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141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4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器专题训练4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④生物膜把细胞质分割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⑤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上都是各自独立的

A.②④B.②③C.③⑤D.①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各种生物膜的结构不相同,膜上蛋白质有可能不同,①错误;

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②正确;

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③正确;

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④正确;

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⑤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斐林试剂及双缩脲试剂都需要将两种液体先混台后使用

②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液,可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③由于叶绿体中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④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有丝分裂时,需对根尖解离,其目的是使细胞分离

⑤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观察,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⑥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31P和35S标记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

⑦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取样的关键是在调查对象较多的地方取样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⑥

C.②③⑥⑦

D.③④⑤⑦

【答案】B

斐林试剂需要将两种液体先混合后使用,双缩脲试剂不需要将两种液体先混合后使用,①错误;

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液,可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②正确;

由于叶绿体中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但分离色素使用层析液,③错误;

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有丝分裂时,需对根尖解离,其目的是使细胞分离,④正确;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观察,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⑤正确;

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31P和35S标记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⑥正确;

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⑦错误;

所以选B。

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内质网压力”是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

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质网压力”可抑制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引发II型糖尿病。

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II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能力差,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较高

B.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居高不下是II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

C.肥胖可能引发II型糖尿病

D.内质网功能出错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均减少

【答案】C

II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能力差,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较低,故A错误。

由题意可知II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受体出现问题,胰岛素分泌应是足的,故B错误。

肥胖可以引起内质网压力,而肝细胞“内质网压力”可抑制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引发II型糖尿病,故C正确。

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内质网功能出错可能导致分泌减少,但也可能无影响,故D错误。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在机体免疫反应中,浆细胞内高尔基体活动会加强

【解析】A、噬菌体无核糖体,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C、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以光合作用,D、在机体免疫反应中,浆细胞会合成抗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本题考查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古生物学家推测:

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被吞噬的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互利共生

B.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NA为单链

C.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

D.若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图中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时为捕食,吞噬后两者的关系为互利共生,故其种间关系为捕食和互利共生,A错误;

由于原核生物中的DNA是环状的,因此叶绿体中的DNA也是环状的,B错误;

由于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C正确;

若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显微调查法,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激素、神经递质、酶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B.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能促进动物生长;

生长素不属于蛋白质,能促进植物生长

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置

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酶发挥一次作用后不会失去生物活性,A项错误;

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B项正确;

蓝藻细胞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而绿藻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因此二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

细菌为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无膜结构,D项错误。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能产生ATP

B.乙可能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C.丙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D.甲、丙含有核酸,均存在碱基A与T配对现象

【答案】AC

据图可知:

甲细胞器含有脂质和核酸,为线粒体或叶绿体,有氧呼吸或光合作用过程中均能产生ATP,A正确;

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判断为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溶酶体或液泡,但上述细胞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错误;

丙细胞器只含蛋白质和核酸,为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正确;

合成蛋白质过程有碱基互补配对,但是A和U配对,不存在A与T碱基配对,D错误。

本题考查细胞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8.在真核细胞中,右图所示的生物膜可能是

A.细胞膜或细胞核膜B.叶绿体内膜或液泡膜

C.线粒体内膜或类囊体薄膜D.内质网膜或高尔基体膜

真核细胞中合成ATP的生理作用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其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无氧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即真核细胞中能合成ATP的生物膜是线粒体内膜或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不是生物膜)。

9.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解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A正确;

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B错误;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

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D正确。

囊泡、液泡

点评:

识记分泌蛋白分泌过程和细胞结构的作用是解答本题关键。

10.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产生的一种重要细胞器。

溶酶体的pH在4.8左右,比细胞质基质中的pH(7.0—7.3)低。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溶酶体膜能主动运输H+进入溶酶体内

C.被溶酶体分解后形成的产物,可以为细胞提供营养

D.硅肺的形成是由于肺部细胞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硅尘在肺泡积累,从而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答案】D

【解析】出芽形成溶酶体必须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A正确。

溶酶体内的pH是4.8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是7.0-7.3,说明氢离子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应是主动运输,B正确。

溶酶体分解损伤衰老的细胞器等形成的产物可以作为原料为细胞提供营养,C正确。

硅肺的形成是肺泡细胞内的吞噬细胞无法运走这么大的二氧化硅分子团,坏死后会释放出促进纤维化的H因子,然后肺部组织就纤维化,D错误。

溶酶体

识记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是解答本题基础。

11.2011年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从上述的论述中,不能得出的是()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分析材料可知,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A正确;

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导致细胞死亡,B正确;

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消费者,C错误;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D正确。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2.下图为内质网与细胞核和高尔基复合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图,箭头示分泌物的合成及其分泌方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所有的膜统称为生物膜,其结构、成分完全相同

B、图中的箭头方向是指经内质网合成的所有物质运输的方向

C、在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是一样的

D、此图中的内质网主要合成的蛋白质有可能是胃蛋白酶

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基本结构相同,但不同的膜具有不同的功能,是由其表面的蛋白质和糖类决定的,故A错误;

经内质网加工合成的物质有蛋白质和糖类,其中有些是在细胞内起作用的,故B错误;

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是与分泌蛋白的进一步加工有关,而在植物细胞中是与新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错误;

胃蛋白酶是一种分泌蛋白,故D正确。

本题考查细胞器及其分工合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3.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

人体内有2/3的LDL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下图表示LDL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LDL受体和LDL结合后也会进入细胞内部,与溶酶体结合后LDL被降解

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LDL进入细胞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与线粒体无关

D.在LDL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由单层膜包被,富含蛋白酶等各种酶,所以能降解LDL,故A正确;

胆固醇属于脂质类物质,它和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相似相溶型,因此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因此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B错误;

LDL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属于胞吞,胞吞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故C错误;

LDL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属于胞吞,因此在LDL进入细胞内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胆固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14.下列对相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可由溶酶体将摄取的病原体氧化分解

B.同一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是由细胞两极中心体形成的牵引力导致

D.在高尔基体参与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的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BD

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吞噬细胞可由溶酶体将摄取的病原体水解,不是氧化分解,A错误;

同一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被利用至少需要依次经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叶绿体外膜、叶绿体内膜共4层生物膜,B正确;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的动力是ATP供能,染色体移向两极是由细胞两极中心体形成的牵引力导致,C错误;

在高尔基体参与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的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正确。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5.下列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生物膜中磷脂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

B.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C.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D.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

【答案】A

生物膜中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A错误;

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B正确;

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基础是生物膜的结构具有流动性,可以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

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的,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美、德国科学家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他们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被分成披网络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

下图示三种囊泡介导的不同运输途径。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有B、C、D

B.不同来源的囊泡膜上存在不同的识别糖蛋白

C.a物质的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

D.图中囊泡的产生和融合体现了不同生物膜具有共同的功能特点

【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分析,产生囊泡的的结构只有B、C两个,D是接受囊泡的结构,A错。

不同来源的囊泡能转运到特定的结构并与之融合,说明不同囊泡膜上存在不同的识别作用的糖蛋白,B正确。

A物质进入细胞是通过胞吞的形式进入,它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运输,所以与载体蛋白无关,C错。

囊泡的产生与融合体现了生物膜上的分子大都是运动的,说明不同生物膜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属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不是功能特点,D错。

17.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内囊泡运输过程中,发现囊泡膜和靶膜(与囊泡膜结合的膜)上都存在自身的识别蛋白,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之间的囊泡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

B.囊泡运输说明细胞内的生物膜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C.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

D.一个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可与细胞膜融合的囊泡,也可与其他细胞器膜融合

囊泡运输的典型实例即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核糖体中合成→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经胞吐释放到细胞外,全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由上述实例可以看出:

生物膜之间的囊泡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A项正确;

囊泡运输说明细胞内的生物膜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B项正确;

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C项正确;

一个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可与细胞膜融合的囊泡,不能与其他细胞器膜融合,D项错误。

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8.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需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大肠杆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分析题图,细胞器甲中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在动物细胞中,该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但是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故A错误;

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也可能是溶酶体,溶酶体与分泌蛋白加工和分泌无关,故B错误;

细胞器丙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则为核糖体,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可以合成分泌蛋白,故C正确;

大肠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D错误。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9.如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外膜上

B.图b表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C.两图所示意的结构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D.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不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分析图形可知,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内膜上,A错误;

图b表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类囊体膜上有色素的分布,B正确;

线粒体中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叶绿体中与ATP形成有关的酶在类囊体膜上,不在基质中,C错误;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可共存于一个植物细胞内,D错误。

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0.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自噬体的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

B.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图中的水解酶是在自噬溶酶体中合成的

D.溶酶体所参与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

依题意,图中自噬体由两层膜构成,所以,自噬体的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A项错误;

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项错误;

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C项错误;

溶酶体所参与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为细胞凋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D项正确。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1.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于10月7日揭晓,美国和德国的3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此殊荣。

下图所示为细胞中蛋白质的转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受体K的作用可使蛋白A被重新转运回内质网

B.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中的蛋白B结构可能比内质网中的更为复杂

C.溶酶体来自高尔基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D.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进行传递

由图示信息可知受体K可使蛋白A被重新转运回内质网,A正确;

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B正确;

溶酶体内的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

由图示信息知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进行传递,D正确。

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等知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读懂图形并获取有效信息,利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2.图I表示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过程。

该过程()

A.发生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

B.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

C.至少断裂两个肽键生成两分子水

D.需水参与,且水中氢全部用于形成—COOH

试题解析:

这是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之后,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多肽链的进一步加工,至少断裂两个肽键,需要两分子的水,水中的氢全部用于形成氨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