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7933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新打更新机井96眼,修复配套机井80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75.0km,建井台井盖316套,配电室295个,作业通道380个,转弯护墙100个,公示牌、宣传牌6块,整修农路29km,更新低压线路32.0km,植树22000株。

项目建设期限自2011年6月到2012年5月底。

1.3项目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343万元,其中:

财政资金12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715万元、省财政资金143万元、县财政资金342万元)。

群众筹资投劳143万元,全部为投工投劳。

其中水利措施投资721.54万元,占总投资的53.73%;

农业措施投资143万元,占总投资的10.65%;

田间工程投资350.86万元,占总投资的26.12%;

林业措施投资39.6万元,占总投资的2.95%;

科技措施投资50万元,占总投资的3.72%;

项目管理费26万元,工程管护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2.83%。

1.4项目编制的依据

《关于编报2011年增量资金土地整理项目计划的通知》(石农发办[2011]64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细则》(试行)(冀农发办[2011]15号)》

《石家庄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

《关于编制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研报告有关问题的说明2011.3.28》

《河北省农业开发办公室河北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排灌电力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的意见》

《河北省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例规范》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乙烯管材》(GB/T13664-2006)

1.5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农业总产值210.3万元,受益人口15660人,新增农民收入276.4万元,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增加176.5元,新增林网保护面积1.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平水年可节水56.6万m3,明显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扭转地下水连年超采的现状,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地下水环境。

森林覆盖率增加1.3个百分点,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奠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6组织领导和管理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开发机构建设,明确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职能,健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各项制度,增强农业开发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意识,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使农业开发工作从上到下构成一个完善的管理和组织体系。

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由政府办、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水务局、林业局、供电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项目区乡镇长组成,统筹领导项目建设与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XX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从立项到建设全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2011年度XX县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涉及西平乐乡的西平乐、中平乐、东安丰、东杜村和新城铺镇的东平乐、北王庄、西白庄共7个行政村。

位于XX县东北部,京广铁路以东、京珠高速以西、机场路两侧的区域。

项目区东临石家庄空港园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边界坐标在北纬38°

14′14″~38°

17′55″,东经114°

37′45″~114°

40′41″之间,总面积为17706亩,土地治理项目规模为10000亩。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处于东部季风区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是:

大陆性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且初秋阴雨较多,冬季寒冷寡照,雨雪稀少。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3.0mm,50%年份的降雨量433.5mm,75%年份的降雨量,340.7mm。

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且主要集中在7、8月份,地表径流多由雨量集中、强度大的暴雨产生,多年平均径流深1.5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450mm,多年平均气温为12.8℃,极端最高气温为40.9℃,极端最低气温为-25℃。

年平均风速2.6m/s,年日照总时数2607.6h,日照百分率为59%,太阳辐射年总量127.8卡/cm2,年平均无霜期195天,最大冻土层55cm。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地处太行山东麓滹沱河洪积冲积平原,为华北地区太行山前断裂带东侧、山西陆台太行山断裂带的石家庄凹陷和冀中鼻状突起带。

历经沧桑变化,形成了海河支系滹沱河冲积平原。

其地势西高东低,以1/1500~1/2000的坡降逐渐倾斜,属典型的山前倾斜平原地貌。

本项目区土壤以轻壤质土为主,土类统属褐土和潮土两大土类,土层深厚,土体构型上松下紧,据2009年土壤普查,有机质含量1.2%,全氮含量0.089%,碱性氮65.1㎎/㎏,速效磷11.3㎎/㎏,速效钾91.2㎎/㎏,属中上等肥力耕地,土壤PH值7.8,能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2.1.4自然灾害状况

项目区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有旱、风、雹、低温连阴雨、干热风、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具体灾害发生情况如下:

旱灾:

①春旱,一般出现在3~5月份,春旱影响小麦返青、拔节、抽穗、灌浆,贻误春播作物播种;

②夏旱,一般出现在6、7月份,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

③伏旱一般出现在7、8月份,造成农作物减产。

涝灾。

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份,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降大到暴雨的集中时期。

暴雨常造成田间积水形成涝灾。

另外秋季的连阴雨会造成沥涝灾害。

据县气象部门统计,近20年一次降雨量100—150mm的特大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

干热风。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正是小麦灌浆和乳熟阶段,是影响项目区小麦产量的主要灾害之一。

平均每年3-4次。

雹灾。

雹灾是发生在夏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具有范围小、时间段、危害重的特点。

近25年气象资料统计,XX县共出现冰雹9次,其中6月份6次。

风灾。

风灾是指风力到达8级以上或瞬时风速达到17.0m/s以上。

据统计,多年平均大风天数为9.6天,最大为25天,最少为0天。

从全年分布看,3—7月份出现较多,占全年大风日数的76%,尤其4月份居多,占全年20.5%。

冻害。

包括霜冻和冻害两种,霜冻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和初春。

冻害发生具有突发性,一般遇到突降大雪或持续连续多日降雪等,都会使冬小麦、蔬菜、树木等严重受灾。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总人口15726人,其中农业人口15660人,劳动力9665人。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现有土地总面积17706亩,其中耕地面积100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一年四季没有闲置期,农田水利设施需要配套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仍然较低。

2.2.3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农业生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和杂粮。

小麦播种面积8970亩,亩产400kg;

玉米播种面积8970亩,亩产430kg;

杂粮播种面积1030亩,亩产200kg。

项目区农作物耕、播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小麦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率在60%以上。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XX县2010年县财政收入80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8元;

项目区西平乐乡财政收入9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8元,新城铺镇财政收入24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近年来,XX县组织开展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活动,重点培训、推广了小麦节水高效种植、大田高效栽培模式应用等先进实用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普及,项目区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85%以上,广大群众形成了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XX县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科院,河北农大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县有技术推广中心,乡有技术服务站,各村都有农业技术员,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已基本形成,技术依托雄厚,服务体系健全。

2.2.6产品、市场与供需初步研究与分析

项目区当前主要农产品是小麦和玉米,年产小麦358.8万kg,玉米385.7万kg,其它作物20.6万kg,合计粮食总产量765.1万kg。

除一部分自产自用外,大部分可用于外销。

(1)国际、国内市场

近年来,供求缺口由库存弥补,导致粮食库存降至历史新低,粮食供求持续偏紧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

在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肉禽蛋奶鱼的消费增长迅速,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造成饲料用粮需求增大,粮食供需形成巨大缺口。

(2)本地市场

XX县努力发挥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大力推进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粮食需求量增长迅速。

(3)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XX县是优质小麦适生区,小麦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产品质量优,生产成本低,各类优质小麦均可满足高档食品生产要求,对服务省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是畜牧养殖的主要饲料和医药生产的重要原料,依托省会石家庄医药生产基地建设,市场销售前景广阔。

2.3基础设施概况

2.3.1田间工程现状

(1)水利:

项目区内现有机井310眼,均为浅井,其中90眼机井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更新;

80眼机井的水泵老化失修,机井淤积,出水量较小,浇地浪费工时现象严重,需要修复配套;

其余140眼能继续使用。

项目区农田灌溉依靠地表垄沟,占地较多,土质为沙性土壤,渗漏严重,造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7。

(2)农业:

大部分农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坡度不合理现象,造成浇地困难,水资源浪费严重。

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偏低,影响粮食品质和产量。

(3)田间道路:

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40条29km,道路未硬化,路面坑洼不平,大部分田间道路宽度仅为2-3m宽,只能供小型农业机械作业通行。

(4)林业:

项目区内没有农田防护林网,只有村边闲散地和少量沟渠存有树木,林木覆盖率较低。

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大拖、中拖、小拖、联合收割机、三马车、播种机、脱粒机等农机425台套(其中大中拖55辆,小拖115辆,其它农机255台)。

现有农机具主要用于翻耕、播种、收获生产环节,平均利用率达到95%。

项目区无健全的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水平较低

2.3.3农电现状

项目区现有300KVA变压器1台,200KVA变压器5台,160KVA变压器1台,100KVA变压器22台,80KVA变压器2台,50KVA变压器1台,总容量2770KVA,高压线20km,低压线32km。

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且缺少必要的维护,配电设施陈旧,部分线路已经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供电保证率较低,电损较大,不能满足农业用电要求。

2.3.4科技现状

项目区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一直沿用传统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灌溉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

农民盼望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耕作技能,实现科学种地,增加农业收入。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机井配套不完善,土垄沟灌溉渗漏严重,亩均用水量居高不下,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机井报废,加大农业生产成本,造成水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制约生产能力的提升,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平整度差,不利于灌溉。

现有农路为土路,路面狭窄且坑洼不平,雨天泥泞无法通行,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2、水资源短缺

XX县在全省属地下水较丰富地区,但是多年来干旱少雨,地下水采多补少问题也十分突出。

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农田灌溉提水设备更新换代频繁,资金投入加大,浇水成本不断增加。

3、粮田种植效益偏低

农业本身就是弱势产业,而粮食生产又是农业中收益最低的行业。

近几年来,粮食价格有了较大提高,国家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但粮田投入比例居高不下,产出效益偏低。

4、现有农村经营体制的制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粮食生产已经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现有农村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体制,规模小、风险大、受益低,直接影响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制约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5、群众思想意识落后

群众节水思想淡薄,对水资源日益匮乏缺乏忧患意识,群众尚不能自觉采取各种节水措施和技术,有待加强宣传和引导。

群众忽略了有机肥的作用,对土地重施化肥、偏施化肥,不能科学施肥不仅浪费肥料,造成了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导致土壤变贫瘠板结,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稳产高产目标的实现。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根据2009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切实做到‘两个聚焦’”的重要部署,一是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

二是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必须坚持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点向13个粮食主产省倾斜,需要进一步加快土地治理高标准建设示范项目的投入力度。

XX县是千年古县、农业大县、《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规划》重点县,该县粮食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对加强XX县及周边地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力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农民增收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该项目的实施完全符合国家行业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通过高标准建设示范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对推动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高标准建设示范项目,依靠科技发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善农田环境,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极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提高项目区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推广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项目区建立核心区,大面积示范应用和技术辐射。

依据土壤肥力水平、蔬菜品种,种植茬口、连作年限,制定生物有机肥、作物秸秆施用技术方案。

使项目区乃至全县在设施蔬菜(黄瓜、番茄等)定量灌溉技术、优化施肥技术、有机肥量化与安全施用技术、优质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生产有较大的提高。

河北省XX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要求,是落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

XX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十分重视,并且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正确的政策引导农业的基础建设,在资金,技术投入上逐年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的发展,承担项目资金有保证。

(2)农业基础条件适合

项目区农田通过机械化深松,可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增加,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供水与保水、保肥能力,具有高标准建设示范,从而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

(3)区位优势

XX县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国道、省级、县级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连接成网,区位优越,适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4)群众积极性高

当地群众盼望通过高标准建设示范项目,增强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学习农业生产先进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增加生产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对农业开发工程积极支持。

综上所述,XX县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具备建设条件,设计与技术方案切实可行,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XX县第二次水资源评价》(XX县水务局2004年)和《石家庄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6~2020年》,全县地貌类型为山前倾斜平原类型。

项目区地表水资源短缺且无拦蓄设施,唯一可利用的是地下水资源,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25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474万m3。

项目区以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根据当地群众积累的多年节水丰产经验,确定灌溉制度如下。

项目区农田灌溉净需水量计算表

作物

P=50%

P=75%

 

灌水次数

生育阶段

灌水定额(m3/亩)

小麦

1

播前

35

2

拔节

40

冬灌

30

3

灌浆

4

玉米

抽雄

其它作物

4-7次

120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4.1.1地表水

项目区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自产地表径流,境内没有其他外来水量,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加上缺乏地表水拦蓄设施,区内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很少,故本项目忽略不计。

4.1.2地下水

项目区总面积为17706亩,土地治理规模10000亩,根据《XX县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和《石家庄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6~2020年》成果,计算求得项目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289.43万m3。

4.2水资源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17706亩,包括耕地10000亩,均为中低产田,没有林地和工业等用地,没有地表水拦蓄设施,水资源以开采地下水为主,主要用于群众生活和农田灌溉。

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项目区现状平水年农田用水量254.73万m³

,涉及灌溉面积10000亩,现状水利用系数按0.7计算;

项目区人口15726人,年总需水量为22.96万m³

,项目区家禽家畜较少,其用水可以忽略。

考虑水利用系数后的灌溉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计算成果见表3-1

项目区现行灌溉制度下水资源平衡分析表

表3-1

单位:

万m3

地表水可利用量

地下水可利用量

农田灌溉需水量

工业用水量

人畜用水量

其它用水量

盈亏

备注

平水年

0.00

289.43

254.73

5.00

22.96

6.74

偏枯年

338.03

-76.56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现状生产水平下,项目区平水年略有盈余、偏枯年份均存在超采现象。

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4.4.1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分析

通过铺设地下防渗管道等节水灌溉工程,采用高效综合节水灌溉制度,结合小白龙进行小畦灌溉,既减少输水损失,又保证实现小定额灌溉,可避免盲目灌溉和大水漫灌的习惯,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

项目实施后,考虑农村生活用水不变,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项目区用水情况分析见表3-2。

项目后水平年用水平衡分析表

表3-2

198.12

63.35

262.91

-1.44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现状生产水平下,项目区偏枯年份基本用水持平,平水年盈余较大。

分别比项目前节水56.6万m³

和75.1万m³

,节水效果明显。

4.4.2综合节水措施

为了扭转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超采现状,有效缓解项目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除水利工程措施节水外,应积极采用农技农艺、生物、管理节水等综合节水技术,通过覆膜保墒、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墒情,积极推广抗旱节水品种,通过相应科技措施对农民进行节水技术培训,采用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引导农民建立用水协会,进一步加强综合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

针对项目区偏枯年份用水亏损状况,在本项目水利工程节水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综合节水措施:

1、出水口连接水龙带进行二级防渗

2、小麦抗旱节水高产品种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3、加强土壤墒情监测,适时浇水

4、设施蔬菜定量灌溉技术

4.5水资源评价

项目区地下水水质为全淡水,总矿化度小于1g/L,PH值为7.8,属于弱碱性水。

按化学成分分类,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钙镁型水,少部分属重碳酸盐氯钙镁型水,水温度在12~16℃之间,适宜农作物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