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230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x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计划学时:

64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

2、具有一般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

3、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由于《建筑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

《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

后续课: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建筑结构》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

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建筑结构》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境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具有一般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以帮助和巩固所学书本知识,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建设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工程上所有的受弯构件:

梁、板。

2、熟悉多高层建筑受弯构件组成的水平承重结构的设计思路。

3、了解工程上所有的受压构件:

柱、墙体、基础。

4、掌握两大结构的受力特征和设计思路。

(二)能力目标:

1、对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和内力计算。

2、受弯构件的配筋设计和截面符核。

3、对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和内力计算。

4、受压构件的配筋设计和截面符核。

(三)素质目标:

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结构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建筑结构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2.《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篇钢筋和混凝土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第五章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受拉及受扭构件

第七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及变形验算

第八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第九章梁、板结构

第十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

第十一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教学重点: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构造要求及承载力计算、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和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计算和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设计方法及构造。

第三篇砌体结构

教学内容:

第十二章砌体材料及其主要力学性能

第十三章砌体结构构件计算

第十四章砌体房屋设计计算

教学重点:

砌体受压性能和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因素、无筋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砌体局部承受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墙、柱高厚比的验算方法、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种构件的构造要求。

第四篇钢结构

教学内容:

第十五章钢结构及钢结构材料

第十六章钢结构的链接

第十七章轴心受力构件

第十八章手腕构件—梁

第十九章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教学重点:

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以及钢材的破坏方式、焊缝连接的构造及计算、螺栓链接的构造及计算、实复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实复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

第五篇抗震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二十章建筑抗震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多层砌体结构和底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特点及抗震措施。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时内容

课时分配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一)

绪论

(二)

结构设计方法

(三)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

(四)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五)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六)

钢筋混凝土受拉及受扭构件

(七)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及变形验算

(八)

预应力砼构件

(九)

梁、板结构

(十)

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

(十一)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十二)

砌体材料及其主要力学性能

(十三)

砌体结构构件计算

(十四)

砌体房屋设计计算

(十五)

钢结构及钢结构材料

(十六)

钢结构的链接

(十七)

轴心受力构件

(十八)

受弯构件—梁

(十九)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二十)

课程实训

合计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

6.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7.在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所完成受力计算的引导。

8.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一)对学生的评价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评价项目包括:

上课考勤,上课纪律,作业和课题讨论,评价结果以30%比例计入课程成绩。

终结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学期末进行。

基本知识部分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并以70%比例计入课程成绩。

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四、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编写

《建筑结构》教程依据本课程标准,紧密配合“工学结合”的思路,以工程的实际操作项目“施工工艺”为主线,依据真实的施工工作过程进行编写。

本教材由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专业高级工程师把关,以工程造价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为目标。

使本教材突出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内容精典,达到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目的。

2.建议教材

《建筑结构》王新武金恩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主要参考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蓝宗建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赵西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建筑抗震设计》郭继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

为相关专业学生考质检员资格证书。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以实际工程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信息技术应用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4)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5)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3、工学结合

(1)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2)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工作规范

(1)学生应做好预先复习,指导教师不得擅自脱岗,应记好考勤。

(2)在实训中,学生必须服从指导教师,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启动电源,使用仪器、设备等。

(3)凡违反操作程、损坏仪器、设备者,应按规定赔偿损失。

七、说明

1.授课:

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2.环境:

实训基地

3.能力培养要求: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先修课程:

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等。

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