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15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docx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法律常识30

辽宁省201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前练习题:

法律常识(30)

Ø第1题:

下列做法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____)。

A.甲公司向法院起诉乙公司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

B.丙某向法院起诉外来车辆非法占用本单位停车位

C.某人向法院起诉邻居搭盖房屋、影响自家采光

D.某报社下属编辑部向法院起诉丁某盗版侵权行为

【答案】:

C

【来源】:

暂无

【解析】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A、B、D三个选项中,甲公司、丙某和某报社下属编辑部都不是被告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不具备起诉资格。

C项中,某人因为邻居搭盖房屋、影响自己采光,某人及其邻居存在直接利害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C。

Ø第2题:

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第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____)。

A.主体的不同

B.客体的不同

C.主观要件不同

D.客观要件的不同

【答案】:

B

【来源】:

暂无

【解析】

犯罪构成包括四个方面:

主体、主观要件、客体、客观要件。

简单来说,主体是犯罪行为人,客体是犯罪受害者,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是故意还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最终实现的一个结果。

我国刑法分则是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为辅,对犯罪进行分类。

因此选B项。

本题相关知识点:

《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为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五)侵犯财产罪;(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七)危害国防利益罪;(八)贪污贿赂罪;(九)渎职罪;(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Ø第3题:

甲装修公司欠乙建材商场货款5万元,乙商场需付甲公司装修费2万元。

现甲公司欠款己到期,乙商场欠费已过诉讼时效,甲公司欲以装修费充抵货款。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甲公司有权主张抵销

B.甲公司主张抵销,须经乙商场同意

C.双方债务性质不同,不得抵销

D.乙商场债务已过诉讼时效,不得抵销

【答案】:

B

【来源】:

暂无

【解析】

根据《合同法》第99条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

《民法通则》第138条规定: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诉讼时效届满,债权人只是丧失了胜诉权,并未丧失实体权利,仍然可以以此为基础主张抵销权,但须经乙商场同意。

故正确答案为B。

Ø第4题: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不服管理,违章作业,造成下列哪些损失,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____>(____)。

A.1人死亡的

B.3人重伤的

C.直接经济损失达4.5万元

D.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车间停产10天的

【答案】:

C

【来源】:

暂无

【解析】

本条考查的是我国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有关规定的理解,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条件是必须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重大伤亡是指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人以上;重大损失是指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

据此,答案为C。

Ø第5题:

供电合同中,供电方的义务不包括(____)。

____

A.赔偿因断电造成的损失

B.中断供电事先通知

C.安全供电

D.对事故断电的抢修

【答案】:

A

【来源】:

暂无

【解析】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七十九条:

供电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供电质量标准和约定安全供电。

供电人未按照国家规定的供电质量标准和约定安全供电,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可知,供电方有安全供电义务,C项正确;

第一百八十条:

供电人因供电设施计划检修、临时检修、依法限电或者用电人违法用电等原因,需要中断供电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通知用电人。

未事先通知用电人中断供电,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可知供电方有事先通知义务,B项正确;

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断电,供电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抢修。

未及时抢修,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可知对于事故断电供电方有抢修的义务,D项正确;

A项中,赔偿是一种责任,是对于过错的一种救济,而非义务,故正确答案为A。

Ø第6题:

下列做法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列》的是(____)。

A.甲县规定,乡、镇的政府信息统一由县政府负责公开

B.乙省不允许本省内各级行政机关提供政府细细时收取任何费用

C.丙区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D.丁市政府在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询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答案】:

D

【来源】:

暂无

【解析】

根据该条例第4条,应指定机构负责公开,A错误;根据第27条,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能收取其他费用,所以B错误;根据第十四条,需要公开信息需要报有关部门及保密部门确定,不能自己更新,C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Ø第7题:

下列不属于累犯的法律后果的是(____)。

A.应当从重处罚

B.不得适用缓刑

C.不得适用假释

D.不得减刑

【答案】:

D

【来源】:

暂无

【解析】

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又犯被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两种。

对累犯的处罚,我国法律规定,累犯应当在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我国《刑法》第74条明确规定:

“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也就是说,减刑的对象只有被判处刑种的限制,而没有犯罪性质和被判刑期的长短的限制。

故累犯的法律后果不包括不得减刑,正确答案为D。

Ø第8题:

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依其行政责任所实施的强制性处罚措施。

行政制裁不包括(____)。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理

C.行政处分

D.劳动教养

【答案】:

B

【来源】:

暂无

【解析】

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和劳动教养三种。

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反行政法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实施的行政制度,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六种形式。

行政处罚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实施的行政制裁。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七种形式。

劳动教养是由公安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危害社会秩序和他人人身安全尚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者所实施的惩罚措施。

因此正确答案为B。

Ø第9题:

明天就是选举日了,以下公民中不具有选举权的是(____)。

A.张某刚过完17岁生日

B.黄某被判劳动教养3年执行中

C.王某被查出患有精神病

D.陈某被拘留15天执行中

【答案】:

A

【来源】:

暂无

【解析】

《宪法》第34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刑罚附加刑,必须在有刑事责任时才可能出现,而劳动教养、拘留都不是刑事处罚,所以受处罚人不可能同时被剥夺政治权利,即仍旧享有选举权,排除B、D项。

作为重要的政治权利,精神病人的选举权并没有被剥夺,只是无法现实履行,排除C项。

张某刚过完17周岁生日,不到法定选举年龄,故正确答案为A。

Ø第10题:

某超市因食品安全事故被当地工商局作出以下处理:

(1)查封假烟假酒共计200箱;____

(2)暂扣超市的营业执照;(3)罚款5000元。

上述决定中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是(____)。

A.查封假烟假酒共计200箱

B.罚款5000元

C.暂扣超市的营业执照

D.都不是

【答案】:

A

【来源】:

暂无

【解析】

《行政强制法》第9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B、C两项是行政处罚的种类,而不是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Ø第11题:

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法错误的是(____)。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

B.国家的一切权力由人民代表行使

C.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

【答案】:

B

【来源】:

暂无

【解析】

《宪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是“人民代表大会”,而非“人民代表”,是组织而非个人,B表述错误,A、C、D说法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Ø第12题:

陈某与陆某是邻居。

陈某家建房挖地基,导致陆某房屋墙面出现裂缝。

陆某遂找陈某要求修缮,遭到陈某拒绝。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陈某不可以挖地建房,因为挖地建房会损坏邻居陆某的房屋

B.陆某家墙面出现裂缝,属于意外事件,陈某不需要承担责任

C.陈某可以挖地建房,但对邻居陆某房屋造成的损害应当给予赔偿

D.陈某在自家的地基上建房,造成陆某家的墙面出现裂缝,不需要承担责任

【答案】:

C

【来源】:

暂无

【解析】

《物权法》第九十一条:

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第九十二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故正确答案为C。

Ø第13题:

宁某系某公安局刑事警察,在下班回家路上发现有人斗殴,便上前制止。

当宁某发现其中一方为有过隙的李某时,便叱喝其住手。

李某发现是宁某遂破口大骂。

宁某听得怒火顿起,拔枪将李某大腿击伤。

根据《国家赔偿法》相关规定,李某能否获得国家赔偿____

A.能,因为宁某系公安人员,且损害是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生

B.不能,因为宁某的行为属于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C.能,因宁某的行为属于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情形

D.不能,因宁某是刑事警察,无治安管理职权、且宁某是在下班时间作出的行为

【答案】:

B

【来源】:

暂无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五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题目中,警察宁某与李某有过隙,怒火中烧的时候拔枪击伤李某大腿,并不是执行公务,而是出于私人的恩怨,是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

故正确答案为B。

Ø第14题:

行政赔偿的主体是(____)。

A.国家

B.实施行为的行政机关

C.实施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D.实施行为的行政机关同级财政部门

【答案】:

A

【来源】:

暂无

【解析】

国家赔偿法中规定的赔偿义务主体应该是行政机关,赔偿责任主体是国家。

所以本题答案为A。

Ø第15题:

(不定项选择)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

A.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直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B.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人大为5:

1,全国人大为8:

1

C.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

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

1

D.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

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答案】:

ABC

【来源】:

暂无

【解析】

D项中,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规定为1:

1。

Ø第16题:

离职学习超过一年的国家公务员应办理的手续是(____)。

A.免职手续

B.辞职手续

C.调任手续

D.转任手续

【答案】:

A

【来源】:

暂无

【解析】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公务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免除其职务:

(1)转换职位任职的。

国家公务员在国家行政机关内跨职类或跨部门、跨单位转换岗位任职。

这种工作调动,使得公务员不再任原职,故在任命新职的同时免去原任职务

(2)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公务员的职务升降是指因工作调动而使公务员不再担任原职,任命新职的同时免去原职(3)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4)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5)退休的;(6)因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故正确答案为A。

Ø第17题:

2007年3月5—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表决通过了(____)、企业所得税法等。

A.物权法

B.个人所得税法

C.就业促进法

D.网络安全法

【答案】:

A

【来源】:

暂无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

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故正确答案为A。

Ø第18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____)。

A.不遵照执行

B.宣布废止

C.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D.请求劳动行政部门给予用人单位处罚

【答案】:

C

【来源】:

暂无

【解析】

《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因此本题选C。

Ø第19题: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____)。

A.民事权利能力

B.民事行为能力

C.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D.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

【答案】:

D

【来源】:

暂无

【解析】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故正确答案为D。

Ø第20题:

关于法律援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以经济困难者、残疾人、弱者或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定人群为对象

B.法律援助的形式为诉讼法律服务,不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

C.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

D.需要援助者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书面申请

【答案】:

B

【来源】:

暂无

【解析】

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

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

主要形式包括

(1)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2)民事、行政诉讼代理(3)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4)公证证明(5)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本题主要考查诉讼和非诉讼的问题。

Ø第21题:

我国刑法第2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刑法的任务是(____)。

A.打击犯罪

B.保护人民

C.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

D.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实现社会安定和谐

【答案】:

D

【来源】:

暂无

【解析】

对照我国《刑法》第2条对《刑法》任务的表述:

“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A、B项概括不完整,C项定义中并未覆盖,因此答案选D。

Ø第22题:

王某与他人合作投资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王某任法定代表人。

后来公司倒闭,公司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

公司的债权人要求王某偿还不足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王某投资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王某无需承担公司债务

B.王某是公司的投资人,公司的债权人可以要求王某偿还

C.王某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的债权人可以要求王某偿还

D.王某与他人合作投资,王某应当按照出资比例对公司的债务承担偿还责任

【答案】:

A

【来源】:

暂无

【解析】

A选项的说法正确:

《公司法》规定,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财

产独立于股东,仅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B、C选项的说法错误: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

司承担责任。

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的责任仅以其出资额为限,不需要用个人财产偿还公司

债务

D选项的说法错误:

《民法通则》规定,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

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债务承担不同于合伙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民法通则》第36条第1款规定: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企业法人是法人最主要的类型,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还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其对外债务的承担都以公司的财产为限,不涉及出资人、管理人的个人财产。

合伙是二人以上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由于法律没有规定合伙的出资数额,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合伙的债权人可以向任一合伙人主张债权,合伙人以自己的个人财产承担责任。

偿还债务超过自己应承担数额的,有权要求其他合伙人返还。

Ø第23题:

3.

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主要有(____)。

A.申请回避权

B.参加法庭调查、辨证论权

C.上诉权(被害人除外)

D.抗诉权

【答案】:

ABC

【来源】:

暂无

【解析】

当事人是指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过程中发挥着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参与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包括:

  ①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②在具有法定理由时申请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审判人员或者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回避;

  ③对于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有权申请复议一次;对于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审判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对其人身进行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④有权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向证人发问并质证,辨认物证和其他证据,并根据证据发表意见,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和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勘验或者鉴定,互相辩论等;

____________⑤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本题中,A、B、C三项均属于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D项则不是,当事人只享有请求抗诉权,本身没有抗诉权。

故正确答案为A、B、C。

Ø第2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____)。

A.宪法

B.刑事诉讼法

C.婚姻法

D.劳动法

【答案】:

C

【来源】:

暂无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是1948年华北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后,由中央妇委起草,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于1950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法律。

它也成为了中央政府在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第一部《宪法》是在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基础上,几经修改在1954年颁布,被称为54宪法。

《刑事诉讼法》在1979年通过,《劳动法》在1994年通过,所以排除A、B、D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C。

Ø第25题: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汇票可分为(____)。

A.银行汇票

B.商业汇票

C.公司汇票

D.企业汇票

【答案】:

AB

【来源】:

暂无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9条规定: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故选AB。

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的区别: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付款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商业汇票的签发人为一般企业。

>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汇票的出票银行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

银行在为企业开具银行汇票时一般会要求企业将足额款项存入银行,因此银行汇票的安全性高于商业汇票。

Ø第26题: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是公务员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之一。

下列选项中,除了(____)外,都是公务员“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这句话含义的正确理解。

A.虽然对决定持有保留意见,但是如果上级要求立即执行,则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

B.如果公务员执行的决定或命令明显违法,则执行后果应当由上级负责

C.如果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是依法作出的,则公务员应当予以执行

D.上级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应当在其权限范围之内

【答案】:

B

【来源】:

暂无

【解析】

Ø第27题: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下列遗嘱应该有两名见证人在场见证才能生效的是(____)。

A.公证遗嘱、代书遗嘱

B.公证遗嘱、录音遗嘱

C.自书遗嘱、口头遗嘱

D.代书遗嘱、录音遗嘱

【答案】:

D

【来源】:

暂无

【解析】

《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D。

Ø第28题:

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____)。

A.某县公安局刑警队队长

B.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C.某市大学校长

D.某民主党派机关干部

【答案】:

C

【来源】:

暂无

【解析】

《公务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