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88485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3Word格式.doc

3考虑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可以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四、复述特点

五、拓展练习

六、总结

讨论结果: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能力。

反思:

 

一、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十分注意鼓励孩子质疑问难。

一个富有好奇心的提问能够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学到许多新东西,使课程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结合。

二、在教学<

太阳>

时,让学生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不足之处:

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再强化一些.俗话说: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应重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对比读,男女声对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

寨沟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组别

语文组

组长

朱会芳

地点

记录人

朱利霞

中心发言人

时间

2017年4月

参加

人员

语文组所以成员

备课

内容

三年级《春雨》

精备课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文中生字,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

重点

难点

1、识字、写字。

2、口语交际。

3、朗诵课文,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精备课教学设计

补充发言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板书:

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l.板书诗题:

春雨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

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

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

nǎi,鼻音。

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

suí

,平舌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辶”。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

n,翘舌音,前鼻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

润"

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

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人/夜,

  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阝”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辶”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或文章,下节课班内交流。

张玉玉:

导入部分可以从让学生背古诗入手。

葛江艳:

解题时直接理解春雨就是指春天的雨就行了,不用告诉学生原诗是什么。

张伟:

要先让学生理解“时节”和“乃”的意思。

司艳: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两句诗意。

王瑞:

这儿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有点深了。

张晴:

“乃”字的笔顺要强调学生注意,容易写倒笔画。

第一次试教研讨记录

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教师按照初读感知----精读理解----品读体会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但由于教师没有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高估了二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所以在品读诗时,学生品不出春雨的及时和春雨的特点,当然也激发不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了。

建议下一次课时,对于古诗的意思还要逐字逐句的理解。

第二次试教研讨记录

这节课与上节课相比,进步最大的地方就是教师重视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明显增多,对于诗意的理解要求有所调整,比较能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但教学生字时还有些浮于表面,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

建议下一次上课时,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要能把教学思路再明确一下,初读环节只让学生读准字音就行,不必要强调字形结构。

第三次试教研讨记录

本节课教师已经能把前两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从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可以看出,本节课已经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

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再默契一些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次试教研讨记录

本节课相对于前三次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已能把握住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导入部分,教师能够创设情况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欲望。

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教学机智,如:

学生不能理解“潜入”这一词语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换词或是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来理解,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多研”心得与反思

古诗《春雨》的教学在导入上颇具特色。

本课教学设计从孩子们熟知的“雨”入手,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所见过的雨,获得初步感知,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雨,使学生能自然地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古诗的学习之中。

在朗读,理解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好”字,通过品词读句,了解春雨的特点,感受春雨的可爱,教学中设计的“我会说”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将诗句变成生活化,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春雨的美好及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在教学最后一环节,我设计了阅读拓展,让学生欣赏了描写春雨的文章《春雨的色彩》,升化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加喜爱春雨,教师相机布置了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将学生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延伸到对整个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次走课活动,更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一节好课光备教材、备教法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备学生,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其次,阅读课文的教学也好,古诗教学也罢,千万不能忽视读写训练,语文姓“语”要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儿,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本次走课活动也让我充分认识到了我的古诗教学中还存在不足的方面:

教学生字时要再扎实一些,要求人人过关,教学古诗还需要有更新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古诗教学中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兴趣,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去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