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43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Word格式.docx

6.1.1课程95

6.1.2讲座95

.6.2科研与实95

6.2.1科研95

6.2.2实践96

6.3宣传与普及96

6.3.1媒体宣传96

6.3.2普及活动96

7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办法97

7.1评价打分标准及格97

7.2评价办法说明99

、八

为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社会风尚,落实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社会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校园是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重任的基地,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费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为切实完成国务院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更好的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及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总结当前我国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制定《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

本导则整体上突出可操作性和引导性,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指南,为校园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教育普及等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

本导则受国家住宅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和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由同济大学

(主编)、浙江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六所高校共同编写完成。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

谭洪卫、龙惟定、臧建彬、白玮(同济大学)

屈利娟(浙江大学)、朱能(天津大学)

翟俊(重庆大学)、魏庆芃(清华大学)

王崇杰、薛一冰(山东建筑大学)

1总则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

“^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并规范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开展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为校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教育普及等各阶段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和既有学校校园建设的改建、扩建、运营、管理。

以高等院校为主要适用对象,供其他各类学校参考。

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应在校园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个环节中统筹考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满足校园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的示范建设,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在校园中大力开展节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提倡节约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风尚。

建设节约型校园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术语

节约型校园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指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和材料,节省土地和材料资源。

循环经济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校园能耗统计指对校园所有建筑、设施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统计。

校园能源审计通过对学校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学校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

校园能效公示将学校能耗总量和各部门、建筑物的单位能耗等统计数据,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使用者、管理者和全社会定期公示,以接受公众监督。

需求管理指对能源及资源使用方的管理。

通过政策制度引导和激励用户节约、合理使用能源及资源。

分项计量按不同用途(如空调、采暖、照明、动力等)、不同的能源资源类型、形式(如电、燃气、燃油、水等)分别设置计测仪表实施分项计量,以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能源资源消费的状况,为制定有效的节能节约资源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3基本原则

建设节约型校园,应本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控制各种资源消耗,追求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学校应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组织,为持续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提供全面协调和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

应注重建立有效的节约建设审查评估和管理监管体系,完善各种节约管理制度,为节约

型校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应使学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

将节约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措施贯穿于校园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教育普及等全过程。

加强资源节约宣传和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培育校园节约文化。

4监管体系

4.1组织建设

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房产、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可聘请校内或校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校园节约工作开

展咨询、指导、推广工作,审核项目规划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技术方案,

建立校园能耗标准体系和用水定额体系,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节约管理体系。

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应下设办公室(如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

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建立院系和部门的责任人负责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节约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节约型校园建设任务。

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

4.2制度建设

42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

建立和完善学校建设项目的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

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建项目的专项审查

校园新建项目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

查。

2)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

既有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一般既有建筑。

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

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管理台帐;

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

应在优化运营管理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节能改造。

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4.2.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

(1)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并将校园节能工作与业绩考核挂钩。

(2)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

(3)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应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

量、统计工作。

(4)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

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

工程师)职称。

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和管理台帐

(1)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

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及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

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管理台帐。

如大型用能设备(制冷机、锅炉、大型实验设备)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规程、能耗计量装置(仪表)的校验证明;

管理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

(2)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

包括:

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

(3)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

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3)校园能耗定额管理

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及本地区的用能、用水定额标准和实际能耗统计结果,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用能、用水定额及管理制度。

423统计审计制度

1)能耗统计

建立校园能耗、水资源利用等基础数据的专项统计制度和方法,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挖掘节约空间,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1)分类计量:

可按照生活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学科研究设施、实验设施、实习设施等类别实施分类建筑物能耗计量。

(2)分项计量:

根据实际条件按建筑规模、耗能规模并参照《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对大型设施建筑制定能耗分项计量实施方案。

列入分项能耗统计对象的新建建筑或设施应按空调、采暖、照明等用途设计独立的电力线路并配置数字计量仪表,对于既有建筑

应根据条件逐步配置数字计量仪表,为逐步建立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及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奠定基础。

(3)能源管理人才培训

制订能耗统计实施方案、表式、分类统计标准,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并纳入能源管理岗位考核制度。

(4)能耗统计报表及能耗数据库建设

能源管理人员应及时、积极、准确地记录能源消耗情况,建立能源消耗统计表。

能源消耗统计表应包括:

建筑基本信息表(附表1);

建筑物耗电量、耗气量、校园照明耗电量的逐日数据表(附表2);

建筑物耗油量、耗水量、耗热水量的逐月数据表,校园维护与维修耗水量、耗油量的逐月数据表(附表3);

耗热量的全年数据表(附表4);

能耗分项能耗计量系统(附表5)。

建筑物用能用水记录或账单,统一按实际月(指每月起始日0:

00〜每月最末日24:

00)折算。

(5)建立校园能耗数据共享机制

应统一校园能耗统计数据的内容及格式,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记录的自动化、电子化系统

建设,建立可靠性强、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园能耗数据库。

(6)高耗能设备设施的专项计量和能源审计

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应采取专门的分项计量措施,建立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对高能

耗的实验设备设施进行能源审计。

2)能源审计

学校应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国家和本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能源统计和审计工作。

(1)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

校内能源审计项目须建立如下的执行机构:

学校成立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

责能源审计的领导和具体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能源审计工作小组应聘用校内或校外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参与。

被审计的单位应指定或委托专人担任审计项目联系人。

(2)能源审计程序

召集被审计的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主要运营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了解运营情况及存在的

问题,逐项核实基本信息表。

分析能源费用账单,分类计算出校园各类设施能源实耗值。

随机抽检10%勺楼层以及重点耗能建筑,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并记录。

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包括:

温度、湿度、CO2浓度、照度等室内参数;

采用巡检方式,在整个审计阶段跟踪连续检测。

(4)能源审计内容

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管理状况,包括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管理文件、所采用的节能管理

方法和节能技术手段。

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

学校应健

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应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

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收集校园建筑的总能耗和主要用能子系统(空调、照明、办公设备、实验设备用能、特殊功能等)能耗,计算对应的能耗指标,从而判断建筑物整体及各主要用能系统能耗的合理性。

根据用能特征计算相应的单位能耗指标。

(5)提交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审计结束后应提交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应列出审计的目的和范围、被审计设备

(系统)的特性和运行状况、审计结果、确定的节能措施及相应的节能量和费用,提出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4.2.4数据公示及共享制度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节约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应建立校园资源消耗数据公示及数据共享制度。

1)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

的效率和数据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效率。

2)通过校园网、媒体等公开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统

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包括现实数据和历史对比数据)。

425需求管理制度

建立校园能源及资源需求管理制度。

1)制订和完善能源计量、收费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

2)逐步建立校园用能、用水经费的指标化管理制度。

校园用能用水逐步实行“全面计量,分类管理,指标核定,全额收费”的水电经费管理方式,加强师生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和节能节水意识。

3)建立校园节能节水奖励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对节能节水管理、宣传、节能技术应用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度。

将节能降耗和节水目标任务纳入各院系、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水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5)建立校园用能用水设施档案制度。

定期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用能用水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进行综合检测评价,定期维护,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26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

学校应建立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学校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具体实施办法。

大力推动学校节能采购,禁止采购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和设备。

积极采用能效高的产品

2)严格控制办公设备、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备标准,完善学生公寓家具的标准化配置。

3)鼓励网上采购、集中采购手段,节省交通、纸张、人工成本费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4)加强对学校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

427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校园环境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施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要点

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2005]78号)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以及现行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相关法规,并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及相关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等,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及用能设备的全寿命周期。

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建设节约型校园。

5.1建设阶段

5.1.1校园规划

1)场地规划

(1)树立节约理念、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应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根据学校规模确定用地指标,避免土地资源的不当占用和浪费,杜绝规划设计中追求豪华奢侈之风,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校园场地建设不应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校园选址应保证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校园建设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与社会资源整合和协调。

(4)合理利用校园土地,规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

2)环境整治

(1)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确保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

(2)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遮雨设施。

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

(3)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特点,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分区收集处理;

对于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回收,提高再利用的比例;

将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

(4)严格管理实验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和处置,减少环境污染。

3)景观规划:

(1)绿地规划

在绿地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中,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动物栖息地。

科学研究并应用适宜的技术修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合理规划校园绿地,努力实现校园绿地的均衡布局与绿地景观的品质提升。

(2)景观规划

校园应结合地域、地形及气候特征,积极营造具有校园人文气息,符合师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交流、休息、运动等需要的校园景观,水系规划应结合校园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可豪华奢侈建设。

(3)树木种植

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注重生态平衡原则,合理选用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坪种植。

4)能源规划

(1)科学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量。

努力实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对口利用。

(2)结合当地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

(3)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的制定节水规划方案。

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2)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

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校区实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份利用。

(3)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对于新建校区或新建建筑,产生的暴雨径流量宜小于或等于建设前的水平,以减小对城市暴雨径流的峰值,维持当地生态用水;

对于既有校区改造或既有建筑改造,产生的暴雨径流量须小于改造前的水平。

(4)合理确定节水指标。

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

新建建筑规划

(1)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

同时还应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2)校园新建建筑应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

(3)校园大型新建建筑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4)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

(5)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6)既有建筑改造规划

(1)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结合校园整体建设合理定位。

(2)—般既有建筑的改造应基于学校发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

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

(3)既有建筑的改造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4)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机制,鼓励多元投资。

5.1.2设计

1)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环境模拟等先进设计技术,优化校园的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

声环境:

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对校园环境噪音进行预测评价,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

(GB3096-93

光环境:

对校园建筑布局、朝向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避免建筑间相互遮挡,确保日照及采光需求。

建筑设计中积极采用自然采光。

热环境:

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热设计。

积极采用室外绿化、水景、透水型路面铺装等措施,缓解热岛效应。

寒冷地区需积极采取防寒抗冻措施,炎热地区应积极采用遮阳设施。

风环境:

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建筑布局及

风环境设计,积极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环境,避免建筑风害。

水环境:

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确保校园的用水安全措施,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和雨水、中水、污水的循环利用设计。

2)建筑本体节能设计

(1)建筑热工设计

1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指标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及所属地域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2根据节能要求优化建筑窗墙比。

对空调房间的外窗鼓励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外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鼓励采用Low-E玻璃。

3建筑外窗或玻璃幕墙应根据建筑物功能、地域特性与朝向合理设置遮阳设施。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方式。

4南方地区鼓励采用综合绿化等技术,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寒冷地区加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冷热桥节能处理,确保隔热保温性能。

5南方建筑屋顶应强调隔热,可采用屋顶绿化、架空屋面、阴棚等设计,北方建筑屋顶则强调保温。

6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建筑的窗地比。

(2)建筑通风设计

1鼓励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与布局。

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2建筑外窗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

装置

(3)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1根据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减少人工照明数量。

并实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切换控制。

2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安装合理的控制措施。

3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

(4)用能设备系统节能设计

1暖通空调设备系统

空调设计采用全年动态模拟计算确定负荷,结合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和设备,并满足相关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

根据校园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形式和控制方式。

冷热源设备系统设计应注重校园用能特点,满足正常教学与寒暑假期不同情况需求和部分负荷运行特点,设备能效指标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的相关

要求。

校园建筑的节能设计须满足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2电梯系统设计

根据校园特点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的设计。

3)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配置冷热源设备、照明、空调输配系统、生活热水等用能设备系统的分项计量系统,并预留数值传输接口。

有条件的可根据建筑用能规模和特点建立能耗数据的远程传输、实时监

测系统。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

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供水管网漏损;

合理设计供水管网水压、杜绝超压出流现象和爆管现象。

采用高效节水型用水器具,淘汰非节水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