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067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docx

公安相关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公安局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

设计方案

 

xx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xx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一章项目概述

根据县政府和公安局社会面监控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县城、乡、镇以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为重点的科技防范建设,努力构建现代治安防控体系,是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保障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打响“平安”治安品牌,增强公安机关战斗能力,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的重要工程。

为此政法委、公安局及各乡镇派出所适时启动了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为:

适应社会经济、治安形势的发展,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高标准、系统化、网络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监控点、监控网络、监控中心、监控管理平台和监控机制建设,逐步建成一个覆盖全市各交通要道、大型聚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和要害部位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掌握和控制社会面治安局势的能力。

结合《全省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规范(试行)》、《江苏省道路治安卡口监控系统建设基本技术规范(试行)》等通用技术规范和标准突出重点、分类布建:

形成以道路交叉口、治安卡口、城区查报站、公路收费站等为“五个重点”以及由主城区监控网、非主城区监控网、城郊监控网、农村监控网构成的“四类区域”的基本监控网络。

“五点四区”要做到:

能实时视频监控全市交通要道、大型聚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等监控区域的治安情况,实时控制社会治安动态,及时现场发现违法犯罪活动;能综合应用全市范围内储存的监控图像资料、监控图像信息及其它信息,为查证违法犯罪提供线索和信息主导警务服务;能充分整合当前各类图像信息,实现监控图像信息的跨区域联网和共享应用。

力求通过分批持续不断的科学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相互衔接、纵横交错、不留盲区的监控网络,在重点区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无盲点监控。

第二章项目需求

经过调研和交流,对派出所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需求总结如下:

1、对县城和全县乡镇所有视频监控点能够进行集中联网监控。

公安机关立足于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从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按照统一规划的要求,加快建设,充分整合,有效利用社会治安监控系统设施。

为此,需要加快建立公安局综合视讯监控平台和各乡镇派出所监控平台,即建设公安监控图像及社会监控图像接入、共享和互控的社会治安监控图像汇接系统,建立起市、镇二级管理体系。

2、建立统一的图像平台,集中控制。

通过统一的平台,通过级联的方式构建出一张可联公安局、派出所,全网监控、全网管理,实现县局至各基层单位部门之间跨区域调度协作的可视调度指挥系统。

3、系统应具有多级权限控制管理机制

通过系统完善的用户管理功能和严格的权限认证机制,结合警员身份认证系统,能控制客户端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登录观看;用户能访问的摄像机需要管理员进行授权;登录用户中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控制前端摄像机,并且用户具有多级控制权,高权限用户可以抢占低权限用户控制权。

4、系统利用现有的网络传输远程监控的图像和远程控制指令。

将监控系统建设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分布式的系统,实现远程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的监控应用。

5、系统整体要求高可靠、高质量、高稳定性,可全天候运行。

需提供及时优质的维护服务,保障系统正常运转。

 

第三章设计原则依据

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要达到以下目标:

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规划;建立市局的综合视频管理平台;兼容先期建设的原有监控网络。

3.1项目设计原则

110指挥中心监控系统主要是应用视频、传输技术和监控平台建设,对交通要道、大型聚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等部位的治安动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现场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利用监控图像资料,为查证犯罪提供线索;监控图像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综合应用,为信息主导警务服务。

系统建设应“建为用,用为战”,与公安信息化(金盾工程)总体规划相适应,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先进性

严格按照国家和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结合县治安监控的实际情况,用最佳设计方案,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设备和材料,既满足当前的需求,又兼顾未来高速的发展,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先进性和扩展性,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本次项目所选用的系统设备都是符合公安部要求标准的设备,并经过中国电信认可选用的设备。

其选用的第一标准是技术的成熟性,第二标准是先进性,选用的技术应具有前瞻性,并可实现系统升级。

2、规范性

建设一个集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监控图像汇接和可视调度指挥为一体的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工程,是一个先进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从系统设计开始,包括施工、安装、调试直到最后验收的全过程,都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作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和管理工作。

最后提交正规的验收报告及技术资料供使用方存档。

3、安全可靠性

按照《江苏省公安厅关于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关于“全省公安机关建设管理的治安监控系统实现联网运行”的工作要求,本次以公安为主建设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将接入公安信息网;以社会力量建设的治安监控系统以硬件隔离的方式接入公安信息网,不直接接入公安信息网。

采用成熟、稳定、完善和通用的技术设备,系统具有一致性、升级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够保证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为避免操作人员误操作等,致使系统工作不正常,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和自检功能,能够根据日志进行日程定时报告。

4、经济性

在先进、可靠和充分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体现高性价比。

采用经济实用的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不盲目投入。

建设经费不足的地区,应先重点、后一般,分期投入、分期建设。

5、实用性和可扩充性

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操作界面,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能自动纠错和系统恢复。

在进行集成监控平台建设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公安目前需要和现有设备的情况及将来的长远利益。

优先满足基本功能的需要,达到经济实用的要求,又应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充性,充分保护现有的投资,而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并预留多种物理接口,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便于将来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6、技术与管理的统一性

系统设计需根据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突出公安派出所治安防范工作的管理要求,体现安防技术与管理要求的统一。

7、承建与服务的统一性

承建与服务的统一是x科技的重要优势。

在提供的技术实施方案中,不仅要搭建一个满足用户功能和品质要求的设备系统,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这套系统长期、稳定地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为此,我们将提供严谨的24小时售后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公安监控体系强有力的售后维护支撑。

3.2项目设计依据

当前,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的建设依据主要为国家、公安部、江苏省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公安局实战应用需求:

1、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2、GB50198-94《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GB/T16858-1997《采用数据链路协议的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

4、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5、GA/T367-2001《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6、YD5032-97《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7、YD5033-97《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8、GB50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9、GB500174-93《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10、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11、IEC1312-1.2.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12、GB/T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13、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14、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15、GB9361-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16、DL/T621-1997《交流电器装置的接地》

17、YDN075-1998《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

18、YDN077-1997《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

19、GA/T669-2006《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20、《全省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规范(试行)》(江苏省地方标准);

21、公安局《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试行)》

第四章具体设计

4.1、项目分析

公安局监控指挥中心监控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治安监控资源的接入建设、监控平台整合建设。

目前四级公安传输网络基本建成,网络能够满足本次社会面监控的需要,因此,本方对治安监控资源的接入、监控平台的建设作如下部署:

(1)接入治安监控点:

各治安监控点都在派出所接入,包括治安监控点的摄像机(含云台、解码器)、视频光端机、接入光缆及立杆等。

(2)监控平台:

包括图像信号的存储、发送,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互传,监控中心平台整合。

根据图像信号的“分散就地存储,远程共享调用”的原则,由派出所把前端监控点的信号通过硬盘录像机进行存贮。

图像由前端接入的模拟图像经过DVR数字化编码形成,通过公安IP网络传送,并在客户端调用IP网络上的图像信息,控制相关的实时监控图像。

此平台包括视频管理服务器硬件设备、视频管理服务器软件、视频管理数据库。

实行分级权限管理:

上级可调看下级单位的图像;

同级单位之间可互相调看图像;

不同单位之间可互相调看图像;

不同区域之间可互相调看图像;

下级可调看上级单位的图像,例如在出现紧急状态或重要事件时,在某派出所经授权后通过视频矩阵调看、控制全市范围内的任意一路图像。

4.2、治安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设计

4.2.1、系统结构

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是指通过现代图像摄取、处理、传输及记录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对防范目标的图像监控及资料保存,并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在远端监控中心实现视频监控、场景切换及图像调取的视频网络系统。

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对系统结构要求如下:

市(市、区)公安(分)局(业务部门)设置图像监控中心,派出所及基层实战单位设置图像监控室(中心和派出所、实战单位监控室依据防范需要和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实现),通过公安专用网络连接,组成分层星型结构,构成全市互联互访、资源共享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及体系。

对照规范,按照公安对视频技术的应用需求,在结构上,全市县社会面治安监控由县城、乡(镇)二级组成;在功能上,模拟图像传送和数字图像传送两种方式并行,数字图像上电视墙是通过数字矩阵实现,原理是:

图像模拟信号通过数字矩阵先转换成数字信号(即A/D转换),再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到电视墙(即D/A转换)。

1、模拟图像传送方式:

前端监控点摄像机采集视频信号利用模拟光端机传送至派出所分控汇集点。

2、数字图像传送方式:

(1)前端监控点视频信号通过非压缩光端机传送到所在地派出所,派出所级采用分配器,将分出的一路信号送往DVR进行存储并压缩编码。

(2)将由DVR压缩编码后的数字图像通过公安IP网络上传。

(3)派出所分控汇集点利用数字矩阵进行本地控制图像上电视墙。

(4)分局监控中心通过公安IP网络实时控制及回放各个监控点。

(5)建立基于C/S架构的统一管理平台授权网络客户观看相应监控点图像。

系统拓扑图:

整个监控网络包括派出所前端、网络、监控指挥中心、派出所分控端四个部分,其中监控指挥中心包括监控管理主机、流媒体服务器、数字矩阵管理主机、存储服务器等部分。

城市远程视频监控报警信息平台构建于电信的公用IP城域网,采用VPN技术。

作为一个城市级别的数字视频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对视频流、设备的合理管理策略。

普通的TCP/IP协议不能满足复杂的城市级别、大量的数字视频联网需求。

城市级数字视频联网应该采用以下策略:

1、分布式、多服务结构

整个系统分为三级结构,逐级管理,区域归属,在大的联网控制和同步通讯前提下可独立运行。

A、县(市、区)级服务平台

县、市、区级服务平台简称一级平台,一级平台是一个提供信息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在一级平台管理中心的管理下为本级平台内的所有用户提供图像信息和报警信息,为本级用户建立站点;为每个站点分配前端设备(摄像机等);分配管理权限,为本级平台的设备进行巡检,为本级站点的设备提供网络视频录像,向二级平台汇报各种信息,形成本级平台日志。

平台内将使用者分为公安用户、行业用户和零散用户。

公安用户以分局为管理员,负责为其下属的派出所分配各种视频图像和报警资源,管理用户的权限。

行业用户以其保卫部门为管理员,负责为其下属的单位分配视频资源,汇总各种报警信息,用户权限管理。

B、派出所级服务平台

派出所级服务平台简称二级平台,派出所级信息服务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最底层、最重要的公安实战单位。

原则上这级平台不处理任何信息,仅仅接收来自二级平台提供的图像信息和报警信息。

为本级平台建立站点;为本级站点用户分配管理权限;为本级平台设备定义网络视频录像;形成本级平台日志。

平台内将使用者分为公安用户、行业用户和零散用户。

2、各级公安机关信息接收中心建设

在城市远程视频监控报警平台中,公安机关信息接收中心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市局中心,第二层为县分局中心,第三层为派出所中心。

1、市局指挥中心

1.1、责任和功能分配

市局指挥中心负责直接连接到本级平台设备的管理和分配,如市交警道路监控图像,城市重点单位、要害部门监控图像,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收费口、治安卡点,主要社区监控图像等等。

在发生报警时,接收来自分局级平台的报警和录像信息。

1.2建设方案

由城市电信公司负责建设到市局的现有光纤,接入城市公用IP城域网。

在市局指挥中心安装数字矩阵,为电视墙提供整个系统中任意前端摄像机的图像,数量可以任意增加,同时市局通过硬盘录像机可将自建的道路监控通过网络共享给其他用户。

另外根据需求设置客户端与存储服务器。

2、县局指挥中心

2.1、责任和功能分配

县局指挥中心负责直接连接本级平台设备的管理和分配,如辖区重点单位、要害部门摄像机,辖区出城卡点,主要社区等。

在发生报警时,向报警点辖区派出所发送报警信息,同时在本级平台对报警进行复核,确认报警真实后向市局平台发送报警信息和图像信息。

2.2建设方案

由城市电信公司负责建设到县的现有光纤,接入城市公用IP城域网。

在市局指挥中心安装数字矩阵,为电视墙提供整个系统中任意前端摄像机的图像,数量可以任意增加,同时县局通过硬盘录像机可将自建的道路监控通过网络共享给其他用户。

另外根据需求设置客户端与存储服务器

3、派出所

3.1责任和功能分配

派出所中心负责浏览由二级平台分配到的本级平台设备图像,如辖区重点单位、要害部门摄像机,辖区出城卡点,主要社区等。

设备的管理权限在二级平台管理中心。

在发生报警时,派出所中心接收由二级平台转发过来的报警信息,值班警员根据现场报警信息和事件发生地图像复核报警时间的真伪,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出警。

同时值班警员通过现场摄像机观察社会面的情况。

派出所不发送任何报警信息。

3.2建设方案

由城市电信公司负责建设到派出所的现有光纤,接入城市公用IP城域网。

在市局指挥中心安装数字矩阵,为电视墙提供整个系统中任意前端摄像机的图像,数量可以任意增加,同时县局通过硬盘录像机可将自建的道路监控通过网络共享给其他用户。

另外根据需求设置客户端与存储服务器

4.2.2、系统组成

一、扩充范围

1由于监控中心我们采用的为全数字化监控系统,所以日后我们可以通过系统远程升级的方式与市公安局联网,区内各内部技控也可与之联网,实现图像资源共享及远程监控的四级联网。

联网结构如图所示。

2通过设置网络,可以在多个地点形成分控中心。

使不同的部门可以同一时间管理相同的地点,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本系统软件管理平台采用分布式的系统架构,C/S体系结构,基于TCP/IP网络平台。

H264压缩标准的嵌入式网络DVR/DVS提供视频服务,通过分布式的流媒体服务器统一管理对视频流的转发;通过管理服务器统一管理用户、监控地点相关信息,管理报警日志及操作日志,并统一记录到后台数据库。

接警由报警管理主机完成,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可直观地取得报警信息,视频监控主机通过网络远程访问、控制或设置前端的网络硬盘录像机,并最终处理报警事件。

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管理服务模块

●流媒体服务模块

●集中存储模块

●分控客户端模块

●心跳检测模块

●报警联动模块

管理服务器模块

管理服务器相当于是整个系统的大脑中枢系统,它承载着系统中所有前端设备、系统内部用户及各项操作日志的管理。

随着系统的功能不断的升级、系统规模不断扩展,使用用户量的大量增加,如不加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受到影响,管理主机是一个基于数据库建立的后台管理系统,它负责对系统内的所有用户进行权限的分配、认证和管理,负责所有控制指令的转发和操系统日记记录,具体功能如下:

1)区域管理:

每个监控都有可能包括了多个监控区域,在每个区域中又可能有多个下级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还会有多台视频编码设备,这时“区域管理”功能就负责了每个区域的添加、删除以及编辑上下级的罗列关系

2)系统编码设备管理:

可以对每个区域内的视频编码设备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编辑操作;同时还可以在此对前端任意监控点进行属性设置,如前端设备名称、监控点名称、视频图像码流设备等。

3)用户管理:

它包括了系统所有工作模块中所有用户的管理.如:

管理服务器用户、报警管理报务器用户、客户端用户及前端视频编码设备用户等,负责每个模块中用户的增加和注销工作,同时还要给每个用户分配权限。

4)权限认证:

用数据库来管理全网内的所有用户,实现灵活、强大的权限控制功能,统一的管理机制保障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避免敏感图像和信息的泄露和篡改。

所有用户端在请求访问目的图像或进行对前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云台等)时,所有控制指令的请求都先发给管理服务器,经管理服务器认证该用户具备相应权限后再将指令转发给前端设备(DRV/DVS),前端设备收到管理中心指令后才将相关信息向有权限的用户发送。

5)权限优先级管理:

在一些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中往往会有数个分控用户存在,而这些不同岗位和身份的用户在进行系统中的相关操作时难免会有冲突的情况发生,如多位用户同时想控制某一个球机,这时管理服务器就会对这些用户进行优先级判断,并让拥有最高优先权的用户优先进行操作。

6)命令控制管理:

客户端用户在进行前端云台解码器设备进行控制时,首先必需得到管理服务器的认证,然后由管理服务器向前端云台解码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对设备进行控制。

7)前端编解码设备控制:

首先是获取前端编码设备的系统参数,并可对其进行修改;其次是对前端DVR/DVS进行远程控制,包括远程重启、远程关机、远程升级、远程对编码设备内硬盘进行格式化、远程校时等。

8)日志管理:

系统中共包括了操作日志、报警日志及系统运行日志.操作日志记录了系统所有用户在系统中所有操作的记录;报警日志记录了系统发生所有报警的信息,包括报警区域、报警时间和报警时间等;而系统动行日志则有效记录了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如系统启动时间,系统产生配置时间和操作员名称等.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对相关日志进行查寻并打印出来.

流媒体服务器模块

流媒体服务器模块是一个视频转发模块,系统后端应用平台中所有图像调用的请求在得到管理服务器权限认证后,管理服务器再向流媒体服务器发送图像调用命令,流媒体收到管理服务器指令后向前端编码设备获取图像数据,最后才根据用户需求将图像数据以多播的型式发送到用户手中;流媒体服务器模块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1)实现转发的功能:

将前端视频图像以多播的方式在网内有权用户发送。

2)保护前端编码设备: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前端编码设备要同时进行多项处理工作,如:

图像编码压缩、录像存储、网络传输等,当用户进行前端图像获取等要求时,前端编码设备每收到一个指令便立即进行一项相关处理,在一个大型监控平台当中多人同时访问一台编码设备的情况时有发生,多用户访问便要进行多用户响应及处理工作,由于前端编码设备理处芯片运算速度及功耗等资源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多人同时访问的需求;而采用流媒体服务器后,所有用户请求得到管理服务器权限认证后均由管理服务器向流媒体发送相关指令,然后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向前端编码设备调取图像数据,并以多播方式向有权用户发送,也就是说无论何时都只有流媒体服务器向前端编码设备发送请求,从而大大减轻了前端编码设备的压力,既保护了前端编码设备,又满了用户需求。

3)解决网络资源不足:

每当一个用户进和进一路图像获取时便占用系统网络一路带宽,而多有同时访中多路图像时便要占用系统多路带宽,而一些系统中网络资源往往是非常有限的,有的甚至只有1-2M,在这种条件下根本满足不了系统监控的需求,而采用流媒体服务器后,系统相当于只有单用户在与前端设备进行通讯,也就只占用单用户访问带宽,这样既达到了系统监控的需求,又节省了资源.

4)解决跨网段问题:

在有些情况下,客户端用户与前端编码设备之间的网络并不是可以直接连通的,也就无法直接从前端编码设备中获取图像数据,而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后侧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分控客户端模块

监控中心模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化模块,它即可以预览前端所有视频图像,也可以对前端解码器进行控制,特点及具体功能如下:

●WindowsXP、Windows2000、Windows2003Server运行环境,全中文菜单

●人性化界面,方便用户操作

●采用MPEG-4/H.264压缩编码算法,352*288,528*384,704*576

●图像清晰度高,每个图像通道可独立调节

●显示、记录的速率均为每路25帧/秒(PAL)

●音频与视频同步实时记录及回放

●可实现监控图像和回放图像时对动态图像进行单幅抓拍或所有图像同时抓拍

●多工智能操作(监视、记录、回放、控制、备份同时进行)

●电子地图管理,直观清晰,当收到报警时平面图自动弹出并闪烁,自动切换报警图像,平面图上直接切换图像等独创功能,管理员对电子地图的编辑和修改等

●可接入WAN、LAN、ADSL、DDN专线等网络对前端图像实时监控、查询、回放、远程控制、远程接收报警并弹出平面图等

●具有按日期、时间、地点、报警类型、抓拍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检索图像文件

●具备抽帧录像功能

●全自动操作,系统可对每台摄像机制定每周内所有时段的录像计划,按预先制定得计划预案进行录像

●系统可对每个报警探头制定每周内所有时段的布防/撤防计划

●系统可对每台摄像机制定每周内所有时段的移动侦测录像计划,按计划进行移动侦测布防

●预录、延时功能,报警预录时间可选择,报警延时录像时间可选择

●循环切换功能,设置单路循环切换和多路循环切换功能

●具有强大的视频回放功能。

可以同时回放1-16路视频,支持数字矩阵功能,能够将回放图像输出到监视器上。

●可远程控制前端的AD,从而达到远程客户端和本地模拟矩阵同时控制球机和切换调用图像的双重控制功能,充份体现了模拟图像的清析和数字图像的网络远传的双重优势的完美结合。

●浏览方式:

本地直接通过PC显示器或监视器预览图像

●画面分割:

1/4/8/9/16画面,可切换

●轮巡:

在通道数较多,用户想较大画面监看时,用户可根据要求设置单画面、四画面轮巡.轮巡时的屏幕切换时间可根据自己需求设置.

●锁屏:

支持锁屏功能,当用户在非操作状态下可将监控系统置于锁屏状态,以免法用户进行非法操作或破坏性操作,有助于系统的安全运转.

●抓拍:

用户可实时监看或录像回放时,对通道图像进行抓拍保存.以备取证之用.保存路径可自行设定.

●快球控制:

在用户权限范围内,对前端球机的方向、变倍、聚焦、光圈进行调节,启用球机自动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