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799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2)

随伴奏轻声默唱歌词2遍。

5、歌曲的处理: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

学生回答:

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6、齐唱歌曲。

7、分角色演唱歌词。

(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分角色的方式)

(三)、表演歌曲.

同学们,我们可以怎样来把歌曲表现得更好呢?

(学生讨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可以采取简单地舞蹈表演的形式,并安排学生试着练习,随后请练习中表现出色的小组或者个人上来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第2课《螃蟹歌》

【教材分析】

《螃蟹歌》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

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

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歌曲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更添加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和情趣。

【学情分析】

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从把握歌曲的诙谐演唱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

2.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3.拓展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

准确地唱好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看一下聪明的你们谁能最先猜出答案,听好啦:

谜语: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生:

螃蟹

看来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一下就猜出来了,

2.课件出示螃蟹图片,请学生们说说螃蟹的特点。

圆壳、八只脚、两个大夹子、横着走(示范动作)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猜谜语,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初听歌曲,感受节奏

1.初听歌曲

请同学们聆听一首有关螃蟹的歌,你们听听歌里的小螃蟹有多顽皮。

(多媒体播放歌曲)

2.节奏练习

(1)小螃蟹的爱好——吐泡泡

师范读,生一边读一边拍手。

(2)出示老朋友——双响筒

双响筒有两种声音,听辨这两种声音在音量上有什么不同?

(师打击双响筒)

有强有弱;

大家来听下老师怎样用双响筒来表现“吐泡泡”节奏的强弱,找出那几个字比较强?

每小节第一个“吐”;

(3)学习使用双响筒,试敲,注意节奏和强弱;

3.旋律练习

(1)朗读下面的歌词,注意节奏(多媒体)

(2)师演唱上面的旋律,生把这句歌词试唱出来;

用“吐泡泡”的小游戏将节奏进行练习。

将枯燥的节奏、旋律练习游戏化。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习歌曲打下坚实的节奏基础)。

三、学唱歌曲

1.聆听运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歌曲《螃蟹歌》;

问:

听完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找出歌曲中运用四川方言的字;

(大屏幕展示歌词,生说对字体变红色)

哥—guo;

脚—jiuo;

个—guo;

壳—kuo;

河—huo;

3.跟老师一起用四川方言朗读歌词(师用手做螃蟹形状)

4.师运用四川方言范唱歌曲,生用双响筒(拍手)伴奏;

几次聆听都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他们有意识地听,更利于集中注意力,随之进行的唱歌教学便水到渠成。

生动、形象、有趣的动画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对新歌产生浓郁的兴趣。

聆听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有意识的聆听中潜移默化地熟悉歌曲旋律。

5.随琴轻唱第一段歌词,注意四川方言的运用和音准;

(1)用“快乐的声音、快乐的表情”跟琴逐句演唱;

(2)对比:

”一句,去掉“呀么”可不可以,说说你的理由?

(3)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6.跟琴逐句演唱第二、三段歌词,注意音准和四川方言的运用;

(1)演唱第二段歌词,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螃蟹走路的样子;

引导学生自主模仿螃蟹行走,使学生在玩中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

(2)演唱第三段歌词

小螃蟹真是太顽皮了,夹住了路过它家的鸟而且越夹越紧,鸟呢越来越疼不断的哀求螃蟹哥放放它的脚,哀求的语气也会越来越怎么样呢?

语气会越来越重;

很棒,语气越来越重力度上也应该更强一些;

通过处理歌曲情绪,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川童谣的风格特点以及音乐语言中表现出来的风趣与幽默感)。

7.完整的演唱全曲,使用双响筒(拍手)伴奏;

加入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四、歌曲创编。

同学们,《螃蟹歌》很有趣,想一想螃蟹走路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把这首歌曲表演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表演好?

请同学们与你的同桌二人一组,一个扮演“螃蟹”,一个扮演被螃蟹夹住的小鸟,随着歌词的发展进行动作创编。

1.两人小组自由讨论创编动作。

2.学生随音乐自由表演。

各小组互相评价,看哪些小朋友表现得好,并推出小组的小代表。

3.小代表一起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为他们演唱歌曲,双响筒(拍手)伴奏。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音乐进行感受、创作练习。

五、拓展延伸。

欣赏昆明方言《螃蟹歌》

刚刚我们用四川方言演唱了《螃蟹歌》,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方言,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云南昆明的童谣名字也叫《螃蟹歌》,它运用的是云南方言演唱的,大家来听一下。

通过歌曲的补充,使学生在本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还感到余兴未尽。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螃蟹歌》,感受了歌曲欢快的情绪,并用了四川方言演唱,同学们为歌曲创编的动作很形象,课后同学们把这首歌曲演唱给你的爸爸、妈妈!

最后,让我们在歌唱之中结束这节课吧!

第3课《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唱好休止,附点,切分节奏。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用欢快,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感受到愉悦。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

准确地唱出附点、切分、休止等节奏,唱准确八度等大跳音程;

感受、想象及表现众多音乐元素刻画的生动的音乐形象。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同学们,自然界的天气是千变万化的,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天气吗?

学生回答(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

(播放雷雨图片、雷雨声)

2、节奏练习。

3、初听。

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

引出歌名。

4、师范唱。

提问:

歌曲的速度、力度等。

5、朗读歌词。

6、模唱旋律。

那你们想不想来唱一唱这首欢快的歌呢?

我们就模仿雨滴的声音“哒”来模唱旋律吧。

7、唱歌词。

(1)分析比较:

这段曲调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

你们看,每个乐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

(1、3乐句开始音相同,后面呢,有变化、二、四乐句开始音相同相同,后面有变化,这种有重复也有变化的创作手法叫做重复变化)那它们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

(2、)随乐踩水花

歌里三个小朋友,在雨中快乐的行走,不时停下脚步,玩起了踩水花的游戏,我们也跟着音乐来踩踩吧。

不要踩得太重哦,水花溅的太高,会把衣服弄脏的。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歌词。

难点教唱:

课件:

跨小节切分。

35 

|4 

44 

|3-- 

|30

三双 

脚丫丫 

同步 

切分节奏x 

练习

(4、)再次演唱。

b、学唱后半部分。

(1)生唱前半部分的歌词,师唱后半部分。

(2)分析比较后半部分

每句前面都出现了休止符,旋律都从弱拍或后半拍开始,这种起拍叫弱起。

(3)连续的附点。

附点音符连续出现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呢?

附点节奏。

51|3.2 

3.2 

|3.3 

23|0 

51|2.1 

2.1|2.2 

12|0

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哒哒 

哒哒

(4)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

八分休止符。

这一句当中出现了我们前面见过的八分休止符和小花伞,唱到八分休止符时,我们撑一下伞,让歌声停一停

|1 

1|0 

|3 

3—||

雨伞 

下 

面 

嘻嘻哈 

哈笑个 

不停口

装饰音。

这句第四小节中还出现了一个小符号,他叫下滑音,演唱时向下滑动,起到装饰音符,加强语气的作用。

8、复习。

反复跳跃记号。

9、完整演唱歌曲。

10、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歌里的孩子心情是怎样的?

那雨伞上滴滴答答的雨声和雨伞下同学们嘻嘻哈哈的笑声相比,哪个强哪个弱?

最后一句我们可以加上什么强弱变化吗?

11、表演歌曲。

(1)编创。

(2)、展示。

三、小结。

第4课《校园的早晨》

1、通过聆听和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的理想。

2、初步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指导学生用圆润的轻快的声音,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做二声部合唱的准备,认识一个升号的调。

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歌曲节奏中的 

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附点四分音符 

一、开始部分:

聆听《校园的早晨》。

1、教师导语:

同学们,度过了愉快的假期,再一次步入熟悉的校园,你们的心中有了怎样的感受?

校园是我们的乐园,也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屡阳光、每一束阳光对我们都是那样的亲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美丽。

让我们感受一下校园里最美好的时光《校园的早晨》

2、初听歌曲《校园的早晨》,注意倾听歌词,体会歌曲表达的感情。

3、谈谈听后的感受,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请一生朗读歌词。

5、说一说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再次倾听歌曲,再次感受充满阳光的画面,教师引导带动学生随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倾听和随唱,感受校园歌曲清新的曲调,朝气蓬勃的情绪。

二、歌曲的教学部分。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

2、说说听后感受,并和《校园的早晨》作一下比较,现代的校园歌曲更加活泼跳跃,欢快有朝气,并且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3、征求学生意见,选择喜欢的歌曲,可以两首都选,也可以选一首喜欢的歌曲,少数服从多数,尽量引导学生两首都学会。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歌曲第一声部。

如(听琴跟唱法、分段学习法,或者听教师范唱,在心里默默随唱等方法)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级性,鼓励学生自己完成歌曲的学习,采用自学,互学等方式解决难点,并鼓励、引导学生将两首歌曲都学会。

三、拓展延伸部分。

1、分两组表演学会的这两首歌曲,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2、开展生生互评,结合教师点评。

3、想一想,我们还听过哪些校园歌曲,唱一唱。

四、知识积累部分。

1、认识一个升号的调,讲解音位,用铅笔标出低声部分的唱名。

2、将这部分分成四个乐句,每组唱一句曲谱,并用竖笛吹奏。

3、四个组连贯起来将这部分旋律吹奏出来,解决节奏难点。

4、如果学生吹奏的还比较连贯的话,教师便可以融进来。

教师吹奏低声部,学生吹奏高声部,并随电子琴录音伴奏旋律。

[设计意图]以竖笛吹奏来帮助学生巩固旋律,并初步感受两个声部的和声效果,为下一课的合唱打下基础。

五、结束部分。

这节课我们感受、学习了一首校园歌曲,感受到了校园歌曲清新、充满朝气的情绪,带给了我们愉快的情绪和蓬勃向上的学习动力。

第5课《西风的话》

教学内容:

歌曲《西风的话》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具准备:

钢琴、 

音乐课件。

一、导入。

课前音乐:

《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提问导入: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

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

知道它的名字吗?

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

(冬麦、田野„„)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喜悦的热闹的)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多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

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

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师:

根据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等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乐段,的

是一段体,有的是二段体,还有的是三段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风的话》,感觉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3、划分乐句。

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美“风”。

1、按节奏唱旋律

(1)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

(3)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

(4)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唱歌词

(1)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3)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二遍提示换气。

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

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4)情感教育:

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

(时光过得真快,请大家要珍惜时间)

3、声音对比。

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唱试试引导学生去体会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歌曲情绪全变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歌曲的什么?

(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

四、作者介绍。

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

(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

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

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思乡》、《玫瑰三愿》等。

五、拓展:

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

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秋天。

你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

六、小结:

秋天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的作品,好吗?

同学们,再见!

第6课《春风》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春风》。

2、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

教材分析:

1、歌曲《春风》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

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全曲为4/4拍子,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1——8小节,运用弱起小节、切分音,歌词用拟声词“噜”描绘出和煦的春风轻轻吹佛大地的生动场景。

第二乐段9——16小节,前四小节旋律舒展、轻盈,展现了“嫩芽笑颜开”、“歌声响四方”的春天景色。

特别是第12小节变化音的运用,使歌曲童趣盎然,充满生机。

后四小节运用简单的二部合唱,进一步表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光美景。

表达了儿童对春天的热爱。

2、《春》是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维瓦尔第的一部作品。

作者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在欧洲广泛流传。

1725年他出版了分别冠以“春、夏、秋、冬”副题和每首配有小诗的四首协奏曲,被统称为《四季》,而《春》就是其中的一首。

1、能够自信的与同学们合作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的学会演唱歌曲《春风》,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能认真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的第一乐章,能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境。

教学设想:

春天来了,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呈现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们喜爱春天是由于不仅远离了寒冷,还可以尽情地去享受鸟语花香花红绿叶的大自然。

本节音乐课以“春”为情境主题,根据学生对春天已有的感受与经验,我设计了歌曲《春风》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的教学活动。

歌曲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并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的与同学合唱二声部,欣赏《春》的教学,让学生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目的。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启发学生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

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的与同学合唱二声部

课时准备: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

课件播放。

展示一组春天风景图片。

背景音乐歌曲《春天在哪里》。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导语春天来了冰雪消融柳树的枝条吐着嫩芽轻轻摇摆花朵儿含苞待放小草也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小鸟儿正舒展着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2、师:

同学们还能说出那些描写春天的诗歌,歌唱春天的歌曲,学生分别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春天的诗歌和歌曲,讨论交流。

三、新课教学:

(一)、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

1、初听《春》,课件播放《春》第一乐章,听完了刚才的音乐,说一说你对春天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教师指导。

2、介绍作者及乐曲背景。

这首乐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安乐尼奥·

维瓦尔第(1678——1741)的一部作品,作者创作的小提琴套曲《四季》旋律优美,曲意清新,备受人们的青睐。

《春》是《四季》中的一首。

3、复听《春》。

课件播放《春》第一乐章。

4、讨论:

乐曲中用的什么乐器,模仿了什么的叫声?

(引导学生体验小提琴音色)

5、唱一唱。

学生跟音乐轻生哼唱主旋律。

(二)学唱歌曲《春风》。

1、听一听。

课件出示带有歌词的大歌单,播放歌曲《春风》。

春风唱着轻快地歌声向我们吹来,我这里有描绘春风吹来的旋律,请同学们用“噜”来模唱。

复听音乐。

歌曲用什么力度?

板书:

轻快的mp

2、唱一唱。

学生跟着音乐轻声模唱歌曲体验歌曲轻松活泼的意境

3、小组展示:

4、二声部合唱训练。

课件播放低声部范唱音乐,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5、师生合作二声部歌唱。

6、演唱全曲。

7、分角色演唱。

8、学生互评。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春》,学会演唱了歌曲《春风》,从中领略到了春天的美好时光,愿每位同学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有新的收获,获得健康成长。

第7课《萧》

1、歌曲:

《萧》的学唱。

2、掌握乐曲中:

节奏、旋律的重复。

1、通过演唱汉族民歌,感受歌曲流畅、起伏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抒情、愉悦的情感。

2、能运用连贯的、有支持的气息,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适当运用表情记号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1、乐曲中节奏、旋律的重复。

2、连贯的、有支持的气息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单音练习。

2、新授:

二声部练习曲。

高:

165.3∣2126∣5.232∣1––∣

低:

165.3∣2123∣3.567∣1––‖

注:

为低音。

二、基训。

1、音节练习:

drmfslsid

2、点音阶唱谱:

《萧》

3、试唱。

三、学唱歌曲。

(一)、学唱曲。

1、师范唱歌曲。

2、师弹奏曲调,生看谱认音符。

3、找出旋律中的重复句。

4、分段学唱曲调。

5、重点:

(1)、和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掌握

(2)、结束句连音线的气息控制(3)、一字多音的演唱

(二)、学唱词。

2、轻声跟唱词。

3、歌曲处置:

用连贯的、有支持的气息,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第8课《紫竹调》

1、 

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辨出《紫竹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