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86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期中后12年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绿光照到红衣服上,你看到的衣服颜色是黑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蓝色的。

4、光是一种电磁波,除可见光外,还有红外线、紫外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5、白色是不透明体,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

无色是透明体。

无色物体能透过各种色光。

精选题提能力考高分xdy

2013年11月30日初二物理(十二)第三章光和眼睛

1.(2012梅州)小明同学上初中后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选填“强”或“弱”)些。

2.(2012玉林)如果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

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选填“深”或“浅”〕。

3.(12三明)17.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cmB.10cmC.15cmD.20cm

4.·

龙岩)2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有关彩虹的诗句。

彩虹是光的现象。

小冬在一次郊游中看见天空出现彩虹,忙取出相机对着彩虹拍照,按下快门瞬间却发现镜头上停着一只蚂蚁,则他拍出的照片上(填“有”或“没有”)蚂蚁的像。

5.(12咸宁)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得益于光导纤维的发明和使用,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息时实际上是光的一种____现象(填“全反射”或“折射”);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用眼过度导至近视,使远方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填“前”或“后”),需要配带用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6.(2012河南)如图4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7.(2012苏州)如图上中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____;

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___(上/下)移动;

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_____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8.(2012烟台)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

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

张老师的眼镜属于(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如图上右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

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9.如图7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10.(2010孝感)21.右图中的“世”字是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下列光学器具中应用了此成像原理的是。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显微镜

11(11菏泽)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A.大于100mmB.等于50mmC.小于50mmD.介于50mm和100mm之间。

12(11无锡)9.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3(11绵阳)20.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

A.不能成像B.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C.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D.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14(11武汉)12.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15(11成都)4.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

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21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16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

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

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17(11长春)3.图中,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乙()。

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18.(11潜江)32.小明同学把一块透明的玻璃板放在书面上,在玻璃板上滴一个小水珠,透过小水珠看书上的字,如图6所示。

在玻璃板平行于书面并逐渐远离书面的过程中,小明看到的

A.一定是放大的虚像B.不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不可能是缩小的实像D.可能是放大的实像或缩小的实像。

19.(2012武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

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5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

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16.(2012·

沈阳(多选))小丽佩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得是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镜,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D.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

17(11·

龙东地区(多选)).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是

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

C.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D.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明亮的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一定能看到窗户倒立放大的像

18·

聊城)(多选)9.下列各图中,对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19.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形成一个“水透镜”.

(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如图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  透镜,将这个“水透镜”再向字靠近一点,看到的像会  (变大/变小).

(2)小明猜想“水透镜”的焦距与水的质量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水透镜”上轻轻取走一点水,再次观察,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的大小.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水透镜”到字的  不变.

(3)小芳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水透镜”,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

  .

23.(2012泰州)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分别用f1=l5cm和f2=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数据

像的性质

焦距f/cm

试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

15

40

23

35

27

10

13

14

(1)若以“透镜的焦距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  ;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是  .

(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

物距减小,像距  ;

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  .

⑴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大小关系是。

⑵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之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移动。

⑶由实验可知:

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些。

26.(2008年大连市)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口点时,如图1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丙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

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______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S2。

(选填“>

”、“=”或“<

”)

(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

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2所示。

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27(11芜湖)10.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次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B.10cm。

C.16cmD.20cm

28(11台湾)24.如圖(十三)所示,在甲、乙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左側10cm處,分別放置一根點燃的蠟燭。

若於凸透鏡右側放置白色紙幕,調整紙幕位置使成像清晰,蠟燭光線經過凸透鏡甲、乙在白色紙幕上分別看到倒立縮小及倒立放大的像,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甲凸透鏡所成的像為實像B.乙凸透鏡所成的像為實像

C.甲凸透鏡的焦距小於5cmD.乙凸透鏡的焦距大於10cm。

29(11丹东市)7.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B.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C.焦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30(11日照)21.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

A.在15cm~25cm之间B.在7.5cm~12.5cm之间C.小于7.5cm或大于12.5cmD.无法确定。

31.(2007·

常德)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汇的像

32.(2007·

芜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小,当烛焰位于距离门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3—10中的()

33.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4-23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34.11月13日,南昌市第22届菊花展在红谷滩行政广场开幕,100余个品种15万盆菊花争相吐艳,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小明将绿色滤色镜(即绿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菊花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

A.绿叶黄花B.绿叶黑花C.绿叶绿花D.黑叶绿花

23.图1所示是用同一架照相机对滕王阁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D.无法判断

24.如图3所示为小碧用新买的单反相机拍摄的普通蚂蚁的微距相片,在相片中蚂蚁的大小如图所示.如果把该相机镜头看成是一个凸透镜的话,蚂蚁在相机中成的像为像(填虚、实),拍摄时蚂蚁离相机的距离像距.(选填“大于”或“等于”、“小于”)

25.如图5所示是一台投影机的示意图.其中A是(  ).A的作用是(  )

B是(  ),B的作用是(  )

28.图5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

象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后面”).假如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选填“凹透镜”“凸透镜”)。

14.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2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从E处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透镜;

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像(选填“实”、“虚”)。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8.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

在;

并使光屏与透镜所在的平面平行.

(2)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将蜡烛放在40cm处,移动光屏找到像,则光屏上的像是、的.

(4)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找像时,看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大致是环状的暗区(注:

该实验所用的凸透镜没有边框),如图19所示.这个暗区的产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提高卷(B)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3•泰安)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

2.(2013•遂宁)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光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3.(2013•南宁)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4.(2013•徐州)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5cm

10cm

15cm

20cm

 5.(2013•杭州)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凸透镜前l.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与它同侧的距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  )

变大

变小

先变小后变大

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

 6.(2012•贵港一模)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屏上不能成像

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

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

 7.(2013•株洲)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  )移动.

A'

O

F

水平向右

水平向左

 8.(2011•杭州)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  )

将凸透镜往上移

将光屏往下移

将蜡烛往上移

将蜡烛往下移

 9.(2011•恩施州)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  )

手机远离同学

手机靠近同学

手机适当向左移

手机适当向右移

 10.(2011•成都)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

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11.(2007•芜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12.(2007•临汾)如图所示,小红拿着一个放大镜先看了看自己的手纹,然后又用它去看远处的景物,结果他看到的是(  )

正立放大的虚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等大的实像

 13.(2006•石家庄)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14.(2011•萝岗区一模)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

二.填空题(共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