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Word格式.doc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纯咏物直接描写物象,表达对此事物具有的品质的赞美(希望能具有这种崇高的志向,高洁的品格)或者批判。
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隐寓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品质。
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曾巩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曾诗也是写春柳,表面上看,是讽刺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得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2.咏物抒怀诗还可分为下列数种:
①托物言志。
像陆游《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以梅自喻,宣示自我孤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追求。
②借物刺世。
如晚唐韩偓《观斗鸡偶作》: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
”这首绝句通篇用相斗之鸡来象征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尖锐而辛辣地嘲讽和鞭挞了他们只知对内争权夺利、残民逞强,对外却不思抵抗异族侵扰。
③咏物明理。
如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歌在所咏为初冬时节的景物,作者选取了荷花与菊花这两种景物,写出了它们的衰残,来衬托具有岁寒之心的橙橘。
本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运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用橙橘来赞美刘的品格和节操(或者人生丰收的阶段),用残菊、荷的衰残,比喻人生不如意,借写残菊、荷的衰残的过去,总会迎来橙黄橘绿时,鼓励朋友人生的不如意总是会过去,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迎来人生中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二、直击高考
(2004年全国卷Ⅱ)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
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
(2004年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思考: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2006年湖南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
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2007年重庆卷)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
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2007年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醉落魄·
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8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注]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2009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
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
),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2009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
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
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
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
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
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简述理由。
三、技巧点睛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鉴赏托物言志诗,要把握以下三点:
1.归纳“物”的形象特征。
诗人总要借助对特定之物的描绘来抒发情志,因此,鉴赏托物言志诗首先要抓住诗中的物象,并概括归纳出物象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如盛唐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难概括出梅花的特征:
风韵素艳,不媚于俗,孤傲自芳。
2.理解“物”寄托的情感。
概括出物象特征,还仅仅停留在对托物言志诗表面的理解上,要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还应该把握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或喜悦,或悲哀,或愤慨……表现在诗歌里,诗人往往通过诗眼、典故、抒情议论等暗示出来,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信息,理解诗歌情感。
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自喻,寄寓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
3.弄清诗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怎样理解诗人是怎样让“物”与“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呢?
其实就是要掌握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借“物”言“志”的。
如《早梅》的首联“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两句,作者将万木在严寒中枝干摧折与梅树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而恢复生机作对比,反衬出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品格。
总之,抓住物象特征,理解物象寄托的情感,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对托物言志诗的鉴赏,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