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网络文章更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594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5网络文章更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5网络文章更新.docx

85网络文章更新

The secret of change is to focus all of your energy, not on fighting the old, but on building the new.  

做出改变的秘诀不是多么努力地和过去做斗争,而是全力以赴地去打造全新的自己。

(Socrates)

祝,心情愉快,活在当下

象人心理呈

重新建立两性关系的平衡,独处是必要的

很多关系都承受着开心时光和短暂的痛苦,这大大削弱了夫妻间的心心相印。

其他的责任和承诺占用了我们的时间,让我们感觉愤恨、受挫、疲倦、孤单,或者是这些情绪的综合。

联系时间不足,毫无疑问是一种折磨许多关系的常见现象,但这并非普遍情景,事实上,有些关系有相反的问题。

这些关系,彼此间没有足够的独立空间。

对于夫妻来说,会导致迥异但同样严重的问题。

■ 夫妻双方都有独立或者独处的需要

Kahi Gibran在《先知》一书中提及,夫妻之间既需要尊重的联系之需要,同时也要尊重独立之需要:

彼此相处,亦有独处;天堂的风在你们之间跳舞;爱他人,但不要为爱所缚;在你们的灵魂海岸间,是涌动的大海;一起唱歌跳舞,享受快乐;但给你们自己独处的时间;琵琶的琴弦,随着相同的音乐而动,但彼此相分离。

大多数关系中,一名伴侣更能理解分隔的需要,而另一位更能意识到联系的需要。

这些不同的趋向,能够为双方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些“有趣的机会”。

这种差异能够以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来提供一种将关系的两方面结合的手段。

其挑战在于,要把双方的观点都看做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而非谴责其是错的。

当然,有些情况下,夫妻双方都有强烈的独立或者独处的需要。

在减小矛盾的可能性的同时,这会增加互不联系的风险,而非让关系变得更加健康。

当一名伴侣或者双方都不能拥有充分的独处时间,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就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

偏执、易怒、倦怠、易变、焦虑、抑郁以及疲乏。

缺乏独处的人或许没有意识到,缺失和不适,是与一种事实相关的。

这种事实便是,他们没有将双方的生活纳入到一致基础——他们独处的需要。

做出需要的改变,获得必要的改正,以重新建立关系平衡,就要开始意识到并非事情的失衡,要承认独处或者独立的时间是需要的。

鉴于各自不同的意图,独处与孤独是不同的。

孤独的体验,是不与他人联系以避免可能的不愉快的、带来威胁的、挑拨性的或者难于处理的体验。

而另一方面,独处是出于恢复和补充自己的精神和感情的想法,以便能够更高效地与人、与周围的世界相处。

因此,花费在孤独上的时间,增强了导向愤恨、自怜、防御和怀疑的趋势,而花费在独处上的时间,增强了自我意识、同情、同感以及承受脆弱等承受能力。

■ 独处的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被忽略、被解除

短则几分钟,长则数日。

如果有更长的独处不足,恢复过程的开始可能会需要个人休息的周末或更多的时间。

内向的人可能会享受这段时间,并因为不需去解决他人的需要而带来的如释重负感到愉悦。

外向的人也需要这样的体验,即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对完全独处和自我反省不感兴趣。

独处是一种自我照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离开通常形式的刺激或转移注意力的事物(手机、电脑、电视、书本等),并不感觉格外舒服或愉悦。

因此,花费时间为内心充电、转变当前的心态以更加开放,这种观点不仅有其价值,也很有必要。

当然,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需要面对和解决一些逻辑性挑战后,才能以负责的方式,来脱离一个人的基本承诺。

对于双方来说,当独处和独立的需要,以和关系的幸福、生活的其他方面相等同的地位被接受时,就很容易去优先考虑它,并找方法来将这种体验更全面、更有规律地融入到关系中来。

西方文化中有一种趋势——相比于花费时间冥想,人际互动更受重视。

因此,当情形并非必然如此时,判断一个人自己,或其他人是否是反社会的或孤立的就变得容易。

如果我们将那从心底接受那些文化评估,就会出于间歇性与他人分隔的欲望,而误会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伴侣。

这会导致我们拒绝独处的体验,就会无法满足需求,并承受痛苦增强的风险。

最终,我们的身体、情绪、健康、关系,或者生活中其他的一些领域就会面临不可避免的崩溃。

尊重我们独处的需要,并不能保证这种崩溃永不发生,但当其发生之时,可以更快地加以纠正,减小其所导致的破坏。

如果一个人比其伴侣更能够、更乐意去承认自己对独处的需求,并做出行动,那么,他(她)的伴侣就会体会到批评、愤恨所伪装的嫉妒。

如果一个人在独处上花费太多时间,或者用这段时间来躲避他人和孤立自己,或许就需要一块合理的关注区域,这个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在关系中发展出充分程度的信任前,就独处时间的花费来进行讨论和协商可能是需要的。

更多的相处时间可能是许多关系难题的答案,但这并非是适用于所有现象的方法。

夫妻们也并不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独处空间中。

关系,就像一切活动的有机体,一直都处于变动中。

因此,它需要不断的注意、照料和调整。

当我们限于生活持续不断的需求,偶尔出于不适他人的想法,花费时间来独处,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处理,有时候甚至回答我们并未察觉的问题。

你要知道,花费这些时间并非自私,这是你能够为自己和关心的所有人能做的最仁慈的、最有礼貌的事情。

一些建议,致刚离婚的你

2014-08-0411:

01|来源:

心灵咖啡网编撰|编辑:

念暖

.....................................................................................................................................................................................................

离婚是非常困难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既具有挑战性也有创伤。

但人们有丰富的时间可以去学习、成长和改变。

这里有一些建议,关于如何帮助人们度过离婚后的第一年。

■ 每一次新体验的尴尬会让人受不了

按照你结婚的时间长短,离婚后你的许多经历会让你感到不同和尴尬。

例如,当你参加一个聚会,或者通常是成双成对的一个活动,没有伴侣的存在,可能会让你感到不舒服。

你需要了解这一点,并注意这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小麻烦。

你觉得好像人们都在盯着你看吗?

(他们可能没有。

)还是你周围其他的人怪异的举止呢?

(他们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样的尴尬很快就会过去的,注意他人的感受并尊重他们,这样你会带着力量和风度走向未来。

你可以做到这一点。

■ 观察其他理想的家庭或“已婚”的理想化

一位女性自己带着她的孩子去游乐园游玩。

这是第一次她以没有配偶的“新家庭”出来郊游。

她说,很难看到所有的双亲家庭和他们的孩子们大笑,或显出特别的快乐。

而尽管她的孩子只有她一个人陪着,但她们在一起玩的很开心。

你在外面看到的很多事情与这些人的真实生活无关。

重要的是,你爱对方,你生活在真实中,并尽到自己的能力。

任何时候我们将我们的内心与我们所看到的“就在那里”进行比较,都可能成为一种不必要的折磨。

如果你要是这样的开始进行“自虐”,那就停下来。

■ 不要打上任何消极的印记

“我是一个离婚者的孩子。

有些朋友的父母再也不让自己的孩子来我家了,因为我的父母离婚了。

我被视为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的孩子。

”身边人的错误观念与做法,让离婚家庭的孩子,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一定要好好引导自己的孩子,与身边的人,不要给孩子打上这负面印记。

但有趣的是,这些孩子可以到其他的家庭玩,哪怕这个家庭的父母酗酒,辱骂和伤害他们的孩子。

然而,因为他们碰巧要结婚,所以他们被看作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结婚30、40、50多年的夫妻,谁也受不了对方,在一起是一种痛苦,但在结婚纪念派对上,宾客们都鼓掌和祝福他们。

社会的价值观往往并不是单纯的,所以要抛弃因为离婚而带给你或你的家人、孩子的负面印记。

■ 每天为你自己的行为做决定

如果你有孩子,就要与你的前任互动做一些陪伴孩子们需要完成的事情。

如果你没有孩子,那就专注于你的短期、长期利益的决策。

练习从令人气愤的、不恰当的事情上超脱。

尝试以一种非常理智的方式对待你的前任。

这样,你就不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很多事情,你已经处理完毕。

你应该感到自豪。

■ 像是突然进入一个紧张麻痹的阶段

麻痹来临的时候,你会没有动力,你可能把事情搞砸,你可能无法做出决定,这是肯定的。

有很多人描述,在刚刚离婚后这段重要的时期,都有无法做任何重要事情的强烈感觉。

以为男性说,一连数日就仅仅盯着她要收拾的箱子。

很多人描述的这些,肯定是一个阶段性发生的悲伤。

如果你有这种情况,不要惊慌,你会度过这些必须度过的难关。

你只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放松,随它去。

经过一段的时期,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又开始“有能力,任务都能达成”的日子。

■ 获得支持

最后,但绝非不重要的,你必须得到支持。

如果你没有在离婚前进行咨询或治疗,现在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构建你的支持网络,通过朋友、教堂、犹太会堂或支持团体。

对许多人来说,离婚真的如死亡般的痛苦,是一个没有社会承认的葬礼。

你可能会感到非常孤独。

这是暂时的,有了这个经历,最后你会又变了一个人,焕然一新。

新的生活,重新开始。

尽量睁大眼睛,挖掘属于你的未来人生美妙机会,好好享受它们。

(文/CHERILYNN VELAND,译/三岛)

在“活得像个男人一样”这个标签下,男人有好多话想说

2014-08-0410:

37|来源:

心理月刊|编辑:

Wayne

.....................................................................................................................................................................................................

与三八妇女节相呼应,昨天(八月三日)被人民群众强烈呼吁定为男人节,并在中国民间特别是男人中获得了广泛响应。

在“活得像个男人一样”这个性别标签之下,男人们真的有好多话想说。

这儿有一位深深了解男人的心理咨询师卢悦,代表MEN这个群体发出声音,让我们跨越与男人之间的“性沟”,仔细理解下述8句来自男人之口、他们迫切渴望这个世界、特别是女人们要重审的对于男人的成见,更好地理解我们生命中的男人,也拥有更幸福的亲密关系。

■下半身问题:

就许你喜欢都教授不许我喜欢苍井空?

一则笑话:

“怎样让一个女人对你印象深刻?

夸赞她,亲吻她,爱她,安慰她,保护她,拥抱她,抱紧她,为她花钱,请她吃饭,倾听她,关心她,与她站在一起,支持她,为她走遍天涯。

怎样让一个男人对你印象深刻?

裸体出现,带上红酒。

进化心理学告诉你:

如果一个男人一年内和一百个女人发生关系,他有可能会收获一百个孩子,而一个女人一年内和一百个男人发生关系,她可能只会有一个孩子,所以男人倾向于成为播种机,女人倾向成为孵化器。

播种机当然以产量为傲,孵化器则只需为质量负责即可。

但这些都是一种对男人的偏见。

因为男人之间的差距不比男女之间的差距少。

此外,事实上,在性方面,只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是封闭的性爱者;另一种人是人性的性爱者。

封闭的性爱是视自己和他人为“物”;而“人性”的,则是真正可以将“性”与“爱”结合起来。

某著名影星出事,就是因为他把性爱只当做发泄工具;而很多女性则正好相反,她们可能对性过度压抑,很多婚姻都在夫妻生孩子以后出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女人成为妈妈以后就丧失了“女人”的身份,失去了下半身,而只有上半身的哺育功能。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几乎从未有过床上动作的韩剧和只有动作的日本AV。

男人的好色与女人对性的排斥,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的文化,过度强调男人的色情,又过度强调女人的纯情,这就造成了我们上半身和下半身的碎片化的对立。

一个有了上半身也有下半身的女人一定也会碰到一个上下俱全的男人。

一个只有上半身的女人一般都会碰到一个只有下半身的男人。

这就叫做“半斤八两”。

■男人都是机器人:

不是能出声就是会沟通

还是一则笑话:

“遇到问题了,男人会试图和女人讨论:

问题是什么,解决起来有什么难度,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它。

而女人的所有话,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你没有理解我,你没有理解我,你没有理解我!

很多男人一听到女人要沟通,就浑身哆嗦。

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原始时代,男人和女人肩负的使命是不一样的,男人要在野外狩猎,女人要在营地里操持。

在野外狩猎,最要命的就是搞出不必要的声音;而女人在营地里很安全,她们需要就各种合作进行沟通。

在任何电影里,一旦一个人在掌控局面的时候喋喋不休,估计离死期就不远了。

在男性文化中,这是一种娘娘腔的表现。

所以很多男人必须以目标为导向,而女人往往会以过程和关系为导向。

男性文化倡导的是,我们最终要解决问题。

可惜女人不是问题。

他们不知道,在情感的世界里,态度决定一切。

但不要以为男人就没有情感的需要,男性文化普遍要比女性文化在表达情感方面更压抑一些。

很多时候,女人以为面前站的是一个女人,所以她们试图把男人变成女人,这不是沟通,而是洗脑。

她们不能了解,对男人来说承认自己的脆弱,体验自己的无助,表达自己的需要,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很多男人是无法和女人在语言层面竞赛的,他们的感受没有女人那么敏锐,有些时刻就算他们体会到,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

但在很多女人看来,这却是一种冷漠和绝情。

有时,男人确实是有意变得无情——宁可被认为绝情,也不能被认为有“表达障碍”。

■空间之战:

有时女人的爱就像黑寡妇蜘蛛一样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把门打开,散散味;一种是把门关上,两耳不闻窗外事。

前者被称之为融合,后者被称之为巩固自我。

融合的好处在于,当我和其他人取得连接的时候,我的脆弱感就会消失,因为我融入了更大的力量里。

而巩固自我的好处在于:

当外面的困扰太大的时候,你可以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获得喘息之机。

前者往往被女人所用,而后者往往被男人所用。

这还是原始社会的习惯,男人在外面打猎,风餐露宿,他最关心的,莫过于他有没有一个足够好的洞穴藏身,不被野兽侵袭;而女人最关心的是,男人何时回来可以保护自己。

很少有女人喜欢钓鱼,钓鱼者多是男人,这个看似最适合发呆的运动,之所以被男人喜欢,就是因为它提供一个空间让男人可以休整自己。

很多女人不知道,男人刚刚回家的半个小时对他来说多重要,如果她可以忍受男人回家后可以在沙发上自我充电一会儿,也许半个小时以后,她就会获得一个更有能量去爱她的老公。

但此时恰恰是女人发起攻击的时刻,在她想象中,如果她回家,第一时间是到老公那里去充电,而如果她不去老公那里,说明她心有他属。

但可惜伴侣不是她的翻版,她不知道这和爱无关,而和一个人的自我存在感有关。

有些人最在意的就是我有没有被人吃掉,而有些人则最在意的是我是否会被饿死。

对很多男人来说,爱之所以是牢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很多自我被女人以爱的名义吞没了,这种以融合为核心的爱,最终的结果往往不会太好。

■悖论陷阱:

双重标准害死人

现在社会这么乱,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标准混乱。

比如,女人会抱怨,我也养家,但为什么家务事带孩子都是我的事?

男人们也不明白,既然你认为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以后就靠我来,为什么我的工资卡都被你拿走?

以前当女人没有工作,而只能在家做主妇的时候,男人回家,女人会温柔地相迎;而现在男人回家,迎接他的是猎枪:

“你还知道有家啊?

到哪儿鬼混去了?

”因为女人的腰板硬了,而女人对男人的期待比旧时的女子只多不少,女人们的眼界开阔了,看了那么多韩剧,再看看自己身边的男人,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你们知道男人的难处吗?

很多男人误以为,要获得女人的尊重,就必须在事业上绝对超越女人;但事实上,我们都是人,谁能比谁更优越?

女人文化中有一种在事业上自我限定的倾向,所以让男人绝对超越女性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可能这就是一个陷阱,因为很多女人此时会有矛盾,到底要事业还是要生孩子,顾家更多,如果选择顾家更多,她们就把事业方面的追求放在男人身上,让男人能做到更好。

而一旦男人拼命工作,结果又会收到各种抱怨。

很多时候,男人不知道,你把事业搞太好,会让天天忙于带孩子的女人嫉妒乃至恨。

在古代,为博美人一笑,男人可以烽火戏诸侯,倾国倾城,但现在女人又要平等,又要男人养,如果男人不够智慧就会容易上套。

■霸王条款:

你知道你要什么,但你知道我需要什么吗?

做男人苦在哪里?

很多时候,是被捧杀的。

如果你是一个智慧的男人,面对这样的声音,就需要警惕“活得像个男人一样”“真正的男人都是……”等等句式,这些就是定义和标准,要命的是,这个ISO90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往往是女人。

如果一个男人情商让人着急,他就会相信如下的魔咒:

“其他男人都如何如何,为什么你偏不?

女人最强的部分就是她们可以轻易地说出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需要。

而如果你问女人是否知道男人的需要,她们可能蔑视地说:

“性?

”如果你是这样的女人,以为男人只是追寻骨头的狗,那么你也贬低了自己的价值。

其实在关系中,女人要的就是“被在乎”,男人要的就是“被认同”。

一个男人为女人买了一个包,而女人开始强烈质疑男人的审美水平,她就在踩住男人的命门,对男人来说面子是第一位的,如果他没有感觉到你的尊重,你就别想要被在乎了。

而一些有心机的妹子们会故意小鸟依人,用伺候大爷的方式让男人感觉被尊重,但日久见人心,其实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男人为你买包的诚意,这就足够了,你不需要违心地硬是把黑的说成白的,你不要以为男人不说他们的需要,他们就是无需要动物。

有些女人给男人一个霸王条款,男人只有单方面的义务,那么也不要怪男人最终不再满足你的需要。

■什么是花心:

男人是猴皮筋,女人是波浪线

总的来说,如果你知道上面关于男人需要距离和空间的论述就会明白,如果一个男人总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入侵,感觉到自己的存在都会成问题,比如一个男人不知道今天晚归之后,是否还能睡个好觉,不知道如何面对铺天盖地的声讨,也无法用任何方法缓解一个女人的暴怒;这个时候,他周期性的回归洞穴充电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就会增强,强度太大,他们甚至换女人。

男人的这种焦虑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来自过去,一个来自现在。

女人善变,可能这一秒是欢喜,下一秒就是愤怒了,而我们男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消化上一个来自女人的情绪的时候,女人的情绪又变了,于是男人的内存就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荷,就开始需要时间空间来消化如此多的能量和信息。

当男人和一个女人足够亲密,他们会有一种被吞噬的恐惧感,需要拥有一个空间感受到自己。

但当男人沉浸在足球中或者和朋友聚会时,女人的担心就会发作:

你不爱我了?

其实,远离对男人来说,不是不爱,而是爱的表达。

这意味着他需要确认一下我是存在的,然后再来爱你。

对女人来说,“我”存在与否不是第一位的,“你”是否在我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而如果男人和女人在这部分没有了解,最终就会导致,女人用波浪线把男人变成一个猴皮筋的现象。

■脑筋变麻花:

我们不要猜了好吗?

要命的是,男人用的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女人很多情绪只是倾诉而已,男人以为这些都是要解决的,其实女人不是在说“这些事情”,而是在说: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肯听我说话,就好了。

”男人需要明确的信号,可是很多女人认为如果说出来就不是爱了。

女人喜欢让男人猜,这就好像让一个小学生解大学生题一样难。

女人总是要男人猜,可能因为也是害怕表达被拒绝有关,可是你们知道男人是很需要认同的动物。

曾经有一个男人在微博上问大家一道题:

在火车站上看到如下场景,一个男人给女人买来奶茶,女人说我不要了,男人很困惑——不是你刚才跟我要吗?

女人说,我现在不要了。

男人就把奶茶倒掉,女人又说我说不要就不要啊,你为什么不给我?

男人彻底崩溃。

请问,男人应该给女人买奶茶吗?

如果要和这样的女人谈恋爱,男人首先要读《红楼梦》10遍以上,才能明白女人心。

■什么样的男人才吃香?

纯爷们或者娘炮都不是首选

有些女人非常想要找到传统的纯粹的男性,但科学研究证明,真正传统的男性和传统的女性的婚姻,往往不如具有双性特色的伴侣更有幸福感。

用中国话说,双性特色就是阴阳平衡。

人群中有35%的人,是既有男人味也有女人味的,这样的人才是黄金结婚对象。

在婚姻中,纯粹的男性文化更多用工具性的方式看世界,而纯粹的女性的文化更多用表达的方式与世界共存。

一个“纯爷们儿”往往意味着他在情感中很少用热情、温暖和敏感的方式与人相处,而拥有表达能力的男人更能让婚姻的幸福感发生。

写在后面:

虽然这篇文章是关于男人怎么想的,但它还是有些像《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的调子,过度刻板地认为男人如何和女人如何,往往是一些女人和一些男人的倾向,这样就会造成“按图索骥”的恶果。

很多时候,女人抱怨男人没有反应的时候,有男人不会反应的问题,也有女人拒绝倾听男人的问题。

也许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叫做《傲慢与偏见》。

女人,如果你懂得如何爱一个孩子的话,也应该知道如何爱一个男人:

只需要用对孩子的耐心的二分之一。

做自己的心理师:

大众为什么需要学心理学

发布于2014-08-0407:

29 浏览2598次 评论1条 

文/丛非从

心理学在这个世界上渐渐流行开来,俨然已经不再是“心理有病”的代名词。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类的文章和身边人的改变开始接触到心理学,并且意识到它的价值。

然而,我依然听到很多关于喜欢心理学但不知道从何开始的疑问。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

我喜欢心理学,但没想过要从事心理学工作或成为心理师。

我有必要花时间去学心理学吗?

有没有必要学心理学不是我所能评判的。

但我却想说说大众为什么想心理学。

广义上的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广的确很多与大众关联不大。

我们口中常谈的心理学实际上是指应用心理学,即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其基本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人接触烦恼,给人力量,让人可以实现快乐与幸福。

那么我觉得,心理学应该成为人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我们的心理需要营养,我们长期对我们的心灵匮乏营养的时候,我们的心理状态就表现出一系列的饥渴反应:

情绪化、易暴易怒、自卑、拖延、抑郁、迷茫、挫败、人际关系紊乱、情感关系失利等一系列症状。

这些症状行为其实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心理状态比较差了,需要补充营养,需要你的照顾。

当我们的心理营养匮乏到难以维系正常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回去见心理咨询师帮忙调节。

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

身体需要营养,需要我们的照顾。

当我们长期不关注身体营养,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反应:

面黄肌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我们身体营养匮乏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去看医生,需要医生或营养师帮我们调节。

但不是每个人都看得起医生,不是每个人都请得起营养师。

所以我们为了应对及避免身体营养缺失,我们有了很多另外的方法:

学习营养搭配的知识,学习营养做饭的技术。

做自己的营养师和厨师。

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帮助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做饭,让他们也可以吃到营养且健康的

我们的心理营养也是如此。

我们学习心理学知识,练习心理技能,可以不是为了成为心理工作者,但是却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师,补充自己的心理营养,自我调节,在心情不好、人际关系紊乱、价值感受挫的时候可以有方法自己应对。

当身边的人不开心的时候,当家人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甚至当身边的朋友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适当的干预,让他们可以活得更好。

所以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师,做身边的人的心理师。

我们可以给家人、朋友自己良好的做饭,让他们照顾好身体营养。

也可以给自己力量,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和快乐,补充他们的心理营养。

泛而广之,我们的生活需要学会很多技能,来让我们过得更好,我们可以不必成为专家,但是起码要懂得基本。

比如说:

我可以不成为工程师,但我可以学会修电脑。

我可以不成为书法家,但我想学会写字。

我可以不必成为翻译,但我需要学点英语。

我可以不必成为厨师,但我要学会做饭。

我可以不必成为服装师,但我要懂得一些服装搭配。

我可以不必成为音乐家,我可以学会唱歌和弹吉他。

这些额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