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991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docx

发酵工业产品参考配方汇总

青霉素菌种:

产黄青霉H一110;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一玉米浆,磷酸二氢钾,碳酸钙,麸质粉,葡萄糖。

将长好的种子移入5m。

自动发酵罐。

发酵过程各参数控制:

PH值6.0~6.5,空气流量6L/min,转速300r/min,培养温度25℃,单糖浓度46.8%,发酵全过程采用控制补料。

从60小时带放后每4小时补加一次玉米浆,每次补入35ml直到放罐。

发酵单位测定是利用高压液相色谱仪用外标法测定。

发酵培养:

种子培养基移入发酵罐后(接种量为:

1O%),培养温度维持在26℃,通气率为Ivvm,

罐顶压力0.06Mpa,用4mol/LNaoH和1mol/LH2SO4维持PH6.5左右。

江西东风发酵培养基:

黄豆粉1.5%,棉籽粉2%,花生粉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铵1%,碳酸钙0.15%,葡萄糖0.30%,苯氧乙酸0.57%,硫酸钠0.54%,发酵菌种:

产黄青霉,发酵周期140小时。

种子培养阶段通风1:

0.5/min.

头孢菌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15转/分,罐压0.5公斤,最高通风量1:

1/分,pH在7左右,

(1)种子培养基:

玉米浆、蔗糖、葡萄糖、DL一蛋氨酸、豆油、CaCO3,pH:

6.5~6.6。

(2)发酵培养基:

玉米浆、淀粉、糊精、蛋氨酸、葡萄糖、豆油、CaCO3,MgSO4,(NH4)2S04,FeSO4,MnSO4,ZnSO4,CuSO4,pH:

6.0~6.1。

发酵菌种采用顶头孢霉,周期150小时

推荐产品:

DF8005K。

螺旋霉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15转/分,罐压0.5公斤,最高通风量1:

1/分,pH在7左右,培养基主要成分为?

,发酵菌种采用螺旋霉素链霉菌,发酵周期130小时左右。

根据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结果,短链脂肪酸是合成螺旋霉素的前体,结果发现在发酵培养48h后添加O.5%浓度的乙醇,能够提高其发酵效价1O%左右(表2)加入豆油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螺旋霉素的发酵效价。

在培养48h时加入较在基础料中加入更能提高螺旋霉素发酵效价,豆油的浓度以1%为好。

推荐产品:

DF6000K。

用量万分之一以下。

新霉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15转/分,罐压0.5公斤,最高通风量1:

1/分,pH在7左右,培养基主要成分为热榨的黄豆饼粉,广东的酵母粉,福建的蛋白胨,发酵菌种采用?

菌,发酵周期130小时左右。

推荐产品:

DF6000K。

在新霉素发酵过程中,需不断补充碳源(糖)和氮源(硫酸铵)。

若一次补人的糖量太多且供气不足时,碳源氧化不完全,会导致有机酸堆积,则pH值下降;当培养基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或其它含氮的有机物中碳被利用后,将释放出游离NH使pH值上升。

同样,一次补人糖和硫酸铵量的多少,也会使发酵液的pH值发生波动。

因此,为了使产生菌生命活动及合成新霉素的各种酶活力发挥得好,必须控制一定的补入量,以补充产生菌正常营养,调节发酵液pH值适合菌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新霉素的合成。

在生产中控制pH值的最佳适宜范围在6.5~6.8之间。

利福霉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15转/分,罐压0.5公斤,最高通风量1:

1/分,pH在7左右,培养基主要成分为葡萄糖10%,液化淀粉2%,黄豆饼粉1%,蛋白胨1%,鱼粉0.5%,各种无机盐适量,发酵菌种采用地中海诺卡氏菌,发酵周期130小时左右。

推荐产品:

DF6000K。

红霉素发酵参考环境:

10~100吨罐,搅拌转速115转/分,最高通风量1:

1/分,pH自然,发酵菌种采用红色链霉菌;培养基主要成分A:

液化淀粉4%,葡萄糖4%,黄豆饼粉4%,正丙醇1%,无机盐适量B:

黄豆饼粉4.0%、葡萄糖4.0%、淀粉4.0%、糊精2.0%、CaCO30.6%、(NH4)2SO40.15%、KH2PO40.02%、NaC10.2%、MgSO0.02%,28℃,周期160小时。

推荐产品:

DF204K。

配合豆油使用。

洁霉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15转/分,最高通风量1:

1/分,pH在7左右,发酵菌种采用链霉菌,发酵周期150小时。

培养基(%)黄豆饼粉2.5,玉米浆0.6,(NH)2SO40.5,NaNO30.4,NaC10.6,CaCO30.9,玉米淀粉2.5,葡萄糖3.0,KH2PO40.07。

发酵工艺FBC;培养温度:

o~60h,31℃;6O~13Oh,30℃;130h至放罐31℃。

种子培养基淀粉20g/L,葡萄糖15g/L.豆饼粉25g/L,CSL30g/L,caco35.0g/L,pH7.0~7.2

1.3.3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30g/I,葡萄糖100g/L,豆饼粉30g/L,(NH4)2SO48.0g/L,NaNO38.0g/L.KCI5.0g/L.CaCO39.0g/L,pH6.5~7.0

菌种

Lin一337:

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保存。

1.1.2发酵培养基

玉米淀粉,2.0%;葡萄糖,4.0%;黄豆饼粉,2.0%;去酚棉子饼粉,0.5%;玉米浆,0.6%;氯化钠,0.5%;碳酸钙,0.5%;硫酸铵,0.3%;磷酸二氢钾,0.02%;玉米油,0.06%;GP,0.03%发酵液初期粘度最大到130mPas

推荐产品:

DF6000K。

配合豆油使用。

洁霉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00转/分,通风量1:

0.5/分,罐压0.7公斤,pH在6.5~7,培养基(%)黄豆饼粉2.5%,玉米浆0.6%,(NH)2SO40.5%,NaNO34%,NaC10.6%,CaCO30.9%,玉米淀粉2.5%,葡萄糖3.0%,KH2PO40.07%。

培养温度:

0~60h,31℃;6O~13Oh,30℃;130h至放罐31℃。

发酵液初期粘度最大到130mPas,发酵菌种采用链霉菌,发酵周期150小时。

土霉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40转/分,通风量1:

0.7/分,罐压0.7公斤,培养基主要成分为黄豆饼粉3.0%,玉米浆0.65%,淀粉8.0%,(NH4)2SO41.2%,NaCl0.2%,CaCO31.1%,KH2PO40.015%,每罐外加CoCl2500g。

推荐产品:

DF204K。

环孢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40转/分,通风量1:

0.7/分,罐压0.7公斤,发酵培养基组成:

葡萄糖2.0%,面粉4.0%,干酪素0.6~1.2%,NaNO30.15%,KH2PO40.2%,KCl0.05%,MgSO4·7H2O0.005%,CaCO30.2%;pH6.5,发酵时间4天左右,温度25度左右。

推荐产品:

DF7911K。

通气和培养温度对CyA的生物合成量影响非常大,

纳他霉素发酵培养基:

大豆蛋白胨l.8%,酵母粉0.45%,葡萄糖3.6%,pH7.5,2%接种量接种,进行纳他霉素发酵生产96h,菌体生物量为l2.65/L,最终产量为2.8g/L。

发酵菌种:

褐黄孢链霉菌。

推荐产品:

DF6000K。

庆大霉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40转/分,通风量1:

1/分,罐压0.5公斤,培养基主要成分为淀粉4.0%,玉米粉2%,黄豆饼粉3.0%,蛋白胨0.3%,(NH4)2SO40.1%,CaCO30.5%,每罐外加CoCl28~10g/吨。

PH7.5~8.0。

发酵菌种采用庆大小单孢菌,发酵周期80小时。

推荐产品:

DF6000K。

金霉素金色链霉菌经正交法筛选得到发酵培养基配方(%):

玉米淀粉8.5,花生粉1.5,黄豆粉2.5,淀粉酶(沈丘酶制剂厂生产,酶活力2000Iu/mL)O.004,氯化钠0.25,硫酸铵0.5,碳酸钙0.7,蛋白胨1.0,酵母粉0.2,硫酸镁0.025,豆油1.OmL/25mL培养基(见表4)。

在温度29℃±0.5℃,半径25mm偏心运动旋转摇床(ZP一96型),转速260r/min条件下培养166h。

推荐产品:

DF6000K。

小诺霉素

1.1菌种:

棘孢小单孢(Micromonosporaechinospora)

1.2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黄豆饼粉l5g,葡萄糖1g,玉米粉20g,鱼粉2g,淀粉40g,pH7.5,定容1L

发酵培养基:

葡萄糖5g,淀粉40g,玉米粉15g,黄豆饼粉25g,蛋白胨2g,硫酸铵O.5g,pH7.2,定容1L

再生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添加蔗糖68g,氯化镁10g,定容1L

P稳定液:

见文献[2]。

筛选出的MS一116菌株生理特性与出株有所不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认为最适宜温度应控制在34℃,其对氧的需求量较大,应注意改善供氧状况;培养基中应使用热榨黄豆粉饼,浓度为3.0%;葡萄糖浓度为0,2%。

核黄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40转/分,通风量1:

1/分,罐压0.5

公斤,培养基主要成分为葡萄糖30.0%,玉米浆2%,无机盐适量。

发酵菌种采用细菌,

发酵周期40小时。

四环素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40转/分,通风量1:

0.7/分,罐压0.7公斤,培养基主要成分为液化淀粉,玉米浆,黄豆粉,KH2PO4,每罐外加二巯基苯并噻唑和NaBr。

pH在6左右。

推荐产品:

DF204K。

红曲红色素

菌种:

Monascusruber6一X4(由宁夏瑞德公司提供)

培养基固态培养基各成分质量分数:

可溶性淀粉5%,麦芽糖4%,蛋白胨2%,琼脂I.8%一2%。

液体发酵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各成分质量浓度:

豆粉20g/L,大米粉50g/L,KH2PO42.5g/L,NaNO3g/L,MgSO4·7H204g/L,调节pH值为4.5左右。

液体发酵培养基各成分质量浓度:

大米粉100g/·L,NaNO37g/L,调节pH值为3.5左右。

多粘菌素发酵参考环境:

10~60吨罐,搅拌转速115转/分,通风量1:

1/分,pH在7左右,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为玉米粉、液化淀粉、尿素、玉米浆,CaCO3。

发酵温度30度左右,周期32小时。

在25m3发酵罐中发酵42小时,硫酸粘杆菌素效价达15.88万u/ml

硫酸粘杆菌素是第二代抗菌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是由多黏芽孢杆菌所产生的碱性多肽抗生素,对畜禽等动物体内有害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大的对抗杀菌作用。

分子式及分子量:

COLISTINAC53H100N16O131169COLISTINBC52H98N16O131155

硫酸粘杆菌素又名硫酸粘菌素、克利斯汀(Colistin)、多粘菌素E(PolymyxinE)、抗敌素等,系由多粘轩菌培养液中获得的碱性琐环状多肽类(po1ypeptidesystem)抗生素,是多粘菌素E1和E2的混合物。

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耐热,消化道不易吸收,排泄迅速,毒性小,无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菌株,是最安全的畜禽促生长抗生素之一。

粘菌素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几乎对所有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绿脓杆菌有显著作用。

治疗时常与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杆菌肽锌合用;用作饲料添加剂可刺激幼畜生长.提高饲料效率,防止肉鸡、猪、牛等畜禽传染性肠炎;防治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肠道疾病。

硫酸粘菌素的抗菌作用机理

colistin属于polymyxins抗生素,故其抗菌作用机理与polymyxinB相似,首先吸附细菌细胞璧,结合细胞膜中脂蛋白的游离磷酸盐,使细胞成分(嘌呤和嘧啶)脱逸,从而细胞死亡,故具有杀菌作用,其最低的抑菌浓度为每升0.2一80单位。

硫酸粘菌素的配伍性

Colistin不可与Solublebarbiturates(可溶性巴比妥类)及Cyanocobalaml(VitaminB12)合做成溶液使用。

临床应用

硫酸粘菌素属于狭效性抗生素,它对革兰氏阴性菌如:

Ecoil、Pseudomonas、Salmonella、Shigella、Aerobactor等引起的疾病有效,对革兰氏阳性菌无效,由于其毒性、副作用较低,故它在禽、畜的临床应用上较多,它主要用于防治禽、畜的细菌性肠炎。

显著特点:

1.对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卓越的抗菌效能;

2.在动物体内没有耐药菌选择性,而且不会通过耐药因子传递耐药性;

3.几乎不被畜禽消化道吸收,组织无残留;

4.与杆菌肽锌一起使用可获协同作用而增强抗菌效果;

5.促进畜禽生长,防治畜禽传染性肠炎。

用法用量:

(1)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预防幼畜细菌性病疾,提高成活率:

动物对象

阶段

添加量(m/kg)

用途

10周龄

2-20

促进生长及改进饲料利用效率

肉鸡

幼小期

10

促进生长及改进饲料利用效率

育肥期

2-5

2月龄

2-40

促进生长及改进饲料利用效率

2-4月龄

5-10

使用至体重60kg,促进生长及改进饲料利用效率

育肥期

2-5

促进生长及改进饲料利用效率

犊牛

3月龄

5-40

使用至3月龄,促进生长及改进饲料利用效率。

预防控制细菌性肠炎

肉鸭

2-20

提高增重率

(2)防止仔猪、犊牛细菌性下痢,提高成活率,防止哺乳期生产性能下降:

动物对象

推荐剂量(m/kg)

给药日数(天)

肉鸡

20-100

3-7

40-200

3-7

40一100

3-7

(3)治疗用药口服:

家禽3-8mg/kg体重猪、牛1.5-5mg/kg体重

注射:

家禽1-4mg/kg体重猪、牛1-2mg/kg体重

(4)停药期一周,产蛋期的鸡禁用。

我国1958年才开始赤霉素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并于1969年因为党的“九大召开及国庆20周年,故把赤霉素称之为九二O”.25nm’发酵罐工业化生产试验

2.1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菌种:

G—l14

2.1.2试验地点:

湖南生物制药厂.

2.1.3培养基

①种子培养基(w/w):

葡萄糖1.5,糊精1.0,花生粉1.5,MgSO4·7HzO0.1,KH2PO40.1,消泡剂0.2,自来水配制,自然pH值,6m3种子罐中投料3m3,实罐消毒121℃,30分钟,冷却至28℃待接种。

②发酵培养基(w/w):

玉米淀粉7.0,饴糖2.5;豆饼粉0.3,花生粉1.0,MgSO4·7H2O0.07,KH2PO40.14;消沫剂0.05,a一淀粉酶0.05,50m3发酵罐投料40m3。

pH值自然,实罐消毒121"C,30分钟,冷却至28℃后接入种子培养液.

2,1.4发酵设备;种子罐6m3,二档搅拌.发酵罐体积50m3。

,三档搅拌.流加罐用

另一种子罐代替.

2.1.5发酵条件

种子罐:

培养温度28℃士I℃,通风量l:

Iv/v,罐压0.4—0.5kg/cm2.

发酵罐:

培养温度28士l℃,通风量l:

0.7v/v,罐压0.1—0.15kg/cm2.

赤霉素发酵参考环境:

10~60吨罐,搅拌转速115转/分,通风量1:

1/分,培养温度大多采用29℃~32℃。

培养基的起始pH值控制在5.5左右,而将发酵过程的pH值维持在3.5~4.5之间为宜。

种子培养基:

葡萄糖0.3g,蒸馏水lOOml。

豆饼粉1.5g,淀粉1.Og,葡萄糖1.Og,KH2PO40.lg,(NH4)2SO40.05g,MgSO40.1g,自来水lOOml。

发酵培养基:

豆饼粉0.9%.淀粉7.0%,葡萄糖1.0%,KH2PO40.15%,MgSO40.08%,

a-淀粉酶0.003%,pH5~5.5发酵周期130小时

阿维菌素:

种子培养基(g/L):

淀粉30,豆饼粉20,酵母粉2.0,CoCl2·6H200.0005,pH7.0~7.2。

发酵培养基(g/L):

淀粉50,玉米粉l0,酵母粉l0,豆饼粉10.CaCO32.0,CoCl2·6HaO

0.0005,pH7.0~7.2。

妥布霉素发酵培养基:

黄豆饼粉2.5;葡萄糖1.O;玉米粉1.O;玉米淀粉1.5;(NH4)2SO40.5;鱼粉O.4;MgS040.6;油1.0;ZnSO40.05;CaCO30.6;温度37℃,发酵时间112h左右。

发酵菌种采用黑暗链霉菌。

洛伐他汀培养基:

淀粉,黄豆饼粉,葡萄糖,玉米浆,K2HPO4,(NH4)2S04,CaCO3,发酵菌种采用红曲菌株,M.ruber。

发酵周期10天。

甾体激素氢化可的松菌种:

蓝色犁头霉(As365),培养基(%)葡萄糖1.O,酵母膏0.23,玉米浆1.5,硫酸铵0.5;pH值6.4~6.5;m1),28℃培养24h,投入0.25%的RSA(发酵底物醋酯化合物:

17a一羟基孕甾一4一烯一3,2O一二酮一21一醋酸酯,RSA),然后转化36~42h。

杆菌肽作用及组分

杆菌肽是利用整肠生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等生产的一种含有噻唑环的多肽复合体,它有许多异构物,分别为杆菌肽A、A1、B、C、D、E、F1、F2、F3和G,其中A通常称为杆菌肽(Bacitracin),分子式为C66H103N17O16S。

杆菌肽结构是1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见图1)。

杆菌肽对多种G+病原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微型球菌、藤黄八叠菌、非溶血性链球菌、魏氏梭菌、放线菌以及部分G-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杆菌肽的作用机理是由于杆菌肽锌,为类脂质焦磷酸的特异性抑制剂,能抑制细胞壁所合成的脱磷化过程,影响磷脂载体的转运及向细胞壁支架输送粘肽,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另一方面是与敏感菌的细胞膜结合,损伤细胞膜,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内粘质外流;其次是干扰敏感菌细胞内原浆蛋白的合成。

3杆菌肽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

微生物的代谢分为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杆菌肽属于次级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始终,与菌体生长平行进行。

而次级代谢一般只在菌体对数生长后期或稳定生长期进行。

因此,此类微生物的生长和次级代谢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体生长阶段和代谢产物合成阶段。

杆菌肽在合成阶段形成的次级代谢途径如图3。

但是,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时期,可因培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在生长阶段菌体生长迅速,中间产物很少,当容易利用的糖、氮、磷消耗到一定量之后,菌体生长速度减慢,菌体内某些中间产物积累,原有酶活力下降或消失,导致生理阶段的转变,即由菌体生长阶段转向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

此时,原来被阻遏的次级代谢的酶被激活或开始合成。

如果在菌体生长阶段终了后立即加入蛋白质,这些酶便不能合成,次级代谢过程将不能进行。

换言之,如果发酵液中氮含量过多,在菌体生长阶段应该结束转入次级代谢过程时,由于氮过量会使次级代谢产物减少。

因为在次级代谢中存在两个生理阶段,一般认为是由于碳分解产物产生阻遏作用的结果,阻遏解除后,合成阶段才开始。

所以,在杆菌肽生产中,次级代谢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次级代谢和初级代谢调节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也有酶的激活和抑制,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等。

并且初级代谢产物是次级代谢的前体,所以,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的调节作用较大,凡与次级代谢有关的初级代

谢受到影响,必然波及次级代谢。

3.1碳代谢物的调节作用对杆菌肽的影响在菌体生长阶段,被快速利用的葡萄糖等分解产物,阻遏了次级代谢的酶等的合成,只有当这类碳源消耗尽之后,阻遏作用被解除,菌体生长阶段转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

例如在杆菌肽发酵中加入葡萄糖,有利于菌体生长,却抑制了杆菌肽的合成,因为葡萄糖代谢生成有机酸,在酸性条件下引起的葡萄糖降解产生乙酸、丙酸在低pH下呈非解离状态,容易透过细胞膜,使细胞内pH降低,从而抑制杆菌肽的合成。

对杆菌肽来说,与其它多种微生物生产产物不同,试验表明,当加入3%柠檬酸作为碳源时可以不受干扰。

因为它能很快利用,不致产生其它有机酸,使pH下降而干扰杆菌肽的合成。

所以,杆菌肽发酵生产中选择适合的碳源种类及用量是很重要的。

3.2磷酸盐的调节作用对杆菌肽的影响

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过量的磷酸盐也像含有葡萄

糖一样抑制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生产中应引起注意。

控制磷酸盐的用量,以免产物合成受到影响。

实验表明,杆菌肽发酵中无机磷酸盐的浓度应控制在0.1~1.0mmol/L,这时可以合成杆菌肽,不受其影响。

但是如果超出此浓度,则杆菌肽合成明显受到抑制。

磷酸盐对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是由于杆菌肽合成中的前体氨基酸,需经过ATP活化,变成氨基腺嘌呤核苷酸,同时解离出焦磷酸。

而过量的磷酸盐对这步反应产生反馈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杆菌肽的合成。

另一方

面,可能与改变菌体能荷状态和阻遏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中某些关键酶的合成有关。

但是磷酸盐不足时,菌体生长不好,亦会影响杆菌肽的合成。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利用整肠生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等杆菌发酵生产杆菌肽中,由于前期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碳源消耗量较大。

在发酵中后期的碳源主要用于杆菌肽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故碳耗较平稳。

所以碳源不宜过多,2%~3%为宜。

同时杆菌肽生产与其它抗菌素生长碳源不同,实验表明,加入3%柠檬酸作为碳源最佳,以保证菌体迅速生长。

如果中后期碳浓度过高,会引起菌体生长太快,而减少杆菌肽合成。

所以,对碳源种类的选择和控制至关重要,在选择适合种类碳源的条件下,碳源量的控制方法可采用碳比消耗速率、菌体比生长速率和控制流加碳源速度。

同时,由于过量磷酸盐对杆菌肽前体氨基酸形成有抑制作用,从而干扰杆菌肽的合成。

所以,无机磷酸浓度应控制在0.1~1.0mmol/L,以便既能满足菌体生长需要又不影响杆菌肽的合成。

此外用整肠生菌发酵生产杆菌肽,发酵pH为7.5,发酵时间为40h为宜。

杆菌肽是利用整肠生菌发酵pH为7.5,发酵时间为40h

杆菌肽发酵参考环境:

5~100吨罐,搅拌转速100转/分,通风量1:

1/分,罐压0.7公斤,pH7.5左右,培养基主要成分为液化淀粉,豆粕,柠檬酸,各种无机盐适量,发酵菌种采用整肠生菌,发酵周期40小时。

井岗霉素属氨基环醇类抗生素,是一种抗水稻纹枯病的农用抗生素,具有药效高,无毒副作用,持效时间长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农用抗生素。

井岗霉素产生菌是在我国井岗山地区土壤中分离出的吸水链霉菌的一个变种,定名为吸水链霉菌井岗变种(SteptomycesHygroscopicusVarJinggangensis),属好氧放线菌。

井岗霉素的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筛选后的菌种经固体增殖培养后,接入种子罐,在40'C下,通气培养20h后,移入发酵罐,在40C.通气量0.5~0.8vvm条件下,发酵40h放罐,将发酵液过滤后,浓缩至所需浓度,成品包装。

井岗霉素1976年通过鉴定并开始工业生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发酵过程并未进行系统地研究。

同时,发酵工艺也维持在传统的间歇发酵方法,因而井岗霉素发酵的水平(俗称效价)一直徘徊在一万单位(ug/mL)左右,仅为实验室发酵水平的70%。

宁南霉素水稻自叶帖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化学农药虽然有控制该病的作用,但造成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直接影响人、畜健康,宁南霉素为首次发现的胞嘧啶核苷肽型新抗生素.它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性农用抗生索。

它对水稻白叶枯病平均相对防治效果为70%左右.高的可达90%,一般增产效果为l0—20%,高的可达35%.另外它对小麦.蔬菜,花卉等白粉病的防病,增产效果都很显著,对水稻小球菌棱病和油橄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