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50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指导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6覆盖增强策略22

6.1高功放23

6.2IRC技术25

6.2.1IRC基本原理25

6.2.2IRC性能26

6.2.3IRC技术应用建议30

6.3ICIC技术31

6.3.1ICIC基本原理31

6.3.2ICIC性能36

6.3.3ICIC技术应用建议38

6.4TTIbundling39

6.4.1TTIbundling基本原理39

6.4.2TTIbundling性能40

6.4.3TTIbundling技术应用建议42

6.5MIMO覆盖增强43

6.5.1MIMO基本原理43

6.5.2MIMO性能45

6.5.3MIMO模式间的切换48

6.5.4MIMO技术应用建议50

前言

本优化指导手册是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系列文档之一,该系列文档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1)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1分册:

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原则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2分册:

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3)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3分册:

LTE无线网络优化测试方案及验收指标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4分册:

(5)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5分册:

干扰优化指导手册

(6)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6分册:

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

(7)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7分册:

室内外协同优化指导手册

(8)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8分册:

开局参数设置及优化指导手册

1概述

覆盖优化是网络优化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LTE的覆盖问题优化思路和3G一样,都是主要针对信号强度和合理网络拓扑的优化:

(1)在系统的覆盖区域内,通过调整工程参数、功率及邻区关系等手段使最多区域的信号满足业务所需的最低电平的要求,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功率实现最优的覆盖,减少由于系统弱覆盖带来的用户无法接入网络或掉话、切换失败等问题。

(2)合理的网络拓扑是指每个小区有明确的覆盖范围,不出现越区覆盖的现象,重叠覆盖度在合理范围。

LTE网络一般采用同频组网,同频干扰严重,良好的覆盖和干扰控制对网络性能意义重大。

LTE与3G覆盖分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边缘速率要求:

在LTE中,不存在CS域业务,只有PS域业务。

不同的目标数据速率的解调门限不同,导致覆盖半径也不同,因此优化时,需确定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目标。

(2)配置RB数量:

LTE上下行覆盖半径受配置RB数量影响,在下行链路,有效发射功率与RB数量成正比,RB配置数理增多,有效发射功率增大,覆盖半径增大;

在上行链路,RB的增多会提升上行的底噪,造成覆盖半径的降低,终端最大发射功率是固定的,如果已经到达最大发射功率,随着RB的增多,覆盖半径随着降低。

对于特定的边缘速率要求,LTE网络可以灵活的选择用户使用的RB资源和调制编码方式进行组合,以应对不同的覆盖环境和规划需求。

在实际网络中,用户速率和MCS及占用的RB数量相关,而MCS取决于SINR值,RB占用数量会影响SINR值,所以MCS、占用RB数量、SINR值和用户速率四者之间会相互影响。

不同的MCS和RB组合,会带来不同的覆盖性能和容量性能。

因此应综合考虑RB,MCS与接收机灵敏度之间的关系的结果,既考虑空口资源的消耗又考虑小区的覆盖半径,合理选择MCS和RB数。

2覆盖问题分类定义

移动通信网络中涉及到的覆盖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覆盖空洞、弱覆盖、越区覆盖和重叠覆盖,因此覆盖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弱覆盖,控制重叠覆盖。

2.1覆盖空洞

覆盖空洞是指连片站点中间出现信号强度较低或者根本无法检测到信号,从而使终端无法入网的区域,覆盖空洞的定义和WCDMA是类似的。

具体判断可以利用测试得到最强小区的RSRP与设定的门限进行比较,则覆盖空洞定义为RSRP<

-120dBm的区域。

图1是可能存在覆盖空洞场景的示意图。

图1覆盖空洞示意图

通常覆盖空洞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规划不合理、其他工程方面的因素导致实际站点与规划站点偏差较大、站点布局不合理、或站点未开通;

(2)站间距过大,站点过于稀疏;

(3)天线下倾角过大;

(4)天馈质量问题、天面空间受限导致挂高不足、天线方位角调整受限、天馈线接反或接错等。

(5)山体或建筑物等障碍物遮挡。

2.2弱覆盖

弱覆盖一般是指有信号,但信号强度不足以保证网络能够稳定的达到要求的KPI指标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数据速率低、接通率不高、掉线率高、用户感知差等。

弱覆盖区域定义为RSRP<

-100dBm的区域,弱覆盖区域必须满足服务小区及最强邻区的RSRP都小于-100dBm这个判断条件。

弱覆盖与覆盖漏洞的场景一样,只是信号强度强于覆盖漏洞但是又不足够强,低于弱覆盖的门限。

导致弱覆盖的主要原因有:

(1)站点未开通、站点布局不合理,实际站点与规划站点偏差较大;

(2)实际工程参数与规划工程参数不一致:

由于安装质量问题,出现天线挂高、方位角、下倾角、天线类型与规划的不一致,使得原本规划已满足要求的网络在建成后出现了很多覆盖问题;

(3)RS功率配置偏低,无法满足网络覆盖要求;

(4)天馈接反或接错;

(5)邻区缺失:

漏配或错配邻区;

(6)硬件设备故障;

(7)建筑物引起的阻挡。

2.3越区覆盖

越区覆盖一般是指某些基站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

例如,某些大大超过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的站点,发射信号沿丘陵地形或道路可以传播很远,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了主导覆盖,产生的“岛”的现象。

因此,当呼叫接入到远离某基站而仍由该基站服务的“岛”形区域上,并且在小区切换参数设置时,“岛”周围的小区没有与该小区互配邻区关系,当移动台离开该“岛”时,就会立即发生掉话。

而且即便是配置了邻区,由于“岛”的区域过小,也容易造成切换不及时而掉话。

如图2所示,CellA为越区覆盖小区。

图2越区覆盖问题示意图

越区覆盖可能是由站点高度或者天线倾角不合适导致的。

越区覆盖的小区会对邻近小区造成干扰,从而导致容量下降。

产生越区覆盖的主要原因有:

(1)站点高度过高;

(2)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

(3)基站发射功率过高;

(4)或一些特殊场景的传播环境导致,如:

a)对于一些沿道路方向覆盖的小区,非常容易产生街道波导效应,信号可能沿街道覆盖到很远的距离;

b)江河、海湾的两岸,无线传播环境良好,信号艰难控制,也非常容易产生这种越区覆盖问题。

2.4重叠覆盖

叠覆盖问题是指多个小区存在深度交叠,RSRP比较好,但是SINR比较差,或者多个小区之间乒乓切换用户感受差。

重叠覆盖产生原因主要是城区内站点分布比较密集,信号覆盖较强,基站各个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设置不合理,造成多小区重叠覆盖。

主要出现的的几种典型的区域为:

高楼、宽的街道、高架、十字路口、水域周围的区域。

一般通过设置SINR的门限,或根据与最强小区RSRP相差在一定门限(一般6dB)范围以内的邻区个数在三个以上。

此种方式是在排除弱覆盖的前提下,因为弱覆盖也会导致SINR比较差的情况。

重叠覆盖率过高,会导致用户体验差,出现频繁切换、业务速率不高等现象。

图3重叠覆盖示意图

3覆盖问题分析流程

3.1基础数据采集

在进行LTE覆盖分析之前,需获取优化目标区域的规划方案、站址分布、基站配置、天馈配置、RS功率和业务负荷特点等基础数据。

然后获取现网数据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覆盖问题可能存在的区域。

LTE覆盖优化的初始阶段需研究规划方案和基础数据,掌握网络中主要配置信息。

需要掌握的基础信息包括:

●规划数据:

包含PCI规划、PRACH规划等;

●基站物理信息:

包括基站名称、编号、MCC、MNC、TAC、经纬度、天线挂高、方位角、下倾角、发射功率、中心频点、系统带宽、天线通道数等

●基站开通信息表,告警信息表

●小区规划覆盖距离

●拟优化区域电子地图

●小区配置参数:

主要是接入、重选和切换参数、功率配置参数等

●小区指标统计

✓RSRP、RSSINR

✓切换成功率

✓小区吞吐率

在覆盖优化正式开始前,需要对KPI进行分析梳理,以便发现覆盖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3.2覆盖指标

3.2.1RSRP

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协议中的定义为在测量频宽内承载RS的所有RE功率的线性平均值,参见3GPP36.214。

在UE的测量参考点为天线连接器,UE的测量状态包括RRC_IDLE态和RRC_CONNECTED态。

Definition

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RSRP),isdefinedasthelinearaverageoverthepowercontributions(in[W])oftheresourceelementsthatcarry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swithintheconsideredmeasurementfrequencybandwidth.

ForRSRPdeterminationthe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sR0accordingTS36.211[3]shallbeused.IftheUEcanreliablydetectthatR1isavailableitmayuseR1inadditiontoR0todetermineRSRP.

ThereferencepointfortheRSRPshallbetheantennaconnectoroftheUE.

IfreceiverdiversityisinusebytheUE,thereportedvalueshallnotbelowerthanthecorrespondingRSRPofanyoftheindividualdiversitybranches.

Applicablefor

RRC_IDLEintra-frequency,

RRC_IDLEinter-frequency,

RRC_CONNECTEDintra-frequency,

RRC_CONNECTEDinter-frequency

说明:

LTE系统区别于以往GSM、TD-SCDMA、WCDMA系统,其采用OFDM技术,存在多子载波复用的情况,因此RS信号强度测量值取单个子载波(15kHz)的平均功率,即RSRP,而非整个频点的全带宽功率。

RSRP代表了实际信号可以达到的程度,是网络覆盖的基础。

主要与站点密度、站点拓扑、站点挂高、工作频段、EIRP、天线倾角/方位角等相关。

常用的覆盖评估指标是实测的平均RSRP和边缘RSRP。

其中,边缘RSRP为通过测试工具统计地理化平均后的服务小区或者1st小区RSRPCDF图中5%点的值。

3.2.2RSRQ

RSRQ(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在协议中定义为比值N×

RSRP/(E-UTRAcarrierRSSI),其中N表示E-UTRAcarrierRSSI测量带宽中的RB的数量。

分子和分母应该在相同的资源块上获得。

RSSI是指天线端口port0上包含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上的功率的线性平均,首先将每个资源块上测量带宽内的所有RE上的接收功率累加,包括有用信号、干扰、热噪声等,然后在OFDM符号上即时间上进行线性平均。

参见3GPP36.214。

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RSRQ)isdefinedastheratioN×

RSRP/(E-UTRAcarrierRSSI),whereNisthenumberofRB’softheE-UTRAcarrierRSSImeasurementbandwidth.Themeasurementsinthenumeratoranddenominatorshallbemadeoverthesamesetofresourceblocks.

E-UTRACarrier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RSSI),comprisesthelinearaverageofthetotalreceivedpower(in[W])observedonlyinOFDMsymbolscontainingreferencesymbolsforantennaport0,inthemeasurementbandwidth,overNnumberofresourceblocksbytheUEfromallsources,includingco-channelservingandnon-servingcells,adjacentchannelinterference,thermalnoiseetc.Ifhigher-layersignallingindicatescertainsubframesforperformingRSRQmeasurements,thenRSSIismeasuredoverallOFDMsymbolsintheindicatedsubframes.

ThereferencepointfortheRSRQshallbetheantennaconnectoroftheUE.

IfreceiverdiversityisinusebytheUE,thereportedvalueshallnotbelowerthanthecorrespondingRSRQofanyoftheindividualdiversitybranches.

由上述定义可知,RSRQ不但与承载RS的RE功率相关,还与承载用户数据的RE功率相关,以及邻区的干扰相关,因而RSRQ是随着网络负荷和干扰发生变化,网络负荷越大,干扰越大,RSRQ测量值越小。

3.2.3SINR

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所关注测量频率带宽内的小区,承载RS信号的无线资源的信号干扰噪声比。

测量参考点是扫频仪的天线连接器。

作为CQI反馈的依据,在业务调度中发挥重要作用。

SINR是从覆盖上能够反映网络质量的比较直接的指标,SINR越高,反映到网络覆盖、容量、质量可能越好,用户体验也可能越好。

满负荷下SINR与除了PCI以外的所有RF因素相关,空载下SINR则与PCI规划强相关,且受其它所有RF因素影响。

SINR评估指标主要是实测平均SINR和边缘SINR。

3.3覆盖优化目标

LTE网络建设初期的覆盖优化至少要满足以下的要求,随着网络的发展及规模的增加,相应的指标将适当提升。

(1)LTEFDD无线网络覆盖及吞吐量指标初期优化目标

表1LTEFDD无线网络优化指标要求

指标

定义

场景要求

目标值

RS-RSRP

公共参考信号RSRP>

-100dBm的数据点的百分比

密集城区和一般城区规划覆盖区内

≥95%

RS-SINR

公共参考信号SINR>

-3dB的数据点的百分比

小区下行边缘速率

下行MAC层速率>

4Mbps的百分比

小区上行边缘速率

上行MAC层速率>

1Mbps的百分比

小区下行平均吞吐率

每个小区所有测试点的下行平均速率(Mbps)

≥35

小区上行平均吞吐率

每个小区所有测试点的上行平均速率(Mbps)

≥25

注:

1)表格中数据均为20MHz系统带宽,50%网络负荷情况下的标准。

2)RSRP和RS-SINR指室外测量值。

3)分公司可根据用户感知、场景的重要程度以及后续网络调整、优化难度,适当提高覆盖指标。

(2)TDLTE无线网络覆盖及吞吐量指标优化目标

表2TDLTE无线网络优化指标要求

-105dBm的数据点的百分比

128Kps的百分比

≥18

≥10

1)该表中要求只针对TDLTE连续覆盖区域

2)表格中数据均为20MHz系统带宽,50%网络负荷情况下的标准。

3)RSRP和RS-SINR指室外测量值。

3.4配置参数调整

在进行LTE覆盖优化中,需关注表3中的关键参数,重点了解各参数调整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当调整天线的方向角、下倾角、挂高等工程参数仍无法解决相应的覆盖问题时,可以考虑以下相关参数的调整。

表3覆盖类关键参数表

参数中文名称

参数功能简介

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下行参考信号功率

该参数表示下行参考信号的功率,该参数用作一个基准值,其他下行信道的功率设定,均以参考信号功率为基准。

该参数如果设置过小,将会影响相应Cell的覆盖范围。

该参数如果设置过大,对其他小区干扰加大,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

PA值

该参数表示PDSCH功率控制PA调整开关关闭且下行ICIC开关关闭时,PDSCH采用均匀功率分配时的PA值。

RS功率一定时,增大该参数,增加了小区所有用户的功率,提高小区所有用户的MCS,但会造成功率受限,影响吞吐率;

反之,降低小区所有用户的功率和MCS,降低小区吞吐率。

该参数的调整需考虑PB的同步调整。

PB值

该参数表示PDSCH上EPRE(EnergyPerResourceElement)的功率因子比率指示,它和天线端口共同决定了功率因子比率的值。

即ρB/ρA,对每个UE,不包含RS的OFDM符号中的PDSCH的EPRE与RS的EPRE之比为ρA;

包含RS的OFDM符号中的PDSCH的EPRE与RS的EPRE之比为ρB。

取值越大,小区RS的功率不变的情况下,PDSCHRE功率相对越大,小区发射总功率相对越大;

小区发射总功率不变的情况下,PDSCHRE功率相对越大,小区RS的功率相对越小。

当小区发射总功率受限时,可以将取较小值,保证小区RS的功率能够满足覆盖要求,信道估计性能良好,但传输数据的功率减小,接收端的SINR降低,数据解调的性能下降。

最低接收电平

该参数表示小区最低接收电平,应用于小区选择准则(S准则)的判决公式。

增加某小区的该值,使得该小区更难符合S规则,更难成为适当小区,UE选择该小区的难度增加,反之亦然。

该参数的取值应使得被选定的小区能够提供基础类业务的信号质量要求。

前导格式

该参数表示小区所使用的前导格式

不同的前导格式,对应于不同的小区半径:

小区半径小于等于1400米时,对于FDD,建议前导格式取值为0~3,对于TDD,建议前导格式取值为0~4;

小区半径大于1400米小于等于14500米时,建议前导格式取值为0~3;

小区半径大于14500米小于等于29500米时,建议前导格式取值为1~3;

小区半径大于29500米小于等于77300米时,建议前导格式取值为1、3;

小区半径大于77300米小于等于100000米时,建议前导格式取值为3。

3.5覆盖问题分析流程及方法

RSRP是网络覆盖的基础,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站点密度、天线挂高、网络拓扑、发射功率、工作频段、方位角、下倾角、切换参数等。

评价RSRP时,一般采用平均RSRP和边缘RSRP进行分析,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覆盖优化标准进行评估,若RSRP偏低,则可根据下述流程进行评估,典型的覆盖问题优化思路和流程参见下图:

图3RSRP分析流程

RSRP过高也可能影响网络,但需要结合SINR进行相应的网络覆盖评估。

表4RSRP质量问题分析中指标介绍

对比指标

数据来源

具体统计方法

对RSRP的影响

相关的RF因素

切换区域比例

DT

统计服务小区RSRP<

最强邻区RSRP的点占所有测试点的比例

切换区域比例越大,可能有切换不及时造成服务小区RSRP偏低的问题

邻区/切换参数、天线倾角/方位角、

站点位置、站点拓扑、站点密度

切换次数

EventList中同频切换(IntraFreqHOSuc)发生次数;

切换次数太少,可能有邻区配置的问题,切换次数太多,则可能有乒乓切换太多的问题

切换区域平均电平差

最强邻区RSRP的点服务小区RSRP-最强邻区RSRP差值的均值

切换区域平均电平差越低,则可能有邻区配置或者切换性能差的问题

切换参数

L3消息中

不能及时切换会造成服务小区电平偏低,特别是RSRP边缘值

检测到的服务小区个数

检测到的服务小区PCI的个数(不重复计数)

站点密度越稀疏,站间距越大,则RSRP就越低

路测区域很大时受PCI复用的影响,服务小区个数这个值对站点密度的反映准确性就不高了

站点密度

平均最小站间距

工程参数表

根据站点经纬度求每个站点的最小站间距,再求平均值

工作频段

DT/工程参数表

通过频点号计算具体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