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11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预测。

在本课中,“预测”这个词首次出现,学生不完全明白什么叫预测,他们会认为就是猜,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只做名词解释,而是要带着他们做预测。

比如,先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代表桌子高度的纸带有多长,边看边比一比,做出基本的预测。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仔细观察和比对。

2.合作。

在这一单元的活动中,“合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的质量、默契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课程完成的质量,但这一点正是学生的弱点。

对于刚开始上科学课的学生,不太懂得合作,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爱动手的抢着做,不爱动手的看别人做,或者游离在活动之外。

因此,教师训练学生如何进行合作时不能只停留在一句话、一个词上,要有具体的指导。

如在活动开始前明确要求:

一个人用手量,另一个人检查是否首尾相连、画线、标数等。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并在活动中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都投入到活动中,对不恰当的分工提出意见。

3.做“一拃”的手势。

部分学生做一拃会有些难度,总会和“一虎口”混淆,课堂上多练习,让两人互相检查,帮助同伴纠正不正确的手势。

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们手的大小不同,每人的一拃都不太一样,为达到本课的目标埋下伏笔。

4.前后活动的衔接与呼应。

前后相关联的活动设计更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像解开谜底一样,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

如用青蛙跳远比赛引入新课,既与上一课进行衔接,复习了上一课“起点、终点、比量”等知识点,又用“这只冠军小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

怎么才能知道”的问题,开启了本课的研究。

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小青蛙继续登场,让学生用“拃”量出小青蛙到底跳了多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的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地、一拃一拃地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难点:

理解“预测”的作用和意义;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器材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为每个小组准备:

1条纸带、1把剪刀、1支油性彩笔。

为班级准备:

班级记录表2张。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玩了一个“青蛙跳一跳”的游戏。

还记得我们是怎样知道哪个青蛙跳得最远吗?

学生回答。

回答的要点:

“画起跳线”“在纸带上画出青蛙跳了多远”“将纸带摆在一起,起点对齐,比一比哪个最长”等。

谈话:

我们比出了哪只青蛙跳得最远,那么这只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

怎么才能知道?

学生回答:

用尺子量……

过渡:

如果手边没有尺子,你还有办法吗?

二、聚焦话题

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在用什么方法测量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图片。

用手臂测量……

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一下“用手来测量”。

(板书课题)

1.认识“一拃”。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像老师一样,跟着老师说:

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做“一拃”。

用“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

2.试一试。

用拃量一量我们的活动手册。

边试边思考,你打算怎样量?

怎样量会更准?

3.说一说。

班级讨论:

从起点量到终点。

用同一只手量。

一拃一拃地量,画线。

首尾相连。

三、探究

大家都会用拃量物体了,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新的挑战——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1.预测:

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一下桌子的高度,预测桌子的高度大约有多少拃。

2.指导记录:

将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3.用纸带来帮忙。

用手直接测量桌子的高度没办法做标记,很难做到首尾相连。

下面,我们可以借助测量纸带来测量。

4.活动:

用纸带比量桌子。

组织活动;

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合作量出与桌子同高的纸带。

5.活动:

量纸带。

请你提醒一下旁边的伙伴,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用同一只手测量。

前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量完一拃就在结尾处画线作为记号。

6.指导记录。

测量两次,分别记录下来,并观察测量结果。

7.展示汇报。

将测量完的纸带粘贴在黑板上。

四、 

研讨

1.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班级记录表及纸带,看看大家的测量记录和结果。

思考:

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2.学生概括。

(1)用纸带标识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

(2)是否是用同一人的同一只手进行测量;

(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挨着一拃,即首尾相连;

(4)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同;

(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也不同。

五、 

总结拓展

1.谈话。

还记得那只跳得最远的青蛙吗?

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知道它跳得有多远吗?

测量的结果准确吗?

为什么?

用拃来测量、不能测出跳了多远、每个人的手不一样大……

教师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拃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我们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

2.知识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手来测量,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还能用作测量工具呢?

教师出示课件:

一虎口、一脚、一步、一臂、一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不同的“单位”,并强调用什么部位测量,单位就是什么。

3.活动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并绘制如图所示的家庭尺寸图(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图)。

测量步骤:

先预测,再选择用哪个单位合适,然后量一量,记录下来。

【相关表单】

班级记录表

 

词汇表

一拃 

首尾相连 

单位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年级《比较与测量》单元的第6课,是在第5课中,学生利用小立方体这个标准物来测量物体,并且学习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即把十个小立方体粘贴在一起又快又准确地测量较长的物体。

但在使用小立方体测量圆桶的边沿长度或测量更大体积物体的长度时,还是非常不方便。

所以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立方体为单位,制作一种便携、可弯曲、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会再次体会“起点”“首尾相连”“标准单位”等测量因素的重要性。

在利用制作好的测量纸带进行物体测量的活动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测量需方便、准确等概念的理解。

经过前五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测量物体时需要有“起点”,需要测量中“首尾相连”及感知了“十进制计数”的方便。

而本节课通过制作纸带,进一步改进测量工具,使学生感受到测量更加便捷、准确。

科学知识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按照步骤制作测量纸带。

体会测量工具的改进为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为每组学生准备:

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10个小立方体、1把剪刀、1卷透明胶带、1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一、聚焦

1.导入。

教师给学生出示小立方体及小塑料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小立方体来测量,又方便又好用。

同学们用小立方体测量了书的长度和桌子的高度。

今天,老师想知道这个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用小立方体能测量吗?

怎么测量呢?

学生思考,并提出测量办法。

(1)可以用纸带量完铺平,再用小立方体测量纸带。

(2)可以先在纸带上画出小立方体,再围绕小桶一圈,这样直接就能测出来了。

2.小结。

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就方便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了。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陌生感,更容易将思维集中到新的探究问题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二、探索

活动一:

制作测量纸带。

1.观察测量纸带,小组讨论:

怎样来制作这样一条测量纸带呢?

学生观察测量纸带的特点,讨论制作方法。

教师板书:

起点

标数字

教师板书并讲解在纸带上标数字的方法和必要性。

2.按照课件演示的步骤,小组合作制作一条测量纸带。

在观察测量纸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抓住纸带的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特点讨论制作过程,为学生有序完成测量纸带的制作打好基础。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指导、落实学生的良好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活动二:

测量小桶边沿长度。

1.思考:

用测量纸带测量小桶边沿长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选择适当长度的测量纸带。

(2)测量纸带在围绕小桶转一圈时不能折叠。

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加有序准确地完成测量,减少测量的误差。

2.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制作的纸带测量小桶边沿的长度,并填写记录表。

利用纸带进行测量,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会进一步体会测量纸带的作用。

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

3.汇报测量结果。

记录表

小桶边沿长度

预测(个)

实际(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4.讨论:

测量纸带和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个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活动三:

拓展测量。

请同学们利用测量纸带,测量自己的身高。

测身高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测量纸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结、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进一步地优化了测量工具,学习制作了测量纸带,它不仅可以测量规则的物体,还能测量一些曲面的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长度。

其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也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的。

整理本节课要点,为下一节课引出尺子的概念做准备。

【板书设计】

做一个测量纸带

30

……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