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8104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docx

一枝一叶总关情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

一枝一叶总关情我的课堂观察实践及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

受市教研中心李祖贵老师之命,我今天用这个交流平台,把我学习和实践课堂观察的体会跟大家进行交流,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听课评课的手段,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界受到重视,据说省里的这次比武活动中加入“观课”环节就是我们宜昌的贡献。

在宜昌市开展课堂观察实践发轫于我们初中语文,2010年暑假李祖贵老师在上海华东师大培训回来,给我们城区的学科专家每人带回来一本沈毅、崔允漷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要我们进行学习运用,并布置当年城区的片区活动进行课堂观察实验。

当年10月11日我们城区西片区语文活动在九中举行,第一次运用这种方法听评课,实验效果受到李老师的肯定。

10月20日,我曾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对市语文优质课B组的比赛进行了点评,受到与会老师的欢迎。

什么是课堂观察呢?

课堂观察即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我今天的交流就围绕这个定义,结合我的课堂观察案例和体会,结合这次课内比教学的实践要求展开。

我将力求讲清楚如下话题:

1、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听评课与平时我们传统的听评课有什么不同?

2、如何运用课堂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3、如何根据记录的事实进行分析和研究?

4、怎样写观察报告?

一、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听评课与平时我们传统的听评课有什么不同?

先说说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被听课的例子,那时我在二中教高中语文。

校长听我上《景泰蓝的制作》。

一天我走进教室,上课仪式过后,我从怀里掏出一个仿景泰蓝的瓶子高高举起,晃了晃放到讲桌上,问个瓶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表现很是安静,我有些奇怪,因为平时绝对是要骚动一下的。

我定睛一看,原来校长坐在角落的一个座位上呢,那是他第二次来听我的课了,他曾经也教过语文。

课后一个星期,我无意中从语文老师的议论里听到他说我上课不行,但语文老师并不理会他,那时我的教研组长很气愤,很不满意他对我的评价,不仅因为他是我的师父,而且我的课语文老师是认可的。

我那时就有锐气,我直接找到校长,问他:

“听了我的课有什么看法也不指导,而是在语文组找老师议论,不好吧。

我上课不行,我哪点不行了?

请指导一下。

”他愣了一下,先是否认背后议论了,接着说我上课两点不好,一是开头忽然拿出一个瓶子来,不好,二是读课文一个调不像朗读。

我当然很是不服,我说那是说明文就要这么读,我开头是创设环境,但他不理会我,而是以校长的架子教训我跟他说话的态度不好。

这就是传统的听课后的评价,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对教研员是不是曾既怕又盼的。

怕他来听课,听了他就要评,评就要作出好坏判断,这个判断直接决定你在学校的发展。

曾经有一个学校,在教研中心视导反馈后,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借教研员评课之口羞辱老师的事,充分说明专家评课是很厉害的。

我们盼他来呢是我们真的想提高,真的希望获得良好的指导。

事实上这是奢望,得到的可能只是几句无关痛痒的鼓励的话而已。

一句话,传统的听评课是做好与坏这个判断题,是权威的话语系统,有谁说了算数这个威慑力在那里,具有专制色彩;而课堂观察是做选择题,是合作式的,是建设性的,具有民主色彩。

有这样一个课堂观察的例子。

八年级一个老师上诗歌期中复习课,老师检查了学生背诵古诗词名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背完后老师决定点名上来写,由学生推荐肯定会写错的一个同学上来做。

于是全班齐声推荐了一名学生,这个学生果然写错了两个字,一个是把“会”写成了“又”,一个是把“沧”写成了“仓”。

默写错误的学生在同学的哄笑声中非常郁闷地下来了。

只见他快速走到座位上,双手很响地“拍”地放在桌上,将头埋在两臂间,接着一只手指举起笔来飞快地在指尖转动,明显地极为愤懑,因为十指连心啦,指尖运动越快说明他心里极为不平静。

过了几分钟,那指尖中笔的转动慢了下来,终于停止,学生也抬起头来,把眼光投向了黑板。

如果按传统的评课来看,我们可以给这个老师这样的评价:

做法很不恰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学生观有问题。

但课堂观察绝不会这样做,而是先了解老师这么做的原因。

原来这个学生成绩不行,又不认真,但从不承认。

老师是想请将不如激将,借全班同学作见证促他承认问题改正态度。

你看这老师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教育学生,动机是好的,比起那些教得不好,学生成绩又差的,却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这个老师是可敬的。

当然我这里不是鼓励老师采用这种明显不恰当的方法教育学生,只是想进一步说明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表现在:

其一,动机(出发点)不同,课堂观察立足于改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里的改善教学有两个涵义,改善被观察者的教学,改善观察者的教学;而传统的听课立足于检查,是要给讲课教师一个定性(好与坏,优与劣)评价。

其二,操作方法不同,课堂观察听课前观察者要做充分的准备,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熟悉其教学程式,准备有针对性极强的观察量表,而传统方法听课者从不作任何准备,特别是领导听课,想什么时候听就听,听后屁股一拍就走,留下上课者在那里愁肠百结,各校风行的推门听课就是这种听课的典型体现。

其三,操作流程不同,课堂观察严格来讲,有一整套流程,具体为三步走,第一步为课前会议,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被观察者说课,二是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三是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第二步,课中观察,即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进入现场还要注意四个问题:

进入现场的时间与任务、观察位置、记录方式及观察者行为等;第三步,课后会议,即在观察结束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方案,课后会议一般分为自我反思、分析观察结果、思考和对话、提出改进建议,在课后会议的基础上,观察者还应提供一份反思报告。

而传统的听课常见的不过记录上课流程而已,有的什么也不带。

其四,对结果的运用不同。

课堂观察的本质是研究课堂问题,其结论是所研究的问题的答案,是供被观察者参考使用的;而传统的听课,若是指导性的则要求被听课必须这样,是检查性的则供领导和专家评判被听课者使用。

这样说来,如果听评课,用课堂观察来听才是我们一线教师之福。

二、运用课堂观察方法如何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一堂课就是一条流淌的河,观察者进了课堂,可不是随意在河边看风景的。

他必须借助一个最重要的工具——观察量表。

(一)认识观察量表

市教研中心在宜教研发[2011]4号文件里有一个附件《宜昌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堂观察维度》(多媒体展示出来),市教育局推荐的初中比教学方案中有一个表《宜昌市六中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观课记录与评价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两个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框架表内项目间有什么关系呢?

维度表的另一个名称叫《课堂观察框架》,六中的那个表的主体部分的名称叫《课堂观察量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量表”是“框架”的具体体现;框架表回答的是我们“依据什么”听评课和规范我们“如何”听评课,“量表”是将“依据”及“如何”具体化为看什么。

我们是不能用《课堂观察框架》去具体观察一节课的,观课时我们用的是《课堂观察量表》。

要制定出一个观察量表,光依据观察框架是不行了,我们还应明了课堂观察由哪些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由如下一些行为组成:

①明确观察目的,②选择观察对象,③确定观察行为,④记录观察情况,⑤处理观察数据,⑥呈现观察结果。

前四项要体现在量表中。

我们来比较两份量表。

感受一下量表的样式和内容。

样本

(一)宜昌市六中的量表(为便于比较,表中的内容为主讲者加入)

执教者

上课班级

 

时间

 

观课内容

 

观课者

 

观察维度

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

互动

 

观课记录

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观察点1:

个别发言

观察点2:

 小组讨论

 

观察点3:

 演示/展示

 

样本

(二)学生活动记录表

观察维度:

学生学习·互动研究问题:

学生活动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活动类型

个别发言

小组讨论

演示/展示

记笔记

绘图

朗读

练笔

次数

时间

行为状态

热烈

认真

积极

自信

消极

通过对比,我们可见样本

(一)有两个不足:

其一是没有观察目的,即我们的观察要研究什么问题,而这是课堂观察的核心所在。

其二是要记录的内容不具体,会影响记录的效果,记录后也不便于统计分析。

建议大家现阶段在实际操作中,按样本

(二)的格式制作量表。

如何制定课堂观察量表?

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

与被观察者进行沟通(如读教案,听说课等),了解他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被观察者的需要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

如去年参加全市语文优质课竞赛,我读了会议所发的教案后发现每位选手都很重视课的导入,于是决定出了观察的对象:

导入语,定的观察目标(即研究的问题)是:

导入的方式与后续教学的关系如何。

对应《课堂观察框架》,我就列出了如下表头:

课堂导入语观察表

观察维度:

课堂文化·特质。

研究问题:

教师的切入新课的方式对后续教学的影响如何

第二步:

根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我要记录什么?

)。

导入语首先是内容是什么,其次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内容,再次是时长,最后是用意是什么,这些明确了,观察项目就出来:

话题

导入方式(多媒体/语言/活动)

所用时间

教学作用

有了观察量表,我们就可以进行课堂观察了。

(二)记录观察情况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好观察位置,观察学生的活动时,最好面向学生,这样能看清学生的表现,记录的情况会更真实客观。

为了更清楚地记录学生的状态,学生小组活动时可以走动细看,适当与学生交流,查看学生的笔记等,但不能影响上课的秩序。

老师的打扮不能过于张扬。

2、如果要观察各类学生的表现,要事先弄清楚好、中、差学生和活泼、沉默学生的位置,标好位置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

3、用照相机或录相机记录时,要有相应专业知识,注意图像清晰,即要有代表性又要有一定的过程。

4、文字记录要尽可能表现原生态,不要进行加工,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个环节要保持完整性。

同时可旁批下当时的感受,以备写报告时参考。

有时候还要把老师或学生的话语环境适当进行描述。

记录时间时要先精确的记时器,准确到秒,不能估大概。

例1:

语文课堂教与学时间的分配

观察维度:

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

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何?

篇目

行为

《观潮》

《绿色蝈蝈》

《荷叶母亲》

《湖心亭看雪》

《石壕吏》

《化石吟》

教师讲解

时间

16ˊ

7ˊ40″

4ˊ53″

18ˊ9″

18ˊ56″

3ˊ53″

%

36%

16.4%

10%

40.2%

41.2%

7.8%

学生展示

时间

12ˊ24″

4ˊ46″

5ˊ3″

14ˊ31″

17ˊ8″

%

20%

27.2%

10%

11.2%

31.8%

38%

师生互动

时间

13ˊ

15ˊ28″

25ˊ41″

17ˊ58″

6ˊ36″

20ˊ44″

%

29%

34%

56.5%

39.1%

14.1%

45.4%

小组活动

时间

4分52秒

2分30秒

/

/

47″

%

4%

10%

5.1%

/

/

1%

自主学习

时间

5ˊ34″

8ˊ27″

4ˊ12″

5ˊ28″

3ˊ33″

%

4%

11.9%

18.4%

9.2%

11.7%

7.4%

例2:

上《背影》一课教师提问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

教师教学·对话研究的问题: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如何

问题针对的对象

提出的问题

问题的性质

(知识/提示/探究……)

想解决的什么

学生的反应(理解/茫然/不知所措/积极思考)

父亲的背影

A、文中哪幅画面最能打动你?

为什么

探究

抓描写背影的那一节,体会父爱

学生都能做出反应,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

理解第6段的内容

B、看到父亲的背影,儿子的反应是流泪,为什么?

用到了哪些动词?

作用是什么?

探究

理解人物感情,体会细节描写。

学生都能回答。

选择动词时能找出动词,但分析时对于修饰词不注意,如“蹒跚”。

人物形象

C、①反复出现背影、流泪,你能看出什么?

(老师见学生无反应提示:

父亲是怎样的父亲,儿子是怎样的儿子?

探究

理解人物形象

第一个问题学生无反应。

老师提示后学生能答,但语焉不详,老师导向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

为当堂写作训练奠基

D、本文是阅读精品,也是很好的范文,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归纳知识

写作知识积累,为下一步写作训练作铺垫。

学生说了些写作方面的收获。

5、一个人每节课最好只观察一个点,不要求多。

6、观察量表是活的,如果在观课过程中,发现情况变化了,或发现事先考虑不周,可随机进行调整,再行记录。

对于不好记录的部分,可以删除,过后再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例3:

前面样本

(二)是李祖贵老师发给我们的,我加了维度、视角及研究的问题。

观察项目中的“朗读”和“写作训练”活动是原来没有的,是观察时根据实际临时加上的。

三、如何根据记录的事实进行分析和研究?

1、处理记录的信息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

统计(或整理)、归类、解释。

上面的例1所有的数据呈现的是统计后的结果,例2中的表述也是按观察量表的设计意图逐条核对了记录,做了相应补充、或删减、或合并,转换成了相对简洁明了的表达,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境。

2、分析不以偏概全。

就事论事,是最要恪守的原则。

合理推论是必需的,但必须保证是由记录的主要事实作出,而不是旁证许多内容后进行推论,这会使结论失真。

例4:

有这样一个观察案例,一位老师观察《老王》这一课,从他的发言中我整理出他的观察维度是“学生学习”,视角是“互动”和“自主”两个。

他陈述的观察事实有:

①学生发言29人次,其中5人次主动举手,其他是老师随机点名;②小组讨论1次。

他给出的结论是:

学生回答面广,学生合作不够充分,老师对学困生关注不够。

因为观察事实中没有学困生的任何陈述,所以不能得出“老师对学困生关注不够”这个结论,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另外我们还看到这个事实的陈述也不准确,这29人次是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还是多个问题?

如果是多个问题有多少人是重复点起来的?

5人次举手,是5个不同的人还是同1人5次?

这些不弄清楚那么结论“学生回答面广”是不可靠的。

小组讨论1次讨论的是主干问题还是枝节问题?

用了多少时间?

这不说清楚也不能得出“学生合作不够充分”的判断,因为小组活动多少次不是学生决定的,是老师的安排,活动充不充分还有个问题解决的程度问题等。

3、要有必要的语文教学经验和语文教学的理论积累,要用理论指导分析。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价值。

所以我们的老师必须坚持学习,对当前的学科前沿要有了解,对新的教学经验知道一些。

例5:

表三:

朗读教学

观察维度:

课程性质·实施研究问题:

读书环节与目标达成的适合度。

篇目

阅读的内容

阅读形式(朗读/自读/默读/范读)

所提要求

与目标适合度

《观潮》

全文或片段

1、学生自由读,

2、老师在画面和音效的配合下范读(背诵全文)。

3、训练学生用多种方法读片段,练习诵读与落实字词句纠结在一起,时此时彼。

找出能表达对大潮总体感受的那个词——伟观。

写了几幅观潮图。

要求能流利地读并解决朗读方法、字音、词义、翻译等诸多问题。

适合

但失之于杂

《绿色蝈蝈》

全文、句子、蝈蝉大战一段

1、学生自由读全文

2、对老师选出的句子齐读

赛读精彩段落

3、赏读蝈蝉大战(分小组读)

了解蝈蝈的特征

品析句子,同时了解作者对蝈蝈的爱称,训练学生给蝈蝈取爱称。

了解作者如何发现蝈蝈的食物,读出趣味等。

适合

《荷叶母亲》

全文、4—7段、选出的配图的文字

1、学生自由读全文

2、学生朗读4—7段

3、读配图的文字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勾画描写红莲和荷叶的句子

评议该如何读。

适合

失之于形式化

《湖心亭看雪》

全文、片段、句子

1、老师范读(背诵)。

2、学生自由读

3、疏通文字后指名读

4、分析的句子均读后再品析

听音字音、句读

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

适合

《石壕吏》

全诗、选段

共读了七遍。

有学生自由读、齐读、老师背诵,这是读全诗,还有学生选段读

字音、节奏、感情。

弄清内容等

适合

失之于为读而读

《化石吟》

全诗

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正试读,老师再示范读第三节等。

学生评自己读得如何,评老师范读的技巧。

注意语气、语速等

适合

对观察到的现象我是这样评论的:

重视朗读教学已深入每个语文老师的内心了,在实践中都把读贯穿始终了。

读书是语文课特质的表现,但如何落实读,如何运用读那是有讲究的,并不是读了就行了的,并不是读的越多就越好。

就朗读的运用来讲,个人认为《绿色蝈蝈》《湖心亭看雪》更成功些。

《观潮》《石壕吏》从头读到尾,我看学生的表现一点不如老师的意,就那么原地踏步,一遍遍没什么变化。

我通过观察发现,我们的老师安排读,均有这样的一种安排:

就是要学生读出感情来,从语气、语调、语速、读音、节奏等方面评论一番。

这不是不可以,但我发现效果实在是不好啊。

为什么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根子还是出在老师身上,我们扪心问问自己,我把学生放在心中央考虑了吗?

我们备课时注意了文体特点了吗?

我安排这个朗读环节我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目的是完成整个教学必不可少的吗?

另外,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每首诗每篇文章都是朗读的好教材,并不是每句话都有感情要读出来的呀。

我们的老师喜欢在朗读要有感情,要讲究语速、语气、语调之类的概念上花力气,其实我们还应注意到有声语言是可以塑造形象的,诸如色彩、份量、方位、远近、动静等等皆在语言文字中,我们用这些形象的东西训练朗读,可能更适合我们的初中生,从而自然达到懂感情明节奏的目标。

教学建议:

在实施我们的教学行为前让我们仔细思考并解决两个问题:

①计划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

学生怎样做?

②在这一进程中,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你打算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

在这一段的分析中,我就用到了关于朗诵的的知识及相关教学设计的理论等等。

四、怎样写观察报告。

1、题目。

与其他类型论文标题的写法类似,可以是单标题或是正副标题。

尽可能简明扼要、能反映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内容,如“关于《×××……》一课×××的观察报告”,书名号中填课题,后面填观察对象或研究的问题;如“学困生课堂行为观察报告”,“创新带来的喜悦——数学课堂观察与思考”等等。

2.署名。

写上撰写者的大名和单位。

3.内容摘要。

一般用可省略。

4.概述观察的背景,如时间、上课人、班级、班级人数、观察对象的选取、观察工具、观察方法等;介绍观察点及选择理由,项目的设置依据,研究的目的等。

5、描述观察的事实,对事实进行分析,给出观察结论。

6、提出教学或学习建议。

7、如有引用要注明出处。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的观察报告可以大大简化,并不要写得特别标准,常常以议课时的发言稿的面目出现,点到即可,如我上面例5的有关分析。

下面再举我的一例观察发言稿供老师们探讨。

例:

关于《背影》一课学生活动观察报告

这是2011年9月24日在夷陵区实验中学的观课报告。

观察维度:

学生学习·互动研究问题:

学生活动方式及表现状态

活动类型

个别发言

小组讨论

演示/展示

记笔记

绘图

朗读

练笔

次数

24次

1次

7次

2次

1次

时间

8分47秒

28秒

4分15秒

7分31秒

4分20秒

行为状态

热烈

认真

积极

自信

消极

学生活动充分,形式多样,任务完成有质量。

有三个明显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1次,耗时28秒,这是虚放一枪,没甚意义;②本文为经典名篇,是第2课时,而只读2次,虽耗时7分多钟,可见分配不够合理,读的重点不突出;③练笔4分钟,严格讲是不充分的,除非学生高度注意,下笔如有神助。

建议:

优化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时间,该花的时间一定要花足。

课堂观察对我来讲仍是个新生事物,我还领悟的很不够,实践的很不够,同时本人语文教学理论水平有限,对许多问题的看法难免层次不够,不足之处敬请原谅,我还在跋涉的路上。

《诗经》有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大胆地把自己的不成熟的东西拿出来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支持是我前进过程中不竭的动力。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