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84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9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文档格式.docx

3.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能够运动,蛋白质分子不能运动

B.生物膜在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参与

D.叶绿体中的一个氧分子要在同一细胞中被消耗需经过8层磷脂分子

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还原糖鉴定时所用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并且需要50-65℃水浴加热

B.可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C.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可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先上升后下降

D.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鲜黑藻小叶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并计数

5.下列关于科学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假说

B.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中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C.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6.下列关于从细胞中提取分离血红蛋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样品的处理过程分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

B.洗涤血红蛋白的目的是去除一些杂蛋白,所用试剂为生理盐水

C.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速度快

D.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打开状态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内放置铁粉与放置硅酸干凝胶的作用相同

B.纯碱既可用于清洗油污,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二氧化硫可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D.漂白粉长期放置会因氧化而变质

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4NA

B.密闭容器中2 

moI 

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目为2NA

C.在一定温度下,足量Zn与2 

moI浓硫酸反应产生NA个SO2分子

D.S2和S8的混合物共6.4g,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A

9.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苯和苯乙烯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

B.用溴水可以区分苯乙烯和乙苯

C.1mol苯乙烯最多可与4mol氢气加成,加成产物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

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都为7

10.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

目的

操作

A

Cu与浓硫酸反应后未见溶液变蓝色,为了观察生成了CuSO4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有SO4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该溶液中加入已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D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11.X、Y、Z、M、G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

G的单质可作水消毒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M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G的弱

B.化合物Z2M、MY2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C.ZX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X<Y<Z<M<G

12.实验表明钠离子聚合物新型电池正负极材料均表现出较快的电极反应动力学,使得电池具备高功率性能。

某钠离子聚合物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B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3-

C.充电时,电极A接电源负极

D.放电时,当转移0.5mol电子,NaI溶液中增加0.5NA个Na+

1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5℃时,AgBr在0.01mol/L的水溶液和NaBr溶液的溶解度相同

B.NaCN溶液和盐酸混合呈中性的溶液中:

c(Na+)=c(Cl-)+c(CN-)

C.25℃时,将0.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不断稀释,

减小

D.Na2CO3、NaHCO3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后:

3c(Na+)=2[c(C032-)+c(HCO3-)+c(H2CO3)]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辐射光,用这些光照射钠。

已知钠的逸出功为2.29eV,电子的电荷量为1.60×

10﹣19C,普朗克常量为6.63×

10﹣34J•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2.75eV

B.有4种辐射光能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C.从能级n=4跃迁到n=1的辐射光波长最长

D.从能级n=4跃迁到n=1的辐射光照射钠,产生的光电流最强

1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

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除R以外其余电阻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1=220

sin100πt(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

s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V

B.t=

s时,a、c两点电压瞬时值为110V

C.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D.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16.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此方法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

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出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

A.

B.

C.

D.

17.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之间的距离L1=3m,B、C之间的距离L2=4m.若物体通过L1、L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L等于(  )

mB.

mC.

mD.

m

18.如图,某同学想进行一项挑战,他两手水平用力地夹起一摞书保持静止,设手对书施加的水平压力F=220N,若每本书的质量均为0.90kg,手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书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2=0.3,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则该同学()

A.最多能夹住9本书B.最多能夹住19本书

C.最多能夹住14本书D.最多能夹住16本书

19.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O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

已知容器半径为R,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B.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C.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D.弹簧原长为R+

2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倾角为θ,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如果用与斜面成α角的力F拉着木块沿斜面匀速上滑.则有

A.F的最小值为2mgsinθB.F的最小值为mgsin2θ

C.当α=θ时F取最小值D.当α=0°

时F取最小值

2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已知该车刹车后第1个2s内的位移是24m,第4个2s内的位移是1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B.汽车甲刹车后最后一秒内位移为

C.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一定撞不上乙车

D.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4m/s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22.(9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所用电源频率为f,则:

(1)按照实验要求应该

A.要平衡摩擦力

B.要求悬挂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2)如图所示为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为依次排列的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

量出B、C、D、E点到A点的距离为d1、d2、d3、d4、则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用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23.(6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弹簧秤。

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

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O拉至某一位置。

然后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用一个弹簧秤和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必须将结点O拉至同一位置

(2)若在实验中,把木板竖直放置,同时用细绳OA跨过钉在木板上的光滑的钉子C,下端挂重力已知的钩码,细绳OB用一个弹簧秤钩住,如图所示,可以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和弹簧秤的拉力来调整橡皮筋与两细绳的结点O的位置。

图中OC与橡皮筋延长线的夹角为α,细绳OB与橡皮筋延长线的夹角为β,且α+β>90°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增加钩码个数后,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减小β,同时减小弹簧秤的拉力

B.增加钩码个数后,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增大β,同时增大弹簧秤的拉力

C.保持钩码个数不变,将钉子C向左移动一些,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增大β,同时增大弹簧秤的拉力

D.保持钩码个数不变,将钉子C向左移动一些,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减小β,同时增大弹簧秤的拉力

24.(12分)如图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小滑轮P的细线悬挂,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滑轮P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

是三根细线的结点,细线

水平拉着物体B,c

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不计,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重物A的质量为2kg,弹簧的伸长量为5cm,

=120°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多少?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3)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

25.(20分)如图,半径R=1.0m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B与长为L=0.5m的水平面BC相切于B点,BC离地面高h=0.45m,C点与一倾角为θ=37°

的光滑斜面连接,质量m=1.0kg的小滑块从圆弧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到达圆弧B点时小滑块对圆弧的压力刚好等于其重力的2倍,当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与一个质量M=2.0kg的小球正碰,碰后返回恰好停在B点,已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sin37°

=0.6,cos37°

=0.8,g取10m/s2),求:

(1)小滑块应从圆弧上离B点多高处释放;

(2)小滑块碰撞前与碰撞后的速度;

(3)碰撞后小球的第一次落点距C点的距离。

26.(13分)某班学生用SO2与含钡试剂探究化学反应原理,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已知:

Na2SO3(s)+H2SO4(浓)

Na2SO4+SO2↑+H2O,三个实验小组分别利用该实验装置,将不同试剂装入B试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第一组实验中,A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实验中,B试管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出现分歧,有同学认为白色沉淀是BaSO3。

有同学认为是BaSO4。

实验小组取出沉淀,继续加入足量_________,沉淀不溶解,说明沉淀应该是BaSO4。

实验中产生BaSO4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O2与新制氯水都具有漂白性,若两者同时使用则漂白能力(填“增强”、“不变”或“减弱”),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6分)氮化钙(C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遇水剧烈水解。

实验室可由氮气和钙加热制得,已知:

金属钙易与O2、H2O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省略部分固定装置)。

(1)氮化钙中所含的化学键为(填“共价键”或“离子键”)。

(2)球形干燥管中的干燥剂可选用碱石灰,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其作用。

(3)制备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①便于观察N2的流速,

②。

(4)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

①按图示连接好实验装置;

②;

③装入药品,打开活塞K并通入N2;

④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

⑤反应结束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N2,使装置冷却至室温;

⑥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5)上述步骤中③和④(填“能”或“不能”)交换,理由是。

(6)氮气不足会影响实验制得Ca3N2的纯度。

为测定氮化钙的纯度,实验结束后取一定量的固体混合物于足量水中,收集到气体共6.72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将该气体通入装有足量灼热CuO的硬质玻璃管中充分反应,测得硬质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减轻6.4g。

则Ca3N2的纯度为(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注:

氨气能被灼热氧化铜氧化,生成一种对环境无污染气体)

(7)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会生成大气污染物NO,下图是间接电化学法除NO,其原理如右图所示。

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阴极室溶液呈酸性);

NO

吸收池中除去NO的离子方程式为。

28.(14分)CoCl2可用于电镀,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电池前驱材料,由含钴矿(Co元素主要以Co2O3、CoO存在,还含有Fe、Si、Cu、Zn、Mn、Ni、Mg、Ca元素)制取氯化钴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①焦亚硫酸钠Na2S2O5,常做食品抗氧化剂。

CaF2、MgF2难溶于水。

②CoCl2·

6H2O熔点86℃,易溶于水、乙瞇等;

常温下稳定无毒,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有毒的无水氯化钴。

③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的pH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_,NaClO3具有氧化性,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中加入Na2S2O5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1中加入NaCl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Na2CO3溶液生成滤渣2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渣3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滤液3经过多次萃取与反萃取制备CoCl2晶体

(6)滤液3中加入萃取剂I,然后用稀盐酸反萃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制备晶体CoCl2·

6H2O,需在减压环境下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9分)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组成离子通道的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相应的离子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

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生物膜的功能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________的种类与数目越多。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与图一中的________(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

若需跨膜运输的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

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Na+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2分):

30.(11分)实验小组在所给材料中,选择适当的材料完成与酶相关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备选材料:

人唾液淀粉酶溶液、FeCl3溶液、蔗糖溶液、肝脏研磨液、H202溶液、冰块、斐林试剂、碘液、可溶性淀粉溶液

(1)用唾液淀粉酶溶液、蔗糖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作为实验材料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该实验应选择(试剂)检验实验结果。

酶的专一性是指。

(2)反位条件未知的情况下,肝脏研磨液催化H202溶液分解的速率(填“一定"

或“不一定”)大于FeCl3溶液催化H202溶液分解的速率。

若实验中发现FeCl3溶液组有一定量的气泡生成,而肝脏研磨液组几乎没有气泡生成,最可能的原因是。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选择H202溶液作为反应物的原因是。

某同学用可溶性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作为实验材料来完成该实验,请完善表格Ⅰ、Ⅱ、Ⅲ处的内容。

 分组

步骤

甲组

乙组

丙组

a.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b.Ⅰ

c.在相应温度下保温(5min)

 0°

II

100°

C 

d.III

e.向每组反应液中加入碘液

2滴

f.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将果胶酶进行固定化处理。

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物理吸附法和法进行固定,而细胞多采用法进行固定。

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

31.(14分)如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其叶肉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

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

请据图同答:

(1)若要测定图甲中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供选择的测定指标有(2分,答出任意一项即可)

(2)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

(3)图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若适当提高CO2的浓度,B点将移。

(4)丁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2分),光合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2分)。

(5)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加入可防止色素被破坏,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色素主要吸收光。

为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使用法,其原理是(2分)。

32.(11分)硝基苯酚是工业污水中的重要污染物,某同学欲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了筛选污泥中可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填“硝基苯酚”“硝基苯酚+牛肉膏”或“硝基苯酚”+葡萄糖)作为碳源,不采用其他两组的原因是(2分)。

(2)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

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

分析造成第二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