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551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docx

2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

往复式压缩机操作规程(初步)

本规程适用于装置内的往复压缩机K-101A/B、K-301A/B、K-303A/B、K-901A/B/C。

1.1开车前的准备

1.1.1开车前的检查和准备

(1)新安装或大修后的机组须经试运转合格。

(2)检查压缩机的安装情况,检查气缸内吸、排气阀安装是否良好,检查曲柄箱内安装和连接情况及十字头导承、活塞杆填料等安装是否正确,良好,清洁,确认机组的地脚螺栓、联轴器的螺栓是否紧固,检查气路、润滑油及冷却水系统是否完全连接,流量视镜、油过滤器等部件安装是否安全可靠。

(3)检测主电机绝缘电阻合格。

(4)向油箱内注入润滑油至规定液位,向油箱内加热保持油温在30~50℃。

(5)检查冷却水系统是否畅通,压力表、温度计是否完好,向气缸、油冷器供水。

(6)检查填料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冷却过滤器压差是否正常。

(7)检查仪表风压力是否达到规定的范围,向卸荷器引入仪表风。

(8)放尽各缓冲罐的油水。

(9)检查油泵各部件的安装是否良好,手动盘车检查转子转动是否平滑。

(10)点动油泵,检查旋转方向是否与电机转向一致。

(11)大修后的机组应做好如下工作:

a.油箱,过滤器,冷却器均清洗干净。

b.油箱内加入规定油位的润滑油。

c.进行油冲洗,带尽机内所有杂物,检查油路的密封性。

d.当过滤器压差>0.1MPa时,清洗过滤器。

e.油冲洗后,根据油质情况,决定是否更换润滑油。

(12)润滑油系统经调试正常。

(13)电动(或手动)盘车正常。

(14)将卸荷手柄打至“0”位置。

(15)打开放空阀。

(16)打开废气收集器放空阀。

(17)机组氮气置换合格。

(18)打开各级安全阀的前、后截止阀。

(19)对机、电、仪做最后确认。

(20)各相关部门到场,做好开车准备。

1.1.2润滑油系统及冷却水系统的试车

1.1.2.1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1)压缩机的安装、对中和调整工作已结束,有关安装记录已整理完善,并经检查合格。

(2)所有附属设备,工艺管线,仪表,电气,安全防护等工作已完成,各联锁装置调整完毕,动作无误。

(3)检查压缩机油池油标指示已装满润滑油。

(4)核准压缩机各级气缸的止点间隙。

1.1.2.2润滑油系统的试车

(1)润滑油系统应首先试车,以保证压缩机正常试车。

(2)向油箱内加入润滑油至规定液位的90%。

(3)向润滑油箱内加热保持油温在30~50℃。

(4)打开泵的进、出口阀、旁通阀,及压力表阀。

(5)手动盘车,确认油泵转动平滑。

(6)点动泵,确认其旋转方向。

(7)启动辅助油泵,调节旁通阀,使系统压力缓慢上升至MPa或MPa以上。

并观察泵的噪声、振动和温度情况,注意油池油位,及时补充润滑油。

(8)检查各供油点,调整供油量和回油管的流动情况以及系统各连接处的密封性,如有缺陷应马上排除。

(9)回油温度过高时,应打开冷却水,保持油温不超过50℃。

(10)将辅助油泵开关打至“自动”位置,调节压力至高于MPa或MPa,检查辅助油泵是否自动停泵。

(11)调节压力至低于MPa或MPa,检查辅助油泵是否自启动。

(12)继续调低压力至低于MPa或MPa或MPa检查主机联锁系统是否动作。

(13)油泵试车正常后,润滑油系统应做不少于4小时的连续运转,并进行下列检查:

a.检查润滑油系统的清洁度。

b.检查润滑油系统各连接处是否泄漏。

c.检查过滤器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应查明原因,并进行切换和清洗。

d.检查油泵的运转声音、振动、油压、油温等是否正常。

e.润滑油系统运转检查合格后,停泵。

(14)清除试车中发现的缺陷,使润滑油系统具备压缩机正式试车的条件。

1.1.2.3冷却水系统的检查和试验

(1)检查冷却水系统的管件,低点排放等已按要求安装并畅通无泄漏,压力表、温度计已安装完毕。

(2)检查冷却水总管的压力、流量应符合要求。

1.1.3电动盘车

(1)启动主油泵,调节压力至规定值。

(2)注油器油箱内加注2/3的润滑油。

(3)打开旁通阀及放空阀,其它阀处于关闭状态。

(4)移动活动齿轮,将盘车手柄扳至盘车位置。

(5)启动注油器。

(6)启动盘车器开始盘车。

(7)检查盘车器与主轴传动情况,如无故障则停盘车器,如盘不动,则检修后重新盘车。

1.2试运转

1.2.1压缩机的空载运行和检查

(1)试运前应检查压缩机各部分情况正常,润滑油系统试车正常,压缩机盘车正常。

(2)检查压缩机系统的各级进气管,拆下吸、排气阀。

(3)接通冷却水。

(4)启动油泵,使润滑油向系统各润滑点充分供油,并确认压力达到规定值。

(5)检查各指示仪表,打开压力表阀,温度计就位。

(6)点动主电机,确认电机旋转方向。

(7)启动主电机,运行时间依次如下(见表-1):

表1-1压缩机运行时间及检查内容

序次

运行时间

检查内容

1

30s

各部件有无碰撞及故障;

2

3min

压缩机运行声音、振动和发热情况;

3

10min

运行声音、振动和发热情况,停车后检查拉杆与活接头有无松动现象;

4

30min

运行声音、振动情况、各轴承温度,停车后校正死点间隙,检查各接触点松动情况,检查润滑油系统;

5

1h

同上;

6

4h

同上。

(8)试车过程中,润滑油压应不低于MPa或MPa或MPa,油温应不高于50℃。

(9)停车:

a.满足试车时间,即可以停车;

b.停车后,油压降至≤0.15MPa;

c.停车后,盘车二圈;

d.逐渐关小冷却水,并将夹套内的水放净,打开排气阀。

(10)每次停车时,应对压缩机停止时间做记录,随运转时间的长短,停止时间也有差异。

停止时间过短则应检查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每次开机时间间隔原则上应在30分钟以上,但可根据实际情况缩短或延长。

(11)试车结束后,应检查各部件温升,摩擦部位温升第一次停车时不得大于50℃,工作一小时后不大于60℃。

1.2.2压缩机的管线吹洗

(1)压缩机空载试车完成后,进行气路吹扫。

其目的是利用压缩机排出的空气将压缩机系统的灰尘和污物吹掉,压缩空气无法吹到的地方应用其它方法清洗。

(2)从压缩机的进口阀至气缸入口之间的管线及进气过滤器、进气缓冲器等用机械方法彻底清除干净,同时清除气缸阀腔内脏物。

(3)将空载运转时拆下的吸、排气阀重新按规定就位组装后,关闭各旁通管线的阀门,接通相应的排气缓冲器及排气管线,使各级排气管通大气,将进气缓冲器的进口通大气。

(4)关闭各仪表阀,关闭安全阀的隔离阀,打开安全阀的旁通阀,打开排污阀、放空阀。

(5)启动压缩机,利用排出的压缩空气对压缩机系统进行吹扫。

(6)吹扫压力根据具体情况逐步由0.1MPa升至0.2MPa,吹扫时,在出口处放置白布以检查脏物,直至吹净为止。

(7)逐级接通进气管逐级吹扫,在吹扫过程中可用木槌敲击管线和容器,以加快吹扫速度。

(8)吹扫结束后,应检查吸、排气缸内有无异物,重新清洗进气过滤器,吸排气阀,并恢复各仪表的全开启状态,打开安全阀的隔离阀,关闭旁通阀。

1.2.3压缩机的负荷试运转和检查

(1)压缩机已具备负荷试运转的条件,进出口管线已经过酸洗或吹扫,并确认吸入气体中没有尘埃和杂质。

(2)打开压缩机气体管线的进、出口阀。

(3)打开润滑油、冷却水系统的所有阀门,包括各压力表阀和放空阀。

(4)检查安全阀,各仪表和联锁装置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5)启动油泵进行润滑,使油压达到正常值,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

(6)打开冷却水,检查其压力、流量。

(7)盘车,检查主机转动情况。

(8)启动压缩机空载运转20分钟,检查压缩机的运行情况;然后逐步加压至全负荷运转。

(9)每次升压稳定后,均需运转1小时以上,观察压缩机的运转情况,当压力达到最终压力值时,机组连续运行应不少于8小时。

(10)负荷试运转的检查:

a.检查各冷却器及气缸水夹套的冷却水温度;

b.检查仪表和联锁装置的灵敏度;

c.检查润滑油的供油情况和填料函的密封情况;

d.检查压缩机的运行声音和振动情况;

e.检查缓冲器及分油器的排油、排水情况;

f.检查管线有无振动和摩擦现象;

g.检查机组各部件的温升情况;

h.压缩机的进、排气压力、温度和流量;

i.电机的电流、电压及轴承温升;

j.在运转中每隔30分钟记录一次,并将运转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和处理。

(11)升压至额定值后,对安全阀进行调试,要求安全阀开启灵敏。

1.2.4负荷试运转的停车

(1)停车应从末级压力开始依次用卸荷器逐渐降低压力。

(2)打开旁路阀,关闭出口阀。

(3)停电机。

(4)机组完全停止半小时后,停润滑油系统,将系统油压降至≤0.15MPa,停冷却水。

(5)在运转中发生有损于人身、机械或工艺系统的故障时应紧急停车,停车后作卸荷处理。

1.2.5试运转后的检查

(1)检查各部位螺栓的紧固情况。

(2)检查电机情况。

(3)检查传动件的情况。

(4)检查和清洗各气阀,并观察气缸内部情况。

(5)检查气缸、活塞组件有否异常组件。

(6)检查润滑油系统,必要时更换新油。

(7)对负荷试车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1.2.6开车前的气体置换

(1)稍开N2入口阀,慢慢引入机体,当达到系统入口压力后,关闭入口阀。

(2)用肥皂水检查压缩机及管线是否泄漏,如有泄漏,则需泄放压力,重新紧固后,再充N2检查。

(3)打开出口放空阀,将气体放尽。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氧含量符合要求(0.5%以下)。

(5)氧含量合格后进行氢气置换,其操作同氮气置换,直至气体含量符合工艺要求。

1.3正常操作

1.3.1压缩机的开车

(1)启动注油器和油泵,使润滑油压达到正常值,检查各润滑点的情况。

(2)开冷却水,检查其流动情况。

(3)稍开系统入口阀,缓慢充气,使入口压力平衡,然后全开入口阀。

(4)全开出口阀。

(5)启动压缩机空转至少20分钟,逐步加压。

(6)检查各部件的温度及声音、振动是否正常。

(7)在稳定加压后,连续运转1小时,确认无异常现象,投入全负荷运行。

1.3.2压缩机的停车

1.3.2.1正常停车

(1)与有关工段联系,通知压缩机停车。

(2)将负荷手柄调至“0”位置,压缩机卸荷。

(3)打开末端排气系统的旁通阀卸载。

(4)停主电机。

(5)关闭进、出口阀。

(6)打开旁路阀、放空阀。

(7)停注油器。

(8)停主机后,机组充分冷却后,停油泵,停冷却水。

(9)关闭放空阀。

(10)各部位排液。

(11)如长时间停车,应关闭冷却水,如在冬季,应将水排净。

1.3.2.2紧急停车

(1)当运行中有下列情况时,需紧急停车:

a.出现撞缸现象;

b.出现联接件松动,金属破裂声音等异常现象;

c.润滑油压低于0.15MPa,而联锁没有动作,或润滑油路泄漏严重,供油中断;

d.电机温度过高或电流超过额定值;

e.轴承温度过高;

f.管线严重泄漏;

g.其它会紧急事故。

(2)紧急停车步骤

a.停主电机;

b.将负荷手柄调至“0”位置;

c.关闭进出口阀,打开旁路阀。

d.打开放空阀。

1.3.2.3停机后的注意事项

(1)压缩机在寒冷条件下停机,应排净全部积水。

(2)长期停车,应清理检查各部件,并涂上防锈油。

(3)在停车期间,对易损件和损坏部件进行检查修理。

(4)停车备用时,润滑油温度应保持在30℃以上。

1.3.3压缩机的切换

(1)按正常开车步骤启动备用机。

(2)备机正常后,在保持压力、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调节待停机与备机的负荷手柄,直至备机投入正常运行。

(3)备机正常运转后,停待停机。

1.3.4压缩机气量调节

(1)压缩机的气量调节方法采用顶开吸气阀调节。

(2)卸荷器动作,可使排气量为100%、50%、0%三级调节。

1.4日常维护

(1)每小时检查一次压缩机的运转情况,检查润滑油温、油压、冷却水压力、流量和回水温度、轴承温度。

(2)每小时记录一次吸气压力和温度、排气压力和温度,并确保其符合工艺指标。

(3)检查吸、排气阀盖有无过热现象。

(4)保持润滑油槽有足够的润滑油。

(5)定时检查油过滤器差压,并及时清洗或更换过滤网。

(6)定时排放各级缓冲罐的冷凝液。

(7)定时排放废气收集器的冷凝液。

(8)定时检查各级进气过滤器前后压差,并及时清洗。

(9)定期将主油泵切换到辅助油泵运行,确保辅助油泵正常备用。

(10)定时给注油器油箱加油。

(11)保持机组卫生,做好机组保养工作。

1.5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1-2)

表1-2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

原因

处理方法

1.机身声音异常;

(1)主轴承,曲柄销轴承,连杆小头轴承磨损;

更换轴瓦;

(2)轴承紧固螺栓松动;

重新紧固锁紧;

(3)十字滑块磨损;

更换调整垫片。

2.气缸内声音异常;

(1)活塞止点间隙调整不当;

重新调整;

(2)活塞紧固螺栓松动;

重新紧固锁紧;

(3)活塞环轴向间隙过大;

更换活塞环;

(4)填料紧固螺母松动;

重新拧紧螺母;

(5)气阀紧固螺母松动;

重新拧紧;

(6)气阀制动固定螺钉松动;

重新拧紧,必要时更换;

(7)气阀阀片弹簧损坏;

更换阀门或弹簧;

(8)气缸内有液体;

排尽液体;

(9)气缸内有金属碎片或硬物;

拆卸取出金属碎片或硬物,修复损坏处。

3.排气量不足;

(1)气阀损坏;

修理或更换;

(2)气阀装配不当;

重新组装;

(3)气阀结碳;

清洗;

(4)填料泄漏;

检查或更换;

(5)活塞环磨损;

更换;

(6)管路系统泄漏;

检查泄漏原因并排除;

(7)密封元件损坏;

更换;

(8)入口过滤器堵塞;

清理过滤器;

(9)气缸缸套磨损间隙过大;

更换缸套或涨圈;

(10)工艺操作条件有变化;

确认工艺操作条件。

4.级压力异常;

(1)下级吸排气阀失灵;

检查修理;

(2)级进气阀失灵;

检查修理;

(3)填料密封不好;

更换;

(4)气量调节调节机构调整不当;

重新调整。

5.级气体温度异常;

(1)冷却水管堵塞,或壳程结垢冷却效果不好;

清洗;

(2)冷却水量不足;

调整水量;

(3)冷却水进水温度高;

增大水量或降低水温;

(4)气阀损坏漏气;

检修或更换。

6.气量调节机构异常动作;

(1)气阀损坏;

检修或更换;

(2)执行机构气源压力低;

检查原因,增压。

7.油压降低;

(1)油量不足;

补充润滑油;

(2)油过滤器堵塞;

清洗过滤器;

(3)油溢流阀失灵;

检修,更换元件;

(4)油管路系统泄漏;

检查原因,排除;

(5)油泵性能下降;

检修;

(6)各润滑点间隙过大;

调整间隙;

(7)油质变坏;

换润滑油;

(8)压力表坏;

更换压力表。

8.轴承过热;

(1)轴瓦与轴面不均匀;

检修;

(2)轴承偏斜或曲轴弯曲;

检修,调整;

(3)润滑油供应不足或中断;

检查润滑油系统;

(4)润滑油质变坏;

更换润滑油。

9.活塞杆过热;

(1)填料过紧;

调整;

(2)装配偏斜;

重新装配;

(3)润滑油不足或有杂质;

更换润滑油。

10.活塞卡住;

(1)气缸夹套冷却水不足;

适当增大冷却水;

(2)曲轴___连杆机构偏移;

调整机构同心度;

(3)活塞气缸套装配间隙过小或气缸内混入杂质;

调整间隙,清理气缸。

11.油温过高;

(1)油泵性能下降;

检修;

(2)油泵安全阀泄漏;

检修或更换;

(3)油箱油量不足;

加润滑油;

(4)润滑油变质;

更换润滑油;

(5)油冷却器供水不足;

检查清洗冷却器;

(6)轴承过度磨损;

更换轴承;

(7)油过滤器堵塞;

清理;

(8)润滑油系统泄漏或堵塞;

检查,修理。

12.功率消耗超过设计规定;

(1)气阀阻力过大;

检查气阀弹簧力是否恰当,气阀通道面积是否阻塞;

(2)吸气压力过低;

检查工艺管路是否阻塞;

(3)气体内泄漏;

检查吸排气压力是否正常,排气温度是否增高;

(4)一级吸气压力过高;

检查压缩机前的工艺系统。

1.6往复压缩机的技术特性

1.6.1往复压缩机的技术参数

1.6.1.1预加氢循环氢压缩机(见表1-3)

表1-3预加氢循环氢压缩机的技术参数

位号

K-101A/B

名称

预加氢循环氢压缩机

型式

往复

型号

2D32-28/17.7-33.3-BX

驱动机

电机

气缸

2

850

曲拐

2

活塞杆

2

行程

320mm

转动惯性GD2

kg.m2

转速

328rpm

单作用或双作用(SA或DA)

DA

气缸套

气缸设计间隙,平均%

27

容积效率,%

78%

阀,进口/出口,每级的数量

2/2

项目

工况Ⅰ(重石脑油-SOR)

工况Ⅱ(轻石脑油-EOR)

输送气体

分子量kg/kmol

3.70

4.72

质量流量kg/h

4315

5550

体积流量Nm3/h

26144.2

26367.0

进口条件

压力,MPag

1.77

1.77

温度,℃

46

46

Cp/Cv

1.374

1.354

压缩系数

1.009

1.008

入口体积流量m3/h

1666.8

1678.1

出口条件

压力,MPag

3.33

3.33

温度,℃

102

99

Cp/Cv

1.365

1.344

压缩系数

1.016

1.015

压缩机

级数

1

冷却水流量,m3/h

气缸夹套

机身润滑油冷却器

活塞杆压力填函

总流量

16

1.6.1.2氮气循环氢压缩机(见表1-4)

表1-4氮气循环压缩机的技术参数

位号

K-301A/B

名称

氮气循环压缩机

型式

往复

型号

2D3.5-6.5/1.95-7.95

驱动机

电机

气缸

2

75KW

曲拐

2

活塞杆

2

行程

180mm

转动惯性GD2

kg.m2

转速

485Rpm

单作用或双作用(SA或DA)

DA

气缸套

气缸设计间隙,平均%

28.44

容积效率,%

80%

阀,进口/出口,每级的数量

2/2

项目

操作情况=设计工况

开车操作工况

输送气体(N2-100%)

分子量kg/kmol

28

质量流量kg/h

体积流量Nm3/h

1031

进口条件

压力,MPag

0.195

温度,℃

30

Cp/Cv

1.408

压缩系数

1.000

入口体积流量m3/h

379

出口条件

压力,MPag

0.795

温度,℃

143

Cp/Cv

1.402

压缩系数

1.004

压缩机

级数

1

冷却水流量,m3/h

气缸夹套

机身润滑油冷却器

活塞杆压力填函

总流量

2

1.6.1.3空气循环氢压缩机(见表1-5)

表1-5空气循环压缩机的技术参数

位号

K-303A/B

名称

空气循环压缩机

型式

往复

型号

P2.5-4.5/5.3-7.45

驱动机

电机

气缸

1

45KW

曲拐

1

活塞杆

1

行程

120mm

转动惯性GD2

kg.m2

转速

500rpm

单作用或双作用(SA或DA)

DA

气缸套

气缸设计间隙,平均%

容积效率,%

64%

阀,进口/出口,每级的数量

1/1

项目

操作情况=设计工况

输送气体(N2-79%,O2-21%)

分子量kg/kmol

28.85

质量流量kg/h

体积流量Nm3/h

1671

进口条件

压力,MPag

0.530

温度,℃

10

Cp/Cv

1.415

压缩系数

0.998

入口体积流量m3/h

286.9

出口条件

压力,MPag

0.745

温度,℃

35

Cp/Cv

1.414

压缩系数

1.000

压缩机

级数

1

冷却水流量,m3/h

气缸夹套

机身润滑油冷却器

活塞杆压力填函

总流量

1

1.6.1.4PSA氢气往复压缩机(见表1-6)

表1-6预加氢循环氢压缩机的技术参数

位号

K-901A/B/C

名称

预加氢循环氢压缩机

型式

往复

型号

4M16-140/5.5-BX

驱动机

电机

气缸

4

710

曲拐

4

活塞杆

4

行程

280mm

转动惯性GD2

kg.m2

转速

368rpm

单作用或双作用(SA或DA)

DA

气缸套

气缸设计间隙,平均%

14.3/17.8

容积效率,%

78%

阀,进口/出口,每级的数量

6/6、4/4

项目

工况Ⅰ(重石脑油-SOR)

工况Ⅱ(轻石脑油-EOR)

输送气体

分子量kg/kmol

21.49

21.49

质量流量kg/h

体积流量Nm3/h

8041

8041

进口条件

压力,MPag

0.01/0.143

温度,℃

40

Cp/Cv

压缩系数

1.00

入口体积流量m3/h

出口条件

压力,MPag

0.171/0.55

温度,℃

99/100

Cp/Cv

压缩系数

1.00

入口体积流量m3/h

压缩机

级数

2

冷却水流量,m3/h

气缸夹套

机身润滑油冷却器

活塞杆压力填函

总流量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