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19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评爱好者论坛豫源防水卷材报告书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

⑷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年产聚合物(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00万平方米,年产聚氨酯防水涂料3000吨。

产品产量情况见下表。

产品产量表

序号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1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万m2/a

600

2

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

300

3

APP沥青改性防水卷材

100

4

聚氨酯防水涂料

t/a

3000

⑸建设内容及建设周期

工程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工程建设期为一年(2010.1~2010.12),建设一条日产2万m2聚合物(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动化生产线和一条日产10吨聚氨酯防水涂料生产线;

二期工程建设期为一年(2011.1~2011.12),再建设两条同规模的防水卷材生产线,总计新建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化验室、办公研发楼等总计建筑面积达12000m2。

本评价报告包括以上两期工程内容。

⑹工程投资:

工程投资48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2.5%。

⑺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30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12人,生产人员18人。

按工作性质不同,生产车间采用四班三运转制,其余管理和营销部门均为一班制,每年有效工作日300天。

⑻占地面积及平面布置:

拟建工程占地面积为33333m2(50亩)。

从总平面图看,以厂区主道路为界厂区分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两部分。

一期工程东部为生活区,包括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浴室、篮球场等生活设施,西部包括防水卷材生产车间(1#)和防水涂料生产车间;

二期工程东部为研发大楼,西部为防水卷材生产车间(2#和3#)、原料库和成品库等生产设施。

⑼拟建工程主要生产设备见下表。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生产系统

主要设备

名称

数量

SBS/APP防水卷材

SBS/APP防水卷材一体化自动生产设备

3台(套)

沥青储油罐

6个

电加热导热油炉

1台

分散机

5

研末机

6

搅拌机

7

罐装设备

2台

⑽产品执行标准: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执行GB18242-2000标准,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执行GB18243-2000标准,聚氨酯复合防水涂料执行JC/T500-92(96)标准。

⑾主要原辅材料、能源年用量(略)

3.2工程分析

3.2.1生产工艺流程

3.2.1.1防水卷材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10#沥青和100#沥青均为熔融液体,由专用保温罐车运至厂内的沥青储油罐,经导热油炉将沥青加热至230℃,然后加入石粉、SBS(热塑性丁苯橡胶)或APP(无规则聚丙烯)等原料混合保温(保温温度为150℃)形成混合物。

该过程为密闭罐体和管道。

本项目以聚酯布或玻纤网格布为基胎,通过滚筒转动将胎布浸涂到沥青混合料中,然后在其表面布撒隔离材料(铝箔或沙)进行滚压成型。

防水卷材生产工艺排污节点为:

⑴沥青加热、搅拌、保温、浸涂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⑵石粉投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⑶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3.2.1.2聚氨酯复合防水涂料生产工艺流程

聚氨酯复合防水涂料是以进口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有机液料,配以高铝高铁水泥及多种填加剂组成的无机粉料,经科学配方加工而成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

排污节点:

⑴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⑵配比加料产生的粉尘。

3.2.3给排水

给水由厂区自备水井提供。

本项目生产用水仅用于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办公生活用水经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大名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拟建工程给排水情况见下表。

拟建工程给、排水情况单位:

m3/d

项目

用水量

循环量

损耗量

废水量

生产冷却用水

66.0

60.0

6.0

办公用水

1.5

0.3

1.2

洗浴用水

0.1

1.1

餐饮用水

0.9

0.2

0.7

绿化浇灌

6.7

总计

.0

3.2.4供电、通讯、供热

3.2.5污染源分析

3.2.5.1大气污染源

⑴沥青烟气

项目在防水卷材生产过程中会有沥青烟气产生,其主要出现在沥青加热、搅拌和浸涂等过程中,以加热时排放量最大。

沥青烟气是含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烟气,以烃类混合物为主要成分,其中含多环芳烃类物质尤多,以苯并[a]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物质是强致癌物。

类比同规模防水卷材生产项目,沥青熔融状态产生的沥青烟浓度约为200mg/m3,苯并[a]芘浓度为4.4×

10-3mg/m3,项目在加热、搅拌、输送时采用密闭罐体和管道,在浸涂废气产生点设置半封闭集气室,经管道收集后经活性炭吸附装置净化,其处理能力为沥青烟净化率95%,苯并[a]芘净化率为98%。

以一条生产线计,经过处理后沥青烟排放浓度为10mg/m3,排放量为3.24t/a,苯并[a]芘排放浓度为0.088×

10-3mg/m3,排放量为9.5g/a。

三条生产线总计排放沥青烟3.24t/a、苯并[a]芘28.5g/a。

三条生产线分别设置20米高排气筒,且高于周围200米内最高建筑物5米以上,废气排放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表2二级标准。

⑵粉尘废气

防水卷材生产过程中在石粉投料时会产生少量粉尘,聚氨酯复合涂料生产过程中在配比加入水泥等原料时也会产生少量粉尘,其散发量与作业时间、原料性质、外界温度、湿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以一条生产线计,拟建工程在防水卷材石粉投料及涂料配比时使用袋式除尘器过滤粉尘,石粉投料按每天4小时计,产生的废气量为600×

104m3/a,粉尘产生浓度为8000mg/m3,除尘效率为99%,外排粉尘浓度80mg/m3,排放速率为0.40kg/h,粉尘排放量0.48t/a,三条生产线总计排放粉尘1.44t/a。

涂料车间原料配比按每天2小时计,产生的废气量为300×

104m3/a,粉尘产生浓度为4300mg/m3,除尘效率为99%,外排粉尘浓度为43mg/m3,排放速率为0.22kg/h,粉尘排放量0.13t/a。

废气经15m高排气筒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二级标准。

⑶车间无组织排放

卷材生产过程中浸涂沥青后的定型、冷却、干燥工艺也散发少量沥青烟,因难以收集,以无组织方式排放。

无组织排放量按沥青加热、搅拌和浸涂产生沥青烟的10%计,沥青烟产生速率为0.083g/s、B[a]P产生速率为1.8×

10-6g/s。

⑷餐饮油烟

职工食堂有3个基准灶头,燃用液化气,油烟废气产生量为540×

104m3/a,经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去除效率为80%)净化处理后,外排浓度为1.8mg/m3,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

3.2.5.2废水污染源

该项目废水污染源主要为办公生活废水、洗浴废水、餐饮废水等,污水产生量总计3.0m3/d,餐饮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后与其它废水一起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混合排放,污染物浓度平均为COD300mg/L,动植物油20mg/L、SS120mg/L,氨氮12.3mg/L,经大名县京府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排入大名县污水处理厂。

项目年外排COD0.27t、动植物油0.02t、SS0.11t、氨氮0.01t。

3.2.5.3噪声污染源

按照噪声产生性质,拟建工程噪声可分为机械性噪声和气体动力性噪声,主要噪声源有防水卷材一体化自动生产设备、搅拌机、引风机等。

噪声源强在70~105dB(A)之间。

噪声控制措施首先从声源方面进行控制,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对个别噪声较高的设备,如在防水卷材一体化自动生产设备机座上设减震垫,引风机采用消声器,进出口风管采用软联接,减少震动源,以降低噪声;

其次是控制噪声传播途径,如将生产设备设置于封闭式厂房内、利用各生产车间厂房、料库的建筑阻隔作用控制噪声传播。

厂区四周可种植10m宽的高大密集林带,选择冬季不落叶的常绿乔木,如雪松、油松、侧柏、云杉等,既美化环境,又阻挡噪声,以尽量减轻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

3.2.5.4固体废物

拟建工程固废包括生产固废和生活固废两类。

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石粉投料口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142.56t/a、涂料配比处收集的除尘灰12.77t/a、沥青烟吸附净化装置产生的废弃活性炭0.3t/a及原料包装袋0.1t/a。

生活固废包括职工办公产生的生活垃圾1.0t/a以及食堂隔油池废油0.02t/a。

上述固废中,除尘灰可直接作为生产原料回用于生产工艺中,废弃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不能随意堆存和排放,建议企业在厂内建设危险固废贮存场所,并设立红色警示标志,场所建设要求应当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贮存场所应防渗、防淋、防起尘,危险废物应用封闭容器储存,然后定期送往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危险废物的转移应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原料包装袋全部由生产厂家回收。

生活垃圾拟分类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送往城市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食堂隔油池废油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利用。

3.2.6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汇总表

拟建工程污染物产生量及排放量见下表。

拟建工程投产后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染物产生量

污染物排放量

大气污染物

沥青烟

64.8

3.24

苯并[a]芘

g/a

1425

28.5

粉尘

156.9

1.57

油烟

0.05

0.01

废水污染物

COD

0.36

0.27

动植物油

0.04

0.02

SS

0.17

0.11

氨氮

固体废物

除尘灰

60.29

废弃活性炭

原料包装袋

生活垃圾

1.0

隔油池废油

3.3绿化方案

该项目建成后,厂区面积较大,绿化空间较多,该项目规划了6667m2的绿化面积,绿化率20%。

拟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花草树木,乔、灌、草、花合理搭配,在临工业园市政区道路一侧及厂区内主干道两侧种植低树冠乔木绿化带,车间厂房外侧可种植爬墙虎等立体绿化植物,办公生活区及生产区空闲场地点缀花坛,起到防尘降噪、美化环境的目的。

3.4施工期污染源分析(略)

4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4.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厂区、杨村和郭场村的二氧化硫小时均值、二氧化硫日均值、PM10日均值、苯并[a]芘日均值浓度超标率均为0,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4.1.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次环境空气现状评价结果见下表。

评价结果汇总表

污染物

监测点

最大浓度

污染指数

二氧化硫小时均值(mg/m3)

厂区

0.070

0.14

杨村

0.080

0.16

郭场村

0.074

0.15

二氧化硫日均值(mg/m3)

0.052

0.35

0.062

0.41

0.046

0.31

PM10日均值

(mg/m3)

0.147

0.98

0.144

0.96

0.137

0.91

苯并芘日均值

(×

10-3μg/m3)

4.62

0.46

5.23

0.52

4.18

0.42

可以看出,厂区、杨村、郭场村各污染物的最大污染指数在0.14~0.98之间。

本评价将各监测点污染指数按≤0.5、0.5~1.0、≥1.0进行分级,结果见下表。

各污染物现状监测值污染指数所占比例分类一览表

污染指数所占比例(%)

≤0.5

0.5~1.0

>1.0

二氧化硫

小时均值

日均值

PM10

14

86

可以看出,各监测点的二氧化硫小时均值、日均值浓度污染指数小于0.5的比例为100%;

PM10日均值浓度污染指数在0.5~1.0的比例为86%以上,污染指数小于0.5的比例为14%以下;

苯并[a]芘日均值浓度污染指数处于0.5~1.0之间比例为14%以下,污染指数小于0.5的比例为86%以上;

各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污染指数大于1.0的比例为0。

4.2声环境现状监测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四个厂界昼间噪声值在37.0~44.8dB(A)之间,夜间在34.9~37.6dB(A)之间,昼间和夜间声环境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2类标准要求。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略)

5.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5.2.1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2.1.1沥青烟影响预测与分析

⑴污染物达标分析

从工程分析可知,拟建工程对防水卷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采取吸附净化措施,每条生产线在废气产生点设置半封闭集烟室并配备1台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设置20m高排气筒,排气筒高度高于周围200米内最高建筑物5米以上,沥青烟净化率可达95%,苯并[a]芘净化率可达98%。

经净化后外排烟气中沥青烟浓度为10.0mg/m3,排放速率为0.15kg/h,苯并[a]芘浓度为0.088×

10-3mg/m3,排放速率为0.0013×

10-3kg/h,远远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沥青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40mg/m3,排放高度为20m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0.30kg/h;

苯并[a]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0.30×

10-3mg/m3,排放高度为20m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0.085×

10-3kg/h;

)要求,年排放沥青烟3.24t,苯并[a]芘28.5g/a。

⑵估算模式预测分析

本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外排沥青烟进行预测和分析,选取主导方向上距离最近的两个大气敏感点作为预测评价点,预测内容包括(

)最大落地浓度及离源距离预测;

)下风向不同距离污染物浓度贡献值(

)评价点苯并[a]芘预测值。

预测结果见下表。

下风向不同距离污染物浓度贡献值及浓度占标率预测结果

预测点位置

(下风向m)

B[a]P

浓度(mg/m3)

浓度占标率(%)

50

0.00265

/

10-7

0.33

0.00606

0.67

122

0.00658

200

0.00603

0.00426

400

0.00295

500

0.00290

700

0.00236

800

0.00209

900

0.00186

1000

0.00166

1100

0.00149

1200

0.00135

1300

0.00123

1400

0.00112

1500

0.00103

1600

0.00095

1700

0.00089

1800

0.00083

1900

0.00077

2000

0.00072

2100

0.00068

2200

0.00064

2300

0.00060

2400

0.00058

2500

0.00055

从预测结果可知,沥青烟和B[a]P的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为122m处,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0658mg/m3和2×

10-7mg/m3。

评价点B[a]P的预测值见下表。

评价点B[a]P的预测值

预测点

本底值

贡献值

预测值

占标准比例

(%)

B[a]P(日平均)

0.000107

52.3

41.8

与本项目厂区距离最近的两个敏感点为主导风向上的杨村和郭场村,距主要污染源卷材车间排气筒的距离分别为400m和800m,B[a]P对杨村和郭场村的最大贡献浓度均为1×

10-7mg/m3,与背景值叠加后不改变环境值,因此该项目运营后对杨村和郭场村的大气环境影响轻微。

5.2.1.2粉尘影响分析

从工程分析可知,拟建工程防水卷材石粉投料时间每天按4小时计,涂料配比时间每天按2小时计,均为间歇排污方式,投料和配比时均使用袋式除尘器过滤粉尘,净化效率可达99%,经净化后石粉投料和涂料配比外排粉尘浓度分别为80mg/m3和43mg/m3,排放速率分别为0.40kg/h和0.22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二级标准(粉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20mg/m3,排放高度为15m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5kg/h)要求,分别经15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总计年排放粉尘1.57t/a,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轻。

5.2.1.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均为无超标点,因此本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5.2.1.4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指的是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时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目的是保证企业项目投产后产生的污染物不至影响居住区人群的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尚未颁布防水卷材行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由于防水卷材生产工艺和沥青拌合站生产工艺过程中均存在加热熔融沥青,且沥青均为封闭管道输送,只是在出料口及拌合、浸涂时散发出沥青烟和B[a]P,工艺具有相似性,因此本评价建议参照执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关于沥青拌和站应距离环境敏感点不少于300m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300m,从现场踏勘情况看,项目300m内无居民区,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另外,建设单位对厂区内道路拟采取定时洒水抑尘,并在厂区适当位置规划防风绿化带,使厂区的绿化率达到20%,可有效增强大气自净能力,防尘降噪,美化环境,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因此,项目运营期各废气污染源对周围及保护目标的大气环境影响轻微。

5.2.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由工程分析可知,拟建工程产噪设备主要为防水卷材一体化自动生产设备、搅拌机、引风机等。

工程首先从声源方面进行控制,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对个别噪声较高的设备,如在防水卷材一体化自动生产设备机座上设减震垫,引风机采用消声器,进出口风管采用软联接,减少震动源,以降低噪声;

厂区四周可种植10m宽的高大密集林带,选择冬季不落叶的常绿乔木,如雪松、油松、侧柏、云杉等,既美化环境,又阻挡噪声,以尽量减轻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

为说明拟建工程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本评价以现状厂界噪声监测点作为评价点,预测计算拟建工程投产后的噪声值。

⑴预测模式的确定(略)

⑵噪声源参数的确定

根据设计部门所提供的参数及类比调查的结果,各产噪设备噪声值见下表。

拟建工程产噪设备噪声值单位:

dB(A)

设备名称

台数

产噪值

降噪措施

降噪效果

防水卷材一体化自动生产设备

85~105

减振+厂房隔声

25~30

引风机

85~95

消声器+厂房隔声

70~80

厂房隔声

20~25

80~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