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1395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北京市给水与排水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01-88-2005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6.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1部分:

通则DB11/852.1-2012

7.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2部分:

气体检测与通风DB11/852.2-2013

8.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

防护设施设备配置DB11/852.3-2014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0.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施工图纸

三、施工部署

1、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机构

负责人:

孙新起

技术负责人:

张兴亮侯典龙陈义军

作业负责人:

杜鹏程申时钊

安全监护人:

张冠华陈强

2、物资准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要求

数量

备注

1

气体检测仪

符合GB121358要求

每个工作面一台

2

通风设备

3

照明设备

满足施工需要

4

安全带

5

安全帽

6

安全绳

7

呼吸防护用品

8

防护服

9

三脚架

10

通讯设备

每个工作面两台

3、施工准备

施工队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先向总承包部及监理单位进行申请,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施工队伍根据施工安排提出有限空间作业申请——安质部根据施工情况制定施工措施——安质部检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办理领取《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施工队伍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有限空间施工,在进行有限空间施工前还应遵循以下程序:

技术员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项目部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检验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是否符合要求——作业人员作业

四、有限空间作业

(一)作业前准备:

1、作业前,应先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

警示标识。

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应符合GB2893、GB2894、GBZ158中的有关规

定。

2、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地面作业人员

应穿戴高可视警示服,高可视警示服至少满足GB20653规定的1级要求,使用

的反光材料应符合GB20653规定的3级要求。

3、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二)通风

1、作业前,应开启地下有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人孔、盖板、作业区及上下游井盖等进行自然通风,时间不应低于30min。

2、地下有限空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通风口时,临近作业者处进

行送风,远离作业者处进行排风。

必要时,可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以防止出

现通风死角。

3、通风设备吸风口应置于洁净空气中,出风口应设置在作业区,不应直

对作业者。

4、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

风。

(二)气体检测:

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

行检测。

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

2、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有害气体的含量,有害气体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方可下井作业。

否则采用通风措施,待有害气体浓度符合要求方可作业。

(三)下井作业

1、下井前,作业人员佩戴安全服、安全帽、呼吸仪、安全带,带好对讲机服方可下井。

2、施工作业时,应连续监测有害气体浓度。

3、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

(1)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

(2)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

(3)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

(4)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下井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具备下井作业资格,

并应掌握人工急救技能和防护用具、照明、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

作业单位应为

下井作业人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

2、维护作业单位应不少于每年一次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

建立健康档案。

3、井下作业时,必须配备气体检测仪器和井下作业专用工具,并培训作业

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4、作业现场照明应使用便携式防爆灯,照明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

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

危险场所分类》GB3836.14的相关规定。

5、施工现场应配备监护者,监护者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

6、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

7、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8、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

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9、作业人员应定时轮换,作业单位可根据作业现场情况,确定作业轮换时

间。

10、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潜水

作业时应穿戴隔离式潜水防护服。

11、防护设备必须按相关规定定期进行维护检查。

检测报警仪的检定周期一

般不超过1年。

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防毒和防护设备。

除通用部件外,在未得

到产品制造商认可的前提下,不可将不同品牌的呼吸防护装备的部件拼装或组合使用。

12、安全带、安全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带》GB6095和《安全帽》GB2811的规定,应具备国家安全和质检部门颁发的安鉴证和合格证,并应定期进行检验。

13、安全带应采用全身式安全带。

使用频繁的安全带、安全绳应经常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更换。

14、夏季作业现场应配置防晒及防暑降温药品和物品。

15、现场无关人员禁止入内,防止意外发生。

六、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一)应急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救援,以人为本”的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紧急救援保证体系。

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预案能及时启动,并科学迅速地组织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

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在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作业之前针对本次作业制订严密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计划,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

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在处置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中的各类突发事故时,必须坚持“快速反应、先期处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原则。

快速反应原则:

处置突发事故,要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

先期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突发事故,事故发生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力控制事态发展,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统一指挥原则:

按照不同级别的突发事故,分别由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体系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以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高效。

协同作战原则:

各相关部门应在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

(二)应急响应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灾难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

通知项目部有关部门必要时请求政府应急机构、救援队伍提供增援或保障。

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项目安全组织机构人员临时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1响应分级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实施。

按照项目部的综合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各部门做好各自分工准备,按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指示响应各自救援行动,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

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集团公司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Ⅱ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各部门组织实施。

各部门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指挥营救工作。

积极动员所属分包单位、周边社会力量进行支援救助。

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三)报警和启动预案程序

项目部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漏岗,做好值班记录,任何职工或安全检查人员发现险情后,立即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快速传达信息,应急预案全面启动。

项目部设立值班室,并保证24小时由管理人员值班;

夜间及法定节假日加大值班力度。

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单位值班室→项目值班室→集团分公司值班室→集团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小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四)事故、隐患现场应急救援控制措施

1、先引导现场作业人员脱离危险部位,疏散临近群众,撤离危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立即拨打119和120,以尽快得到消防队员和急救专业人员的帮助。

2、再设立警戒线,封闭现场,及时抢救伤亡人员,尽力挽救生命,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3、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

4、防止事故、隐患的扩大,将危害、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

5、确保对危险场所实施隔离、标识、警戒,保护现场。

6、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

(五)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

七、应急处理措施

(一)中毒、窒息应急救援

1、管道打堵、勾头、截流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控制错施:

管道打堵、勾头、截流、掏挖人员与监护人员失去联系超过3分钟且呼叫无应答则视为出现中毒、窒息事故。

2、监护人员应立即呼救、示警并召集其他作业人员,防止单人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1)井下人员系有安全绳时,施救人员应首先通过安全绳将伤者拉出,拉绳时不得主拉硬拽,避免对伤者的二次伤害;

(2)安全绳不得将伤者救出时,应进行气体检测、机械进风,同时划出隔离严禁烟火;

在井下气体检测未达标前不得停止机械进风,下井施救人员必须佩带安全绳、安全帽、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井下气体检测缺氧时下井人员必须使用氧气面罩或供氧装置;

井下气体检测甲烷、一氧化碳超标时,下井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衣物,不得携带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从井下吊送伤员时应保证伤员,防止与井壁磕碰;

伤员脱离危险区域后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按摩及外伤包扎,在医务人员接手治疗前不得停止。

在抢救伤员同时,应打开相临井盖,疏散附近作业人员及社会人员,对存在爆炸可能的管道,疏散管道沿线人员,划出隔离带,严禁烟火。

(二)火灾

现场发生火灾时以“人身安全第一、适当保护财产、快速救火稳定火势”为原则。

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

(三)一般触电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控制措施

1、使用电动机械、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和接触配电设备、电缆。

电线的操作人员,突然跌倒、浑身抽搐、身体与带电物体紧密接触且无法自主摆脱、呼叫无反应则视为发生触电事故:

2、发现触电事故的人员不得与触电人及其所触及的物体接触,按以下方法施救:

确定触电人所触及的带电体的电源受附近哪个配电箱、开关箱控制,迅速拉开电箱中事故分路电源,不能确定分路时拉开总电源开关:

3、触电人所触及电源是经插头送电的,可迅速拔下插头,电源是压接送电的应先取下相应熔断器后拆除压接线路;

4、触电人所触及的电源拆除后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恢复照明供电以利伤员抢救:

5、无法确定触电人所触及的带电体的电源受附近哪个配电箱。

开关箱控制时,可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干燥清洁的衣服、布带等将触电人与带电体分离,施救人员应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6、触电人周围潮湿时,应在触电人身旁放置干燥木版、胶合板。

绝缘垫等绝缘物,施救人员站在绝缘物上按上法施救;

7、若触电人在梯子上或高处触电,要防止其脱离电源后造成摔伤,施救人员不得直接接触金属梯、金属合架。

8、触电人脱离危险区域后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及外伤包扎.在医务人员接手治疗前不得停止。

(四)交通安全防护

1、施工地点向迎车方向100米处设前方施工提示牌,起点位置用设交通锥筒、防撞筒、回转灯、LED闪灯、交通指示牌等标志,并设一名交通协管员指挥交通。

2、在施工机械在道路上作业时,设交通警示标志、并设专人指挥疏导。

夜间施工设照明灯照明。

3、施工现场采用全封闭导行措施,因施工在非机动车道上,故对非机动车道进行才有锥桶进行封闭,留1条1.5米的自行车道。

锥桶间距不差过5米。

(五)应急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救援信息系统和资源信息联系网,保证应急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应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支持。

2、物资装备保障由项目部材料部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储备、保养等制度,并按需求购置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当发生安全事故后由材料室组织车辆统一进行运送。

(六)培训与演练

1、培训

项目部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留存记录,有参加人员的签字确认。

平时加强应急方面的安全知识,在板报、标牌等中的宣传,以加强对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教育,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2、演练

项目部根据自身特点,应急救援小组长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机构成员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

演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为实战中救援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