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7942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任之堂跟诊日记Word格式.docx

老师当场就把这个方子略作调整加减,就可以用于治病了。

大家听了都豁然开朗,都明白一个疾病过来,不是一个病机那么简单,有时它会两个或者三个病机同时出现,错综复杂,这就要考验到医生辨证用药的技巧了。

老师是用升降来立法的,病人整体脉势都是上越的,单用丹栀逍遥散还是飘了些,所以老师加入竹茹、半夏、川牛膝,降胃气的同时也引火下行。

这是对病机的用药,而对病人整体的气机,老师单用龙骨牡蛎这组药对。

老师说,气机是上亢的,就把它收下来。

气机是下陷的,就把它提上气。

气机是郁在中间的,就像盘古开天的,让它升降上下去调。

升的药,你可以选柴胡、麦芽、薄荷,甚至升麻、葛根。

降的药,你可以选半夏、枇杷叶、竹茹,甚至代赭石、川牛膝。

知道这个升降的思路,那么药物就随你调遣了,当你心中能做到没有成方的时候,而不是想不起方,你中医治病用药就入门了。

这个病人,我们再总结一下,周东亮是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病人肝郁化火烦躁的这个病机。

而老师看的更高远更深入,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下焦收不住,冲上来的,所以单疏肝清火制不住,所以还要用龙骨牡蛎往下收,老师再把病人脉象时,发现有关部胃气也降不下来。

胃气是人体最大的气血出入之所,阳明胃经降,百脉降。

阳明胃经不降,单纯疏肝清火是清不下的,所以老师断病人有反酸打呃胃气上逆的现象,故用竹茹半夏降胃气,用川牛膝把心火引下来,暖肾与命门。

《大医精诚》上说:

“审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侯,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孙思邈提到,医生诊病,连细微的变化都要琢磨把握出来,更何况是大方向的气机升降。

这病人有气郁,又有气逆,还有脉势上越。

看到气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

看到气逆打呃反酸,就知道加入竹茹、半夏或川牛膝。

再看到脉势下虚上实,就知道用龙骨、牡蛎,把整个气机往下收。

这个病用一疏一降一收三个思路,治疗病人气机的一郁一逆一越。

第二天,六月八日。

杜兄刚走不久,我们药房又来了蔡姐。

老师说,平淡交情滋味长,我们任之堂,来而不拒,去而不留。

所以以后也不高欢送迎新了。

说起这位蔡姐来,她也特聪明,以前她在新东方教托福,她现在想改学中医,下了极大的决心。

问老师能不能教她?

老师笑着说,在这药房学习,经常要干体力活,跟脏东西打交道,你受得了这苦吗?

蔡姐说,什么苦,我都受得。

老师指着门外的药渣桶说,你能够把药渣提得动去倒,我就教你?

蔡姐点都,二话不说,真把这药桶给倒了。

来老师这里学医,大多是半路出家的,如果不是真正下很大决心来学的,往往容易半途而废。

老师不论对方资质如何,看的是她有没有下这个决心,下定这个决心就是好苗子。

没下定这个决心,即便学了很多,也很难有成就。

随后,蔡姐问老师学医的次第?

老师先让蔡姐背《清静经》,蔡姐不解。

老师说,学医看书,只是一方面,悟比看书更重要。

学只是最终的目的是悟,悟后才能有所用。

没有悟的知识,存在大脑里是一种负担。

就像你看很多很多书,记了很多,脑就很胀,很伤脑。

这时,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领悟。

我建议所以的中医学子,都要背背《清静经》,这是道家有助于领悟开悟的经文。

你看!

经文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这道连天地都能生,更何况是用它来治疗一人一病了。

所以我们不要拘束于疾病上,要看到背后天地的道。

当你从天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你就有无穷无尽的灵感。

这些灵感可以让初学中医的人,迅速发生质的飞跃,可以让原来不会画画、书法的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画画好,把字写好。

蔡姐也是好强之人,她把《清静经》背得让我们吃惊,也就是说,她背完《清静经》一气呵成,几十秒就可以搞定。

这大概是得益于她以前学英语,脱口而出的天赋吧!

接着,老师就让蔡姐开始背《药性赋》。

老师让初学医的人,一般刚开始让他们背《清静经》、《道德经》,先高屋建瓴,站在道的层面上,来去学各种术,第二步就是打基础。

地基有多深,决定楼房能盖多高,所以《药性赋》、》《汤头歌诀》,以及中药、方剂教材,随后就要跟上。

中医的教材,以第五版为业内人士最公认,也是编得比较好的。

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又有了基础后,接着要干什么?

就是要把你的心愿给发出来。

老师常说,心愿一发,震动十方。

他任之堂的所有成就,都是基于刚开始那颗心愿。

我们也是因为老师的心愿而感召上来跟老师学医的,这个大概就是同气相求吧。

你的心愿是什么,就很能够跟相同心愿的人,结成队伍。

那些大医家大国手,往往都有大心愿大智慧。

很多人以为名师难遇,这不是遇不遇的问题,是自己心愿发得够不够大的问题。

老师说,自古以来,医道向来都是师傅找徒弟,只要有大心愿的弟子,那一定早有大心愿的师父看到了。

这样说来,有大心愿的弟子,碰到大心愿的师父,那就是迟早的事了。

所以,学艺,不管是哪门艺,看的就是他的发心。

发心不大,结果肯定是多学少成,或者半途而废。

那么我们学中医,要怎么发心立愿?

我们只需要把医界里面最厉害的医圣、药王的心愿拿出来研读,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

所以这几天,大家都忙着背《大医精诚》与《伤寒论原序》,这两篇是医古文中的佼佼者,是医古文里面左右两只眼睛。

一篇是药王的发心,一篇是医圣的立愿。

至于背的效果,该首推我们任之堂“背书第一”的阿发。

他盘腿、打坐,可以背书到睡着,边炒猪甲炒薏苡仁,可以背书到忘我,三天下来,《大医精诚》,就基本给他背熟。

搞得我们学医这么多年,都觉得汗颜惭愧,再不努力赶上,这个脸可丢大了。

最搞笑的,莫过于中午十二点多时,我们还在看病,阿发就蹲在药房外面吃饭,因为他要先吃完饭接王蒋的班。

这时一个病人要拍打,是手麻的。

老师就叫阿发,我们出去看到阿发正在吃饭。

我们笑着说,有病人要处理了,算了等会再来吧。

当我们回到药房里面看下一个病人时,没想到阿发随后,还嚼着饭,一脸无奈滑稽的表情,慢吞吞地进来,口中还诵着《大医精诚》的这句条文曰:

“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没想到,活学活用,《大医精诚》的条文,没背三天,就在他心中扎根了,老师听了都在笑。

阿发一个上午,又是锤龙骨,又是炒薏仁,又是拍打,还要背书,到吃饭时,早已既饥又渴,如狼似虎,甚至还带着些疲劳沧桑,一听到有活干,二话不说,只认做,这就是他心摆得单纯,学得很容易入心的原因。

学东西就是这样,学不学得进去,靠的就是记忆背,可用不用得出来,靠的便是悟。

在老师这里,一边要背医籍,一边又有很多临床运用的机会。

既背且悟,所以每天大家都在进步。

前面提到学医,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即《清静经》、《道德经》,第二步就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第三步,把发心立愿立好,如《大医精诚》、《伤寒论原序》,这可是一辈子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看《中医经典要文便读》里面,第一篇是什么?

就是《大医精诚》啊!

把这放在首位,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高,那可是中医学子的眼睛。

这双眼睛没点亮,中医的好多好东西都看不到。

那么第四步呢?

就是边临床边回归经典。

晚上大家跟老师吃饭的时候,老师就叫大家一起背《清静经》接龙,大家都背得很顺畅,老师点头说很好,以后把《堂主话药》讲好后,大家都有一定药学基础,我们就开始背《黄帝内经》、《伤寒论》,到时一样跟《清静经》的背法相同,用接龙你一句我一句。

像道家弟子修炼经文一样,我们学医的也用来学经典。

第三天,六月九日。

今天第八个病人是十多岁的中学生,他妈妈陪他过来看病。

这少年身上有湿疹,瘙痒难受,他妈妈反映说,夏天还是比较好的,其他三个季节,湿疹更厉害。

老师说,小孩子水果冰冻可乐吃多了吧!

他点了点头。

老师说,想要好得快点,那玩意少吃点。

你是想选择生病,还是选择不吃水果冷饮?

你自己好好琢磨吧!

他母亲说,以前治了好多地方都没能治好,老是容易复发。

老师说,那你试试吃我几味药吧!

随后,老师又说,这娃子身体有寒气,就让他进入夏天状态吧,正好现在春夏养阳,而这娃子也是在夏天状态皮肤湿疹最轻的,用姜桂附吧!

干姜、桂枝、附子,这三味扶阳的药。

老师又配入龙骨、牡蛎,使温阳而不浮亢。

然后加入《奇效良方》中常用的那六味治皮肤瘙痒的药。

方歌曰:

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

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无。

以这十一味药为主,调方两次,后来复诊,那些湿疹就退下去了。

他母亲都很高兴,问那些外地来的病人,怎么知道这十堰有好大夫呢?

连本地人都知道得不多。

那些外地病号都说,是看了大夫写的书,然后闻名而来。

这人还挺会观察的,又问我们说,来余老师这里看了几次病,都发现女的病人比难的病人多。

她问我们是为何?

我们说,应该是女的比较有时间,男的要工作赚钱离不开啊!

她说,不是,男的有病他都扛住耐住,女的有反应就会很快去看医生。

懂得及时就医,难道这也是女性比男性普遍要长命的道理?

第十一个病人,咳嗽有好多年了,老是断断续续不好,经常头晕。

老师一把脉后说,脉弦,关脉为盛,还是用天麻钩藤饮加味,加了穿破石、丹参、火麻仁、猪甲。

穿破石、丹参是通血脉的,火麻仁、猪甲是通肠道的。

这药一喝下去,两剂就见效了,居然不怎么咳了。

原来,把血脉打通了,也把肝阳降下来了。

来复诊后,脉势明显柔缓了很多。

病人脉象弦硬,是疾病在加重,而脉象柔缓,则是疾病在缓解,在调头。

没有书上有载天麻钩藤饮可以治疗咳嗽,但是对于肝阳上亢,关脉弦郁的病人来说,老咳嗽不好,这天麻钩藤饮,把他脉势调服后,就好多了。

中医看的是疾病的证,治疗的也是疾病的证,咳嗽只是疾病的外象反映。

病人问大夫,我这病能不能永远根治过来?

老师说,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非常难啊,每个病都不是无缘无故长出来的,都在你平常生活中有不好的习性在那里。

你因为坏习性不该,爱生小气的话,这样虽然吃了药好转,但回去后,照样疾病还会回来。

怎么该呢?

老师说,你心性要像大海一样,不要像一盆水,大海经得起风吹浪打,一盆小水一掀就翻了。

有个病人看到老师桌上摆了绿茶还摆了西瓜,便对老师说,不是说不可以喝那些水果凉茶吗?

老师说,“食其时,百骸理”。

吃些应季时令的,适当吃点可以。

比如你夏天吃苹果、梨,是去年冬天产的就不行。

病人问,那我也可以吃些?

老师说,你最好别沾,我们又练功,身体气血是很通透的,当心态很平静时,吃的东西进去,它会上下对流,很顺畅。

当你心态不太平静时,连喝水都塞牙缝,吃水果凉茶更会把寒气冰伏在里面,搞到气机更加不流畅。

病人还问,医生你经常叫别人少想事,少思虑过度,你应该比我们思虑过度,想得更多。

老师笑着说,要活在当下,当思则思。

我早上是想多了,说多了,可我下午去爬山,啥都不想了,跟神仙一样自在快活,你能做到吗?

病人摇头说不能,说他都没有一时是安静的。

老师说,想问题可以,可是要能够想得出去,收得回来,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

如果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能停下来,安心吃饭睡觉,那就是大问题了。

病人又问,我这肝部胀闷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你以前发太多的火了,就像火山爆发一样,那胸中的血脉都会鼓起来,血脉一鼓胀,你就会觉得很胀闷。

那月经出血,老止不住该怎么办?

老师说,就像一个大水坝漏水一样,你要从里面堵,不能从外面堵,从外面堵是堵不住的,从里面堵才能堵得住,所以有人内服云南白药有效,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天,六月十日。

今天要特别谈到两个复诊的病人,这两个病人,老师都是按瘀血来论治,效果都很好。

一个是瘀血在子宫,用少腹逐瘀汤,一个是瘀血在咽喉,用会厌逐瘀汤,会厌就死指咽喉部。

这两个病都有很多年了,在别的地方也治疗了很久,两个病的共同之处就是舌底静脉曲张变粗,瘀血很重,已经能称得上是瘀血体质了。

所谓久病必入络,久病必有瘀血。

疾病久治不愈,从医学角度来论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论瘀血治病,集大成者当然要首推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了,这部书老道长也极其推崇。

老师书桌上也放着一本,有些疑难怪病,治疗起来不是很有头绪时,老师往往会翻翻这本书,启发启发思路。

这个病人是痛经了好多年,每次月经来时,都会痛得冷汗淋漓,而月经量也非常少,平时老觉得小腹部有些堵。

老师上次给她摸脉后说她子宫有寒,寒主收引,血脉瘀阻在那里。

于是叫我开少腹逐瘀汤,这少腹逐瘀汤,原来是《医林改错》中专用种子安胎的,把它用到少腹疼痛痛经,月经来时有瘀血块,效果都非常神奇。

按王清任的说法是,病人子宫若真的有淤血,这少腹逐瘀汤能把子宫内瘀血化尽。

少腹逐瘀汤方歌为: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病人吃了药后来复诊,跟老师说,大夫,这药真神,这次吃了三付药,月经很顺畅不痛了,以前月经量很少,现在也多了起来。

老师说,不怕你子宫里面的瘀血寒气排不干净,就怕你又把寒气瘀血吃回来。

以后小肚子不要受凉了,夏天虽然热,不要贪凉饮冷,背部少对着空调吹。

病人说她以前可能雪糕吃多了。

老师说,你试一下月经刚来的时候,就喝上一两瓶冰冻可乐,或吃一些冰冻雪糕,它当下就不来了。

它瘀在里面,以后就会有大问题。

你看你手上的月牙都长得不透亮,我告诉你啊,我亲身试了,冰冻啤酒,我只要一喝上,这手上指甲的月牙很快就下去了。

这冰寒之物,寒凝肝脉,肝脉收缩,疏泄不出来啊!

你要知道这冰冻之物,对女性的害处,以后你就会谨慎些了。

汤方为:

小茴香10克肉桂3克干姜10克当归15克

川芎10克赤芍12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

没药10克元胡10克

这是少腹逐瘀汤,老师复诊时,还加入:

杜仲15克川断15克黄芪25克炙甘草8克

羌活5克独活5克

这是子宫瘀血,寒气排出后,脉象变柔缓了,就可以进补了。

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称赞少腹逐瘀汤为: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精血见时,先腰痠少腹胀,或精血一月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又有一个病人,也是从瘀血角度论治的,这个病人声带不好十几年,说出来的话,既沙哑又干涩,而且病人说她的咽喉一直都很痒。

痛痒这些感受,都是气血不通的表现。

老师摸脉后说,你这个是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脉沉且涩。

病人问,大夫,你看我这病有得治吗?

治了那么多年,我都心灰意冷了。

老师说,试试吧!

以后咳嗽千万不要随便吃镇咳的药。

病人问,为什么呢?

老师说,你想想,如果你在炒菜的时候,不小心被油烟呛到了,或者你吃饭的时候被米粒呛到了,你会上医院去打吊瓶呢?

你会不会吃止咳镇咳的药呢?

当然不会,咳出来就好多了,如果你强行镇压下去,憋住气出不来,那以后就麻烦了。

人体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咳是咳不死人的,但吃错药,强行镇咳是会坏事的。

病人听后如梦方醒,似乎在回忆她以前是否经常服用止咳镇咳药。

久病不治必寻到瘀血,瘀血的脉一般是偏于涩滞的,瘀于下焦,就用少腹逐瘀汤,瘀于中焦,用血府逐瘀汤,瘀于上焦,头部的用通窍活血汤,咽喉部的,用会厌逐瘀汤。

老师说,就给她开付会厌逐瘀汤吧!

会厌逐瘀汤方歌为: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这方歌上说得很清楚,凡是水呛在咽喉,或是瘀血凝在咽喉,呼吸说话不利的,这会厌逐瘀汤都有效果。

桃仁10克红花8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

柴胡8克枳壳12克桔梗15克玄参20克

生地15克甘草8克

老师又按她脉说,这脉沉细,沉为阳虚,细为血少。

若病人阳气不足的话,瘀血是推不动的,所以老师加入:

红参15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

这三味药起到推动血脉,振奋阳气的作用。

还加入一味木蝴蝶15克,因为木蝴蝶是治疗咽喉部咳痒极好的一味药。

当病人来复诊时,效果非常明显,虽然声带沙哑没有完全改变过来,但已经减轻了很多。

最重要的一点是,病人说她自己咽喉不痒了,不痒就不会咳嗽,就不会难受。

虽然说话还有一点沙哑,那已经没有太大碍事了。

经老师这么活用《医林改错》中的两个方子,我们眼睛不禁为之一亮。

原来《医林改错》中的方子能够这么用,可以用到这么好。

也难改老道长极其推崇这部书。

这部书在以前行走江湖的那些伤科医生来说,那称得上是至宝了。

而且很多病虽然不是典型的外伤,但按照瘀血来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第五天,六月十一日。

以前我们也见过牛皮癣,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牛皮癣。

今天预约的病人,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长满了牛皮癣,看的人没有不起鸡皮疙瘩,毛骨悚然的。

他也因为自己这一身上下的皮肤病,一直都低着头,不敢与外人正视,老师叫他把头抬起来,他都畏畏缩缩,精神特别紧张。

那牛皮癣,所到之处,皮肤一片狼藉。

老师叫他把衣服挽起来,前胸和后背都密密麻麻,有些地方还布满了指甲的抓痕,搔破后流出了血,还结成了疤。

老师问他,介不介意拍个照,只照皮肤,不照脸,我们可以做个前后治疗效果的对比。

虽然治啥别治皮,但老师还是有足够的信心治疗这种顽固的牛皮癣的。

我们发现连周围其他围观的病人,有一些都情不自禁地后退了几步,唯恐沾了病气上身。

老师去找相机,而阿发则在外面背《大医精诚》……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芥蒂之心,是吾之志也……”

连病人寸口脉周围都是牛皮癣,老师毫不犹豫地替病人搭上脉。

老师说,脉实而有力,不是虚证,可以治疗。

老师问他什么时候病发的。

这湖北的小伙子说他06年的时候染了一次发得上了牛皮癣,由轻到重,这五六年以来,越来越厉害,打吊针,用药膏,吃药片,都反复试了,一年比一年厉害,也吃越害怕,现在心里都极不舒服。

老师说,你想不想治好。

病人笑了说哪有不想的。

老师说,你如果想治好,也有办法,你以前啥都试过了,就有两样,肯定没试过。

一是忌口,二是静心。

少吃荤,多吃素,连鸡蛋牛奶都不要沾口。

病人说他最爱吃鸡蛋了,经常吃鸡蛋。

老师说,鸡蛋是大发之物,你越吃进去,就越不舒服。

你如果不戒掉的话,这病没法治。

我们不禁摇头,病了这么久,治了这么久,居然连生病期间应该忌口这些常识都没弄懂,这样求医千里,又有何功呢?

不过这回,他听老师这么说,心中有些底了。

老师把完脉后,叫他伸出舌头,舌苔黄腻,舌尖红,还有口臭。

我们随后也摸了他脉,脉象实大有力,这是一个典型的实脉。

老师说三部俱实该怎么办?

我们立刻想到老师治疗各类湿疹,凡脉实者,都会用到防风通圣散的理法。

防风通圣散的思路,说白了就是两个,一个是发表,一个是通里。

皮肤上的那些癣毒、湿邪,之所以停聚在那里留浊不去,外不能发表于上,内不能通里于下,所以才愈发顽固。

《濒湖脉学》上李时珍是怎么说的?

他那脉学七言诀上说实脉为: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福福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原来单一个实脉,只要摸到了,凭脉处方都有底气。

这实脉他把病机与治法都告诉我们了。

实脉的病机是热度蕴结在三焦上中下出不来下不去,而治法脉诀上说得很清楚,就“通肠发汗”四个字。

所以老师抓住了这个主要的病机,通肠就用通肠六味:

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红藤、金荞麦。

发汗就用风四药,《内经》上说,汗非风不出。

用风药就可以把阳气升起来,把停留在皮肤上的湿邪,通过皮肤汗孔表出去。

风四药,就是老师这次从渭南孙蔓之老先生那里取回来的重要经验,即:

羌活、独活、荆芥、防风。

老师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用上红景天、银杏叶,直接给心一股能量,只有心脏动力强大,这些湿毒才能彻底被搬运推动出去。

皮肤的疾病,还要加些皮肤的引药。

老师又加入蝉蜕、龙衣。

这两样,一是蝉脱的皮,一是蛇脱的皮。

中医取象类比,以皮通皮之意。

又为这个病人,久病顽固,毒邪深伏,这时既需要能解毒,又需要能温通的药,这样的药非常少,因为解毒的药往往偏于寒凉,而温通的药又往往偏于燥热,这都不利于疾病。

老师说,就有两味药,既能温通又能解毒之功,那就是蜂房与蛇床子。

老师一出手开就是七付药,这病人吃完七付药后来复诊时,身上高起红肿的牛皮癣,退回收下去了,留下一些斑迹。

他家属陪他来看病时,都对老师充满了期待,希望老师能彻底把这病拔根了。

老师说,拔根不在我手上,而在你们手上。

以后鱼蛋奶发物,不要吃了,葱姜蒜也少吃。

夏天水果冷饮,更不要吃。

第六天,六月十二日。

夏天到来,拉稀的病人越来越多,因为夏天阳气发越,耗散于外,而身体五脏六腑却处于相对空虚状态。

看来什么季节得什么疾病,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夏季无病常带三分虚,所以冷饮凉水,更不能轻易尝。

许多人为了解口馋,却不得不害病吃药。

今天第二十一个病人就是这样,进来大便每天次数都很多,以拉稀为主,而且还容易出虚汗。

老师把脉后,指着他关节说,你看你的关节晦暗、瘀紫,再看看你舌头,舌根白腻厚,你还吃水果。

病人问,那凉瓜可不可以吃?

老师说,绝对不可以吃!

你肠道火力太差,根本不能够把凉瓜水果腐熟。

那大夫,我老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是肠道的问题,你不单容易出虚汗,还容易气喘,你这是身体在自己救你自己,那些凉瓜水果冰饮,喝到肚子里了,是身体要把它们的寒气变成虚汗排出来。

下面是拉,上面是汗,是身体在保护你啊!

如果不把它们排出来,那身体内会长东西的。

是啊!

大夫,最近老觉得体力不够,上楼气喘,为什么其他人吃水果都没事?

老师说,假没事的多,真没事的少。

吃水果久了,会害命的。

不是看他吃多少水果,而是看他肠子好不好。

如果他肠子好的话,吃进去排得很畅,手上血脉不会成瘀紫壅堵,整个人很通透,那还可以。

如果吃了后,刚开始觉得胃胀,后来就开始变痰,这其实就是凉果这些东西在体内开始堆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