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8062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

8、三顾茅庐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诸葛亮

预习

要求

阅读《三国演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刘备和诸葛亮?

2、板书课题,解题:

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3、过渡:

“三顾茅庐”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3、理解词语

词语

解词

造句

清脆欲滴

形容非常绿

晨曦中,树叶

清脆欲滴。

茅塞顿开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经过他一番解释

,我茅塞顿开了。

4、指名读课文,思考分段

5、讨论交流:

本文共五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第三段(第5自然段):

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三、分析理解

1、细读第一自然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出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指导朗读。

(“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都要重读,整个句子要读出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小结并板书:

两次拜访没见着

四、当堂巩固

1、读生字表上的字

2、口头扩词

尊()()讨()()

策()()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交流

指名回答

朗读课文

齐读生词

自由交流

思考分段

自读思考

尝试填空

练习朗读

札记

 

课题

8、三顾茅庐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

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上路前反对

见面前雄才大略

见面后(详)亲密友情

预习

要求

阅读《三国演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复习回顾

1、默写习题3中的词语。

2、指读课文第1自然段。

二、分析理解

1、细读2—4自然段、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三个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第二自然段讲上路前的情况;第三自然段讲刘备终于与诸葛亮见了面;第四自然段讲见面后的情况。

这三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板书:

上路前见面前见面后)

(2)指读第2自然。

说说:

关羽和张飞为什么不同意刘备第三次去隆中?

刘备态度怎样?

(3)指导朗读。

(用“嚷”的语气读张飞的话;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的话。

(4)指读第3自然段,看看哪几句写刘备他们来到隆中看到的景象?

(用“一”划出来)哪几句是写刘备动作的?

(用“一”划出来)。

老师引导想象,抓住“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恭恭敬敬的站、快步走”等语句,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体会,使刘备的人物特点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5)认真品读第3—8句,想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6)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7)学习第4自然段,讨论: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抓住第1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理解“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到了晴天。

”联系上下文分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8)齐读第2~4自然段,读后小结。

(这几个自然具体写刘备三顾茅庐和经过。

板书:

详)

2、细读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怎样?

(3)理解“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讲清前后两部分关系。

(4)小结。

板书:

亲密友情

三、总结全文

谈话:

本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创建统一天下的大业,表现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默写词语

朗读评议

自读思考

指名交流

练习朗读

学生自己动笔

自由讨论。

品读,思考

自由讨论

读句理解

齐读

细读,思考

讨论

 

 

课题

9、祁黄羊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3、体会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解狐(杀父仇人)

两次推荐

祁午(儿子)

预习

要求

读熟课文、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简介祁黄羊,学习有关生字词。

(1)祁(qí)黄羊:

人名。

(2)晋(jìn)国:

今山西、河北南部,陕西中部,河南西北部。

(3)中军尉(wèi):

主将。

2、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

写的是哪个方面的故事?

请大家默读课文后回答。

二、初读指导

2、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习生字词。

(1)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

从哪儿写到哪儿?

(2)他第一次举荐谁?

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3)他第二次举荐谁?

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4)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什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第3—11自然段):

祁黄羊两度荐。

第三段(12自然段):

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三、小结本课内容。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读

(与人物有关的故事)

(推荐人才的故事)

(两次)(第3—11自然段)

指名朗读。

(解狐第3—7自然段)

(祁午)(第8-11自然段)。

 

课题

9、祁黄羊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3、凭借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重点

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3、体会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9祁黄羊出以公心

解狐(杀父仇人)外举不避仇

两次推荐

祁午(儿子)内举不避亲

预习

要求

读熟课文、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教学新课

1、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

几个大国:

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

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

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2)各自轻声读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提问:

“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b.“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c.什么叫“出以公心”?

②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a.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b.分配角色:

祁黄羊、晋悼公、使者。

c.充实下述内容:

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

没想到解狐……去世了。

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个能接替他的人。

d.当众表演(两组),表演后评议。

(3)你觉得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

1、指导复述。

(1)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2)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得详细。

(3)同座互相检查复述情况。

(4)指名当众复述,评议。

2、布置练习: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推荐慎重人选举荐合适

3)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推荐外边的不避开仇敌)

(指名口述)

(推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人

(指名口述)

(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表演后评议。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讨论所画内容,指名朗读有关语句,要求有感情。

同座互相检查复述情况。

复述,评议。

 

课题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分脚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初步能表演独幕剧,体会人物的形象。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事情经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地崇高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理解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搜集资料,了解戏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揭示新课

1、谈话: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与前面学习的课文完全不同,这是一篇戏剧。

2、板书课题。

板书:

公仪休拒收礼物

3、简介“公仪休”。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读准字音。

(2)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3)思考:

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出示小黑板:

鲁国违反务必心满意足

宰相腥味领略日夜操劳

(2)检查句子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指名朗读对话,学生评议

3、再读课文,思考:

你明白了什么?

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4、交流:

a、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地点?

有哪些人?

c、故事分为几部分?

d、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公仪休特别爱吃鱼?

2、学生回答。

3、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

学生评议。

5、再进行朗读训练。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齐读

学生自由练读。

思考交流

读生词

读课文

评议

思考,质疑

交流

自读,思考

练习朗读

表演

 

课题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分脚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初步能表演独幕剧,体会人物的形象。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事情经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地崇高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理解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鲤鱼

清正廉洁

预习

要求

搜集资料,了解戏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

1、讲读第一部分

(1)过渡: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两句句子:

a.嗯,刚吃过。

(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

就吃光了。

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1)指导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练一练指名读)

(2)齐读这两段课文。

{板书:

爱吃鲤鱼}

(3)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

(你

来当管家,他又是怎样拒绝的,谁来做公仪休)

2、讲读第二部分

(1)分角色读管家、公仪休的话

出示句子: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

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齐读)

(2)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

他为什么这样说?

(3)你能把他们俩的对话都读好吗?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4)过渡:

为什么公仪休喜爱吃鱼,却不收呢?

在一旁的子明不明白,你们明白吗?

{拒收鲤鱼}

3、讲读第三部分

(1)自由读下面一部分,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一读3)出示最后一段话

(3)找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自己读一读,说说这段话你怎么理解?

(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如果……就……所以……收鱼违纪办事}

(4)谁能想象一下公仪休的语气,学着他来读一读。

(5)指名读听了公仪休的一番话,子明明白了他说:

“……”(引读)那他今后会怎样做呢?

同学们,你们也明白了吗?

明白了什么?

4、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三、分角色读课文

1、课文中除了公仪休这个人物,还有管家他是怎样的人?

子明呢?

我们分角色来读一下他们的对话,选择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人物。

谁愿意来试试。

2、分角色朗读。

四、表演独幕剧

学生自由找人组合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

五、总结课文

1、讨论: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联系自己想想体会?

1、演练一下《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个独幕剧,把戏演得更好些、更逼真些。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演。

仔细揣摩人物内心想法。

交流

朗读品味

齐读

指名表演

分角色朗读

讨论

分角色朗读

交流

齐读

指名读

自读,思考

指名回答

齐读

(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聪明机智)

(虚情假意阿谀逢迎)

(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分角色表演

表演(准备五分钟)

 

 

课题

习作3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阅读例文,感知本次习作的内容与基本特点。

2.指导阅读“习作要点提示”,了解习作应该怎样写。

3.指导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关于“我的新发现”的习作。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享受的情趣。

重点

难点

1、指导阅读“习作要点提示”,了解习作应该怎样写。

2、指导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关于“我的新发现”的习作

教具

学具

投影

板书设计

习作3:

我的新发现

1、仔细观察,写好细节(发现)

2、继续探究,写明原因

3、重视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预习

要求

观察周围的生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打开话题

1、谈话导入:

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有新的事物产生。

比如天气的变化、人的变化,环境的变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新奇的现象,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呢?

(我发现春天来了,刚开学的时候,天气还很冷,可最近,我发现天越来越暖和,河边的柳树已经长出了新芽。

(看,同学们穿的衣服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厚厚的羽绒服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同学们都换上了轻巧的毛衣,活动起来方便多了。

2、小结:

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张开你的双眼,仔细看;竖起你的耳朵,仔细听;开动你的脑子,认真想,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世界是如此精彩。

这不,严晓敏同学就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他在做家务时,就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来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二、模仿起步

1、指导学生读例文,思考:

小作者究竟发现了什么?

哪些地方写出了她的发现?

哪些地方写出了她的做法?

哪些地方写出了她的想法?

2、组织讨论。

3、小结:

正因为小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写出了优秀的作文。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是否也像小作者一样,有过有趣的发现呢?

4、激趣:

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如果你把你的发现用笔记下来,注意一定的条理,那就能和严晓敏一样,写出好的作文来。

三、小试牛刀

1、出示《我发现了狗尾巴的秘密!

》,阅读,思考:

小作者的发现是什么?

她把自己的发现写具体了吗?

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2、组织修改。

3、各小组轮流出示自己的修改,大家评议。

4、讨论:

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5、小结:

四、一试身手

1、谈话激趣:

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即使在草虫、树林、池塘,甚至泥土里,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

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为作文配图。

2、习作。

学生各抒己见

(我发现各种树叶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学生自读,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思考

指名交流

交流

讨论

学生习作

 

 

课题

习作3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阅读例文,感知本次习作的内容与基本特点。

2.指导阅读“习作要点提示”,了解习作应该怎样写。

3.指导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关于“我的新发现”的习作。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享受的情趣。

重点

难点

1、指导阅读“习作要点提示”,了解习作应该怎样写。

2、指导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关于“我的新发现”的习作

教具

学具

投影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观察周围的生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

二、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

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

4、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三、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3、提问:

(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三、尝试修改

1、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2、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四、誊抄

学生习作

1、看例文,思考。

2、同桌讨论,修改。

3、小组讨论。

4、指名汇报。

5、指名补充。

6、一一指名回答,交流。

7、同桌交流。

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题

练习3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练习诵读《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重点

难点

1、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阅读《三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

是哪几部?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3)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4)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

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学生练习诵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7)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2、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

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

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

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的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代表

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有没有讲错的地方?

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住?

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指名交流

质疑交流

讨论

练习诵读

品读评议

指名交流

自由交流

指名讲故事

小组活动

评议

 

课题

练习3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写好钢笔字。

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熟记八个词语。

重点

难点

1、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教具

学具

投影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阅读《三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墓”、“恭”、“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墓”。

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

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

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自由朗读。

6、同座位练习背诵。

7、指名读。

8、集体练读。

9、集体齐背。

10、指名背。

二、作业:

1、默写成语。

2、准备“口语交际”

认读生字

读帖

分析字形

练习描红

自学生词

齐读

讨论

指名说

练习背诵

 

课题

练习3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重点

难点

1、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练习3

学会安慰

1、从多方面进行安慰;

2、可以试着换个角度,从自身方面设身处地进行安慰;

3、安慰时注意得体、语气委婉。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导入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