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05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古史 吐血整理Word格式.docx

早期猿人(能人)——晚期猿人(巨人)——晚期智人(新人)(300万年-170万非洲)(200万-50万年前,欧亚大陆)(30万-5万年前欧亚大陆全世界)注:

在此过程中:

劳动起了关键因素(恩格思)

2.人类开始由几个聚居地向世界各地扩散开去

(1)时间:

4至5万年前

(2)主要扩散区域:

美洲,澳大利亚

(3)原因:

1、火的使用——烤食增加体质;

2、石骨针的发明,开始掌握缝纫技术,制造衣服来防寒。

(4)结果:

在分散的过程中,由于各集团适应了各自不同的环境,而相对融绝形成种族

3.人类经济形态的变化:

采集狩猎(旧石器时代)——渔猎(新石器时代)——农业(新石器后期)——畜牧业(金?

时代)

4.农业革命(P23)思考题

(1)发生较晚的原因:

1缺乏动力2供栽培的植物较少和可供饲养的种类较少,因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2)发生的原因:

地球的变动,破坏了人类与地球的平衡,人类为了生存不得生产食物

(3)农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复习思考题)共六点:

1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类?

自然3生活方式的变化4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5种族格局6人类文明的产生

(3)早期农业传播方式1地力消耗2环境承载能力小

5.大规模牧业出现是在马,骆驼出现后解决了交通问题而产生的

6.文明:

历史学中:

文明指一种先进的文化,——条件:

1较广泛的使用文字

2文人科学和自然科学初步形成

3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比较完备。

文化尚未有文字总的发展水平比较低下的社会或时期,广义指知识和艺术的成就,如文学,艺术,音乐,哲学和科学

7.血缘家族:

最早的人类组织形式:

在血缘家族中,婚姻按班辈划分,所有的兄弟姐妹,包括从兄弟姐妹之间可以互为夫妻,亲子之间的婚姻被禁止,同原始的杂交相比,无疑是婚姻形态的进步

8.母系氏族:

一个稳定的血族集团,它是在人类生产力获得初步发展,能维持群体生活,并产生族内近亲通婚禁忌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同族外婚是同时产生的

9.农村公社:

按村居的地缘关系构成,是土地公有向土地私有的过渡:

包括两种所有制的形式(经济组织形式的转变)

10.军事民主制:

既存在军队首长的众权力,又存在氏族民主制的因素。

它大多在部落的基础上构建,基本机构包括全部未成年的男子组成的民众会、氏族贵族组成的议事会和军事首长(特点:

过渡时期的政治组织形式,原始——奴隶)

11.图腾崇拜:

原始宗教是指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或个人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品(图腾),原始人把写自己密切又关的图腾当作自己的亲属,认为同自己又共同的血缘关系或认为氏族起源于此,而为了表达对它的崇敬,氏族往往以它来命名。

 

一、简述古代埃及的统一。

埃及统一国家的出现大约发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完成。

关于埃及国家统一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美尼斯以武力统一上下埃及,这一论点的主要证据是纳尔迈调色板。

目前,“和平渐进论”比较流行,并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

该理论认为,统一国家的出现是小规模的渐进的文化融合的结果,即涅伽达文化向北扩展是统一国家出现的前提,而决非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另一个政治势力的武装征服。

二、简述古王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古王国是古代埃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形成期。

古王国时期,神化王权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中央政府组织机构趋于完善,地方行政组织基本形成。

在统一国家的基础上,埃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早王朝时期,神化王权思想已经初见端倪。

古王国时期,王权得到进一步神化。

国王人格的神化和王权的神化使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

为了对国家进行有效的关系,国王还设立了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三、简述第一中间期的内战。

比斯王朝,即第十一王朝,兴起于埃及南部的底比斯城。

第十一王朝由因泰甫家族创建,后由蒙图霍特普二世(公元前2055年——前1985年)把王室族名从因泰甫改为蒙图霍特普。

蒙图霍特普二世统治的第十四年,提尼斯州反叛,以此为由,他发动了一场北进的军事行动,由此揭开了南北战争的序幕。

经过30余年的征战,在蒙图霍特普二世统治的第四十六年,埃及重获统一。

第一中间期自此宣告结束,埃及进入中王国时期。

四、简述第十二王朝时期中央政权和地方贵族势力的斗争。

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实施后,第十二王朝的统治趋于稳固。

但是一股威胁王权的力量始终存在,它主要来自于地方贵族。

他们在第一中间期时期业已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在第十一王朝末期的内战中大力支持阿蒙奈姆海特。

故此,在第十二王朝初期,中央政府不得不承认他们在一定区域内获得的绝对统治权。

地方贵族们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管理机构和一小支常备军,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按照他们自己的统治年代来纪年,自行征收辖区内的租税,并把坟墓修建在自己的统辖区内。

地方贵族势力的这些特权严重地阻碍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为了消弱地方贵族的势力,中央政府首先把各地方(州)管理者的任命权收归中央,在重新任命官员的同时,对各州的疆域进行重新勘定。

如此,地方行政管理被牢牢地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

接着,通过逐代缩小地方贵族统治者的权限,最后将其调至中央政府的办法消弱他们在地方的实际统治权。

到塞索斯特里斯三世统治时期,地方贵族势力被削夺殆尽。

这位国王把全国分成四个区,分设四位管理者,并直接向国王负责。

至此,第十二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五、简述希克索斯王朝的统治。

中王国灭亡后,埃及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二个混乱时期——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包括第十五王朝和第十七王朝。

第十五王朝即为希克索斯王朝(公元前1650年—前1550年),希克索斯一词是埃及语赫卡哈苏特(意为外国的统治者)的希腊语形式。

他们是来自黎巴嫩北部到约旦高地的巴勒斯坦区域内讲西塞姆语的阿摩利人。

第十三王朝末期,当埃及衰落时候,居于巴勒斯坦地区的一支阿摩利人逐渐强大起来,他们越过西奈半岛用强大的武力征服了埃及,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希克索斯王朝。

据曼涅托记载,希克索斯人征服埃及后,首先选定孟斐斯为首都,后来他们才迁都阿瓦利斯。

阿瓦利斯地处三角洲东部,既便于同希克索斯人的故乡巴勒斯坦联系,又可防御亚洲其他部族的进犯。

由于埃及人毁掉了几乎所有希克索斯王朝的纪念物,因此,对于这一王朝的行政管理机构,我们所知甚少。

从仅存的文献中,我们看到,希克索斯王朝的国王延用了埃及国王的“上下埃及国王”这一王衔,而希克索斯王朝的行政管理系统中的最高官职则是财政大臣。

他的职能和古王国、中王国时期的宰相维西尔的职能相同,总揽全国事务,并直接向国王负责。

这些事例表明,希克索斯王朝的行政管理机构是一种埃及化的统治机构。

也许希克索斯王朝曾直接任用过埃及人来组织和完善其统治秩序。

希克索斯人征服埃及以后,第十三王朝仍然存于底比斯,这个王朝被顺延成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580年——前1550年),而这时候统治努比亚的政权则是科尔玛王国。

根据卡摩斯石碑记载,科尔玛王国是希克索斯王朝的属国,第十七王朝也即底比斯王朝最初也归希克索斯王朝统治。

希克索斯王朝是埃及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希克索斯人的亚洲血统,致使这一时期的埃及对外交往,特别是与他们的故乡巴勒斯坦地区的交往十分密切。

有据可查的埃及与爱琴文明的交往也始自希克索斯王朝。

大量移民的涌入为埃及带来了许多先进文化,如复合弓箭、马和战车等,它们成为新王国对外战争的制胜法宝。

而往来于世界各地的埃及商人和政府官员又把埃及文化传播到国外,促进了各国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以后一个真正的世界帝国——新王国的诞生创造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六、简述新王国时期的对外战争。

18、19王朝的法老致力于对外扩张,与近东诸强抗衡,最终确立了埃及作为一个军事强国的地位。

扩张的两个主要目标是南方的努比亚和东北的叙利亚、巴勒斯坦。

在努比亚设立有法老直接任命管理的总督,直接控制努比亚这一埃及重要的商贸基地,带有更多的殖民色彩。

相比之下,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统治宽松的多。

主要是控制该地各自为阵的效果,主要靠军事征服而不是设立固定的管理机构进行控制。

与强国米丹尼和赫悌发生激烈冲突后最终各自划定势力范围,和米丹尼达成友好协议,和亲,与赫悌缔结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体现平等原则的合约。

根据文学作品《塞肯奈拉和阿坡菲斯之争》的描述,公元前1560年,在第十七王朝的国王塞肯奈拉统治时期,埃及了开始了驱逐希克索斯人的战争。

经过他的儿子卡摩斯的统治,到卡摩斯的弟弟和继承人阿赫摩斯统治时期(公元前1550年——前1525年),埃及才最后完成了对希克索斯人的驱逐。

这段历史被详细记录在两块《卡摩斯石碑》中,而第十八王朝初期的《艾伯纳之子阿赫摩斯自传体铭文》也讲述了埃及军队攻打希克索斯王朝首都阿瓦利斯城的过程。

据文献记载,埃及军队用11年时间才攻陷阿瓦利斯。

阿赫摩斯驱逐希克索斯人出埃及,标志着埃及历史进入到第十八王朝统治时期。

从此,埃及的帝国时代来临了。

阿赫摩斯把希克索斯人驱逐出埃及后,乘胜追击,直抵希克索斯人的故乡巴勒斯坦。

在巴勒斯坦地区,几年后,希克索斯人的力量被埃及消灭。

2、图特摩斯三世的战争和帝国的创立

第十八王朝建立后,埃及继续致力于对外战争。

尽管第十八王朝初期的对外战争继续打着驱逐希克索斯人的旗号,但是实质上,这时的埃及对外战争已经由驱逐希克索斯人的民族解放战争逐渐转变为侵略战争。

阿赫摩斯的继承人阿蒙霍特普一世膝下无子,女婿图特摩斯一世继承了王位。

军事将领出身的图特摩斯一世统治时期(公元前1504年——前1492年),埃及多有战事。

在他统治的第三年,他的兵锋北达幼发拉底河,南达尼罗河第四瀑布。

这是埃及历史上所征服的最远区域。

图特摩斯二世的短暂统治后,他的儿子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479年——1425年)即位。

在图特摩斯三世统治的第七年,图特摩斯二世的妹妹即王后哈特普苏特(公元前1473年——前1458年)宣布自己为埃及法老,与图特摩斯三世联合执政。

图特摩斯三世统治的头二十年,埃及少有战事,并且很有可能丢失了前几代国王所征服的土地。

图特摩斯三世统治的第二十二年,哈特普苏特死亡,图特摩斯三世开始独立执政。

年轻气盛的图特摩斯三世独立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米格都战役是图特摩斯三世一系列亚洲战役的首战,它是古代世界中记载最为完好的一次战役,被详细地记录在图特摩斯三世年鉴等文献中。

此次征伐的目的是为了镇压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反叛。

反叛的军队集结在米格都城,首领是卡代什王子,并得到米坦尼国王的支持。

此次战役以埃及大获全胜告终,图特摩斯三世彻底摧毁了其中的三座城市。

米格都战役结束后,图特摩斯三世在巴勒斯坦又进行了16次征伐。

正是通过这17次战役,埃及确立了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一个横跨亚非两洲的帝国出现在近东的政治舞台上。

图特摩斯三世在对亚洲发动战争的同时,也对努比亚进行了征伐,并在尼罗河第四瀑布附近的涅帕塔城建立了统治中心。

然而,埃及在努比亚采取了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不同的政策。

对于归顺埃及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城市,埃及采取附属国统治的政策。

埃及一方面让它们通过宣誓的形式向埃及国王表示效忠并交纳贡赋;

另一方面让它们保持原有的统治机构,而埃及只派一些高级官员和一小支军队长期驻扎在这些城市,代表埃及国王对他们实行宗主权力。

对于努比亚,埃及则采取直接统治的政策,即埃及派驻努比亚的最高官员——库什总督直接对埃及国王负责。

七、简述埃赫那吞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一)改革的时代背景:

1、阿蒙神庙祭司集团政治经济势力极度膨胀,他们与地方贵族相勾结,对法老专制王权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法老以宗教改革的形式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2、新王国时在对外战争中兴起的军事贵族阶层,坚决反对以阿蒙祭司集团代表的世袭贵族染指政权,支持法老同他们的斗争,这一阶层成为宗教改革的重要社会基础。

(二)改革的过程、措施 

1、提拔任用新兴中小奴隶主贵族,加强王室统治力量;

2、创立崇拜太阳神阿吞的一神教,消除阿蒙神庙势力的影响;

3、营建新都,摆脱旧势力影响;

4、在文学艺术方面,摒弃传统的文学艺术风格,提倡真实地描写世界和一切事物。

(三)改革的失败及其原因 

1、以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十分强大且根深蒂固;

2、改革者内部的分裂、埃赫那吞的某些举措失误,使原本支持改革的军队、官僚奴隶主离开了改革,从而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

3、人民群众并未从改革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的负担更为加重,因而也对改革缺乏热情;

4、埃赫那吞的接班人过于软弱,背弃了改革。

(四)实质 

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力量同以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为代表的地方世袭贵族分权力量之间的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五)改革的历史评价 

1、沉重打击了阿蒙祭司集团和地方世袭贵族的势力,提高了自由民中等阶层的地位,暂时加强了中央集权;

2、冲破了文艺领域中的传统的创作模式,在埃及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从多神教向一神教发展是宗教史上一大进步;

4、改革之失败使埃及文明失去了一次重新振兴的机会。

八、简述第二十六王朝时期埃及的对外联系。

塞易斯王朝统治初期,菩萨姆提克一世致力于埃及政权的稳固。

公元前656年,他通过把女儿过继给底比斯“阿蒙圣女”的方式,把原本听命于努比亚王朝的底比斯地区归于自己的统治,从而在埃及全境建立起统一政权。

政治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使塞易斯王朝的经济繁荣。

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频繁,大量的埃及谷物和纸草流向东地中海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埃及所需的铜等原料也源源不断地进口到埃及。

经济繁荣集中反映在建筑的数量和质量上,塞易斯王朝的国王们继续在卡尔纳克建造神庙,而底比斯地区的官员坟墓群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装饰精美。

塞易斯王朝的艺术风格秉承了埃及的传统艺术,故此,这一时期被视作埃及传统艺术的复兴时期。

从塞易斯王朝开始,埃及完全融入东地中海世界。

这一王朝的对外政策被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与势力较弱的国家联手对抗势力强国和重新征服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地区。

在这一政策的驱动下,菩萨姆提克一世支持巴比伦反对亚述,直到亚述灭亡。

巴比伦强盛后,埃及转而支持巴比伦的对手直至波斯成为东地中海世界的主要势力。

尼克二世(公元前610年——前595年)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从公元前610年-前605年,他在叙利亚作战,但却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601年,他击退了巴比伦国王对埃及的进攻。

他还在地中海和红海为埃及装备了带有三层桨的战舰,并开凿了尼罗河—红海运河,为埃及与地中海世界的联系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水上通道。

公元前591年,菩萨姆提克二世(公元前595年——前589年)长驱直入努比亚,直捣努比亚王朝的首都涅帕塔。

这次战争结束了自努比亚王朝退出埃及境内以来形成的和平局面,自此以后,努比亚王朝从埃及的政坛上彻底消失。

阿皮瑞斯(公元前589年——-前570年)继续执行塞易斯王朝的对外政策,支持巴勒斯坦诸城反对巴比伦。

公元前586年的“巴比伦之囚”发生后,许多犹太人逃往埃及,并聚居在埃及南部的艾利芬提尼城(大象城)。

公元前570年,埃及军队在与希腊人作战时哗变,军事将领阿玛西斯(公元前570年——前526年)自立为王。

从塞易斯王朝的第一位国王菩萨姆提克一世开始,埃及便开始使用希腊雇佣兵作战。

战事结束后,一些希腊人便定居埃及。

与此同时,大批希腊商人和手工业者来到埃及。

到阿玛西斯统治时期,埃及的希腊人人数剧增。

为限制希腊人的贸易活动,减少埃及人和希腊人的摩擦,阿玛西斯在三角洲地区创建了希腊人聚居地——瑙克拉提斯城。

塞易斯王朝是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时期。

塞易斯王朝结束后,埃及文明进一步走向没落,被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征服,直至最终消失在阿拉伯文化中。

九、简述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文化和埃及文化的融合。

托勒密王朝是埃及文化和希腊文化的融合期,并集中表现在宗教上。

作为统治者,希腊马其顿人力图将他们的文明强加给埃及人。

但是埃及不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还具有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为了稳固在埃及的统治,托勒密诸王不得不在推行希腊文化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埃及文化。

与此同时,由于希腊宗教走向衰落,希腊人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就为他们接受埃及传统宗教提供了可能。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希腊-埃及混合体的新神——萨拉皮斯神诞生了。

它不仅是埃及公牛神阿皮斯和冥界之神奥西里斯的结合,更是希腊主神宙斯、太阳神赫利俄斯、冥王哈得斯、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等诸多希腊神明的结合体。

托勒密诸王们不仅尊重埃及的神明,把埃及传统神明供奉在他们的万神殿中,而且还在埃及各地建造或修复埃及传统神庙,对当地原有的神明崇拜予以财政支持。

他们在法尤姆地区、西部沙漠地区的黑比斯、卡尔纳克、菲莱岛和伊德富等地为埃及诸神建造神庙。

托勒密王朝时期,埃及的官方语言有三种,即铭刻体埃及语,世俗体埃及语和希腊语。

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文化和埃及文化的融合还表现在艺术上。

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秉承了埃及传统,但是在具体人物形象的描绘上却带有浓厚的希腊元素。

亚历山大城的博学院和图书馆是希腊文化和埃及文化融合的载体。

十、简述古代埃及王室坟墓的发展过程。

坟墓是古代埃及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古代埃及的坟墓建筑有以下几个建筑样式:

一、矩形墓。

由于在阿拉伯语中矩形被叫做“马斯塔巴”,故称马斯塔巴墓。

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马斯塔巴墓非常盛行。

许多马斯塔巴为夫妻合葬墓,因此有两套通道和寝陵。

二、金字塔。

从马斯塔巴到金字塔的过渡是第三王朝佐塞王的“梯形金字塔”。

它由佐塞王的大臣伊蒙霍特普设计,最初只是一个巨大的马斯塔巴,但是佐赛王觉得不够宏伟,于是伊蒙霍特普就在马斯塔巴的基础上,叠加了几个逐层缩小的马斯塔巴,从而成为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由六级高低不等的马斯塔巴组成的“梯形金字塔”。

经过发展演变,梯形金字塔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熟知的金字塔。

最有名的就是坐落在今天埃及吉萨地区的吉萨三大金字塔。

三、岩窟墓。

除金字塔外,埃及人还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深入岩石的墓穴,这些石穴墓大小相差悬殊,大多数都有一个长长的礼拜堂,一个很深的通道从礼拜堂一直往下伸进寝陵中。

精雕细刻的石穴墓有很多饰有浮雕的房间,这些浮雕以宗教神话和埃及人的日常生活为主题,整个坟墓的外观呈金字塔型。

这样的石穴墓最早出现在古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成为埃及坟墓的主要样式。

十一、简述古代埃及的科学成就。

古代埃及人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

1、 

文字:

古埃及文字创于前3500年,称为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书写文字之一。

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

2、 

金字塔: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筑物,是法老的墓穴。

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

3、 

数学:

古埃及的数学家推算出圆周率为3.16。

4、 

天文学和历法:

古埃及拥有相当水准的天文学知识,他们通过观测太阳和天狼星的运行制定历法科普特历。

古埃及使用太阳历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

5、 

古埃及人还发明了犁、汲水器和渠道、纸草和书写的墨水。

十二、古代埃及历史上的外族政权有哪些?

对它们进行简要叙述。

先有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亚述人和波斯人接踵而来,后有希腊马其顿人和罗马人入驻埃及。

自此,埃及国力一蹶不振,直至完全消亡

埃赫那呑去世300年后,埃及国势衰落,被征服地区纷纷摆脱了它的统治,外族势力乘机侵入埃及。

波期统治时期

公元前525年,埃及被东方兴起的波斯强国所灭。

公元前404年埃及又争得独立,前后一百余年。

波斯人把埃及作为一个行省,每年要埃及向它缴纳大量贡赋,波斯贵族还把大批肥沃的土地据为己有,于是在埃及形成了许多属于波斯奴隶主,由奴隶劳动的大地产,这些奴隶主贵族住在埃及的城市里,或住在两河流域的大城市里,剥削压榨埃及人民。

波斯人的野蛮统治引起了埃及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斗争。

波斯刚征服埃及继而向利比亚进军时,埃及人民便起而反抗。

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在同希腊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埃及人乘机反抗但未成功。

公元前404年终于争得独立,但公元前343年埃及被波斯再度征服,不过此时波斯已是朝不保夕了。

希腊人统治时期(BC332-30年)

亚历山大东侵灭亡了波斯帝国后,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去,托勒密统治了埃及,史称托勒密埃及。

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为罗马所灭,结束了在埃及的统治。

托勒密王朝主要依靠希腊――马其顿的殖民者,他们不仅控制了整个国家的中央政权,而且控制了各州的政权,各地还有由希腊人组成的驻防军。

同时,也极力笼络埃及的上层奴隶主贵族和神庙祭司贵族。

托勒密王朝时期,全埃及的土地虽属于王有,实际上土地占有情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王田”,即直接由王室支配的土地,另一类是“赐田”,包括授与神庙的田地、授与文武官员作俸禄的田地、授与希腊人城市的田地和授与军事移民的田地。

“赐田”的最高所有权仍属于国王。

当然,还有私人土地,土地买卖也是一种合法现象。

土地的耕种者主要是“王田农民”,他们耕种王室土地,也耕种神庙土地或其它土地,他们租地一般都订有契约,租税很重。

王田农民构成居民的主要部分,他们有人身自由,是自由民,但无论政治上,生产都受到严格的监督。

罗马人统治时期(BC30-AD642年)

公元前30年,罗马呑并埃及,由于埃及的富庶,屋大维把埃及划为他的私人领地,全部土地和收入归其所有。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埃及为东罗马(拜占廷帝国)的一部分。

罗马统治埃及之初,屋大维及其继承者,将托勒密王室的土地继承了下来,成为元首的财产,整个埃及的土地名义上也归元首所有。

但埃及的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私有土地来源如下:

(1)原来军事移民的份地变成了世袭的地产。

(2)罗马政府将没收的土地加以拍卖,从而使之变成私有土地。

(3)有的荒地被出价招募人来开垦,也逐渐变为私有土地。

(4)强制代耕或派耕土地,逐渐变为私有土地。

公元一世纪中叶开始,由于罗马剥削的沉重,埃及农民大批逃亡,使得土地荒芜,国库收入锐减,为保证国库收入,罗马政府一方面采用逮捕逃亡者家属的办法,胁迫逃亡者返回自己的居住地,让其耕种土地,另一面采取强制代耕,甚至派耕的办法,使尽可能多的土地得到耕种。

然而,这种代耕或派耕的王田,久而久之变成了私田,为大土地所有者所呑食、兼并、无力承担代耕或派耕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