合孔子和孟子,排除D。

6.D

材料“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体现的是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D项正确;

AB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C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

故选D。

7.C

材料意思是如果帝王对国家治理得好,天就会以“美祥”来褒奖,如果治理得不好,天就会以“怪异”来“谴告”,这就是要求帝王行“仁政”爱百姓,因而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C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等级关系,A项错误;

材料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说明其不是强调天在为君主服务,而是君主服务于天,B项与材料不符,错误;

材料的主旨是要求帝王避免受到天的“谴告”,D项不符合题意。

8.B

表格反映出阴阳家、法家、纵横家、杂家在汉初的著作数较多,到汉武帝时期迅速减少,说明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的上升,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选B项;

材料是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的统计,体现不出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排除A项;

“相互糅合”说法错误,排除C项;

纵横家、杂家的存在表明汉武帝不是仅仅重视儒学发展,排除D项。

9.A

根据“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可以看出,儒学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在面目,而为专制王权服务,故A项正确;

B项不是主旨,排除B;

C项不够全面,排除C;

D项太绝对,排除D。

10.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的兴办是儒学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正确;

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D排除。

11.B

王阳明强调“事上磨”“实学”,即是将良知与实践的统一,体现了知行合一理念,B项正确;

“事”“薄书讼狱”皆属“心外”,“心外无理”题干无法体现,A项错误;

“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的内容,C项错误;

“经世致用”思想产生于明末清初,D项错误。

12.B

根据材料“正、贞、成、忠、节、义”等内容可知谥号是以儒家思想对人进行评价,故选B项;

A、C、D项表述,题干材料均无法体现,排除。

13.C

材料中探讨的是理气关系正是出自于朱熹的《朱子语类》,故选C项;

其余选项所述文献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4.C

根据“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实现了儒佛道思想的融合,C项表述正确;

秦朝没有佛教,排除A;

汉代的新儒学产生时佛教也没有传入中国,排除B;

明清的思想与佛教无关,排除D。

1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持进步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D项正确;

材料中的观点与张载唯物论不同,A项错误;

黄宗義并未提出相关观点,B项错误;

“天地之化日新”并非顾炎武的观点,C项错误。

16.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选贤与能,虚怀纳谏,曾把臣子看作君的“镜子”,秦汉以来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儒者要设法“正君心”是朱熹提出的,君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提出君臣平等思想的是黄宗羲等,说法②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孔子提倡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体现了忠君是有条件而非无条件的,说法①错误,与之组合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地。

17.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本-限君”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改造“民本-尊君”政治思想模式后的模式,故B项正确。

其余选项均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存在差异,故而不选。

18.C

材料“东南粟帛,灌输天下;

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以库匮箧也”体现了对商业的重视,而选项C的表述与此相同,符合题意;

ABD项均与政治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开清代考据学的先河属于他的成就,D项正确;

明末清初对佛学及西学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学者是王夫之,A项错误;

提出纯真的“童心说”的是李贽,B项错误;

浙东学派的创立者是黄宗羲,C项错误。

20.A

根据“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可得出其体现的爱国色彩。

而“批判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则一定的民主意识,故A项正确;

明清时期的思想仍然是儒学,排除BC;

当时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D。

21.

(1)时代背景:

经济:

井田制瓦解,封建形成,各种经济成分并存;

政治:

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阶级:

士阶层形成;

思想文化:

私学发展,学术下移,思想自由。

(2)学说:

法家思想。

(3)内容:

理是万物的本原;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4)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1)时代背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方面,井田制瓦解,封建形成,各种经济成分并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方面,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士阶层形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学术下移,思想自由。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统一中,法家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认为探究天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活跃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2.示例:

理学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

儒学复兴后建立的理学有利于专制统治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理学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

鼓舞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引导人们通过学习,提高修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在理学的影响下,人们自主自强,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塑造。

总之,理学兴起后,对个人、社会、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扬长避短,吸收借鉴其优秀成果,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根据“宋明理学在给民族文化、民族进步带来严重伤害的同时,也在民族传统中留下了积极成分,这就是道德自觉的理想人格的建树”可得出主题为理学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

论述时,可结合理学的具体内容,如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

鼓舞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

最后得出我们对待理学要扬长避短,吸收借鉴其优秀成果,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