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987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a:

5:

{i:

0;s:

5607:

"初三数学2006年11月@#@切线长定理与弦切角定理@#@【知识要点】@#@一、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概念:

@#@@#@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R,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2.切线长和切线的区别@#@切线是直线,不可度量;@#@而切线长是切线上一条线段的长,而圆外一已知点到切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度量.@#@3.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A A@#@O A@#@C A@#@D A@#@B A@#@P A@#@要注意:

@#@此定理包含两个结论,如图,PA、PB切⊙O于A、B两点,①PA=PB②PO平分.@#@4.两个结论:

@#@@#@圆的外切四边形对边和相等;@#@@#@圆的外切等腰梯形的中位线等于腰长.@#@二、弦切角定理:

@#@@#@1.弦切角概念:

@#@@#@理解体弦切角要注意两点:

@#@①角的顶点在圆上;@#@②角的一边是过切点的弦,角的边一边是以切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2.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弦对的圆周角,该定理也可以这样说:

@#@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弧的度数的一半.@#@3.弦切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相等.@#@【典型例题】@#@A@#@例1已知PA、PB、DE分别切⊙O于A、B、C三点,若PO=13㎝,的周长为24㎝,,@#@·@#@@#@E@#@P@#@D@#@B@#@C@#@O@#@求:

@#@①⊙O的半径;@#@②的度数.@#@例2如图,⊙O分别切的三边AB、BC、CA于点D、E、F,若.@#@

(1)求AD、BE、CF的长;@#@

(2)当,求内切圆半径r.@#@·@#@@#@E@#@F@#@D@#@C@#@O@#@A@#@B@#@·@#@@#@E@#@F@#@D@#@C@#@O@#@A@#@B@#@例3如图,⊙O是的外接圆,的平分线CE交AB于D,交⊙O于E,⊙O的切线EF@#@·@#@@#@E@#@F@#@D@#@C@#@O@#@A@#@B@#@交CB的延长线于F.求证:

@#@@#@例4如图,AB为⊙O的弦,CD切⊙O于P,于C,于D,于Q.@#@Q@#@D@#@P@#@C@#@A@#@B@#@求证:

@#@@#@【课堂专练】@#@·@#@@#@A@#@O@#@PB@#@BB@#@M@#@1.如图,PA、PB分别切⊙O于点A、B,OP与⊙O相交于点,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B、@#@C、D、是的外心@#@2.若⊙O的切线长和半径相等,则两条切线所夹的角的度数为:

@#@()@#@B@#@A@#@C@#@D@#@E@#@A、B、C、D、@#@3.四边形中,有内切圆的是()@#@A、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4.如图,直线BC切⊙O于点A,则图中的弦切角共有()@#@A、2个B、3个C、4个D、6个@#@5.如图,AB为⊙O的直径,DB、DC分别切⊙O于B、C,若,则为()@#@·@#@@#@A@#@O@#@C@#@PB@#@EB@#@BB@#@A、B、C、D、@#@6.圆的外切平行四形一定是形.@#@7.圆外切梯形的周长为24cm,则它的中位线的长是㎝.@#@8.如图,AB是⊙O的直径,CE切⊙O于C,于D.@#@·@#@@#@A@#@O@#@C@#@DB@#@BB@#@E@#@若,则,.@#@9.如图,⊙O是的内切圆,D、E、F为切点,@#@·@#@@#@A@#@O@#@C@#@DB@#@BB@#@E@#@F@#@,则°@#@.°@#@.@#@10.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5㎝、12㎝,@#@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内切圆半径为㎝.@#@11.如图,直线AB、BC、CD分别与⊙O相切于点E、F、G,@#@·@#@@#@A@#@O@#@C@#@DB@#@BB@#@E@#@F@#@GB@#@且AB∥CD,若OB=6㎝,OC=8㎝,则,@#@⊙O的半径=㎝,BE+CG=㎝.@#@12.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交OP于点,@#@若,则⊙O的半径是㎝.@#@·@#@@#@A@#@O@#@PB@#@BB@#@M@#@13.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以垂直于底的腰AB为直径@#@的⊙O与腰CD相切于E,若此圆半径为6㎝,梯形ABCD的周长为38㎝,@#@·@#@@#@A@#@O@#@DB@#@BB@#@C@#@E@#@求梯形的上、下底AD、BC的长.@#@14.如图,AB为⊙O的直径,过B作⊙O的切线,C为切线上一点,连OC交⊙O于点E,AE的延长线交BC于D.

(1)求证:

@#@.

(2)若,求CD的长.@#@A@#@·@#@@#@O@#@DB@#@BB@#@C@#@E@#@【闯关练习】@#@·@#@@#@A@#@O@#@DB@#@BB@#@C@#@E@#@1.如图,中,,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切线DE交AC于E.求证:

@#@.@#@·@#@@#@A@#@O@#@DB@#@BB@#@C@#@E@#@2.如图,AB是⊙O的直径,AD、BC、CD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C、DO交AE于F,OC交BE于G.求证:

@#@

(1)

(2)四边形是矩形;@#@(3).@#@·@#@@#@A@#@O@#@BB@#@F@#@C@#@N@#@M@#@E@#@D@#@3.如图,⊙O的直径AB=12㎝,AM和BN是⊙O的两条切线,DC切⊙O于E,交AM于D,交BN于C,设.

(1)求与的函数关系,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

(2)若、是方程的两根,求、的值.(3)求的面积.@#@·@#@@#@A@#@O@#@C@#@E@#@D@#@4.如图,BC为⊙O的直径,,过点A的切线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E.

(1)试猜想是否等于?

@#@为什么?

@#@

(2)若,求⊙O的半径.@#@BB@#@5.如图,梯形ABCD内接于⊙O,AD∥BC,过B引⊙O的切线分别交DA、CA的延长线于E、F.@#@

(1)求证:

@#@;@#@

(2)已知BC=8,CD=5,AF=6,求EF的长.@#@·@#@@#@A@#@O@#@DB@#@BB@#@C@#@EB@#@FB@#@5@#@";i:

1;s:

24152:

"高一物理备课资料@#@第2单元:

@#@简谐运动

(二)@#@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单元的研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图象,并使学生了解振动的能量,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等现象和规律。

@#@@#@在研究振动的图象时,一定要做好实验,为了使硬纸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用一个电动机通过减速齿轮带动一个轮轴拉动硬纸板;@#@砂漏可以用饮料筒制做,漏斗下口不要太小,直径3~5毫米即可,有利于砂子流速合适,使演示顺利进行。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在演示阻尼振动时,也可以用上述实验、不过硬纸板要拉慢点,摆的振幅要小点。

@#@@#@受迫振动的演示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

@#@为了演示好这一实验可以组装一个如图的装置,电动机通电后,能够通过皮带轮带动曲轴转动,对弹簧施以驱动力,可使弹簧振子振动起来,在演示开始时首先演示弹簧振子自由振动,测出该振子的周期,而后演示受迫振动,给电动机通电,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动机转速,可以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其固有周期不同,而只与驱动力周期一致。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通过改变电动机转速而改变驱动力的周期,会发现驱动力周期越接近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时,弹簧振子的振幅越大,在二者周期相同时,弹簧振子振同幅最大,当驱动力周期小于固有周期时,振幅又将减小,再减小驱动力周期,振幅会变得更小。

@#@由此可定性地画出共振曲线。

@#@@#@【指点迷津】@#@1.同学们在观察振动图象的演示实验时要弄通:

@#@单摆摆动是围绕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硬纸板垂直摆动方向匀速拉动,砂子漏在硬纸板上得到图象实质上是振动位移在时间轴上的展开。

@#@所以用它可以表示质点振动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即该图象描述了振动质点在不同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同学们可观察出图象的特征:

@#@是个正弦(或余弦)的曲线。

@#@@#@3.这个图象的作用:

@#@@#@(a)你可以从图上找出振幅@#@(b)你可以从图上找出振动周期和频率@#@(c)你可以描述不同时刻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d)你可以描述某时刻的速度、加速度@#@4.简谐运动的能量:

@#@振子运动时能量的转化是和位移有密切关系的,请同学你在研究了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后,完成下表:

@#@@#@振子的运动@#@B→O@#@O→C@#@C→O@#@O→B@#@正负@#@变化@#@正负@#@变化@#@正负@#@变化@#@正负@#@变化@#@位移@#@+@#@减小@#@回复力@#@-@#@增大@#@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动能@#@减小@#@势能@#@增大@#@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在振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振动的机械能就是守恒的。

@#@@#@5.机械振动的分类:

@#@@#@(a)依据振动的特点分:

@#@@#@

(1)一般振动。

@#@@#@

(2)简谐振动。

@#@@#@(b)依据振动形成的原因分:

@#@@#@

(1)自由振动:

@#@使物体振动起来后,不再补充能量。

@#@其振动周期叫固有周期(频率)。

@#@@#@

(2)受迫振动:

@#@物体在驱动力作用下(周期性变化的外力)的振动。

@#@@#@其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频率)。

@#@而与本身的固有周期(频率)无关。

@#@@#@驱动力的作用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向振动物体提供机械能,补充能量,使振动继续下去。

@#@@#@当驱动力的周期(频率)与物体的固有周期(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此时发生共振现象,所以产生共振的条件是f驱=f周@#@(c)依据振幅的变化情况分:

@#@@#@

(1)等幅振动(又叫无阻尼振动)@#@

(2)减幅振动(又叫阻尼振动)@#@二、学海导航@#@【思维基础】@#@在掌握了以上知识后,请看以下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1.能从振动图象上看出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

@#@@#@例:

@#@如图所示,四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若它们是从同一时刻开始记时的。

@#@则:

@#@@#@

(1)哪个质点的振幅最大?

@#@振幅为多少?

@#@@#@

(2)哪个质点的周期最长?

@#@周期为多少?

@#@@#@(3)哪个质点的频率最大?

@#@频率为多少?

@#@@#@分析:

@#@这个题要求我们能利用数学知识,判断有关的物理量。

@#@这里要求我们首先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了什么?

@#@振幅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量?

@#@在图上如何表示?

@#@周期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量?

@#@在图上如何表示?

@#@频率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量?

@#@从图上怎么看出来?

@#@以上这些问题都讨论清楚了,此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1)a图振幅为1米,b图和c图振幅都是2米,d图振幅为3米。

@#@@#@

(2)c图是半个周期的图象,所以它的周期为8秒,其余三个a、d图周期为4秒,b图为2秒。

@#@@#@(3)∵@#@;@#@∴b图频率最大,f=0.5赫兹@#@2.能从图象上比较质点的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物理量。

@#@@#@例:

@#@上题四个图中,在第1秒末,哪个质点的加速度最小?

@#@@#@分析:

@#@首先要弄清,何时加速度最小?

@#@加速度与什么有关?

@#@第2秒末在图象上如何找?

@#@@#@横坐标是时间轴,从坐标轴上可找到1秒的位置,然后再想,什么时候加速度最小?

@#@加速度最小时,必定是回复力最小时,而回复力:

@#@F=-kx,只有x=0时回复力最小,因此看图象,哪个图象在1秒时x=0。

@#@@#@3.要求知道物体做简谐振动时机械能的转化情况,以及机械能守恒,并能定性地分析机械能随便振动位移的变化关系。

@#@@#@例:

@#@弹簧振子和单摆,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不断变化的,在平衡位置动能,势能;@#@在位移最大时势能,动能;@#@在任意位置时其动能与势能的和就是振动物体的能。

@#@振动的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

@#@@#@分析:

@#@要知道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动能最大,势能为零,而在最大位移时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并且能知道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运动时,是由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过程,而从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是由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其机械能的总量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4.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并且清楚决定受迫振动频率的因素。

@#@@#@例: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的频率,而跟物体的频率无关。

@#@@#@分析: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5.能利用机械能的知识计算单摆的机械能。

@#@@#@例:

@#@一个单摆的摆长为l,摆球质量为m,当摆角为@#@时,单摆的总机械能为多大?

@#@@#@分析:

@#@首先要弄清单摆的总机械能决定于什么因素?

@#@机械能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当单摆摆角为@#@时,摆球的重力势能如何求?

@#@@#@此题关键能找出摆球离开平衡位置后升高的高度,即可求出单摆的势能,@#@则总机械能E=E势=mgl(1-cos@#@)@#@6.能简单解释共振现象@#@例:

@#@洗衣机甩干时,每当它逐渐停下来的时候,机身总是在某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强烈振动,这是什么原因?

@#@@#@分析:

@#@当甩干机转动的频率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就要发生共振现象,此时就要发生强烈的振动。

@#@@#@7.能理解共振曲线的意义,并根据共振曲线分析有关具体问题。

@#@@#@例:

@#@如图示,是某物体作受迫振动的共振曲线,从图中可知这个物体振动的固有频率为赫兹,当驱动力频率由150赫增大到250赫的过程中,物体振动的振幅变化趋势是。

@#@@#@【学法指要】@#@例1.如图所示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在A、B、C、D、E、F各时刻中:

@#@@#@

(1)哪些时刻振子有最大动能?

@#@@#@

(2)哪些时刻振子有相同速度?

@#@@#@(3)哪些时刻振子有最大的势能?

@#@@#@(4)哪些时刻振子有最大相同的加速度?

@#@@#@分析:

@#@解决这个问题所需基础知识有:

@#@@#@

(1)会分析振动图象,知道各时刻振动方向。

@#@@#@

(2)知道图象上哪些点有最大位移?

@#@哪些点有最大速度?

@#@并且知道它们的方向。

@#@@#@(3)知道动能与速率平方成正比。

@#@@#@(4)知道最大势能在大小与振幅大小有关。

@#@@#@(5)知道最大回复力与最大位移的关系。

@#@@#@∵振动图象是振动在时间轴上的展开。

@#@@#@∴O、B、D、F点是在平衡位置上。

@#@而A、C、E点是在最大位移处。

@#@@#@再根据振动方向看:

@#@B、F两点是向下振动,D点是向上振动,可知它们虽速率相同但方向却相反。

@#@@#@最后再根据位移看:

@#@A、E两点位移相同,C点位移虽大小与上述两点相同,但方向相反。

@#@可知它们虽受力相同,但方向相反,这样加速度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2.如图所示为一单摆的振动图象,若取g=9.8米/秒,求

(1)单摆的摆长。

@#@

(2)从计时开始经过多少时间第一次达到势能最大?

@#@(3)在第2秒到第3秒这段时间内单摆的速度、动有和势能各是如何变化的?

@#@@#@分析: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掌握如下知识:

@#@单摆的周期公式,单摆的摆动时动能与势能变化的规律,单摆的机械能决定于什么?

@#@最后还要懂得振动图象如何表示振幅、周期、平衡位置,如何描述单摆做简谐运动。

@#@@#@要想求单摆的摆长,只有利用周期公式来求:

@#@T=@#@。

@#@周期T可从图象上确定:

@#@T=4秒。

@#@这样可算出l=3.972米。

@#@@#@从图示的振动图象可知,在计时开始,摆球恰好以沿x轴正方向的速度通过平衡位置O点,此时单摆有最大动能,随时间的延续,摆球越摆越高,速度不断变小,经过@#@其速度为0,此时势能最大,t=1秒。

@#@@#@由图象可看出t=2秒时,摆球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此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势能为零;@#@从t=2秒到t=3秒过程中,从图象上可看出是平衡位置摆向最高点,这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减小,势能不断增大,当t=3秒时,速度变为零,动能等于零,势能最大。

@#@@#@例3.汽车在一条起伏不平的公路上行驶,路面上凸起处相隔的距离大约都是16米,汽车的车身是装在弹簧上的,当汽车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时,车身起伏振动得最激烈,求弹簧的固有周期为多少?

@#@@#@分析:

@#@这个题要弄清题目叙述的是个什么现象?

@#@驱动力是如何产生的?

@#@驱动力的周期如何求?

@#@@#@汽车每行走16米经过一凸起处,汽车振动一次,形成一驱动力,当这驱动力的周期与弹簧的固有周期相同时,汽车发生共振,此时汽车振动最大,驱动力周期等于汽车经过两个凸起部分所用的时间,即T=@#@=2(秒)@#@三、智能显示@#@【心中有数】@#@本单元要掌握下述知识:

@#@@#@1.简谐振动的图象:

@#@表示了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从该图象上可看出,质点在振动过程中各个时刻的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在图象中还可看出振幅和周期。

@#@@#@2.简谐运动的能量:

@#@某时刻做简谐运动的系统总能量等于该时刻的动能与势能的和。

@#@@#@简谐运动的总能量是一个恒量,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等于最大位移处的势能,或在平衡位置时的动能。

@#@@#@单摆的总能量可用E=@#@来计算。

@#@@#@3.知道几种振动:

@#@@#@振动名称@#@形成的原因@#@特点@#@说明@#@简谐振动@#@弹簧振子或单摆在外力作用下,一旦离开平衡位置,而后不再受外力干扰@#@弹簧振子的周期只决定于振子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单摆的周期@#@T=2@#@振幅不随时间改变是等幅振动@#@受迫振动@#@物体在周期性变化的驱动力作用下振动叫受迫振动@#@达到稳定状态后的频率总是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当f固=f驱时振幅最大此时发生共振@#@阻尼振动@#@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振动物体的总能量逐渐减少@#@振幅随时间减小@#@【动脑动手】@#@1.如图所示为某一作简谐振动物体的振动图象,在t=3秒时,物体@#@

(1)位移为零、速度为零;@#@@#@

(2)位移为零、加速度为零;@#@@#@(3)速度最大、速度方向为正方向;@#@@#@(4)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2.如图,某单摆若分别从通过甲、乙、丙、丁四个位置开始计时,并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它们跟A、B、C、D四个振动图象的对应关系是:

@#@@#@

(1)甲对应B;@#@@#@

(2)乙对应D;@#@@#@(3)丙对应C;@#@@#@(4)丁对应A。

@#@@#@ @#@@#@3.如图所示为一单摆和它的振动图象,O为平衡位置B、C为最大位移处,规定向右为正方向,试回答:

@#@@#@@#@

(1)振幅和周期各为多大?

@#@@#@

(2)单摆在振动过程中通过哪个位置时,作为起始时刻(即t=0)?

@#@@#@(3)当t=0.75秒时,单摆通过哪个位置?

@#@运动的方向向哪里?

@#@@#@(4)在t=0.5─0.75秒的时间内,单摆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大小分别怎样变化?

@#@@#@4.当行驶着的火车的车轮接触到两条钢轨相接处的缝隙时,受撞击,使车厢在支持它的弹簧上振动起来。

@#@若弹簧的固有周期为T=0.5秒,每条钢轨长L=12米,求火车的速度是多大时车厢振动得最厉害?

@#@@#@5.在一根绷紧的绳上挂四个单摆A、B、C、D,它们的摆长之比为lA:

@#@lB:

@#@lC:

@#@lD=1:

@#@1:

@#@4:

@#@9。

@#@使A摆以一定的振幅做简谐振动时,其它三个摆也振动了起来,当它们振动稳定时,这三个单摆振动周期之比:

@#@TB:

@#@TC:

@#@TD=;@#@摆的根振动振幅最大,摆的振幅最小。

@#@@#@ @#@@#@答案:

@#@@#@【动脑动手】@#@1.

(2)、(3)、(4)。

@#@2.

(2)、(4)。

@#@3.

(1)4厘米,1秒;@#@

(2)B点;@#@(3)平衡位置,向左;@#@(4)位移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减小,动能将增大,势能将减小,机械能不变。

@#@4.24米/秒。

@#@5.1:

@#@1:

@#@1,B,D。

@#@@#@ @#@@#@四、同步题库@#@一、选择题@#@1.关于振幅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B.振幅大小表示振动能量的大小@#@C.振幅有时为正,有时为负@#@D.振幅大,振动物体的最大加速度也一定大@#@2.振动的周期就是指振动物体()@#@A.从任一位置出发又回到这个位置所用的时间@#@B.从一个最大偏移位置运动到另一个最大偏移位置所用的时间@#@C.从某一位置出发又以同一运动方向回到这个位置所用的时间@#@D.经历了两个振幅的时间@#@E.经达了四个振幅的时间@#@3.关于简谐振动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一周期变化一次。

@#@@#@B.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C.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D.大小变化是均匀的,方向一周期变化一次@#@4.一单摆摆长为l,若将摆长增加1m,则周期变为原来的1.5倍,可以肯定l长为()@#@A.2mB.1.5mC.0.8mD.0.5m@#@5.甲、乙两个单摆的摆长相等,将两上摆的摆球由平衡位置拉起,使摆角θ乙>θ甲<@#@5°@#@,由静止开始释放,则()@#@A.甲先摆到平衡位置B.乙先摆到平衡位置@#@C.甲、乙两摆同时到达平衡位置D.无法判断@#@6.对单摆的振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摆摆动时,摆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处处相等@#@B.单运动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合力@#@C.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回复力为零@#@D.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外力为零@#@7.单摆摆长为L,一次将摆球从平衡位置竖直提高到悬点后释放,另一次将其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于5°@#@的摆角后释放,上述两种情况下摆球到达平衡位置的时间相比较,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从悬点自由落下时间短B.摆动落下时间短@#@C.两种情况的时间等长D.无法判断@#@8.如图5-27是某振子作简谐振动的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27@#@A.因为振动图象可由实验直接得到,所以图象就是振子实际运动的轨迹@#@B.振动图象反映的是振子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并不是振子运动的实际轨迹@#@C.振子在B位置的位移就是曲线BC的长度@#@D.振子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方向即为该点的切线方向@#@E.由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周期和振幅@#@F.利用图象还能知道速度、加速度、回复力及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9.A、B两个弹簧振子,A的固有频率为f,B的固有频率为4f,若它们均在频率为3f@#@的策动力作用下作受迫振动,则()@#@A.振子A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f@#@B.振子B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3f@#@C.振子A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3f@#@D.振子B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4f@#@10.如图5-28所示为质点作简谐振动的图象,从图象可看出()@#@A.质点振动的频率为2.5Hz@#@B.质点振动的振幅为4cm@#@C.t1时刻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D.t1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11.图5-29为一物体作简谐振动的图象,根据图象判定下列哪个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而速度最大,方向沿x轴反方向()@#@A.1s末B.2s末C.3s末4.4s末@#@图5-28图5-29@#@12.下述概念正确的是()@#@A.自由振动必然是阻尼振动@#@B.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是受迫振动@#@C.振幅越来越小的振动是阻尼振动@#@D.受迫振动是等幅振动@#@E.振幅最大的受迫振动现象就是共振@#@F.等幅振动是无阻尼振动@#@13.如图5-30所示,一根水平细钢丝两边固定,它下面悬挂三个摆长为lA=1.00m,lB=@#@0.50m,lC=0.25m的单摆,三个摆球相同,现用周期变化的外力作用于细钢丝上,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外力的频率为0.5Hz时,B球振幅最大@#@B.外力的频率为1Hz时,A球振幅最大@#@C.外力的频率为1Hz时,C球振幅最大@#@D.外力的频率为2Hz时,A球振幅最大@#@图5-30@#@14.以下振动现象中表现为共振现象的是()@#@A.钱塘江大桥上正通过一列火车时的振动@#@B.挑水的人由于行走,使扁担和水桶上下振动,结果水桶中的水溢出@#@C.工厂中机器开动引起厂房的振动@#@D.快艇上的机关炮正连续向敌人射击时的振动@#@15.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振动,如图5-31所示,o为平衡位置,从某一时刻开始@#@(t=0)经过1/4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最大加速度,那么图5-32中正确反映振子振动情况的是()@#@图5-31图5-32@#@二、填空题@#@16.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悬线长为l,摆球直径为d,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时间为t,则重力加速度为大小g=。

@#@@#@17.甲、乙两单摆,在单摆动27次时间里,乙摆动了45次,已知甲摆摆长100cm,@#@则乙的摆长为cm。

@#@@#@18.越来越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物体在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当的频率等于物体的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

@#@@#@19.如图5-33所示的四个单摆系在同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固定,四个摆长LA=LB/2=LC=@#@2LD,当摆A作简谐振动后,其他三个摆中振幅最大的是摆。

@#@若摆A的周期为T,则其他三个摆的周期TB,TC=,TD=。

@#@@#@20.铁道上每根钢轨长12m,若支持车厢的弹簧固有周期是0.6s,那么列车以@#@m/s速度行驶时,车厢振动最厉害。

@#@@#@图5-33图5-34@#@21.如图5-34为一振动的单摆和它的振动图线。

@#@@#@

(1)单摆振动的起始位置是,在处加速度最大,振@#@幅是cm,周期为s,频率为Hz;@#@@#@

(2)若单摆以偏离平衡位置向右为正,G和F为振动的最大位移位置.那么图线中的O、@#@A、B、C、D各点对应振动过程右的位置是O对应,A对应,B对应,C对应,D对应;@#@O、B、D各时刻的速度方向为O向,B向,D向。

@#@@#@(3)从图线上看摆球振动中动能最大的点是,势能最大的点是@#@。

@#@@#@22.图5-35是一物体做简谐振动的图象,由图可知物体振动的振幅为cm,@#@周期是s,在0.6s时位移是cm,速度是m/s。

@#@@#@23.A、B两个弹簧振子,同时从平衡位置以相同的速度开始运动,它们的振动图象如@#@图5-36所示,已知A摆的周期为T,则B摆的周期为,它们第一次同时经过平衡位置且速度相同所需的时间是@#@图5-35图5-36@#@24.一个单摆,当它的摆长增加0.33m时,它的振动周期变为原来的1.2倍,这个单摆@#@原来的摆长是m。

@#@@#@25.如图5-37所示,摆长为L的单摆,原来的周期为T。

@#@现在在悬点O的正下方A点@#@固定一颗钉子,使OA=L/3,令单摆由平衡位置向左摆动时以A为悬点作简谐振动,则这个摆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是。

@#@@#@图5-37@#@26.把一个秒摆由地面移至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1倍的高处,则它的周期将变为@#@s。

@#@@#@27.一个单摆在山脚处(可以认为是海平面高度),测得其周期为T,将其移至山顶处,测得其周期变化了ΔT,不考虑摆长随温度变化,设地球半径为R,则山高为。

@#@@#@三、计算题@#@28.一个单摆的共振曲线如图5-38所示,试求该摆的摆长,g=9.87m/s2。

@#@若将此摆的@#@摆长调到0.8m,则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哪边移动?

@#@@#@图5-38图5-39@#@29.有一单摆振动的最大角度为5°@#@,图5-39为其回复力F与位移x的关系图线,摆@#@球质量为100g,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试求:

@#@@#@

(1)此单摆摆长和周期。

@#@@#@

(2)摆球的最大速度。

@#@@#@(3)画出单摆从A点开始振动的振动图线@#@30.一个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当振子运动至平衡位置左侧2cm时,@#@振子加速度为4m·@#@s-2,求当振子运动至平衡位置右测3cm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B、D;@#@2.C;@#@E;@#@3.C;@#@4.C;@#@5.C;@#@6.C;@#@7.A;@#@8.B、E、F;@#@9.B;@#@10.A、C;@#@11.A;@#@@#@12.A、C、E、F;@#@13.C;@#@14.B;@#@15.A@#@二、填空题@#@16.2π2h2(2ltd)/t2;@#@17.36;@#@18.振幅;@#@策动力;@#@策动力;@#@固有频率;@#@共振;@#@19.C;@#@T;@#@@#@T;@#@T;@#@20.20;@#@21.

(1)E;@#@F、G;@#@3;@#@2;@#@0.5;@#@

(2)E;@#@G;@#@E;@#@F;@#@E;@#@右;@#@左;@#@右;@#@(3)0、B、D;@#@A、C;@#@22.10;@#@1.2;@#@-10;@#@0;@#@23.@#@;@#@3T;@#@24.0.75;@#@25.@#@;@#@26.4;@#@27.@#@三、计算题@#@28.向右;@#@29.

(1)l=1m、T=2s;@#@

(2)0.28m/s;@#@(3)(见图5-40);@#@30.6m/s2、@#@水平向左@#@图5-40@#@";i:

2;s:

26025:

"高中化学必修一讲义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Word版含答案@#@第四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标要求]@#@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

@#@@#@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定容。

@#@@#@@#@1.容量瓶@#@2.配制步骤(以配制100mL0.100mol·@#@L-1Na2CO3溶液为例)@#@

(1)计算:

@#@根据n=c·@#@V知,n(Na2CO3)=0.01_mol,m(Na2CO3)=1.06_g。

@#@@#@

(2)称量@#@用天平准确称量Na2CO3固体1.1g。

@#@@#@(3)溶解@#@将碳酸钠固体转移至100mL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并冷却到室温。

@#@@#@(4)转移@#@②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定容@#@①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cm处。

@#@@#@②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③将容量瓶塞盖好,用食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提示:

@#@因为移液后的烧杯内和玻璃棒上沾有少量的溶质,必须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2.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前为什么要恢复至室温?

@#@@#@提示:

@#@容量瓶上标有的容积是指室温下的体积,若溶液的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而造成实验误差。

@#@@#@3.定容时,若不慎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

@#@@#@提示:

@#@重新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容量瓶的查漏方法@#@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①关键词:

@#@@#@注水→盖塞→倒立→观察→正立→旋180°@#@→倒立→观察。

@#@@#@②准确描述:

@#@@#@向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水,盖好瓶塞。

@#@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观察是否漏水。

@#@如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塞子旋转180°@#@后塞紧,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不漏水,该容量瓶才能使用。

@#@@#@

(2)选择容量瓶的原则——“大而近”原则@#@选择容量瓶遵循“大而近”原则:

@#@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

@#@如:

@#@需用480mL某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来配制溶液。

@#@@#@(3)容量瓶使用的“五不能”@#@①不能用容量瓶溶解固体;@#@②不能用容量瓶稀释浓溶液;@#@③不能把容量瓶加热;@#@④不能把容量瓶当做反应容器;@#@⑤不能用容量瓶长期存放溶液。

@#@@#@2.溶液的配制步骤及仪器@#@1.将下列配制溶液的过程排序:

@#@____________。

@#@@#@答案:

@#@④①⑦⑤⑥③②@#@2.实验室要配制2mol·@#@L-1稀硫酸250mL。

@#@@#@

(1)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1的浓硫酸__________mL。

@#@@#@

(2)配制过程中需要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填选项的标号)。

@#@@#@A.托盘天平 B.烧杯 C.量筒 D.烧瓶 E.玻璃棒@#@F.胶头滴管 G.试管 H.250mL容量瓶@#@(3)下列实验操作中,按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

@#@@#@A.将稀释、冷却后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中@#@B.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C.将量取的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烧杯中,搅拌并冷却至室温@#@D.向烧杯中加入约100mL蒸馏水@#@E.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F.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G.盖上瓶塞,并反复倒转摇匀@#@H.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瓶颈刻度处@#@解析:

@#@

(1)根据c(浓)·@#@V(浓)=c(稀)·@#@V(稀)可得@#@=2mol·@#@L-1×@#@250×@#@10-3L,V(H2SO4)≈27.2mL。

@#@@#@

(2)稀释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仪器为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3)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操作顺序,全面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

@#@

(1)27.2 

(2)B、C、E、F、H@#@(3)D、C、A、E、B、F、H、G@#@1.操作不当对溶液浓度的影响@#@以配制10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为例。

@#@@#@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变化的量@#@实际浓度(cB)@#@将烧杯中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洒出@#@nB减小@#@偏低@#@烧杯中溶液倾倒完毕,忘记洗涤烧杯和玻璃棒@#@nB减小@#@偏低@#@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V减小@#@偏高@#@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V增大@#@偏低@#@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V减小@#@偏高@#@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nB减小@#@偏低@#@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V增大@#@偏低@#@溶解前烧杯内有水@#@—@#@无影响@#@2.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产生的误差图解@#@

(1)仰视刻度线(图1)。

@#@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刻度线低于液面,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

(2)俯视刻度线(图2)。

@#@与仰视刻度线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使得加水量偏少,浓度偏大。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溶液,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低的是(  )@#@A.未冷却即转移、定容@#@B.未洗烧杯及玻璃棒@#@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D.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解析:

@#@选B A项未冷却即转移,最后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B项,未洗涤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项,俯视刻度线,导致V偏小,浓度偏大,D项没有影响。

@#@@#@2.某学生要配制500mL0.1mol·@#@L-1的氯化钠溶液,但实际配制出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9mol·@#@L-1,原因可能是(  )@#@A.称量时砝码生锈@#@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C.溶解用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D.胶头滴管加水后定容时仰视刻度@#@解析:

@#@选CD A项中称量时砝码生锈,使称得的NaCl的质量偏大,即配制的溶液的cB偏大;@#@B项中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制溶液的cB无影响;@#@C项中溶解用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会使溶质减少,从而导致所配制溶液的cB偏小;@#@D项中定容时仰视刻度,则V偏大,导致cB偏小。

@#@@#@[方法技巧]@#@误差分析的方法@#@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很多因素会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

@#@分析误差时,要根据cB=@#@,围绕实验操作对n或V的影响来分析。

@#@@#@

(1)凡是使nB增大的因素,使cB偏大。

@#@@#@

(2)凡是使nB减小的因素,使cB偏小。

@#@@#@(3)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B偏小。

@#@@#@(4)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B偏大。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用NaCl固体配制100mL1.00mol·@#@L-1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100mL容量瓶 B.试管 C.玻璃棒 D.胶头滴管@#@解析:

@#@选B 配制1.00mol·@#@L-1氯化钠溶液100mL,配制顺序是: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不会使用到试管。

@#@@#@2.实验室中需要配制1mol·@#@L-1的NaCl溶液97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是(  )@#@A.950mL容量瓶     B.500mL容量瓶@#@C.1000mL容量瓶D.任意规格的容量瓶@#@解析:

@#@选C 配制溶液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容量瓶,一般容量瓶的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通常选择大于等于溶液体积的容量瓶,即题给实验中选择1000mL的容量瓶。

@#@@#@3.下图是某同学用500mL容量瓶配制0.10mol·@#@L-1NaOH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A.1处B.2处@#@C.3处D.4处@#@解析:

@#@选C 第①步应把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第④步玻璃棒应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的部分;@#@第⑤步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

@#@即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有3处错误。

@#@@#@4.要配制500mL0.2mol·@#@L-1的Fe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①在天平上称取ag绿矾(FeSO4·@#@7H2O),将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将所得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液都转入容量瓶。

@#@@#@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填写下列空白:

@#@@#@

(1)ag绿矾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

(2)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配制时遗漏步骤④,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______;@#@若操作步骤②时有溶液溅在容量瓶外,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解析:

@#@

(1)绿矾质量为0.2mol·@#@L-1×@#@0.5L×@#@278g·@#@mol-1=27.8g。

@#@

(2)配制溶液的步骤为:

@#@计算→称量→溶解→洗涤→定容→摇匀。

@#@(3)若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损失,浓度偏低。

@#@(4)若水超过了刻度线,已无法补救,只能重新配制。

@#@同样溶液外溅的处理方法也是必须重新配制。

@#@@#@答案:

@#@

(1)27.8 

(2)①→②→④→③→⑤ (3)偏低 (4)重新配制 重新配制@#@一、单项选择题@#@1.在容量瓶上无需标记的是(  )@#@A.温度         B.浓度@#@C.刻度线D.容积@#@解析:

@#@选B 容量瓶上标记着温度、容积、刻度线。

@#@@#@2.实验室配制1mol·@#@L-1盐酸250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A.250mL容量瓶B.托盘天平@#@C.胶头滴管D.烧杯@#@解析:

@#@选B 配制250mL的盐酸溶液,需要使用250mL的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3.使用胆矾(CuSO4·@#@5H2O)配制0.1mol·@#@L-1硫酸铜溶液,正确的操作是(  )@#@A.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g溶解在1L水中@#@B.称取胆矾25g溶解在1L水中@#@C.将25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L@#@D.将16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L@#@解析:

@#@选C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由于本身含有结晶水,所以应取样品250g·@#@mol-1×@#@0.1mol·@#@L-1×@#@1L=25g溶于水,然后将溶液稀释至1L。

@#@@#@4.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1的NaOH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的质量分别是(  )@#@A.950mL,76.0gB.500mL,80.0g@#@C.1000mL,80.0gD.1000mL,76.0g@#@解析:

@#@选C 配制950mL溶液需选用1000mL的容量瓶,所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1L×@#@2mol·@#@L-1×@#@40g·@#@mol-1=80.0g。

@#@@#@5.为了配制100mL1mol·@#@L-1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个操作:

@#@@#@①NaOH用纸盛载进行称量 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 ③NaOH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 ⑤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线相切@#@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解析:

@#@选D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等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时,须用干燥而洁净的烧杯或表面皿,先称出烧杯或表面皿的质量,然后放入NaOH,再称出它们的总质量,用差减法得出NaOH的质量;@#@步骤③中,应待稀溶液冷却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步骤⑤中,定容时,先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6.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解析:

@#@选A ①对于天平来说,右盘应放砝码,其质量加上游码读数即为物质的质量,如果位置颠倒,则会使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小于所需质量,最终导致浓度偏低;@#@②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会使浓度偏低;@#@③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浓度;@#@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导致加水偏少,浓度偏高;@#@⑤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低。

@#@@#@二、不定项选择题@#@7.精确配制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仪器时,使用500mL容量瓶@#@B.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C.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D.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中@#@解析:

@#@选D A项,容量瓶的规格应与所配制溶液的体积相一致,若要求配制的溶液体积和容量瓶容量不相等,应选择容积略大于要求配制的溶液体积的容量瓶。

@#@本题应选用250mL容量瓶,错误;@#@B项,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的仪器,错误;@#@C项,氢氧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放热,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将热溶液注入其中会造成误差,错误;@#@D项,在配制过程中,容量瓶是否有水不受影响,正确。

@#@@#@8.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4gNaOH配制0.1mol·@#@L-1NaOH溶液1000mL时,砝码错放左盘@#@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解析:

@#@选D A项俯视刻度线,将会使量得盐酸的体积小于计算值,导致浓度偏低;@#@B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使溶液浓度偏小;@#@C项由于所称NaOH固体的质量为整数,不需移动游码,故称得固体NaOH的质量是准确的,不会影响到配制溶液的浓度;@#@D项因热胀冷缩之故,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9.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解析:

@#@选BD A项,用天平称量固体试剂,试剂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天平称量应遵循“左物右码”,错误;@#@B项,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正确;@#@C项,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洒落,错误;@#@D项,胶头滴管不能深入容量瓶内,应在容量瓶正上方,悬空滴加,正确。

@#@@#@三、非选择题@#@10.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L-1的NaOH溶液240mL:

@#@@#@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⑦定容 ⑧冷却 ⑨摇动@#@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

@#@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

@#@@#@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

@#@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g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_。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解析:

@#@

(1)配制1.0mol·@#@L-1NaOH溶液的步骤为:

@#@计算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洗涤烧杯及玻璃棒→摇动容量瓶→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反复上下颠倒,摇动容量瓶。

@#@根据实验步骤即判断出所用仪器还有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

(2)该同学将砝码与烧杯放反了,所以称得烧杯的质量为(20g+10g)-2.6g=27.4g,应称NaOH质量为1.0mol·@#@L-1×@#@0.25L×@#@40g·@#@mol-1=10.0g。

@#@@#@(3)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为查漏。

@#@@#@(4)A使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B、C使体积减小,浓度偏高;@#@D多加了水,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答案:

@#@

(1)②①③⑧⑤⑥⑨⑦④ 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27.4 10.0 (3)查漏 (4)B、C@#@一、单项选择题@#@1.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容量瓶前都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C.称好的固体试样需用纸条小心地送入容量瓶中@#@D.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解析:

@#@选A 容量瓶使用前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A正确;@#@容量瓶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B错误;@#@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C错误;@#@摇匀后凹液面应当下降,因刻度线以上内壁粘附有溶液,此时不能再加水,否则会稀释所配制溶液,D错误。

@#@@#@2.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解析:

@#@选C 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3.配制100mL1.0mol·@#@L-1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解析:

@#@选D 10.6g无水碳酸钠应加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不能直接加入到100mL容量瓶中。

@#@溶解后的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瓶中。

@#@@#@4.利用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来配制1.0mol·@#@L-1CuSO4溶液500mL,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下列情况会引起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A.称取硫酸铜晶体80.0g@#@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硫酸铜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洗涤@#@D.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解析:

@#@选B A项,CuSO4·@#@5H2O物质的量为0.50mol,其质量为250g·@#@mol-1×@#@0.50mol=125g,称取80.0g会使溶质质量不足,从而引起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项,俯视时实际加水量少于应加的水量,即体积偏小,因此物质的量浓度偏高;@#@C项,此做法会使溶质损失,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项,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少,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二、不定项选择题@#@5.下列对实验操作分析错误的是(  )@#@A.配制0.1mol·@#@L-1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0.5mol·@#@L-1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中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解析:

@#@选BD A项,配制0.1mol·@#@L-1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正确;@#@B项,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根据热胀冷缩可知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大,因此物质的量浓度偏低,错误;@#@C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砝码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偏大,因此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正确;@#@D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错误。

@#@@#@6.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mol·@#@L-1的碳酸钠溶液1000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g@#@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D.定容时,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解析:

@#@选B A项,应称量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为0.5mol·@#@L-1×@#@1L×@#@286g·@#@mol-1=143g,偏低。

@#@B项,俯视刻度线,体积偏小,浓度偏高。

@#@C项,没有洗涤,造成转移溶质偏少,浓度偏低。

@#@D项,造成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三、非选择题@#@7.实验室配制500mL0.2mol·@#@L-1的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天平上称出14.2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转移至容量瓶中;@#@@#@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E.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b.没有进行上述操作步骤D@#@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d.砝码上沾有杂质@#@e.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解析:

@#@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使用的仪器有一定规格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量筒。

@#@@#@(3)根据c=@#@=@#@进行判断。

@#@a.俯视使V减小,故使c偏高;@#@b.未进行洗涤,使n减小,故使c偏低;@#@c.V增大,故使c偏低;@#@d.m增大,故使c偏高;@#@e.无影响。

@#@@#@答案:

@#@

(1)ABDCE 

(2)量筒 胶头滴管 500mL容量瓶 (3)ad@#@8.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mL0.2mol·@#@L-1的稀H2SO4。

@#@可供选择的仪器有:

@#@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用不到的有(填代号)________。

@#@@#@

(2)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

@#@现有①10mL、②50mL、③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

@#@@#@(3)将浓H2SO4加入到适量蒸馏水中稀";i:

3;s:

6762:

"高中物理重力弹力练习题@#@高中物理重力-弹力练习题@#@高中物理重力,弹力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5•南京)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2.(2014•杨浦区一模)有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若将其中央挖掉一个小圆,则薄板的余下部分(  )@#@A.重力减小,重心随挖下的小圆板移走了@#@B.重力和重心都没改变@#@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D.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 @#@3.(2015•兴平市校级一模)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但不是受力物体@#@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作用力@#@ @#@4.(2014•湖南一模)用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小球和弹簧的受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的施力物体是弹簧B.F2的反作用力是F3@#@C.F3的施力物体是地球D.F4的反作用力是F1@#@ @#@5.(2015•兴平市校级一模)如图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两段质量相等的木料做成的,D是AC边线的中点,F是AB段的中点,G是BC段的中点,E是F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A.B点B.D点C.E点D.G点@#@ @#@6.(2015•杨浦区一模)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长为l,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端面与桌边平行.A木块放在B上,右端有@#@伸出,为保证两木块不翻倒,木块B伸出桌边的长度不能超过(  )@#@A.@#@B.@#@C.@#@D.@#@ @#@7.(2013•洪泽县校级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物体A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下滑,则A受到的作用力是(  )@#@A.重力、弹力和下滑力B.重力和弹力@#@C.重力和下滑力D.重力、压力和下滑力@#@ @#@8.(2014•上海)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  )@#@A.F增大,N减小B.F减小,N减小C.F增大,N增大D.F减小,N增大@#@ @#@9.(2015•海南)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物体A、B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A.@#@B.@#@C.@#@D.@#@ @#@10.(2015•绵阳模拟)如图,光滑斜面的底端固定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质量相同的A、B两物体由轻弹簧连接,放在斜面上,最初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B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B物体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上建立Ox坐标轴,在物体A离开挡板之前(弹簧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外力F和挡板对A物体的支持力N随B物体的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B.@#@C.@#@D.@#@ @#@11.(2015•云南校级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力个数为(  )@#@A.3B.4C.5D.6@#@ @#@12.(2014•咸阳一模)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  )@#@A.绳子上拉力可能为零@#@B.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C.地面与物体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A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13.(2015•云南校级学业考试)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测得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B.mg•△lC.@#@D.@#@ @#@14.(2010•湖南)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B.@#@C.@#@D.@#@ @#@15.(2015•江门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受到3个力的作用@#@B.滑块受到的合力为零@#@C.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的大小为Fsinθ@#@D.仅增大拉力F,滑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16.(2015•上海一模)如图,质量mA>mB的两个物体A、B叠放在一起,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竖直墙面向上匀速运动.现撤掉F,则物体A、B在沿粗糙墙面运动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A.@#@B.@#@C.@#@D.@#@ @#@17.(2015•长宁区一模)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下楼,如图所示,则在加速过程中,人受力的示意图为(  )@#@A.@#@B.@#@C.@#@D.@#@ @#@18.(2015•渭南一模)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N、F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则物体b受力的个数为(  )@#@A.3B.4C.5D.6@#@ @#@19.(2014•浏阳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两个同样的弹簧秤每个自重都是0.1N,下端挂钩的重力忽略不计,甲“正挂”,乙“倒挂”,在乙的下方挂上重0.2N的砝码,则甲、乙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  )@#@A.0.2N  0.3NB.0.3N  0.2NC.0.3N  0.3ND.0.4N  0.3N@#@ @#@20.(2015•海南)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木块A.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伸长为△l(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木块A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  )@#@A.△lB.k•△lC.@#@D.@#@ @#@ @#@高中物理重力,弹力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D2.C3.C4.B5.C6.B7.B8.A9.B10.AD11.C12.A13.D14.C15.BC16.A17.A18.C19.C20.B@#@ @#@";i:

4;s:

43:

"格兰仕G8023YSLV2型微波炉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