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22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H=+725.8kJ/mol

B.2CH3OH(l)+3O2(g) 

2CO2(g)+4H2O(l) 

△H=-1452kJ/mol

C.2CH3OH(l)+3O2(g) 

△H=-725.8kJ/mol

D.2CH3OH(l)+3O2(g) 

△H=+1452kJ/mol

5、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1/2O2(g)=CO(g);

△H=-393.5kJ/mol

 B、2H2(g)+O2(g)=2H2O(g);

△H=+571.6kJ/mol

 C、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

 D、1/2C6H12O6(g)+3O2(g)=3CO2(g)+3H2O(l);

△H=-1400kJ/mol

6、已知Ag2SO4的KW为2.0×

10-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

L-1)。

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

L-1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7、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N2(g)+3H2(g)=2NH3(l);

⊿H=2(a—b—c)kJ/mol

B、N2(g)+3H2(g)=2NH3(g);

⊿H=2(b—a)kJ/mol

C、

N2(g)+

H2(g)=NH3(l);

⊿H=(b+c—a)kJ/mol

D、

H2(g)=NH3(g);

⊿H=(a+b)kJ/mol

8.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

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

W(s)+I2(g)WI2ΔH<0(温度T1<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很难分解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9、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16.7% 

B、20.0% 

C、80.0% 

D、83.3%

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

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2Y

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

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11、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

右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

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12、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 

H2S气体通入氯水中

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 

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3、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

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D.X为滤纸接触处变红

15、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

常温下,向10mL0.01mol/L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mol/L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0时,c(W)=1×

10―2mol/L

 B、V(NaOH)<10mL时,不可能存在c(Na+)=2c(C2O42-)+c(HC2O4-)

 C、V(NaOH)=10mL时,c(W)=1×

10-7mol/L

 D、V(NaOH)>10mL时,c(Na+)>c(C2O42-)>c(HC2O4-)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

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

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mol·

L-1HCOOH溶液中:

c(HCOO-)+c(OH-)=c(H+)

 B、1L0.1mol·

L-1CuSO4·

(NH4)2SO4·

6H2O的溶液中:

c(SO42-)>c(NH4+)>c(Cu2+)>c(H+)>c(OH-)

 C、0.1mol·

L-1NaHCO3溶液中:

c(Na+)+c(H+)十c(H2CO3)=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c(HX)>c(X-)>c(H+)>c(OH-)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L—1氨水中,c(OH—)=c(NH4+)

 B、10mL0.02mol·

L—1HCl溶液与10mL0.02mol·

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mol·

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mol·

L—1某二元弱酸碱性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18、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

19、常温下将稀NaOH学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

7,且c(OH—)>

c(Na+)>

c(H+)>

c(CH3COO—) B、pH>

7,且c(Na+)+c(H+)=c(CH3COO—)+c(OH—)

 C、Ph<7,且c(CH3COO—)>

c(H+)>

c(OH—)D、pH=7,且c(CH3COO—)>

c(H+)=c(OH—)

20、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H2CO3)

 B、c(Na+)+c(H+)=c(HCO3-)+c(CO32-)+c(OH-)

 C、HCO3-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

D、存在的电离有:

NaHCO3=Na++HCO3—,HCO3—

H++CO32—,H2O

H++OH—

21、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 

akJ·

mol—1、P—ObkJ·

mol—1、P=OckJ·

mol—1、O=O 

dkJ·

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

mol—1 

B(4c+12b-6a-5d)kJ·

mol—1

 C、(4c+12b-4a-5d)kJ·

D、(4a+5d-4c-12b)kJ·

2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

Q1的是

 A、2H2(g)+O2(g)=2H2O(g)+Q12H2(g)+O2(g)=2H2O(l)+Q2

 B、S(g)+O2(g)=SO2(g)+Q1S(s)+O2(g)=SO2(g)+Q2

 C、C(s)+1/2O2(g)=CO(g)+Q1C(s)+O2(g)=CO2(g)+Q2

 D、H2(g)+Cl2(g)=2HCl(g)+Q11/2H2(g)+1/2Cl2(g)=HCl(g)+Q2

23、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6分)

24.(4分)银器皿日久表逐渐变成黑色,这是由于生成了Ag2S,有人设计了用原电池原理加以除去,其处理方法为:

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与容器接触,放置一段时间,黑色就会褪去而不会损失。

试回答:

在此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5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发送与回收,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为了保持载人飞船座舱内空气成分的相对稳定,科学家提出“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即不断地把座舱内的空气通过盛有金属过氧化物(Na2O2)的容器,并把处理后的气体充入座舱。

该方法的有关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若用超氧化钾(KO2)代替Na2O2作为O2的来源,效果更好。

等质量的KO2、Na2O2分别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O2的质量之比为(填最简整数比)__________________。

(3)载人飞船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H2O2)。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N2和H2O(g),并放出大量的热。

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N2和H2O(g),放出256.652kJ的热量。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舱内使用的是甲烷-氧气燃料电池,工作时可将铂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在两个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

根据两极上反应的实质判断,通入甲烷的一极为电池的______极,若反应生成K2CO3和H2O,则这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6.(5分)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工业碳酸钠(钝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上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写出1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

(5)已知:

Na2CO3·

10H2O(s)=Na2CO3(s)+10H2O(g) 

ΔH1=+532.36kJ·

mol-1

Na2CO3·

10H2O(s)=Na2CO3·

H2O(s)+9H2O(g) 

ΔH1=+473.63kJ·

写出Na2CO3·

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7.(6分)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白(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

制备TiO2和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含有Fe2O3的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取TiO2的流程如下:

(1)Ti的原子序数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

(2)步骤①加Fe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_____________;

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4)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己知:

①C(s)+O2(g)=CO2(g);

△H=-393.5kJ·

mol-1

②2CO(g)+O2(g)=2CO2(g);

 

△H=-566kJ·

③TiO2(s)+2Cl2(g)=TiCl4(s)+O2(g);

△H=+141kJ·

则TiO2(g)+2Cl2(g)+2C(s)=TiCl4(s)+2CO(g)的△H=_____ 

__________。

反应TiCl4+2Mg=2MgCl2+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6分)在密闭容器中,由一定起始浓度的氙(Xe)和F2反应,可得到3种氟化物。

各种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己知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1)420K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中消耗lmolXe,则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_mol。

(2)600~800K时,会发生反应:

XeF6(g)

XeF4(g)+F2(g),

其反应热△H_______0(填“>

”“=”或“<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00K时,容器中存在的组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29.(6分)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

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

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

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

H2O=Ca5(PO4)3OH↓+__________+_________

②5Ca(OH)2+3H3P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糖黏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

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分)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1)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2)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

相同条件下,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120℃、101kPa下,amL由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mLO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

①若混合气体与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mLCO2,则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2倍小数)。

②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a/4mL,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 

31、(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在大烧杯底部垫碎泡沫塑料,放入小烧杯,

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上碎纸条,

大烧杯上用硬纸板作盖板

用一个量筒取50mL2.0mol·

L-1盐酸,

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用另一个量筒取50mL2.0mol·

L-1NaOH溶液,

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缓缓倒入小烧

杯中(注意不要洒在外面),盖好盖板。

用温度计轻轻搅动溶液(注意不要碰到烧杯底部或烧杯壁),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面第

步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2)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量筒除外)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证该实验成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

--

步操作或装置图中,有许多不当之处,请一一指出(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正确的方法测得含有11.2克KOH的稀溶液与1L0.1mol·

L-1的H2SO4溶液反应,

放出11.46KJ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32.(4分)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通过导线的电量。

(已知NA=6.02×

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

10-19C)

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二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