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15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docx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

钢铁信息与钢铁未来沿海布局

 

一局带出钢铁业整合大势,在争相布局沿海寻获矿石进口便利之外,大型钢企同样在筹谋建厂矿产地

  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定调,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则以矿定产。

由此,奠定了未来国内钢铁业的产业版图。

  随着河北曹妃甸京唐钢项目、鞍钢营口鲅鱼圈项目的建成及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钢铁项目获批,钢铁业向沿海布局的趋向更加明显。

  在此产业格局变奏下,拥有深水良港、远洋运输条件良好、市场需求巨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国内钢铁企业必争之地,距澳洲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湛江钢铁项目则是产业棋盘上关键的一子。

  湛江钢铁项目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和需求最大的地区本土钢铁企业较量的必然结果,项目的主导者——宝钢集团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政府支持,项目的参与方——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均在想方设法突围。

政府宏观调控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在导演钢铁业的变局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坐落在雷州半岛上,处于粤、桂、琼三省交汇处。

湛江拥有众多的港湾,以“大、优、深”而著称,湛江港是大西南地区及广东西部最重要的出海门户,是中国内地距澳洲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港口。

  地处湛江东南的东海岛是广东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正在建设中的总占地面积约12.85平方公里的湛江钢铁项目即在此地。

三年后,拥有1000万吨钢铁产能的生产线将全部投产,二期产能将扩大到2000万吨。

  “按照宝钢人士私下的交流,规模很可能将达到3000万吨。

”一位长期跟踪该项目的广东业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

但这一产能规模未得到宝钢方面的证实。

  这是个相当激进的计划,新增的产能相当于再造一个宝钢集团。

至2007年底,宝钢集团拥有产能2000万吨左右,加上并购的其他钢铁企业产能,综合产能达到2800多万吨。

  而相较于华南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这一计划又显得顺乎形势。

仅广东省一地,2007年的钢铁消费量已达到4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4800万吨。

  宝钢的湛江

  6月28日,注册资本为358.6亿元的广东钢铁集团在广州市正式挂牌,宝钢集团以现金出资286.88亿元,持股80%;广东省国资委和广州市国资委分别以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韶钢集团”)、广州钢铁企业集团(下称“广钢集团”)的国有净资产折合71.72亿元出资,合计持股20%。

标志着湛江钢铁项目的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韶钢松山(000717)一位人士透露,“我们公司前期在湛江东海岛进行项目运作的工作人员已经撤回,投入到韶关公司本部的改扩建工作。

  韶钢松山是韶钢集团的子公司,后者持有前者36.27%的股权。

  “宝钢集团的绝对控股让韶钢集团兴趣索然,人员撤出是正常的举动,而广钢集团本来在湛江钢铁项目中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一直热情都不高。

”一位接近广钢集团和韶钢集团的人士解释。

  按照原计划,湛江钢铁项目由宝钢集团持股51%,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合计持股49%。

这与位于广西防城港超千万吨钢铁项目中,武汉钢铁集团(下称“武钢集团”)和柳州钢铁集团(下称“柳钢集团”)的持股结构相似。

  2005年12月,武钢集团与广西国资委签署重组协议书,双方拟以推进防城港项目为中心成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当时约定,新公司注册资本暂定为127.57亿元,武钢集团以65.06亿元现金出资,占股51%,广西国资委以柳钢集团全部净资产出资,占49%的股权。

  另一边,湛江钢铁项目也在2006年有了实质性进展。

2006年5月22日,宝钢集团、韶钢集团在广州与湛江市政府签约,成立合资公司运作该项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亿元,注册地为广州市,项目总投资1400亿元,总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其中首期投资700亿元,产能为1000万吨高档板材,主要面向汽车和消费电子所需。

  由于该项目在国家宏观调控之际提出,一直处于低调运作,至于宝钢集团与韶钢集团在合资公司中的具体投资份额,也属于高度机密。

  2007年12月,由宝钢集团、韶钢集团、湛江港集团三方共同投资建设的湛江龙腾物流球团项目,在东海岛钢铁项目规划区内开工建设。

由此,湛江钢铁项目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湛江钢铁项目,合作细节与此前稍有差异——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将全部并入宝钢集团,并由宝钢集团控股成立一家新公司,总部注册地仍在广州。

  2008年6月,最终股权结构揭晓,宝钢集团如愿以偿获得80%股权。

  按照新的湛江钢铁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940万吨,计划投资690亿元,预计2011年底建成投产,产品主要为中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高档钢铁产品。

  湛江VS防城港

  事实上,早在1992年,广东省与宝钢集团就开始合作开展钢铁项目的前期工作,广东省政府专门批准设立了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支持湛江钢铁项目在东海岛落户。

  一位参与湛江钢铁项目设计的设计院人士透露,当时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湛江钢铁项目无法解决用水问题,海水淡化成本很高,在权衡之后,宝钢集团无奈放弃。

  直至2004年,宝钢集团重新介入湛江钢铁项目。

2004年11月,广东省方面正式确定宝钢集团为湛江钢铁项目的主要投资者,之后,广东省发改委、湛江市、宝钢集团、韶钢集团四方签署了推进湛江钢铁项目建设意向书。

  2005年4月,湛江市政府成立了前期工作指挥部。

但是导致10多年前宝钢集团无功而返的用水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成为业内对湛江钢铁项目能否实施的最大质疑。

另外,防城港钢铁项目也成为湛江项目的最大竞争对手,彼时普遍认为两者只能选其一。

  防城港钢铁项目位于防城港企沙半岛,占地20平方公里(含生活用地),与武钢集团本部基地面积相当。

  根据规划,防城港钢铁项目产品定位于热轧薄板、热轧宽厚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项目投产后将满足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钢铁需求,同时弥补部分东盟国家钢铁供需缺口。

项目首期总投资625亿元,年产钢1000万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340多亿元,上缴税金67亿元。

预留发展空间3000万吨。

此外,还有配套辅助项目和一批下游产业项目,需投资约300亿元。

  根据建设计划,防城港钢铁项目2008年将全面启动1550mm冷轧工程、整体围填海工程、码头和配套航道工程、武钢休疗养中心项目等标志性工程施工建设;2009年展开全面施工;2010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试产。

  两个钢铁项目选址各有利弊:

相较湛江项目,防城港项目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千万吨钢铁项目的用水问题;但防城港的港深不足,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矿石进口和钢铁出口,物流效益无法体现,而水深26至44米的湛江港,则拥有可建设国际一流深水大港的条件,航道距岸仅二三百米,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的油轮。

  双方也都找到了解决方案:

湛江项目从三个方面解决用水问题,其一减少用水需求量,按照设计方案,该项目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将高达98%;其二,从吴川鉴江引水,通过70公里长的海底管道,直接向东海岛供水;其三,计划学习新加坡,采取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

  没有天然水深优势的防城港则加快填海工程,以求加深港口深度。

但港口每年都会有回淤,即使填海完成,其疏浚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后,大规模的评估对决开始。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对湛江和防城港钢铁项目进行厂址评估;2007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专家评估论证会。

  同月,防城港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论证等完成初稿。

该项目海洋工程环评和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召开,并最终获得了评估。

  2007年3月30日,以组织开展防城港钢铁项目的陆域形成和20万吨级码头建设为当前主要任务的防城港港工公司成立。

该公司为防城港市政府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根据武钢柳钢(集团)公司的委托和要求,负责钢铁项目、矿石专用码头、陆域形成、护岸、地基处理以及厂区土地平整工程的建设工作,为加快钢铁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007年6月,湛江钢铁项目环评报告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审查。

  上述设计院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和对方案的不断改进,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能够控制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使得湛江项目能够最终成行。

  2007年12月3日,湛江龙腾物流工程项目打桩,标志着湛江钢铁项目的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3月18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同意湛江钢铁项目和防城港钢铁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2008年6月28日,广东钢铁集团的正式挂牌标志着湛江钢铁项目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韶钢无奈淡出

  韶钢集团经历了从2003年作为湛江钢铁项目的主导者,到2004年项目引入宝钢集团,再到2006年确定其投资人地位,最终2007年宝钢集团全面介入,韶钢集团的人员则全部撤出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政府行政干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3年,韶钢集团开始介入湛江钢铁项目,并在当年11月有了实质性进展,湛江市政府与韶钢集团先后签署了项目合作意向书、合作框架协议。

  按照韶钢集团的规划,湛江钢铁项目最初产能仅定为300万吨,至后来提升到500万吨,虽然与目前上千万吨相去甚远,但对于韶钢集团来说已是不小的决心。

2003年,韶钢集团的主要资产韶钢松山(5.16,0.16,3.20%,吧)的钢产量是280多万吨,30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韶钢集团。

  韶钢集团启动湛江项目并非一时冲动,这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及当地钢铁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

  韶钢集团位于粤北韶关,周围有多条山脉,南依演山,北靠莲花山,矿产资源蕴藏量大,拥有矿床、矿点1200多处,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现已发现的矿种有70多种,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二,其中铅、银、锌的储量分别居全国二、三位。

  但是韶关的铁矿石资源并不丰富,韶钢集团自有矿石储量有限,随着产能的扩张,矿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大宝山矿业是韶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年产85万吨铁矿的产能,除此之外,大顶铁矿及分布在各县、市的小铁矿为韶钢提供部分铁矿。

这远不能满足公司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只能通过外购的形式解决。

  1997年韶钢松山上市时,当年钢产量是87.11万吨,至筹划湛江项目的2003年,钢产量已经达到280多万吨,产能扩张了2.3倍,大量外购矿石不可避免。

  相较于矿石自给率达到60%以上的鞍钢集团,只有少量自有矿石的韶钢集团基本属于外购矿石的钢铁企业,这就要考虑矿石的运输问题。

  韶钢集团所在的韶关市地处粤、湘、桂、赣四省(区)的交通枢纽,距广州市仅200多公里,京广线、京九线、北江航道,105、106、107国道构成了密集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方便从周边运输国产铁矿石。

  但是,韶钢集团的钢产量持续增加(2007年韶钢松山的钢产量已达到441万吨),加之国产矿石量有限,并且品位逐年下降,进口矿石比重逐年增大。

  在韶钢集团的原料结构中,至2007年,国内矿和进口矿的比例各占一半,进口矿中的长期合同和贸易矿的比重也是各占一半。

  国内钢铁企业进口矿石的需求量巨大,基本从海上运输,需要靠近港口,而地处内陆的钢铁企业就要额外支付从港口运输到厂的费用,成本自然增加。

对于自给原料不足的企业,解决之道就是减少运输费用,靠近港口建厂,韶钢集团涉足湛江钢铁项目的初衷即在此。

  韶钢集团进入湛江钢铁项目后,首批进行的工作也正是围绕着原材料展开。

韶钢集团一位管理人士介绍,在2003年与湛江市政府签署协议后,韶钢集团即派工作人员前往湛江东海岛,进行物流、投料场、烧结厂的建设。

  “韶钢集团先后从总部抽调近200人前往湛江,成立项目专项工作组,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在完成土地的‘三通一平’之后,开始相关厂房的建设规划。

  该人士表示,由于最初确定的产能是300万吨,后提高到500万吨,需要的资金量大致在200亿元至300亿元,而韶钢集团的注册资本金仅为8.9亿元,其主要子公司韶钢松山2003年的总资产也仅为80亿元,净资产43亿元,韶钢集团无力独自承担项目建设。

  当时的一种解决方案是由广东省的窗口企业粤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粤海投资”)提供资金,韶钢集团负责具体运作。

但是该方案未得到广东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的同意,一种较流行的说法是:

湛江港靠近军事基地,国家出于军事安全的考虑,没有批准该项目的建设。

  在韶钢集团方面看来,与粤海投资的组合,能够解决项目的运作经验和资金两大难题,是最优的选择,除了军事安全的考虑,应该说已是万事俱备了。

“韶钢有能力运作这样的大型项目。

”韶钢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一位厂长向《证券市场周刊》说。

  钢铁设计院的一位人士并不认同上述说法:

韶钢集团是内陆型钢铁企业,虽然大量矿石依赖外购,但公司的规模尚属中型。

而像湛江钢铁项目,需要成熟的管理经验和人员配备,以及缜密的流程控制,这并非看起来那样容易。

  韶钢集团方面经验的不足,也正是广东省政府担心的问题。

据称,广东省政府认为,湛江钢铁项目规模庞大,需要寻找一个有运作港口钢铁基地经验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合作,而粤海投资是做贸易出身,没有运作钢铁企业的经验,驾驭如此大规模的项目风险太大。

  此时,国家发改委在面对国内狂热的钢铁投资潮也有些犹豫,希望能够调控钢铁行业的发展,新建钢铁项目的同时需要当地淘汰已有的落后产能。

  在独自运作两年多未果后,2006年3月,宝钢集团与韶钢集团签署了资产重组的框架协议和合资组建湛江钢铁项目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主导权旁落宝钢集团之手。

  谈起湛江钢铁项目,韶钢集团一位人士表示相当可惜和无奈,“这是政府方面的安排,我们也无能为力,目前只能加紧进行公司改扩建工程,预计全部达产公司的规模将达到1200万吨。

  这位人士强调,在并入宝钢集团后,公司的规模不会受到影响,“并购只停留在资本层面,对于公司的人员等影响不大”。

  但对于韶钢集团而言,扩大之梦既实现不易,扩建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选择,随时可能遭遇政策的调控。

  200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中国钢铁业第一部产业政策,按照该政策,在钢铁企业的地区布局上,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内陆地区钢铁企业要以矿定产。

  所谓“以矿定产”是指内陆型钢铁企业要按照企业周围的铁矿石规模确定产能的上限,对于国内有限的矿石储量,内陆钢铁企业壮大空间受到限制,无法按照市场需求扩大规模。

而坐守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珠三角地区,钢铁需求量庞大,钢铁企业规模却受到限制,处境相当尴尬。

  争夺珠三角

  珠三角地处中国南部沿海,市场经济发达,积聚着汽车、集装箱、家电、电子等产业,钢铁需求市场空间很大。

不过,这一区域尚未出现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与其市场空间和市场条件不相匹配。

  2007年,中国粗钢年产量达4.8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3强,已连续第13年居世界钢铁产能第一。

钢铁产能的迅猛增长加大了对铁矿石的渴求,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

  这就决定了中国新建大型钢厂必须选址在沿海,以利于铁矿石远洋运输。

珠三角地处沿海,各种运输条件理想,宝钢集团从1992年就表达了在珠三角发展的兴趣,其间虽经颇多波折,但初衷未改。

  在建厂未能如愿的时候,宝钢集团通过其贸易分公司南方公司于2004年7月启动了汽车板配送中心项目,致力于为宝钢汽车板战略用户提供钢材仓储业务。

  2006年6月,这一基地的规模再次扩大,宝钢集团的广裕码头基地正式投入营运。

该基地总面积3400平方米,配备有经验的汽车板管理人员,全部使用行车作业,在配送中全部采用波浪架汽车运输。

  宝钢集团的投入回报甚丰,2007年,广州本田使用宝钢板材3.9万吨,其中整车用量1.4万吨,占广州本田整车外板的九成。

  据悉,宝钢集团还将收购湛江港8%的股份,意在为湛江钢铁项目提供运输保证。

  同样重视珠三角战略地位的还有鞍钢集团,2008年4月,鞍钢集团与格力集团合资建设家电板配送中心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设计,双方决定在珠海市南水镇大浪湾高栏港临港工业区,分两期合资建设年加工43万吨家电板的配送生产线,以及年仓储38.4万吨的物流区及一套纵剪机组。

  地方利益博弈宏调

  按照兴业证券的统计,2007年八大行业对钢铁需求占国内需求的80%,其中建筑占据50%,机械16%,汽车6%,造船、家电均占2%。

  业内人士预测,2006年至2010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量将达到4152万吨,年均830万吨,2011年至2015年船用钢材需求量为5141万吨,年均1028万吨。

2006年至2015年共需船用钢材9293万吨。

  2008年4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表示,根据2008年至2020年汽车产量及保有量预测数量,汽车用钢构成及部分零部件、总成国产化情况进行预测,2008年至2010年汽车用钢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371万吨、1510万吨、1637万吨,2015年及2020年分别达到2176万吨、2767万吨。

  钢铁上市公司的判断也大致如此,2007年29家钢铁上市公司钢产量总计约为18385万吨;2008年,上市公司预计钢产量总计约为21329万吨,同比增长约16%。

29家公司中,有15家钢产量增幅超过10%,首钢股份(4.92,0.16,3.36%,吧)(000959)由于搬迁以及奥运影响,产量增长为负,而宝钢股份(8.43,0.24,2.93%,吧)(600019)、武钢股份(9.77,0.30,3.17%,吧)(600005)、鞍钢股份(12.78,0.36,2.90%,吧)(000898)三大龙头企业,2008年钢产量总计预增11.79%。

  国际钢铁协会(IISI)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美欧经济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减缓,但由于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钢材需求仍将继续稳定增加。

2008年和2009年,世界钢材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12.8亿吨和13.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6.7%和6.3%。

2007年世界钢材消费增长6.6%。

  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中国各地及各企业均大幅扩大了钢铁产能,而对于这波钢铁投资热潮,自2003年开始,有关部门公布了多条政策加以调控。

  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多个部门密切协作,完善调控措施,控制土地、金融两个闸门效果开始显现。

  2005年,经国务院审议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具体明确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任务和方向。

  2006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的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部署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实施要求。

  就此,形成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思路:

结合城市钢厂搬迁和淘汰落后产能,建成曹妃甸等沿海钢铁基地;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主要产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2010年板带比达到50%;加快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形成2至3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对于原有落后产能进行淘汰:

“十一五”期间,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等。

具体来讲,2007年前重点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的落后能力;2010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等其他落后装备的能力。

  严格控制钢铁工业生产能力:

一是依法把违规项目停下来。

二是对2003年文件下发后仍继续违规审批和建设的项目,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查处。

三是严把项目准入关。

原则上不批准新建钢铁企业,个别结合搬迁、淘汰落后的项目也要从严掌握。

  虽然,由大型钢铁企业整合中小型企业是国家整合钢铁行业的基本思路,但是这一想法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

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平衡地方利益等非市场因素。

  对于一些省份来讲,钢铁企业的地位相当重要,不仅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更大的作用是钢铁作为重要的资源,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很多地方政府都有将钢铁业做大的想法,而一旦钢铁企业被并购,就丧失了在钢铁行业建造航母的基础。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河北省,该省拥有众多中小钢铁企业,钢铁资源非常分散,是并购的最佳区域之一,宝钢集团一直想在此区域有所作为,并购邯钢集团,以实现在此区域的布局,但是河北省政府则希望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整合。

  一个例证就是2006年初,承德钢铁集团、宣化钢铁集团和唐钢集团组建新的唐钢集团。

  面对这样的地方阻力,国家发改委只得不停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但在攸关地方利益的情况下,中央的行政指令执行起来难度甚大,这也成为钢铁业整合不易的原因之一。

  2007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国家发改委同河北、山西等10个主要产钢省(区、市)签订了第一批《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责任书》。

  至2007年7月末,全国累计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1140万吨、炼钢能力870万吨。

  虽然国家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各地发展钢铁企业的热情并未熄减,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在继续上新项目。

  “很多企业新建项目,以改扩建的名义进行,原有的产能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新的工厂也建立起来。

”一位业内人士道破其中的玄机。

  这位人士解释,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旗号下,很多企业事实上是在大力新建产能。

  “虽然国家统计认为钢铁生产供大于求,但是至少在部分地区需求十分强劲,经济发展需要能源,能源建设需要钢材,房地产建设、运输业中的造船、集装箱也同样需要大量的钢材。

”该人士认为,“国家同时批准相距很近的防城港和湛江项目,就说明这种需求巨大。

  各地小型钢铁企业之能够继续生存,正是因为在需求及成本上升推动下,钢价不断上涨。

  据统计,今年1至5月份,全国产刚21611万吨,同比增加1863万吨,增长9.4%;5月末,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156.86点,比年初上涨31.49点,增长25.1%。

随着钢材价格的上涨,钢铁行业利润也随之大幅增长,前5个月,国内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426亿元,同比增长50.8%,增幅比1至2月提高了12.2个百分点。

  广钢转型

  钢铁产能淘汰后,气体和物流产业很可能成为广钢股份(4.92,0.16,3.36%,吧)未来的主业

  2008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我委同意广西防城港和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要求,广钢应淘汰全部炼铁、炼钢和轧钢生产能力。

  由于文件并未具体指明“广钢”为广钢集团还是广钢股份(600894),市场对此产生了不同的解读版本。

有人认为是指广州芳村白鹤洞基地的搬迁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