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77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8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定距尺度

C

【例题3:

2004年多选题】以定距尺度计量的统计数据可以进行( )运算。

A.加   

B.减   

C.乘   

D.除   

E.比较大小

ABE

第三节、统计数据的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处理和分析。

例如对于品质数据通常可以计算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而数值型数据可以用更多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例题4:

09年多选题】下列变量中,通常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有()。

A.商品销售额

B.上班出行方式

C.家庭收入

D.居住地区

E.年龄

ACE

解析:

如果一个变量由数值型数据来记录就称为数值型变量。

例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零件尺寸、年龄、时间等。

四节、统计指标的类型

统计指标的分类

(一)统计指标的含义

对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

一是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

二是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按照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类型

内容

教材例子

总量指标

(反映现象总规模,通常以绝对数表现)

时期指标

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时期指标可以累积,从而可以得到长时间内的总量。

产品产量;

能源生产总量;

财政收入;

商品零售额

时点指标

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积之后没有实际意义。

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股票价格

相对指标

(两个绝对数之比)

相对数表现形式:

比例和比率

经济增长率;

物价指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平均指标

(平均数或均值)

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利润;

【例题6:

2007年、2008年单选题】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 )。

A.比例指标

B.比率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例题7:

2005年、2003年单选题】经济增长率指标属于(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时点指标

B

【例题8:

2008年多选题】下列总量指标中,累积后没有实际意义的有()

A、股票价格指数

B、煤炭生产总量

C、财政收入

D、商品零售额

E、年末人口数

AE

第22章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调查的概念

2、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包括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和搜集第二手统计数据两种。

2、作用:

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第一手统计数据。

种类

具体内容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

全面调查

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连续调查

说明现象的发展过程,目的是为了解社会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

不连续调查

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2008年多选题】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E、全面报表

ABC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方式

1、统计报表的分类

2、普查的含义及特点

3、抽样调查的含义、特点及抽样方法

4、重点调查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5、典型调查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调查

方式

特征、分类及应用场合

报表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1.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目前的大多数统计报表都是全面报表。

2.按报送周期长短,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

3.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的、部门的、地方的统计报表

普查

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

特点:

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者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的依据。

4.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抽样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1.经济性:

是抽样调查的一个显著优点。

2.时效性强:

可以迅速、及时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适应面广:

可用于全面调查能够调查的现象,也能调查全面调查所不能调查的现象,特别适合特殊现象的调查。

如:

产品质量检验、农产品试验、医药的临床实验。

4.准确性高:

误差往往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抽样方法主要有两种: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

是最理想、最科学的抽样方法。

能保证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代表性,而且它能够将调查误差中的抽样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概率抽样包括以下形式:

①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形式,是完全随机的选择样本。

②分层抽样

③整体抽样

④等距抽样,又称作系统抽样

(2)非概率抽样不是完全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有三种形式:

1)由调查人员自由选取被调查者的非随机选样;

2)通过某些条件过滤选择某些被调查者参与调3)查的判断抽样法

大多数种类的研究---产品测试、街访等。

重点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调查的目的只要求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而调查少数重点单位就能满足需要时,采用重点调查比较适宜。

掌握教材的例子。

典型

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作用:

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区别:

抽样调查是随机的抽取调查单位,可以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

2009年多选题】相对于普查而言,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

A.经济性

B.时效性强

C.适应面广

D.周期性

E.准确性高

ABCE

2010年多选题】与抽样调查相比,普查的特点有()。

A.时效性强

B.使用范围比较窄

C.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D.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E.经济性

BCD

2006年单选题】能够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所有非全面调查

【例题5:

2009年单选题】为了解全国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状况,找出安全隐患,专家根据经验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这类调查方法属于()。

A.专家调查

B.重点调查

C.系统调查

D.典型调查

D

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第三节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

1、搜集第一手数据的方法

2、搜集第二手数据的方法

一、搜集第一手数据的方法

搜集调查对象的原始数据,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等。

应根据调查目的与被调查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1、直接观察法:

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常用这种方法

2、报告法:

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3、采访法:

4、登记法:

我国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统计以及流动人口统计就采用规定当事人到公安机构登记的方法。

5、电话访问法

6、网络调查法

7、试验设计法

(二)搜集第二手统计数据的方法

1、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在我国公开出版或报道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另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历史文献,网络等也是获得第二手数据的重要渠道。

2、利用间接来源的统计数据,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要评估第二手数据的可用价值。

(2).要注意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

(3).注意弥补缺失数据和进行质量检查。

(4).引用统计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的来源,既方便他人查找核对,也是尊重他人或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的要求。

2007年多选题】使用第二手统计数据,必须注意( )。

A.引用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来源

B.要评估第二手统计数据的可用价值

C.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

D.对不完整的历史数据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设法进行适当的补充

E.不能纠正存在问题的历史数据

ABCD

2005年单选题】从使用者角度看,从( )中取得的统计数据是第二手统计数据。

A.经济普查

B.农产量抽样调查

C.《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D.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统计报表

第四节、统计数据的质量

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的含义、区别

统计数据误差通常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登记性误差----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从理论上讲,登记性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1)调查者造成的误差:

调查方案中有关的规定或解释不明确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等

(2)被调查者造成的:

因人为因素干扰形成的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这种误差在统计调查中应予以特别重视。

2、代表性误差----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

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

产生原因:

(1)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2)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3)样本容量不足等;

2008年多选题】代表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B、有意虚报、瞒报

C、抄录错误

D、样本容量不足

E、样本结构与总体存在差异

ADE

【例题9:

2010年多选题】统计数据的登记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

B.抄录错误

C.样本容量不足

D.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E.汇总错误

ABE

(二)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及检查

(1)精度

(2)准确性

(3)关联性

(4)及时性

(5)一致性

(6)最低成本

第二十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一节、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频数与频数分布

1、频数的含义:

频数也称次数,是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

2、频数分布(次数分布):

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全部列出来就是频数分布或称次数分布。

3、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

4、分类数据进行整理时常用的指标如下:

(1)比例:

是指在一个总体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反映整体的构成或者整体结构。

各部分比例之和等于1。

(2)百分比:

将比例乘以100就是百分比或百分数。

用%表示,它表示100个分母中拥有多少个分子。

当分子的数值很小而分母的数值很大时,也可以用千分数来表示比例。

如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

(3)比率:

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可以是一个总体中各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

由于比率不是总体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比值可能大于1。

为方便起见,比率可以不用1作为基数,而用100或其他便于理解的数作为基数。

比如:

人口的性别比就用每100名女性人口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来表示。

在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经常使用比率。

比如经济学中的积累和消费之比;

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等。

比率也可以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之比。

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得出经济增长率;

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同另一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反映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010年单选】关于比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

B.它的比值可能大于1

C.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

D.它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对比

A

2004年单选题】根据第5次人口全国普查的结果,我国男性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占总人口的48.37%,那么人口的性别比例应该为( )。

A.100:

106.74

B.93.67:

100

C.106.74:

D.100:

93.67

如果用1作为基数表示性别比例:

51.63:

48.37=1.0674:

1

如果用100作为基数表示性别比例:

106.74:

2007年单选题】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是采用了计算( )的数据整理方法。

A.比例

B.均值

C.比率

D.百分比

(二)分类数据的图示

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

(1)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变动的图形。

绘制时,各类别可以放在纵轴,称为条形图。

各类别放在横轴,称为柱形图。

(2)圆形图也称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

圆形图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

2005、2007年多选】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分类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的方法有( )

A.累积频数

B.比例

C.百分比

D.比率

E.累积频率

2004年多选题】2001年底,我国共有博物馆1458个,其中综合性博物馆769个,历史类博物馆521个,艺术类博物馆57个,自然科技类博物馆19个,其他类型博物馆92个。

这一构成应通过绘制( )来显示。

A.条形图

B.累积频数分布图

C.圆形图

D.直方图

E.折线图

AC

上述资料给出的是分类数据,应使用条形图或圆形图来表示。

09年单选题】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有圆形图和()。

A.条形图

B.直方图

C.累积分布图

D.茎叶图

A

(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分类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也适用于顺序数据,但适用于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的某些方法如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不适用于分类数据。

1.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1)累积频数:

指各类别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

其方法有两种:

①向上累积:

从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向类别的最后一方累加频数(数值型数据则是从变量值小的一方向变量值大的一方累加频数)。

②向下累积:

从类别的最后一方向开始一方累加频数(数值型数据则是从变量值大的一方向变量值小的一方累加频数)

(2)累积频率或百分比。

将各类别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也有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两种方法。

2.顺序数据的图示

顺序数据与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基本相同。

另外包括累积频数分布图。

2010年单选题】某社区服务满意度研究中,调查人员在某居民小区抽样调查100户,得到下表所列调查结果,其中回答“满意”的占()。

某居民小区对社区服务的评价

回答类别

向上累积百分比(%)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12

30

82

92

A.8%

B.82%

C.10%

D.92%

多选题】下列各项当中,适用于顺序数据但是不适用于分类数据的方法( )。

A.累积频率

E.累积频数

第二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数据分组的方法

2.组中值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3.数据分组的具体步骤

4.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

(一)数据的分组

1.数据分组的含义:

数据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

分组后再计算出各组中出现的次数或频数,形成一张频数分布表。

2.数据分组的方法

分组的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

(1)单变量值分组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方法通常只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较少的情况。

(2)组距分组是将全部的变量值,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间。

适合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采用组距分组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分组的组数

确定分组组数时的要求:

①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

②组数的确定,要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与组内资料的同质性;

③采用的分组办法,要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态。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第三步,求极差。

极差值=最大观察值-最小观察值

第四步,确定各组组距。

①组距=

根据上式计算出来的组距,可能带有小数,为了编表和计算方便,也是审美习惯使然,最好把它取成接近于5除尽的一个数。

组距与组数成反比例关系,组数越多,组距越小,组数越少,组距越大。

②组距是每组观察值的最大差,即每组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

用公式表示就是:

组距=某组上限值-该组下限值

或:

某组上限值=该组下限值+组距

某组下限值=该组上限值-组距

第五步,确定组限。

组限是组与组之间的界限,或者是每组观察值的变化范围。

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

最大值称为上限。

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值称为组距

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即:

确定组限时应注意:

①第一组的下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一点,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一点。

②特别需要或不得已的情况除外,最好不要使用开口组。

③组限应取得美观些,按数字编好,组限值应能被5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

第六步,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观察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

 

第七步,制作频数分布表。

(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1.直方图

直方图是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直方图中,实际上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与条形图不同:

(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是)则是固定的;

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2)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2.折线图(也称为频数多边形图)

折线图也称频数多边形图,它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把直方图顶部的中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再把原来的直方图抹掉就是折线图。

2008年单选题】将一批数据进行分组,各组的组限依次为“10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160”,按统计分组的规定,140这一数值()

A不计算在任何一组

B分在“140-150”这一组

C分在“130-140”这一组

D分在“130-140”或“140-150”均可

【例题10:

2006年、2008年单选题】对数据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A.无任何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组距总是组数的5倍

组距=极差/组数

【例题11:

2006年多选题】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在于( )。

A.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分开排列

B.直方图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

C.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

D.直方图的矩形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E.直方图的矩形高度有意义而宽度无意义

【例题12:

2010年单选题】在直方图中,矩形的宽度表示()。

A.各组所属的类别

B.各组的百分比

C.各组的频数  

D.各组的组距

直方图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

第三节、统计表

1.统计表的基本构成

2.统计表的设计要求

(一)统计表的构成

1.统计表是用于显示统计数据的基本工具

2.构成:

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1)表头应放在表的上方,它所说明的是统计表的主要内容。

(2)行标题和列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