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19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歌曲的常见体裁及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Word文档格式.docx

@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是当代人们最熟悉、最喜爱的歌曲体裁,抒情歌曲以音乐最擅长的感情抒发功能为特征,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受到了最广泛的注意,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抒情歌曲的容量很大,题材内容极为广泛:

对生活的思索、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家乡的讴歌、对亲人、情人的爱恋、对大自然的赞叹、对人类的博爱胸怀·

·

等等抒情的、哲理的、伤感的、崇高的都可为抒情歌曲所容纳。

在音乐构成上,快速度、慢速度、各种节拍,各种节奏都可以广泛应用。

演唱方式上除了主要的独唱以外,各种组合的重唱、小合唱,抒情性的合唱等等都可运用。

同时美声唱法、民族、通俗唱法都可在抒情歌曲中得到体现和运用,因此说抒情歌曲的范围极广、极大。

欣赏:

《教我如何不想他》、《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太湖美》、《我的中国心》

片断

现将抒情歌曲再分成几大类:

a、艺术抒情歌曲:

即通常所指的艺术歌曲。

艺术抒情歌曲由于歌词的深层内涵,

写作的较高技巧以及伴奏在表现上的重要作用,因而有着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如:

《小夜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等等。

b、通俗性艺术抒情歌曲:

这类歌曲兼有艺术性和通俗性,它比“艺术歌曲”

普及,容易演唱,没有那么严格的界定条件。

同时它又比“通俗歌曲”要有较多

的艺术格调感,在唱法上包容性更宽,美声演唱、民族唱法、通俗演唱均能在通

俗性的艺术歌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类歌曲在我国既受到群众的欢迎,又得到

专业人士的赞许。

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妹妹找

哥泪花流》等等。

有趣的是我国著名的女歌唱家李谷一演唱了很多这样的通俗性

艺术歌曲。

c、民族歌谣体抒情歌曲:

这类抒情歌曲在旋律、节奏、调式、歌词句式和音乐

气质上具有我国民族歌谣的性格,其中扬抑格(即每句大多为强拍开始)的节奏,

均衡的句法,旋律的线性美,词曲的音韵结合大都用具有民族民间特点的唱

法等等,均是它的鲜明特征。

《春天的故事》、《再见了大别山》、《太湖美》

等。

d、通俗抒情歌曲:

即人们常称为的“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

它通俗浅显,

易于传唱,在词曲、演唱上比较接近人们的生活。

它的旋律进行同语调结合比较

紧密。

节奏更为多样,有“校园歌曲”式的均衡、平稳的节奏,可大量运用切分

,给人以动荡感觉的比较自由的节奏。

演唱上大多采用“通俗唱法”,或者兼有

这种唱法的其它唱法。

《我不想说》、《我的中国心》、《故乡的云》等。

@群众列队歌曲:

这种歌曲结构短小,旋律非常容易演唱,节奏简明有力,

或者有行进步伐的节奏,或者有热烈欢快情绪,大都以鲜明的

集体群像为特征,因而大都为齐唱、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类歌曲在我国革命战争年代和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起着鼓

舞人民士气、组织人民的巨大作用。

《毕业歌》、《工农兵

联合起来》、《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咱们工人有力量》

@歌舞歌曲:

这类歌曲大都具有欢欣轻快、优美舒展、载歌载舞的特点。

有舞蹈般的节奏韵律,音乐优美。

如《采茶舞曲》、《送你一支玫瑰花》、《新疆好》(马寒冰词,刘炽编曲)

@叙事歌曲:

叙事歌曲以叙事为特征。

较大型的叙事歌曲有人物和故事情节,小型的叙事歌曲在歌词上、内容上也常有一定的叙事特点和人物身份。

我国较大型的叙事歌曲在音乐风格上更接近说唱、戏曲和民歌。

是歌曲化了的说唱音乐。

它表现在歌词特点上、旋律风格上以及多段落的或者是联曲体结构,或板式结构等方面。

《王大妈要和平》(放平、张鲁词,张鲁曲)、《小白菜》(河北民歌,于学友编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劫夫曲)

@幽默诙谐歌曲:

这类歌曲轻松谐趣、生动活泼,在音乐上民族风格比较鲜明,演唱上常常加入说白,或做些夸张的处理。

在旧中国这类歌曲对当时的黑暗统治加以讽刺,如:

《古怪歌》(宋扬词曲)歌词“往年古怪少啊,今年古怪多啊,板凳爬上墙,灯草打破了锅啊,半夜三更里哟,老虎闯进了门哪,我问它来干什么,它说保护小绵羊啊,保护小绵羊。

清早走进城啊,看见狗咬人啊·

”解放后的幽默诙谐歌曲常于某些人物形象相关联,通过带有幽默格调的演唱来表彰那些普通的劳动者。

《俺是快乐的饲养员》、《搬家》(谷建芬词曲)及通俗歌曲里面的《健康歌》等等。

@戏歌:

运用我国戏曲、说唱的音调和板式来写作的带有浓厚传统特色的歌曲,

俗称“戏歌”。

它兼有歌曲和戏曲或说唱的两者特点,既可由歌手演唱

也可由戏曲演员演唱,有些戏歌的伴奏,除了戏曲的传统乐器以外还加

进了电声乐器和架子鼓,更有加进管弦乐队的。

在我国当代比较有影响

的作品:

《故乡是北京》(阎肃词,姚明曲)、《唱脸谱》(阎肃词,姚明

曲)等。

《故乡是北京》

@民间歌曲: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

我国的民歌又分有劳动号子、山歌及小调等几种类型。

民歌有着三个基本特征:

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

2、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制过程中演唱流传。

3、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以上介绍了我国歌曲中常见的几种体裁,需要指出的是体裁的分类只是一个泛指的概念,虽然有相对的稳定的划分但是各体裁之间也可相互渗透、交叉。

《唱支山歌给党听》两端乐段是歌谣体抒情歌曲,中段则是叙事歌曲后来还兼有队列歌曲的体裁特点。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两端乐段属于山歌风格的抒情方式,中段则有舞曲体裁特点。

另外还有兼有舞曲和抒情特点的《今夜无眠》(朱海词,孟卫东曲);

兼有民族歌谣体与通俗歌曲的《大花轿》等等。

整体构思

当拿到一首歌词时,一般不要匆匆开始谱曲,而是将歌词仔细通览几遍对全曲的音乐情绪要求等方面做一个整体的构思。

歌曲的情绪:

是轻快的、还是沉重的;

急促的或是缓慢的;

明朗的或是朦胧的;

宏大的或是细腻的;

柔和的或是高亢的,要根据歌词的需要来界定歌曲的音乐情绪。

歌曲的风格:

一般来说中国的歌曲相对于外国歌曲来说有我们特有的民族性。

大致分为三类:

1、创作因素较多,具有广义民族风格范围的音乐风格,一般以美声或通俗唱法为主;

像《黄河颂》、《我爱你中国》、《烛光里的妈妈》等等2、民族特色比较突出,属于狭义民族风格范围的音乐风格,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中国大地上》、等等,这类歌曲一般以“民美”声来演唱或是以“通、民”声来演唱。

3、为某一特定民族、地区所特有的风格,如蒙古族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人说山西好风光》等等。

歌曲的体裁:

上面我们已经详细叙说过。

歌曲的演唱形式:

独唱、重唱、合唱、齐唱等等以及歌曲的演唱声部及需要的音质特色、唱法风格等等,这也是在歌曲创作以前必需要整体考虑到的一个因素,演唱形式的不同对于旋律写作有不同的启迪和制约,为哪种唱法而写,这将会大大地影响你的旋律构成及作品的整体风格。

歌曲的结构:

为歌曲谱曲时,如何安排词曲的曲式结构,这也是整体构思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歌曲曲式为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及多段体,这在后面将陆续介绍。

歌曲的实用对象:

有些歌曲创作是具有约定对象及目的性的,如为某位歌手量身订做,或是为晚会、单位、某些人群、商业广告写歌等等。

如欢迎奥运的《北京欢迎你》则是典范。

 

第二、三周:

旋律线的构成

旋律又称曲调,它由音高和节奏相结合而成,是歌曲主要的表现要素。

把旋律进行中先后出现的音,按其不同的音高连接起来,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曲直形状的线条,音乐上称之为旋律线。

旋律线的构成主要表现在旋律进行的方式和旋律线进行的方向两个方面。

一、旋律的进行方式:

1、同音反复进行即旋律为相同音的反复

例:

教材P1《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月亮颂》低音区的重复音进行,宛如痴情梦幻般的喃喃自语。

同音进行,具有一致、强调、加重分量、坚定有力的特征。

具有号角般的力量。

同音反复由于旋律的单一性,因此节奏在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

《怒吼吧,黄河》的最后部分,这里的合唱各声部同节奏的重复音进行,既是庄严的号召,又有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2、级进进行即旋律为音阶式的或上或下进行

教材P2冼星海《怒吼吧,黄河》级进上行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是歌曲的力度也是渐强的。

田汉、聂耳《毕业歌》P25级进上行具有昂扬的性格

下行级进的例子:

《哈巴涅拉舞曲》卡门演唱的一个著名咏叹调片断,从高音区开始,半音级进下行的旋律有浓郁的吉普赛特色,表现了吉普赛女郎放荡不羁的性格P25

3、跳进进行即旋律为三度以上的跳进

教材P4冼星海《黄河颂》旋律的大跳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4、和弦分解进行即旋律为各种三度结构和弦的分解进行。

《我爱你,中国》P26引子,从高音区直落低音区的和弦分解进行,宛如置身于辽阔广袤的蓝天里,抒发着宽敞的情绪。

而段落最后的分解属七和弦还具有终止意义。

插入教材P11旋律与和声

旋律学与和声学互相依存、共同发展、互相影响的。

其中主要简介一下和声意义上的旋律——和声旋律。

两层含义:

1)旋律来自和声

旋律是相继发出的音,和声是同时发出的音。

把同时发出的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高叠型态纵向上的和各音,构成横向上相继发出的旋律各音。

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和弦分解进行”。

教材P11《小松树》

关于和弦外音,通过谷建芬《春天在哪里》来分析。

331601|440320

2)旋律写作借助和声功能的序进

在和声学中反复强调一种最基本的音乐运动规律,即:

Ⅰ-Ⅳ-Ⅰ-Ⅴ-Ⅰ的和声功能序进。

所谓旋律写作时要借助此种序进,就是在横向写作时要立体地考虑旋律的走向。

从任何一首好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寻到横、纵两个方面紧密结合的范例,有的是局部、有的甚至整个作品就是按照这样的和声功能序进来完成的。

教材P13徐东蔚《请到天涯海角来》

作业:

用Ⅰ-Ⅵ-Ⅳ-Ⅱ6-Ⅰ-Ⅴ7-Ⅰ的和声进行谱写8小节以上,“轻快活泼地”旋律,C大调

用Ⅰ-Ⅳ-Ⅰ-Ⅴ7-Ⅰ的和声进行谱写8小节以上,“优美抒情地”旋律,a小调

5、波浪进行旋律的起伏是曲调进行的基本形态。

在以数小节为计量单位的范围内,低音和高音之间在八度以内的起伏,可称为“小幅度波浪进行”如:

《松花江上》P27。

低音和高音在八度以外的起伏则称之为“大幅度波浪进行”如:

《乌苏里船歌》。

P27

这实际上就是教材中所提到的“级进式幅度较小的曲线”和“跳进式幅度较大的曲线”教材P4。

其中小曲线擅长表现流畅、柔和、宁静、沉思、含蓄的情感状态;

大曲线一般表现激动、悲壮、宽广、冲突性较强的音乐情绪。

此外,旋律的进行还有“回音进行”及“递音进行”(鱼咬尾)等等,后面的章节将会详细说明。

下面以“春风,春风,温暖的春风”一句歌词谱写上行、下行及波状进行的旋律,8小节左右。

二、旋律的进行方向:

旋律的进行方向主要有:

上行↗下行↘平稳进行→波状进行≈。

旋律进行的方向,同一定的表现特征相联系。

一般来说,向上进行常伴随着力度的增长和情绪的扬起;

向下进行常伴随着力度的递减和情绪的沉寂;

级进进行比较平稳,跳进进行有力度和棱角感等等。

三、旋律运动的依据:

1、歌词的感情与节奏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北京欢迎你》

2、调式、调性、功能的需要

河北民歌《小白菜》,而非河南腔;

《说聊斋》山东话的语言声调

3、风格、特色的倾向

4、节奏、节拍、速度、情绪的设定

5、乐句、乐段结构的要求

6、高潮、低潮的布局等等

四、旋律线的运动规律:

1、级进和跳进要交替使用,连续使用太多的级进(超过三次)和跳进(超过两次)是不妥的,容易有单调乏味之感。

2、大跳之前反向预备,大跳之后反向脱离(级进多于跳进)。

《三百六十五里路》(小轩词,谭健常曲)

谱例:

3、一般不做同方向连续跳进,同和弦(分解和弦除外,即前面讲到的旋律来自和声)

4、避免级进之后再同向跳进。

这样会使旋律失去平衡,难以有稳定之感。

5、增减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进行要慎重,最好有预备、有解决。

预备的方法是同音保持或反向级进,;

解决的办法一般都是反向级进。

《国际歌》(鲍狄埃词、狄盖特曲)谱例:

6、歌曲的旋律要在适当的音域中活动,应以中声区为主,高声区或低声区都不宜过多停滞。

要考虑到人声的歌唱条件。

7、一个好的旋律,要有适当的高潮点。

高潮点往往选择在中间稍后的位置(即黄金分割点)。

《谁不说俺家乡好》(吕其明、杨庶正、肖培衍词曲)谱例(小书P15)

(给学生时间自己阅读)在写作旋律时,掌握旋律的基本态势是十分重要的。

旋律的动与静、上行与下行、突进与渐进·

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多种旋律形态相结合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在写作是需要注意的是:

①避免连续的、长时间的直上直下旋律;

②要注意旋律的“高点”与“低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无去向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即高点和低点都需设计;

③旋律写作坚持“欲进则退、欲升先降”的原则,尤其在大跳之前、达到高点之前,先要作反方向的运动,避免连续的同方向大音程跳进等等。

教材P5

第四周:

旋律与节奏

节奏是各种时值音有规律的运动,也被称为律动。

它是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

人们常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骨架。

节奏现象无处不在:

布谷鸟的叫声

公鸡打鸣声:

知了的叫声:

部队的列队:

磨剪子老头的叫卖声:

此外,人们的语言中也蕴涵着极丰富的节奏现象。

点点头、摆摆手、刷刷牙、洗洗脸

轻轻的、美美的、甜甜的、小小的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没有明确音高的节奏是有的(打击乐),而没有节奏的旋律是不存在的。

举例说明:

英国的打击乐团体“STOMP”。

STOMP是英国人卢克与史蒂夫在1991年时创立的打击乐团体,多年的演出经验,经深思熟虑构思出的身体、环境、律动与声音的互动关系,使他们从诞生伊始就迎得了观众的好感。

自1994年进入百老汇以来,STOMP更是以前所未见的演出形态获得了超过870万人次的狂热拥护。

连续七年蝉联百老汇剧院票房冠军之后,他们成为百老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破铜烂铁mp3

同音反复时,节奏在旋律中的含义和作用不可低估。

小书P21

《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

《解放军进行曲》(木公次,郑律成曲)

《工农兵联合起来》(红军歌曲)

在这些例子中,同音重复的节奏因素,在歌曲的表情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节奏的表现特点:

教材P8—11

二、节奏型的体裁、特征:

歌曲节奏常常具有一定的体裁特征。

如队列歌曲常常是均衡的,强弱拍清晰交替或带有附点音符的节奏;

劳动歌曲则是夹杂着劳动呼号的衬词,节奏轮廓鲜明,顿挫有力;

自由、舒展的散体节奏,往往为山歌、朗诵体(《烛光里的妈妈》)、抒情歌曲所常用(《宽恕》、《围绕着我心爱的人儿》)等。

舞蹈性的歌曲,不管是二拍子的欢快性格,还是圆舞曲般的旋转韵律,或者是各种民间舞曲的缤纷神采,还是现代舞中的洒脱遒劲,都有各自鲜明的节奏特征:

(大书147页)

具有陕北大秧歌特点的欢庆锣鼓点节奏的歌曲《毛主席万岁》

根据河北地区的民间舞蹈《花狸虎》的节奏填词而成的歌曲《解放区的天》

华尔兹是我国称之为“圆舞曲”的译音。

它是发源于奥地利、德国的一种民间舞。

3∕4拍或3∕8、6∕8拍。

在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的宫廷之后,立即不胫而走,代替了原来的“小步舞”而风靡欧美大陆。

我国现代歌曲有很多圆舞曲性质的作品:

胡宝善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陈天戈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劫夫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

波尔卡,一种快速的、活泼的波西米亚民间舞曲,2∕4拍。

旋律的节奏型轻盈流畅,背景节奏跳跃顿挫,方整性极强,几乎都是对偶形式的。

适宜表现欢乐、活泼的舞蹈情绪。

波兰民间舞曲《少女波尔卡》,三十年代初组曲家贺绿汀就写过一首《春天里》的歌曲,它的旋法及律动很明显地受到了波尔卡律动的影响。

迪斯科是七十年代开始流行于美国的歌舞形式。

它原来是一种歌舞厅的名称,意为“带有唱片的歌舞晚会”。

它的音乐带有强烈的舞蹈气息,节奏律动很复杂,它把多种流行音乐的节奏因素(如爵士乐、摇滚乐、波尔卡、伦巴、恰恰恰等)综合在一起,由一个固定简易的鼓点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激烈的、顽强的、机械式的催人欲动的节奏律动。

《冬天里的一把火》

更多的旋律要求节奏和旋律两者平衡。

这样既顾及到了旋律的连贯流畅性,又以节奏为骨架,朗朗上口,易于大众所接受。

《长江之歌》、《我爱你,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

三、节奏型的功能:

一般说来,紧密的节奏与感情的强烈抒发相联系。

就好像乐队中日趋密集的鼓点一定是预示着什么要来临一样,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而舒缓的节奏多半与抒情优美的情绪相关。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如《火把节的火把》情绪欢快明朗仿佛人们在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牧羊曲》清新秀雅,既表现出了江湖少女的正义又不失女儿家的秀美、纯真·

(王酩写了很多类似的清雅柔美的歌曲)。

另外一些流行歌曲中也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例子:

欣赏经典:

王菲《宽恕》

然而,相反的例子也十分常见。

也就是说谱面上的节奏型与音乐的“内涵节奏”并不一致,甚至相反。

江苏民歌《茉莉花》谱例:

谱面上节奏紧密,而内涵节奏却是舒缓的。

旋律的特征以级进为主,做小的流动。

有吴语中特有的“软”腔。

而例:

《骏马奔驰保边疆》(蒋大为词曲)

谱面上好像是“松懈”的,但其内涵却是紧张的。

其特征主要反映在内在的伴奏上,民间艺人管这种形式为“紧拉慢唱”。

在戏曲中,常常是角色愈是心情激愤,唱腔越是长音并配上紧密的伴奏,而经常突然转用垛板,把情绪推向高潮。

这些手法都是我们进行歌曲写作创作时的极好范例。

央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中的引子部分。

外国作品也有类似这样的例子。

莫扎特《费加洛的婚礼》中凯奴彼诺的著名的唱段《你们可知道》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你们可知道》。

该作品旋律是很舒缓悠扬的,但是伴奏十分紧锣密鼓,让人体会到毛头小伙子内心的狂躁不安。

随着剧情的发展,他将越来越不安,随后的《我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就是很好的证明。

《我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些什么》

第五周:

旋律与调式的关系

(大书219页)具有一定音程关系及色彩关系的几个音,彼此联结成一个有主音的音阶体系,这个音阶体系就称为调式。

任何一个旋律单位(乐节、乐句、乐段),不管它们是什么进行形态,总是在稳定与不稳定、色彩的明暗之间作不断地循环并向前发展,这种不停的乐音运动,必然需要一个音乐思维的基础来规范它、约束它,这个基础就是调式。

调式的建立具体反映在音阶上为,音阶中各级音程的大、小、增、减关系决定了调式的色彩性质。

在音阶各级音的数目来看,从两个音到十二个音之间的任何数目都可构成调式。

调式的具体形成是随着旋律乐思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一个音的旋律是没有存在意义与表现价值的。

在我国的民族调式中,音列最少的应该算是只有两音列的福建民歌《新打梭镖》了:

而在一些表现朴素,直抒情感的旋律中,三音列与四音列的出现已是并不少见。

如上海郊区常听到的卖糖果小贩用短笛吹的“叫卖调”,虽只有宫、商、角三个音,但主音的稳定感却已是比较明显了,是一例很明确的宫调式。

1132151

再如陕北民歌《绣荷包》中也只出现了“徵、宫、商”三个音,也是一个明确的徵调式。

调式的确定具体表现在乐段上。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有在一个乐段终止之后我们才能辨别该曲是什么调式。

一般地讲:

乐段中的乐节、乐句只表明局部的调性色彩,不能表明整个乐段是什么调式。

因此乐段是确定调式的最基本单位。

一、调式的音级数目

1、二声音列调式

福建民歌《新打梭镖》

2、三声调式

由三个音组成音阶,并且由其中某音为主音构成的调式。

根据云南阿细民歌音调改编的歌曲《在一起》

3、四声调式

由四个音组成音阶,由其中某音为主音构成的调式。

陕北信天游中的《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此曲建立在以5音为主音的四声音阶上,其音阶排列为5612,是一首典型的四声调式。

4、五声调式(稍后再讲)

6、六声调式

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在我国台湾民歌中,大多数是在五声调式之中再加上一个音形成的。

台湾高山族民歌《我爱我的台湾岛》(大书220页)

此曲是建立在以6为主音的六声音阶上。

其音阶排列为671235,是一种常见的六声调式。

也有不同于上例的六声调式,如:

陕北民歌《绣金匾》

该曲是建立在2为主音的六声音阶上,其音阶排列为234561,这是一种在西北地区常见的六声调式。

7、七声调式

七声调式是现代歌曲的主要调式之一。

从我国目前歌曲作品实际来分析,它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

第一是在我国传统七声音阶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4和7音通常不作为旋律骨干音处理,而只作为色彩性的“偏音”或是旋律经过音处理的。

如《红梅赞》等歌曲。

第二是受国外传入的西洋七声音阶影响的歌曲调式,这类作品看不出五声调式的基础,4和7两个音和其他各音起到完全相同的作用。

如《五月的鲜花》闫述诗曲。

二、调式的音程结构

由于调式中每个音级之间的音程关系不同,因此形成的调式也有所不同。

从音程的性质来分析,通常应用的调式一般分为两大类:

大调式与小调式。

1、大调式

以1为主音,以135作为稳定音而构成的音阶称为大调式。

大调式中的“大”是指调式中包含有大三度、大六度这两个决定大调调性的特性音程。

大调式实际上是由两个相等的四声音阶组成。

2、小调式

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