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102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C.“我是一个美国兵。

”伞兵说:

“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D.“妈妈!

”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A项是选择疑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B项分号应全部改为逗号;

C项某某说在中间,冒号应改为逗号。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我站在山顶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B.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C.写字练习进入汇川区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D.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A.成分累赘,应把“顶”或“之巅”去掉;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水平”;

D.句式杂糅,删去“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D)

A.张华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

“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C.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D.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

“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马医生说:

“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A项“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项“不耻下问”指不以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项“有幸”是谦辞,是说自己幸运,不能用于别人。

7.文化积累——下列对《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B.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应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C.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祥子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勉强成功告终。

D.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C.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8.歌词中反复出现“啊!

”有什么作用?

“啊!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分为三个层次: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9.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与上文“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相照应,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

10.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三、拓展阅读

啊,黄河母亲

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

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

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

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

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

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

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

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

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

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

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

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时刻准备接受母亲的洗礼。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

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

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

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

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

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

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

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

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

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

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

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气势,用“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

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上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

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

向前!

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我爱黄河,我爱母亲!

“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

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

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

1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文章第一段先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一种“未见黄河,先闻其声”的感觉;

然后针对老人们的话连发两问,制造悬念,引人思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1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动词“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13.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排比。

增强表达的气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表现了黄河的特色。

14.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赞美、敬仰之情。

四、综合练习

学习了《黄河颂》以后,遵义某学校七年级(3)班打算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

“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15.结合材料,说说你对“黄河”的理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16.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个开场白。

【示例】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17.请你就保护黄河的主题拟写一份倡议书,向各位同学发出号召。

倡议书

各位同学: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保护母亲河迫在眉睫,为此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珍视花草树木,爱护生态环境。

2.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约资源。

3.不用一次性筷子,为保护森林做贡献。

4.宣传环保,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相信,在爱心的汇集下,我们的母亲河将更加清澈,我们的城市将更加美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缔造一个绿色家园,打造一个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世界。

×

2018年×

月×

6最后一课

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步(duó

)chà

(诧)异à

o(懊)悔

奴lì

(隶)钥(yà

o)匙字帖(tiè

本文的作者是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

本文的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3.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拟人)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比喻)

(3)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4.语言运用——仿写句子。

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以“爱国”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两句诗词名句。

例句:

爱国是什么?

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仿写:

【示例】爱国是什么?

爱国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汉字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xuān)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B.韩麦尔先生呢,踱(duó

)来踱去,胳膊(ɡēbo)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C.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ché

nɡ)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D.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qǐdǎo)的钟声也响了。

D.“祈”应读为“qí

”。

6.汉字积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懊晦婉转膝头气氛

B.穿带画眉哽咽晴朗

C.蹉跎督学肃静钥匙

D.赚钱思量奴隶字贴

A.“晦”应为“悔”;

B.“带”应为“戴”;

D.“贴”应为“帖”。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C.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我明白了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D.《最后一课》由于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艺术手法,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A.搭配不当,将“水平”改为“能力”;

C.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D.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篇目”。

8.文化积累——下列对《骆驼祥子》中主要人物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B)

A.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诈骗祥子的孙侦探。

B.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

C.离死亡只剩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

D.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

B.应改为“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

阅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至结尾,完成下面的题目。

9.选段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

号声预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

钟声、号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对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10.文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的感情,以及不屈的反抗精神。

11.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

应怎样理解“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

不好。

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说不出话,只做了一个手势,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悲愤与无奈,倾注了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

中国的语言文字

《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以数据为支撑,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工作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普通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68%的国民掌握了汉语拼音。

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6类47种,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标准59种;

国家汉办在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世界各地有近2万所中文学校,面向华侨华人传授中文;

国家帮助15个少数民族创制或改进了文字方案,颁布实施了10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截至2016年,我国制定颁布的专门针对语言文字问题或包含语言文字法条规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200项。

——《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

材料二:

材料三:

一级(标准的普通话)

一级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一级乙等:

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

二级(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二级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少数难点音有时出现失误。

词语、语法极少有误。

二级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

难点音失误较多。

方言语调明显。

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

三级(一般水平的普通话)

三级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

方言语调较明显。

词语、语法有失误。

三级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

词语、语法失误较多。

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材料四:

《纲要》中指出目前的重点工作为:

一、推广普及;

二、基础建设;

三、督查服务;

四、能力提升;

五、科学保护;

六、文化传承。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12.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语言文字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至少列出两点)

①颁布实施多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②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创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13.分析材料二,归纳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①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次逐年增长且增长迅速;

②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二甲和二乙的人数占大部分;

③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4.下列内容符合上述材料意思的一项是(D)

A.我国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达到96%。

B.国家帮助15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方案。

C.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普通话测试水平测试成绩要求为二级甲等及以上。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体现了《纲要》中的第六点——文化传承。

1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我国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发展。

①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②做好各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记录和保存;

③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投入。

四、综合性学习

遵义某校七年级

(1)班准备开展以“我爱汉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6.【汉字魅力】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你依照下面的示例,从“思、芽、愁”中任选一个字造句。

示例:

意——心上支撑着一枚太阳,思想就不再流浪。

林——两棵树手挽手,站成绿色的风景。

【示例一】思——心灵的田地里,思想的种子在发芽;

【示例二】芽——小草的乳牙一冒出,就照亮了春天的希望;

【示例三】愁——心上驮着秋的落寞。

17.【成语竞猜】成语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请你根据下列图片猜出相应的成语。

①口是心非②三言两语③里应外合

18.【汉字交流会】为提高中学生的中文水平,遵义多校联名举办的“我爱汉语”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将于4月8日在遵义一中举行,七年级有三位同学进入了决赛,为了提高实力,七年级语文组向学校图书馆借了六本语言类的图书,4月9日前归还。

请你以七年级语文组的名义向学校图书馆写一张借条。

借条

今借到校图书馆语言类图书陆本,于2018年4月9日前归还。

此据。

七年级语文组

2018年3月26日

五、写作创新

19.本文多处运用环境描写,突出“最后一课”的不同寻常,使文章曲折有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请你也来写写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注意运用环境描写。

【课文片段在线】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写法分析】这是对上课之前环境的描写,作者围绕一个“静”字,突出今天的不寻常,暗示又“出了事”,渲染出最后一课“庄严肃穆”的气氛。

运用环境描写,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目的明确,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二是要具体生动,能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是要抓住特征,写出符合事情发生时刻的景物。

【例文】暴雨还在不停地下,我快步走出校门,一下子冲进雨帘中,对天呐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豆大的雨点无情地打在我的脸上、身上,似乎还打进了我的心里。

你不能这样脆弱!

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

对呀,漫长的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不能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我应该振作精神,好好学习!

7土地的誓言

挚痛(zhì

)山涧(jià

n)田垄(lǒng)亘古(gè

n)

镐头(gǎo)泛là

n(滥)斑lá

n(斓)há

o(嗥)鸣

2.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比喻、排比)

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碾压(niǎn)胸膛蚱蜢(zhà

)阑语

B.誓言(shì

)高梁丰饶(rá

o)土壤

C.污秽(suì

)耻辱缠绕(chá

n)默锲

D.怪诞(dà

n)禾稻埋葬(má

i)纯粹

A.“阑”应写作“谰”;

B.“梁”应写作“粱”;

C.“秽”应读作“huì

”,“锲”应写作“契”。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曾经的景象,简直不堪回首:

一个连着一个的沙堆,横七竖八的木船,遍布的违章建筑,圈起来的菜地,这些都成为环保部门的心结。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时,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

B.“圈起来的菜地”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C.应将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D.应去掉问号,在引号后加句号。

5.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C)

A.日前丢失身份证,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恭候。

B.小王在劝阻同学不要在走廊追逐打闹时说:

“别再疯了,这里严禁追逐打闹。

C.小赵老师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

“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

D.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

“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A.“恭候”是敬辞,意思是自己恭敬地等候别人的到来,句中用错对象;

B.说话不文明;

D.不礼貌,有威胁之意。

二、拓展阅读

那条河流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

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

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

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

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

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

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

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

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

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

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的。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

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

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

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

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