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914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docx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

东帝汶问题的客观剖析

一、东帝汶问题的历史由来:

  1、葡萄牙四百多年的殖民地:

  葡萄牙在15世纪开始向海外扩张,建立了许多殖民地,成为海上强国。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岛(Timor)。

荷兰人迟于葡萄牙人于1596年才入侵印尼,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职能的东印度公司。

1613至1618年荷兰人进入帝汶岛西部,与葡萄牙人发生冲突。

葡、荷两国殖民者于1859年签订条约,正式瓜分帝汶岛。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整个帝汶岛。

二战结束,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独立,1949年荷兰殖民者移交政权,归还西帝汶给印尼。

东帝汶,包括该岛西北部的欧库西和阿陶罗岛仍归葡萄牙。

  2、葡萄牙放弃东帝汶

  1974年4月25日,里斯本发生军事政变,统治40多年的葡萄牙极右政权被一批中下级军官组成的武装部队运动所推翻,开始民主化进程。

新上台的葡萄牙政府决定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计划于1978年10月安排东帝汶独立。

1975年8月27日总督及其行政机构从东帝汶首府帝力(DILI)搬到海上的阿陶罗岛。

当时,东帝汶出现三个派别:

主张独立的左翼党派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主张同葡萄牙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简称民盟)和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简称民协)。

三个派别发生冲突,爆发内战,1975年8月,民盟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革阵予以反击,并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次日,民盟和民协等四个政党发表联合声明,反对独立,且宣称东帝汶是印尼的一部分,并邀请印尼政府出兵。

  3、印尼出兵侵吞东帝汶:

  印尼借口东帝汶内战将导致左派力量的壮大,在美、日、澳等国家的默许下,1975年11月29日印尼外长马列克宣布东帝汶归印尼所有。

12月7日,印尼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的第27个省。

印尼出兵侵占东帝汶遭到联合国决议和东帝汶人民的反对:

联合国对印尼入侵东帝汶作出迅速和强烈的反应。

1975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将印尼入侵东帝汶列入大会议程,通过决议,谴责印尼的军事入侵。

同时,在东帝汶境内,革阵发动了广泛的游击战,利用山地森林茂密的有利条件打击入侵军队。

印尼占领东帝汶给印尼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外交上,联合国一系列决议和国际社会的谴责使印尼在道义上陷于孤立;军事上军人死伤数万人,陷入了深深的泥潭不可自拔;经济上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支撑落后的东帝汶,每年国会预算投入东帝汶建设,印尼占90%,地方占10%。

印尼传媒形容东帝汶是印尼的一块肿瘤,浑身感到痛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印尼,政治、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总爆发,酿成了1998年5月社会大骚乱,统治印尼32年的苏哈托下台,哈比比接任总统。

在国内外强大压力下,哈比比未与军队协商,就在1999年1月27日宣布,如果东帝汶拒绝自治方案,印尼最高立法机构议会(MRR)可能讨论东帝汶的独立问题。

同年5月5日,印尼与葡萄牙签署里程碑式的协议,同意东帝汶在8月举行全民公决,决定东帝汶的未来。

  4、东帝汶独立:

  1999年举行的全民公决,以78.5%的支持率选择独立而非自治。

10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负责全权管理东帝汶在正式独立前的一切事务。

2001年8月30日,东帝汶举行由16个政党参加的首届大选。

选举产生了由88人组成的制宪议会。

9月20日一个全部由东帝汶人组成的过渡政府宣誓就职。

2002年3月22日制宪议会通过了东帝汶第1部宪法。

4月14日;本东帝汶举行首届总统选举。

独立运动领袖沙纳纳•古斯芒以高票当选东帝汶正式独立后的第1任总统.5月20日,东帝汶正式独立,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

  

  二、东帝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分为社会经济、语言教育政策、国内政治问题东西对立、及对外政策课题四个方面:

  一.东帝汶的社会经济问题:

  一支百余人的叛军并不能让东帝汶陷入全局动荡,贫困才是东帝汶政治和社会问题丛生的深层原因。

东帝汶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东帝汶贫困率达41%以上,约41%的人口日均收入不足0.55美元,人均寿命57岁。

东帝汶的经济基础几乎为零。

东帝汶没有工业,农业是其经济支柱,80%的人靠农业维持生计。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外,东帝汶的资源缺乏。

联合国临时管理后的混乱是东帝汶骚乱的直接因素:

经济低迷和事业问题无疑是暴乱的背景。

此外,由于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的撤退,外国资本的超市、酒店等开始关闭,外国资本不断撤走。

学生们的抗议行动主要是因为学费上涨,而经济不景气和就业困难。

学生们提出了拒绝使他们生活困难的外国工人入境、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等要求。

此外,以独立运动功臣自居的原东帝汶民族解放军士兵的就业问题也趋于严重。

据报道,他们也参与了这次暴乱。

  二.语言、教育政策的矛盾

  1、语言方面:

葡萄牙语作为通用语的问题东帝汶宪法规定德顿语和葡萄牙语是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的通用语。

第147条(实用语)规定,只要认为有必要,印尼语和英语可与通用语一起作为市民生活的语言加以使用。

关于这个规定,政府人员与年轻人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对立。

在东帝汶全国约有30种语言和方言,全部人口的82%会讲帝力等地区的语言德顿语。

43%的人会讲印尼语,5%的人会讲葡萄牙语,2%的人会讲英语。

对于葡萄牙语作为通用语的情况,年轻一代的反对比预想的还要强烈。

这无疑是因为年轻一代是在印尼统治的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一方面以德顿语等地区语言作为母语,另一方面普通话及学校的课堂语言等使用了印尼语。

  2、教育状况方面:

  把葡萄牙语作为课堂用语的决定不仅在大学教育中,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也引起了很大的混乱。

第一,缺乏葡萄牙语教师。

第二、有些地区的小学生已经在使用各地方语言、德顿语、印尼语等至少3种语言。

找不到还需进一步学习葡萄牙语的动机。

实际上,教师也用印尼语和德顿语授课,小学生也一样用印尼语和德顿语听课。

最终考试也用印尼语作答。

由于上述因素,将葡萄牙语用作教学用语的政策便迟迟没有进展。

不仅如此,还引起了教育状况的混乱,结果使“国语空白一代”增多。

  3、国内政治问题及东西对立问题:

  东帝汶国内利益集团的斗争复杂,国家虽小却政党林立,仅正式注册的政党就有16个。

党派之间以及党派内部的斗争复杂而激烈,最突出的表现在东西部地区的对立与总理派和总统派的对立上。

早在对待是否独立问题上,东帝汶的政党和群众分为统、独两派,一派是支持印尼统治的亲印尼势力,力量主要在西部,而主张独立的一派,力量主要在东部。

两派之间长期的分歧和积怨客观上也造成了东西部地区的对立。

  4、对外政策课题:

  1、围绕东帝汶的地区机构及多国机构 

  东帝汶加入了多国机构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并与地区机构太平洋岛国论坛加深了关系,但人们认为其夙愿应该是加入东盟。

加入东盟对地区的安全保障、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是有益的。

东帝汶存在着与印尼的国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入东盟也是有益的。

此外,最近走私问题、海盗问题等也趋于严重,对此,东盟作为地区共同体的作用是很大的。

但是,东盟在东帝汶独立过程中一直坚持不干涉印尼内政政策,导致了东帝汶国内流亡派对东盟一直持批评态度。

  2、与东帝汶问题有关的主要几国的关系与印尼、澳大利亚、葡萄牙的关系。

  与葡关系:

东帝汶独立后,一直强调与葡萄牙的关系,包括将葡萄牙语视为官方语言,加入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但在国内却造成了教育的混乱及政府官员与年轻一代的对立。

因此,片面强调葡萄牙语不合实际也不利于东帝汶的国家成长。

与印尼的关系,在东帝汶独立后,成立了真理与友谊委员会处理东帝汶之前的人权遭侵害问题,而主要涉及到了印尼的军官,因此,对东帝汶来说,怎样在处理这些侵害东帝汶的印尼军官的同时平衡与印尼的关系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而对印尼来说,自从东帝汶独立后,一直对处于东帝汶戒备状态,时刻担心国内的亚齐、西伊里安等分离主义势力分裂出去。

  

  三、东帝汶所面临问题的原因:

  多年来,东帝汶政局摇摆难定,内乱频发且不断恶化升级,骚乱四起,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

外部原因:

  第一、长期殖民统治使社会分裂,族群对立,给动乱埋下祸根。

  400多年的葡萄牙殖民统治和24年的印尼占领使得众多部落、族姓各自为政,这十分不利于国家的政令统一。

民众的国家意识淡漠,小民族对立情绪强烈,东西部冲突、亲葡势力与亲印尼派系争斗时有发生,屡见不鲜,街头暴力频发,大部分家庭都藏有武器以备防身。

  第二、独立前后西方畸形引导,内外矛盾结合陷国家于困境。

  独立后的东帝汶国力不强,却迫于外力按照西方模式勉强以半总统制为基础立国,严重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事实证明,东帝汶并未如西方国家所愿,成为成功推行西方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东方模板。

恰恰相反,它正逐步向政变冲突的深渊滑落。

西方国家在自认为帮助东帝汶制度重建成效彰显之际迅速撤出维和部队和支助机构,却留民生极困的东帝议于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之中。

加之西方社会不断插手东国家内部事务,为其政治深层斗争更添复杂因素。

  另一方面:

内部原因:

  第一、政府领导人执政经验匾乏,军人作风强硬,朝野矛盾加剧,社会平稳过渡受到极大挑战。

  东总统、总理、执政党领袖以及要害部门政要独立前大都是革阵领导民族斗争的核心力量。

建国后,因政见分歧、利益分配和其他内部矛盾逐渐分帮立派,分道扬镰。

不同权力集团在政体设立、政策取向、治国管理等方面各持己见,导致政府号令分散、施政力度软弱。

革阵作为最大党派以其压倒性优势掌控执政大权,竭力压制反对力量,且军人作风强硬,行事我行我素,部分领导层居功自傲,处理问题简单欠周,招致不满。

朝野矛盾因此加深,社会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

  第二、政府执政数年绩效不佳,经济、社会问题日渐凸现,为催生局势动荡源泉。

  迫于重建欲望强烈和利益因素催使,东经济4年来一直沿油气独大的方向畸形发展,非石油经济萎靡不振,资源开发独占鳌头。

由于司法行政系统幼弱,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的民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失业率居高不下,大部分民众的生活依旧徘徊在赤贫线左右,生计艰难。

深受小农经济影响的革阵政府缺乏具备先进发展意识的经济团队,在预算、投资和开发领域没有科学分配和引导,经济建设政绩苍白。

民众对生活现状日渐不满,是趁乱泄愤的动因。

  

  第三、民族矛盾,文化认同尚未形成。

  东帝汶尽管地窄人稀,却拥有33种语言、5个教派和近20个政党,人口为92万(2004年联合国统计报告),其中78%为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20%为印尼人,2%为华人。

约91.4%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2.6%信奉基督教新教,1.7%信奉伊斯兰教,0.3%信奉印度教,0.1%信奉佛教。

目前处于宗教差异、民族仇恨、族群对立以及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

而这种民族仇恨、族群对立以及文化认同的缺失的状态不仅淡化了东帝汶人的国家意识,有可能进一步造成民族冲突和社会分裂。

  

     

  

  昨天有楼上的朋友说:

对东帝汶的介绍不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所以补充下:

  

  东帝汶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RepublicofTimor-Leste)地理:

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

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

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海岸线长735公里。

境内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

政要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2007年5月9日当选东帝汶第二任总统,5月10日宣誓就职。

总理古斯芒,东帝汶独立英雄,前总统,2007年5月被任命为总理.

  

  附上东帝汶地图一张

  东帝汶地图  

  Timor岛(帝汶)与爪哇国原本没有丝毫关系(这与南婆罗洲相同).只是西半部被荷兰占领.而东半被葡萄牙占领.

  

  二战荷兰亡国,南洋荷兰领地也被倭军占领.

  就象培养教育汪精卫一样.倭军扶植爪哇国亲日伪军当傀儡.与南洋群岛的华人抗日武装对抗.

  

  二战后荷兰艰难复国,无力清勦爪哇国伪军伪政权.造成爪哇国亲日伪军独大.反而继承日寇二战的地盘.压制华人及抗日队伍.

  英国出于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的利益,也反对并破坏中华去支持原抗日力量反爪哇扩张势力的斗争.

  最后,爪哇国亲日伪军在英国包庇下独霸南洋群岛.

  甚至于把原葡属东帝汶也占领.

  只是由于澳大利亚等国的坚决制裁喝联合国的反对,爪哇国军队才被迫撤出.

 

  应楼上朋友要求:

补充下东帝汶当前的混乱现状,也是我研究分析这一课题的意义:

  

  2007年5月9日,奥尔塔当选东帝汶总统,古斯芒被任命为总理。

但是:

自全民公决后东帝汶就大规模骚乱不断:

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在1999年全民公决后发生流血冲突---2002年学生示威引起抗议者焚烧总理住宅2002年12月4日,东帝汶刚刚独立6个多月的时候,大约有500名学生走上首都帝力街头举行示威活动,抗议警方逮捕一名学生。

他们首先在警察局外抗议,然后又到议会大厦附近游行。

由于他们放火烧毁了一家商场并破坏了一家饭店的设施,抗议演变成了骚乱,警方不得不介入。

随后,1000多名暴徒分别袭击了警察总部、行政大楼、警察分局、回教寺院,总理玛丽•阿尔卡蒂里的住宅也遭到了焚烧,整个帝力市处于失控状态当中。

东帝汶政府当天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在首都帝力实施宵禁,从而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这是东帝汶当时自独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骚乱,至少有5名学生丧生、另有数人受伤。

----2006年士兵骚乱使得东帝汶险些陷入内战边缘2006年3月,东帝汶大约600名官兵因抗议服役条件恶劣而被总理阿尔卡蒂里下令遣散。

独立后的东帝汶国防军约有1400人,而遭到遣散的士兵就占了大约1/3。

2006年4月28日,阿尔弗莱多-雷纳多率领部分军人在帝力发动骚乱,导致东帝汶的安全局势逐步恶化。

5月30日,总理古斯芒表示东帝汶陷入“严重危机”,并宣布实行持续30天的全国紧急状态。

6月27日,总理阿尔卡蒂里辞职并表示对骚乱负责,东帝汶形势此后逐渐得到扭转。

----2008年总统中枪总理官邸遭到袭击2007年2月,严重的粮食危机导致帝力局势急剧恶化,骚乱事件频发。

联合国驻东帝汶粮食仓库再次遭帝力市民抢劫,混乱造成2人死亡。

东帝汶总统拉莫斯-奥尔塔和总理夏纳纳-古斯芒的官邸本月11日早上先后遭到叛军袭击,奥尔塔腹部中弹受伤,而叛军首领雷纳多被总统警卫击毙。

临时总统维森特•古特雷斯当天宣布,全国进入48小时紧急状态,禁止举行集会和抗议活动,并实行夜间宵禁。

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在建国至今6年的时间里,东帝汶政府就已经先后数次宣布进入全国紧急状态。

  

    印尼为什么合并不了东帝汶?

  

  

  1、印尼侵吞东帝汶理由站不住脚:

  

  苏哈托政权大肆渲染东帝汶是印尼领土一部分,诡称早在国势最强盛的麻喏巴歇王朝(1293-1520年)边疆已达东帝汶。

事实上荷兰统治印尼之前东帝汶早已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20年代开始的民族独立运动和独立后的苏加诺政府并没有把东帝汶看成印尼的一部分。

东帝汶的毛伯尔族从来没有被视为印尼民族的一部分。

东帝汶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不同于印尼的伊斯兰教。

因此,从历史、法理、民族和宗教来看,东帝汶从来就不是印尼的一部分。

  

  2、印尼与美澳的利益冲突

  

  1、东帝汶是个战略要地:

东帝汶位于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交汇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理想的潜在军事基地。

印尼认为日本不会延长美军在冲绳群岛的租界期,而东帝汶是美军将来理想的军事基地。

在地区安全问题上,澳大利亚视印尼为主要威胁,欢迎美国在东帝汶建立军事基地,增加其安全感。

  

  2、印尼处境进退两难:

  

  首先印尼在东帝汶经济上投入太大,不愿轻易放弃。

但必须看到,印尼在东帝汶有着巨大经济利益。

印尼与澳大利亚共同开发深海石油,每天产油3.3万桶。

传媒披露苏哈托家族与军队在东帝汶拥有大量土地和森林。

  

  其次,东帝汶战场是印尼军队的实地训练场,从特种部队司令普拉波沃到维兰托将军等大批现役将领都受过东帝汶战场的洗礼。

军队死伤数万人,轻易从东帝汶撤退无法向下属军人和家属作出交代,军队难于接受这种失败与耻辱。

  

  第三,印尼放弃东帝汶,让它独立,势必鼓励亚齐、西伊里安分离主义倾向。

  

  3、美、澳的利益:

  

  巴尔干科索沃战争后,美国推行“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型殖民主义政策,但对东帝汶问题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

虽然美国对印尼军方采取高压手段,但考虑到美在印尼的利益高于在东帝汶的利益,美不积极派维和部队,只提供后勤保障,而叫澳大利亚打头阵。

  

  澳大利亚在东帝汶问题上作180度大转变,由支持印尼转变为反印尼,采取积极干预政策,趁印尼内乱以消除多年来的主要威胁,另一方面借机扩大在亚太的影响。

  

  1、澳大利亚与东帝汶隔海相望,无论从全球还是地区角度来讲,它与东帝汶的关系都十分重要,东是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战略要地,东帝汶被印尼控制远没有把东建成澳的缓冲地带来得重要。

  

  2、澳与印尼两国历史上的一向相互猜忌和相互防范亦使得澳坚信与其让东帝汶落入印尼手中,倒不如让东帝汶像巴布亚新几内亚那样独立。

  

  3、经济上,东帝汶附近海域丰富的石油资源,据称是除中东以外的世界最大储油区,可带来至少几百亿美元的财富。

  

  4、长期以来,澳一直有意要作为“亚洲成员”而积极参与亚洲事务,在亚洲扮演大国的角色是澳大利亚日益凸显的野心,成功领导多国部队在东帝汶维和,定能使澳在亚太的声誉上扬,这既可以增强其在军事方面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其对亚太地区的全面影响力。

霍华德主义--此次澳大利亚的积极参与与其本国的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

  

  自1996年霍华德政府上台执政以来,对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做了一系列修正。

其主要特点为:

  

  一、摒弃前几届政府同亚洲邻国的所谓特殊关系,不再对亚洲邻国奉行无原则的迁就姑息政策。

  

  二、在全球维和行动中,澳大利亚将自己看成是美国的主要副手,利用自己同美欧密切联系的优势,在本地区发挥领导作用;将对外政策明确地置于国家利益和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三、澳大利亚根本就不必成为亚洲国家,澳可按自己的条件在本地区发挥有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

从根本上讲,传统的越境防卫战略是从安全角度出发的,但是新越境防卫战略却认为,澳大利亚不仅要保卫自身的安全,而且要保卫自己的价值观。

霍华德曾多次谈到,在亚洲,澳大利亚有责任维护自己的价值、民主和人权。

亚洲国家开始警惕这一对外干涉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澳出兵东帝汶甚至被认为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兵科索沃的延续。

马来西亚内政部高官卡里德直言:

“他们(澳大利亚)的屁股坐在白人的位置上,又要对有色人种的位置进行监督。

”东帝汶危机不仅使澳与亚洲分歧拉大,其“霍华德主义”传出的错误信息显然也对多年来精心建立的澳亚关系具有破坏性,这更使其与印尼的关系破裂,澳也没有机会重新回到20世纪90年代曾与印尼拥有过的较为亲密的伙伴关系。

  

     

  兰芳共和国(1777年~1884年),全称兰芳大统制共和国,

  亦有说是南方共和国,是华人所创立的第一个共和国。

但该国最初在加里曼丹岛上并非政治组织,而是一家贸易公司。

1770年广东梅县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兰芳公司”,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成为“兰芳共和国”。

兰芳大统制建立时,第一任总长是陈兰伯,第二任总长是罗芳伯,兰芳大统制名称取之于此.

  根据1990年代明报月刊某期以台独为专题的一篇记载,是时不少广东人前往南洋谋生。

由于广东人擅长经商,因此,不少从事贸易的人都很受当地酋长的敬重。

当时由于不少欧洲人前往当地骚扰,所以当地有华人社团从广东省招请团练,来到南洋担当类似保镖的角色,当中势力最大的是南方公司。

后来不少酋长都要求南方公司保护他们,所以南方公司当时的老板罗芳伯就在当地成立共和国,并担任国家的大总,总揽国家的保安及各部族之间的协调工作。

而各部族的内部事务,仍然由酋长负责。

此外,由于罗芳伯得知洋人对清朝仍然非常顾忌,所以在立国之初就立即向清朝称臣,并派员前往北京朝贡。

此举果然使洋人大为顾忌,从而停止对当地的骚扰。

而另一方面,早期未有加入的部族,看到南方共和国的成功,亦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成为成员部族。

在最高峰时,南方共和国的势力范围占有整个加里曼丹岛。

  兰芳共和国以坤甸(东万津)为首都,并将立国之时,西元1777年当年定为兰芳元年。

国家元首称大唐总长或是大唐客长,意思是华人作客海外的首长,且「国之大事皆众咨议而行」,以类似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传承,前后历任十二位总长。

  后来由于清朝在外交上多次失利,西洋人开始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无力再顾及境外的事,趁着中法战争的爆发,荷兰开始重新部署占领行动。

公元1884年,荷兰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虽进行了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其残余势力逃至苏门答腊。

不过,由于仍害怕清政府作出反应,荷兰并未公开宣称已占领兰芳地区,而是另立了一个傀儡以便进行统治。

直到西元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

兰芳共和国自立国至灭亡,共经历一百多年。

  逃往苏门答腊的华人一直往西边迁徙,并于马来西亚半岛定居。

当中的一位迁徙者的后人最终更成为了东南亚的显赫人物,他就是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

  兰芳共和国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

  

  历任总长

    兰芳共和国元年(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罗芳伯称大唐总长。

    兰芳共和国十九年(西元1795年),江戊伯继任。

    兰芳共和国二十三年(西元1799年),阙四伯继任。

    兰芳共和国二十八年(西元1804年),江戊伯复任。

    兰芳共和国三十五年(西元1811年),宋插伯继任。

    兰芳共和国四十七年(西元1823年),刘台二继任。

    兰芳共和国六十二年(西元1838年),古六伯继任。

    兰芳共和国六十六年(西元1842年),谢桂芳继任。

    兰芳共和国六十七年(西元1843年),叶腾辉继任。

    兰芳共和国六十九年(西元1845年),刘干兴继任。

    兰芳共和国七十二年(西元1848年),刘阿生继任。

    兰芳共和国一百年(西元1876年),刘亮官继任。

    兰芳共和国一百零四年(西元1880年),刘阿生复任。

  -------------------------------------

  由于印尼,菲律宾,马来数百年来不断发生排华事件,

  因此很多华人开始讨论兰芳共和国重建问题,

  

  个人同样非常乐于看到兰芳共和国的重建,

  但是现实来看,

  目前还是面临重重问题!

   

  蓝芳共和国一直存在到光绪5年才最后败于红毛荷兰.

  而这之前,蓝芳共和国是以公司的名义先后臣服于道光,咸丰和光绪皇朝的.

  

  这红毛荷兰打败蓝芳共和国,其实开头也不想招惹大清皇朝震怒而挑起兵端.所以迟迟没有宣布吞并婆罗洲.

  本是想索取大清赔偿,捞点油水,再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婆罗洲拥有特权.因而大清给点赔款,订个条约.蓝芳名义上归还中国不是不可能.

  

  不想,这清皇朝竟然不但不谴责红毛荷兰,反而是勉励有加(以为红毛帮大清铲除了"洪帮"或"天地会"的据点)

  

  1912年.清朝灭亡.

  这一年,荷兰宣布吞并婆罗洲(兰芳共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