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50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1、“奴隶”制时代官学及其代表:

周代(见示意图

(1学校系统。

(2学生:

修业、入学年龄与资格。

(3教育内容:

德、行、艺(六艺、仪。

(4教师:

官师一体。

西周官学系统示意图:

┏南学(成均

┏天子设━╋北学(上庠

┏大学┫┃辟雍(太学

┏中央:

国学┫┗诸侯设┣东学(东序

┃┃(泮宫┗西学(瞽宗

西周官学━┫┗小学┏━塾(闾设

┃┣━庠(党设

┗地方:

乡学━━━━╋━序(州设

┗━校(乡设

2、“封建”官学的胚胎:

战国“公室养士”(例:

齐国稷下学宫

三、古代官学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汉代的官学系统

(1“封建”及古代官学制度的确立:

汉武帝兴官学(前124年建太学

(2官学系统(见示意图

┏━大学:

太学

┏━中央━┣━特殊学校:

鸿都门学(文艺专科学校

┃┗━小学:

四姓小学(贵族学校

汉代官学━┫┏━学(郡设

┃┏━┫

┃┃┗━校(道邑设

┗━地方━┫┏━庠(乡设

(小学┗━┫

┗━序(聚设

2、汉代太学概况

学生;

教授;

教学;

考试。

四、古代官学制度的完备:

唐代

1、官学系统(见示意图:

唐代官学系统示意图:

直系官学

中央┃地方

┏东宫━崇文馆_____┃____┃___┃___

┣门下省━弘文馆|┏国子学

┃|┃太学

┃|┃四门学┏━府学━┓┏━市学

┣尚书省━礼部━国子监━┫律学━━┫(长史县学

┃︱|┃书学┗━州学━┛┗━镇学唐代官学┨︱|┃算学

┃︱|__┗广文馆___________

┃┗祠部━崇玄学

┃┏太卜署━卜筮学┏府医学━┓┏市医学

┗中书省┫太医署━医学━━━━━━┫┣┫

┃┗州医学━┛┗镇医学

┃┏小学┏漏刻学

┣秘书省┫司天台┫天文学

┃┃┗历数学

┣校书郎━校书学

┗太卜寺━兽医学

┏类型:

专修儒经;

专门学校(含实科学校;

2、学校类型与分级┫特殊学校

┗分级:

研究院;

大学;

专科;

小学

3、官学的各项制度

(1学生:

入学资格;

入学年龄与年限;

(2教师及其考核;

(3师生见面礼;

(4假期;

(5修课规定;

(6考试;

(7学生学籍管理;

(8教育行政体制。

4、唐代官学特点:

“封建”官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1形成了完备的官学系统(类型、级别等。

(2各级教育行政和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臻于完善。

(3入学资格等级森严。

(4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其中医学特别发达。

(5学校与科举的关系十分密切。

(6学校教育对外空前开放,周边国家纷纷前来留学。

五、古代官学制度的发展与衰落(五代——清

1、入学资格放宽,教育对象扩大。

2、学校类型与教学内容更加多样、丰富。

3、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发展。

4、日益成为科举的附庸

第三节私学制度

一、古代私学发展概述(春秋战国之际兴起

1、基本线索

2、发展原因

二、经师讲学

1、两汉经师讲学的初兴:

董仲舒、郑玄

2、宋代经师讲学的发达:

胡瑗(安定“苏湖教法”

三、书院制度兴衰

1、书院起源(唐末五代的庐山国学

2、书院兴衰基本线索

3、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

(1教学、研究、藏书与议政多功能的合一。

(2以“讲会”制度展开学术争鸣。

(3教学活动实行门户开放。

(4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自主能动性。

(5师生关系融洽。

四、蒙学教育(私立为主

1、蒙学的出现与变迁:

概念﹔名称;

趋势

2、蒙学的教师:

身份﹔地位﹔特点

3、蒙学的教育内容与教材:

分类;

特点;

评析

4、蒙学的教法特点

第二章古代考试(取士篇

第一节早期任官取士制度述略

一、先秦的取士办法

1、三代的“世卿世禄”制

2、春秋战国的“养士”制度

二、察举制(汉—宋初

1、汉代选士制度种种:

察举、任子、征辟、太学考试入仕等

2、西汉的察举制(武帝时立:

主要科名﹔演变与废止﹔评价

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1、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文帝时立:

实行目的;

选士办法;

评价

2、选士制倒退原因

第二节科举制(隋--清

一、科举制的产生——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考官取士制度

1、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3、科举制的创立(有9种观点

二、唐代的科举制

1、考生及报考办法

2、考试科目与方法

(1考试科目:

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书、明算

(2考试内容与方法

内容:

经书、时务、诗赋。

方法:

帖经、口义、墨义、策问、作诗赋。

3、应试生涯

4、唐代科举的作用与影响

三、宋代科举制的改革与发展

1、宋初科举制的发展

(1严格考试。

(2增加取士名额。

(3对科举出仕的规定。

(4改岁举为三年一举。

2、王安石改革科举:

(1“三舍法”。

(2改革考试形式

四、明清科举制的八股化与没落

1、明清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备

2、明清科举的内容与文体:

八股文介绍(1898年废止

3、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

第三章古代教育思想篇

第一节孔子及其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孔子的教育观

1、教育作用论:

治国之道、修身之道。

2、教育对象论:

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论:

育“君子儒”;

子夏:

“学而优则仕”。

三、孔子教育的内容:

文行忠信

1、思想道德。

2、处世原则。

3、新“六艺”:

诗、书、礼、乐、易、春秋。

4、孔子不教:

鬼怪、科技、兵战。

四、孔子的主要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式(首创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学思、知行并重。

4、实事求是。

5、博约兼顾,由博反约。

五、孔子论教师和教学态度

1、诲人不倦,无讳无隐。

2、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3、学而不厌,教学相长。

4、无常师,百事问。

5、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第二节孟子及其教育思想

二、孟子的教育观

存心养性﹔德政治国

2、教育目的论:

育明人伦之士、大丈夫(重“内圣”、道德。

3、教育内容论:

“申之以孝悌之义”

三、孟子的主要教学原则与方法——存养式、内发式

1、学而重思,深造自得。

2、循序渐进,顺其自然。

3、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4、重视启发,寓教于事。

四、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

1、持志养气。

2、意志锻炼。

3、严于责己。

4、改过迁善。

第三节荀子及其教育思想

二、荀子的教育观

化性起伪﹔调一民众

治国人才(重“外王”、治术

“礼”与“法”

三、荀子的教学思想——渐积式、外铄式

1、思而重学,强调力行。

2、循序渐进,积善积学。

3、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4、虚一而静,专心有恒。

四、荀子论教师

1、君师并称。

2、近师与好师。

3、师云亦云,尊师从师。

4、教师的自身修养。

第四节《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一、《礼记》简介

二、《学记》的教育思想——世界上首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1、教学相长。

2、启发诱导。

3、豫时孙摩。

4、长善救失。

5、尊师重道。

第五节董仲舒及其教育思想(略

二、董仲舒的教育观:

“性三品说”

三、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略

四、董仲舒的教学思想

五、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

第六节朱熹及其教育思想

二、朱熹的教育观

1、教育宗旨与目的。

2、分段教育理论:

小人之学、大人之学。

三、《白鹿洞书院教条(揭示》简介

1、办学宗旨:

“五教之目”。

2、教学步骤:

“学之序”。

“论先后,知为先;

论轻重,行为重。

3、修身原则:

“修身之要”。

4、行事原则:

“处事之要”。

5、交往原则:

“接物之要”。

四、教学经验与读书法(善教亦善导

教学之道│读书之法

────────────┼──────────────

(1专一有恒│(1居敬持志(2着紧用力

(2循序渐进│(3循序渐进

(3明理力行│(4切己体察

(4温故知新│(5熟读精思

------------│--------------

(5善于启发│(6虚心涵泳

(6因材施教│

第七节王守仁及其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

二、王守仁的教育观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读书为明心。

2、鼓舞式蒙学。

3、自求自得,独立思考。

4、知行合一。

第八节王夫之及其教育思想

二、王夫之的教育观

三、王夫之的道德观:

“理欲统一,理在欲中”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

1、行先知后,知行并进。

2、学思结合,博学审思。

3、循序渐进,渐积不息。

4、自勉乐为,自修自得。

第四章近代教育改革篇(1840--1949

第一节近代教育的艰难探索

一、晚清教育的变迁(1840--1911

1、概述:

(1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张之洞: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2太平天国革命派

洪仁玕:

“自古名人姓字标,岂关逞智负辛劳。

顶天报国存公道,便是才谋德最高。

(3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2、洋务运动中的教育改革(19世纪60--90年代

(1办新学堂;

(2留学教育

3、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1901--1906

(1废除科举制(1905

(2颁行新学制“癸卯学制”(1904

(3修订教育宗旨(1906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变迁(1911--1949

1、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1911--1916

(1革命前的办学活动

(2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壬子、癸丑学制”

(3北洋军阀的教育复古

2、“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1915--1927

(1“五四”前后的教育改革思潮

(2学校教育的改革实践

(31922年的学制改革(“壬戌学制”

(4重要的办学活动

3、大革命失败后国统区的教育变迁(1927--1949

(1修订“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2学校教育的“强化”措施

(32,30年代的乡村教育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实践(1919--1949

1、新民主主义教育及其开端

2、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特点与经验

第二节近代学制的变迁

一、清末“癸卯学制”(1904:

1、由来

2、图表(见示意图

3、要点

“癸卯学制”示意图

━━━┳━━━━━━━━━━━━━┯━━━━━

28岁通儒院(5年│

━━━┻━━┯━━━━━┑┝━━┳━┯

┎──┤└────┤实高┃│

┃范优│分科大学堂(3-4年│业等┃7

┃学级├──────────┼──┨年

21岁┃堂师│高等学堂、大预(3年│本中┃│

━━━╋━━┿━━━━━━━━━━┥科等┣━┿

┃师初│中学堂(5年│预实┃5

16岁┃范级││科业┃年

━━━╋━━┿━━━━━━━━━━┿━━╋━┿

┃学艺│高等小学堂(4年│实初┃│

┃堂徒││业级┃9

┖──┼──────────┼──┚年

7岁│初等小学堂(5年││

━━━━━━╅──────────╆━━━━┷

┃蒙养院(不限┃

┗━━━━━━━━━━┛

二、民初壬子、癸丑学制(12,13年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示意图

24岁┃大学院(不限│

━━━╋━━━━┯━━━┑┝━━━┳┯

┃研究科│本科大└────┤研究科┃│

┠──┬─┤学分科(3-4年├──┰┚7

┃高本│专├────────┤门本┃年

┃师科│修│大学预科学校│学科┃│

17岁┃┌─┤科│(3年│校专┃│

━━━╋┙初┝━┷┯━━━━━━━┿━━┻━━

┃师│实甲│┝━━┓4

13岁┃(5年业种│中学校(4年│补┃年

━━━┻┳━┷━━┿━━━━━━━┥习┣━┿

┃乙种实业│高等小学校(3年科┃│

┖─┬──┴───────┼──┚7

6岁│初等小学校(4年│年

三、壬戌学制(1922年新学制:

2、图表

壬戌学制示意图:

━━━━━━━┳━━━━━━━━━━┳━━━━━━

24岁┃大学院(不限┃

━━━━━━━┫┍━┑┣━━━━━┳━

┃│大└──┨┃

┃┌────┤学┃6年

18岁┠┘专门学校│校(4-6年┃

━━━━┳━┳┻━━━━━┷━━━━┻━┳━┳━╋━

┃职┃高级中学(含职业科、师范科┃师┃┃

┃┠─────────────┨┃6年

12岁┃校┃初级中学校(3年┃范┃┃

━━━━┻━┻┳━━━━━━━━━━┳━┻━┻━╋━

┃高级小学校(2年┃┃

┠──────────┨6年

6岁┃初级小学校(4年┃┃

━━━━━━━╋━━━━━━━━━━╋━━━━━┻━

4岁┃幼稚园(2年┃

━━━━━━━┻━━━━━━━━━━┻━━━━━━━

附:

中国教育史专题思考题

第一章:

一、试述我国古代文教政策的基本特点。

二、评述我国历史上官学与私学之关系,试结合当今教育改革谈谈看法。

三、唐代官学主要有哪些特点?

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完备化?

四、概述我国古代官学发展的主要特征。

五、概述唐以后官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六、试述书院制度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有哪些特点。

七、试评述古代蒙学教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八、概述胡瑗“苏湖教法”要点并进行评价。

九、从我国古代私学发展的历史看民间办学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第二章:

一、概述中国古代选仕制度变迁的趋势,谈谈您对考试制度改革的见解。

二、对唐代科举制度进行评价,兼评析教材观点。

第三章:

一、简述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教育观、教学原则与方法。

二、试比较分析孔子、孟子与荀子教学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并进行评价。

三、试比较分析孔子、孟子与荀子教师论的差异及其原因,并进行评价。

四、学记的教学思想概述。

五、评述朱熹的分段教育理论。

六、简述王守仁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七、概述王夫之的教育观。

八、古代有哪些人性论观点,如何评价?

九、古代的学思观主要有哪些流派?

教育中学思关系的实际走向如何?

十、古代的知行观主要有哪些流派?

教育中知行关系的实际走向如何?

十一、请您分析一下,古代德育理论对今天有哪些借鉴意义?

第四章:

一、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基本内容及其比较。

二、“五.四”时期学校教育改革有哪些内容?

三、解放区、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特点如何?

四、近代三大学制及其异同如何?

第五章:

一、概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二、概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三、概述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近代教育行政机构的变迁

一、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变迁(1905

1、中央:

以学部取代国子监

2、各省:

设提学使司

3、府厅州县:

设劝学所

二、民国初年教育行政机构改革

以教育部取代学部(1912

以教育厅取代提学使司(1917

3、市县:

以教育局取代劝学所(1923

三、北伐时期的教育行政机构变革(1927

设大学院取代教育部

2、地方:

设大学区取代教育厅

四、部厅制的恢复(1928

与民国初年部厅制的区别:

隶属行政院而非总统。

第五章近代教育思想篇

第一节蔡元培及其教育思想

二、关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

五育并举

三、自由主义的办学思想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2、“教育独立”的观点及其实验

3、民主办校原则

四、“平民教育”思想与工学运动

1、平民教育思想

2、首倡女子高等教育

3、提倡工学运动

五、“自然主义”与“个性教育”思想

1、对“封建”传统教育的批判

2、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的观点

3、个性教育在北大的实践

第二节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其教育活动

二、教育救国论

三、生活教育论

四、普及教育的思想

五、民主教育理论

六、儿童中心说

第三节陈鹤琴及其教育思想(略

二、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三、活教育基本理论

1、教育目的论:

“培养现代中国人”

2、课程论:

“活教材”、“活课程”

3、方法论:

“从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四、“活教育”理论评价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教材:

王凌皓主编《中外教育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教学参考书:

注:

备注带*者为较重要的参考书。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

中国文化史。

2、适用专业:

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

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思考与借鉴;

文献检索;

讨论交流;

一定的研究能力。

4、大纲说明:

理论课时将随见习、节假、讨论等占用课时情况相机微调。

5、考核形式:

(1期末闭卷。

(2平时开卷:

课堂讨论。

6、执教者与制订人:

蒋明宏。

修订时间:

2016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