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613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docx

魏杰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

魏杰:

启动内需与保经济增长

日期:

2012-6-2110:

28:

33

魏杰教授简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导、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十三个省市的经济顾问,十五家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5家学会的副会长。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导,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所所长。

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自1979年起至今,20余年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本。

主要著作有:

《新经济与企业裂变》、《中国企业的二次创业》、《资本经营论纲》、《现代产权制度辨析》、《企业前沿问题》、《市场经济前沿问题》、《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文化塑造》、《驱动财富进程》、《解码财富方程》、《动摇不得》、《亲历改革》、《中国经济之变局》等。

很高兴今天来参加忻州大讲堂的启动仪式。

在座的同志们都知道,现在国务院正在实行着一个重要的战略对策:

关于“保增长、启内需”的这样一个对策。

应该说从去年的第四季度开始,国务院开始启动这套对策,如果从去年第四季度算起到现在,我们这套对策已经搞了九个月左右时间,那么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下一步我们的政策应该做些什么样的调整?

这是今天上午和各位想集中讨论的问题。

去年的第四季度,我们的增长速度掉到了我们所需要的目标值以下,就是掉到了8%以下。

可能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在我们的增长速度上一直有一个目标:

我们的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每年8%到10%之间,就是我们的GDP最高不要超过10%,最低不要低于8%。

后来,有人通俗地把它概括为“八九不离十”,就是指这个指标。

那么为什么不要超过10%?

主要是从我们的资源供给状况来考虑的,我们的增长速度一旦超过10%以后,我们的资源供给就会比较紧张。

这里讲的资源主要指三大资源:

能源、原材料、交通设施。

如果增长速度超过10%以后,那么我们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设施的供给就比较紧张,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煤、电、油、汽、运就比较紧张。

所以原则上不希望超过10%,一旦超过10%以后,就要进行宏观调控,把速度要适当降下来。

当然最低也不要低于8%。

为什么不要低于8%?

主要从就业方面考虑的。

可能在座的各位知道,我们的国家已经决定要在2030年基本实现城市化、工业化。

到2030年要实现城市化、工业化这个任务的话,我们每年必须解决新增就业人口1000万的任务,而要解决每年新增就业人口1000万的任务,我们每年的增长速度就必须保持在8%以上。

所以,从就业方面考虑,我们的增长速度原则上不能低于8%。

但是,去年第四季度,我们掉到了8%以下,那么,显然增长速度已经偏离了我们的要求。

一般我们掉到8%以下,就要保增长;超过10%以上,就要进行宏观调控。

而去年我们第四季度就掉到了8%以下,所以我们的任务当然是要保增长。

那么,为什么去年第四季度我们的增长速度一下子掉到了8%以下?

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市场对中国的产品需求急剧萎缩,就是中国出口出不去了,而出口在我们国家的增长中占的比例又非常高。

在座的知道,拉动中国经济有三大力量:

消费、投资、出口。

出口在我们国家的增长贡献已经非常大,2007年,出口对我们GDP的贡献已经接近40%,是37%,2007年我们的GDP是25万亿,出口贡献了10万亿左右,这样,出口在我们的增长的贡献非常大,所以,一旦出口降下来,我们的增长速度就会降下来,所以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市场对中国的产品需求急剧萎缩。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又这么大,所以,一旦出口出不去,增长速度就会急剧下滑。

那么,去年第四季度的情况就是这样,世界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出口出不去了,而出口在我们国家的增长中占的比例又非常高,所以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出现了去年第四季度到现在我们所遇到的压力,就是增长速度一直低于8%。

那么,怎么办呢?

按道理来讲,既然出口出不去了,我们只有靠内部的投资和消费来进一步拉动中国经济,因为我们把投资和消费叫内需,把出口叫外需,所以要靠我们的投资和消费来拉动经济。

那么投资和消费就是我们讲的内需,所以叫“保增长,启内需”。

启动我们自身的投资和消费,才能使我们的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8%以上,所以把这套战略对策就叫作“保增长,启内需”。

那么怎么样启动内需?

从去年第四季度到现在,大致上出台了这样几条对策:

一、启动投资

为什么要启动投资,因为很简单,内需就是两块,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

那么消费和投资对增长速度的贡献都很重要,但是,投资的见效比较快,也就是在我们国家一旦要启动投资,最快六个月时间可以见效,最慢需要九个月时间才能见效。

那么启动消费的速度要比投资要慢一点,比如说启动消费要见效,最少需要九个月以上时间,最慢要一年半以上时间。

所以我们这一轮启动内需,首先启动的就是投资。

所以“保增长,启内需”的第一个对策就叫启动投资。

那么怎么样启动投资?

投资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叫民生投资。

(一)民生投资

民生投资主要指四个方面的投资:

医疗卫生投资、文化教育投资、社会保障投资、基础设施投资。

所以有时叫四大民生投资。

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一旦决定就可以进行投资,所以我们启动投资,当然首先启动的就是民生投资,因为它的投资主体就是政府,所以我们这次启动投资首先启动的也是这四大类。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这一块这次又定了四个重点:

一是轨道交通,就是城际之间的高速铁路和城市地下的地铁。

这是我们这次基础设施的第一个重点,所以像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所谓四小时高铁圈已全部启动。

二是是港口、机场、高速公路。

三是农村投资。

这一次的农村投资主要是指县和乡以下的公路网、电网、通信网以及中心镇的上下水系统。

上水系统就是自来水,下水系统就是污水处理。

四是环境投资。

环境投资既包括生态环境的修复也包括工业污染的治理,这两块统称环境投资。

这就是这次我们基础设施这一部分所推出的四个重点。

那么投多少呢?

我们对外号称今年(2009年)是4万亿,但实际上没有4万亿。

因为我们公布这4万亿里边有两部分费用不属于民生投资:

一个是今年减免税收5千亿,一个是用于结构调整3千7百亿,这两笔费用不属于民生投资,所以4万亿里边扣掉这两部分,那么差不多今年我们民生投资真正到位的是3.1万亿。

这3.1万亿怎么分配呢?

基础设施占了1.5万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占了1.6万亿,这是今年我们民生投资的全部总额。

但是从现在开始到2012甚至到2015年,我们的民生投资要远远超过这个数据,应该在10万亿以上,有人预计是15万亿,有人预计是18万亿。

那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民生投资将会大幅度的投资持续好几年,这就是民生投资的全部内容和今年的投资总量,以及未来几年内的全部投资总量。

那么,民生投资从去年的十月份以后开始启动,到现在差不多接近十个月时间。

那么我们投资的现状到底怎么样?

怎么样来评估我们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到现在的这套民生投资?

现在看来,差不多十个月左右的民生投资,有些目标应该是可以达到了,看来没有问题了。

可能达到的有这样三种目标:

第一个目标就是今年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这个任务应该可以完成。

为什么呢?

因为2007年我们的出口对GDP贡献是10万亿左右,估计今年出口会少一半,那就是有5万亿左右的GDP要求内需来填补,而我们仅民生投资就投了3.1万亿,所以加上别的方面的投资,应该保持在8%左右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这个看来应该问题不大。

尤其是基础设施这块的投资量比较大,最近我去调研京沪高铁,什么叫京沪高铁,就等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所有钢轨都在桥上边,应该说这种拉动对GDP增长是有作用的,所以8%左右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

第二个目标就是民生投资启动以后,对提振信心有意义,这个目标看来是没有问题,我们公布了民生投资而且号称4万亿以后,对国内的信心提振以及对世界的信心提振都有意义。

第三个目标就是可以获得一个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基础设施,这个目标看来可以实现,再过三五年之后,轨道交通可以实现省会城市之间的一小时到达,像从北京到上海,可以缩短至四个小时,到西安也是四个小时,到哈尔滨也是四个小时,那么这套发达的基础设施体系在三五年之后会获得的目标应该能够实现。

所以评估我们民生投资搞了十个月的状况,首先是感觉到有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其中,我刚讲到的三个目标看来可以实现。

但是,对近十个月的民生投资研究可以发现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要在政策上进行微调,那么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现在看来有以下几个问题比较突出:

第一个问题是增长可以实现,但就业问题解决不了。

从国家统计局上上个星期对我们国家上半年整个经济运转情况的统计,我们所有指标里面最差的就是就业指标。

因为过去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可以解决就业问题,那时候主要是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大量的出口企业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存在。

但是现在大量的企业倒闭破产了。

而我们现在增长主要靠基础设施拉动,但是基础设施又是一个高度机械化的投资,对经济贡献很大,但对就业贡献很小。

比如说,我最近调研京沪高铁,京沪高铁的投资额度在2000多个亿,但是只能解决13万人的就业机会,很显然,这个不成比例。

估计今年就业压力会很大,所以说现在这个政策做了调整。

我们已经开始强调保增长,更要保就业。

保就业就必须保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大面积地倒闭,就业就解决不了,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单纯地讲保增长,而是保增长更要保就业,保就业的关键是保企业,这个政策,实际上已经进行调整,下一步我们的一个重点就是突出解决就业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这次的民生投资对各地地区的影响差异非常大,就是民生投资对增长贡献的地区之间的不均衡。

所以大家看到有的省增长很快,像内蒙古排在第一,那么有的省增长速度非常慢。

实际原因在哪里,就是我们民生投资启动之后,对于各个省的影响不一样,有些省因为民生投资获得了大量的市场,甚至获得了大量的投资项目,而有的省几乎没有获得民生投资方面所带来的市场和项目,所以导致省际之间、城市之间的差异比较大,那么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些问题的。

本来我们启动民生投资,是让各个地方要受实惠的,受到应有的好处。

但是现在看来,民生投资的结果是进一步拉大了省际之间和城际之间的差异,就是国为我们民生投资启动之后对有的地区带来的好处非常之多,而有些地区没有因为民生投资启动而获得太多的好处,看来这个区域差别问题需要研究,需要做一点讨论。

因为有些省因为民生投资启动之后大量的民生项目就在那里,再加上民生投资所带动的市场需求也在那里,所以导致发展的极其不均衡,地区之间的发展非常不均衡,这个在政策上,要有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才行。

那么如果有的地方因为民生投资受惠不大,是不是从别的方面思考问题。

在政策上,要进行调整才行,不然造就地方之间的过大的不均衡,也是有问题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次的民生投资基本上投向了国有经济,民营经济没有获得太多的好处,所以会不会无意中损害我们正在发展的民营经济。

就像两个人都遇到困难,我只帮助了其中一个人,那么无意中会不会损害了另外一个人,所以最近出现的国进民退的现象与我们去年启动的民生投资可能无意中损害了民营经济是有关系的,而民营经济又是我们未来新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我们恐怕要研究这个问题,要适当地考虑在民生投资中间还要关注民营经济所遇到的困难,不然的话,会损害到我们现有的民营经济体制,政策要进行调整。

第四个问题就是民生投资启动之后,无意中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为什么呢?

本来启动民生投资就是要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但是民生投资启动之后,所有银行资金都希望投向民生的工程,结果导致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反而很紧张,比如说1-3月份,我们新增贷款是4.6万个亿,结果4万亿流向了民生投资项目,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只新增加了6千个亿,所以我们新增供求数量很大,但所有企业都资金紧张,为什么?

就是民生投资实际上无意中冲击了企业的正常运转,所以不能用民生投资冲击别的方面的投资,不能用民生投资冲击企业的正常运转。

第五个问题就是启动民生投资之后,出口企业继续倒闭,压力很大。

本来我们启动民生投资是为了启动内需,启动内需就是给出口企业寻找到新的市场份额,但是没有想到,我们启动民生投资的力度很大,结果出口企业的困难仍然也很大,继续在倒闭。

我们发现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因为我们这个启动民生投资这块所需要的产品,根本就不是出口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出现了产品错位。

这样的结果是导致虽然民生投资的启动力度很大,但是出口企业仍然找不到市场,仍然继续下滑,甚至倒闭。

最近我去东莞调研,看了两个生产圣诞树的企业,这两个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生产圣诞树,占了全世界市场份额的30%多,结果我们启动民生投资不要圣诞树,所以我们再启动还是死路一条,所以东莞深深感觉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出不去,倒闭之后农民就回家了。

固定投资量比较大的企业,尤其是用设备比较大的企业,现在压力非常大,它的设备就是专用性的,不能搞别的,而我们启动民生投资之后这些产品又不需要它所生产的产品,所以这一部分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实际仍然没有解决。

我们的增长还不稳就是指这部分生产能力还没有实现转移和利用,压力比较大。

所以看来我们在启动民生投资同时,还要进一步考虑这些出口企业的问题,不能用民生投资取代别的方面的工作,不能认为民生投资启动起来一切就都很好,实际不一定,有的民生投资启动起来有的企业仍然压力很大,我们要进行调整才行。

所以最近已经开始具体解决一些出口企业的具体困难,我们出口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所以要正常的微调才行。

最近提出来,口号有点变了,启动内需但不要忘记外需,启动内需要稳定外需,就是基于这个考虑的。

因光靠启动内需,启动民生投资这块,不能解决出口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所以要启动内需要还要稳定外需才行,就是基于这个判断。

这次启动民生投资的全部内容和启动的数量差不多大致情况就这样,已经搞了10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这10个月左右的实践来看,一方面它对有些问题的解决是有帮助的,像增长速度,实现8%是没问题了,但是对有些问题它解决不了,比如说这个就业问题,就压力很大,所以后半年在民生投资这方面要进行适当的政策微调。

但总体政策不变,但会做一点适当的微调。

民生投资差不多占了我们社会总投资的1/3左右,就是民生投资的全部数量加起来是我们社会总投资的1/3左右,正因为它只有1/3左右,所以启动投资光靠启动民生投资还不行。

我们还需要启动投资的别的部分,那么就要启动投资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生产性投资。

(二)生产性投资

什么叫生产性投资?

对各个产业的投资就叫生产性投资。

比如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对制造业的投资,对能源产业的投资等等都叫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它的投资主体是企业,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所以国外又把生产性投资叫民间投资,因为国外的政府从来不对生产性领域投资的,他不参与这些生产性投资,所以生产投资主要是民间投资的。

但在中国还不能简单地把它叫民间投资,因为我们中国政府实际还在对生产性投资进行投资的,像国有企业就是国家投资的,所以在国外把生产性投资叫民间投资,在中国还仍然叫生产性投资,因为我们国家生产性投资除了民间之外政府也在投资。

我们要启动生产性投资,那么政府还不能代替企业,甚至干预企业。

我们启动生产性投资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投资中的困难,帮助解决了企业投资中的困难,企业才会投资,生产性投资才能启动起来,所以我们启动生产性投资的主要办法是帮助企业解决在投资中的困难,具体来讲解决什么困难,大致上讨论三个困难:

一个困难就是企业负担过重的困难。

我们现在的企业负担还比较重,无论税收负担还是行政性收费的负担都比较重,要适当地减轻企业负担才能。

这一条我们差不多近十个月来已经开始做,比如说降低企业的税赋负担,但是我最近调研的时候,地方企业和政府的反映比较强烈,说现在定下来的减轻企业的税收,要减的税都是地方税。

今年我们对企业减税是2800个亿,结果下来一调研,这个企业说没有给我减,后来发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地方本来就很困难,尤其遇到增长速度下滑之后,政府压力也很大,结果企业就获得不了减税的好处。

看来中央要减税一定要减自己税才能行,减别人的税,显然有点问题。

所以这方面我们要调整,不然这个减轻负担企业实际上没有获得这方面的好处。

第二个困难就是解决资金融通的困难。

企业只有资金流通很快,那么企业才能够投资,如果资金融通有问题,显然很难加速投资,所以要解决第二个困难就是资金融通的困难。

企业的资金融通包括两块,一块是债务金融通,一块是资本金融通。

因为企业资金一个是债务金,一个是资本金,所以这两方面都要做工作才行。

债务资金融通又包括两块,一块是银行融资,一块是民间信贷。

银行融资和民间信贷统称债务资金融通,债务资金融通这块现在已经开始启动,比如说银行融资已经进行调整,像并购贷款,过去银行一般不放的,现在都开始放了。

尤其今年加大了对中小担保公司的扶持,对这方面也有意义。

尤其是村镇银行要扎实推进,最近还要在全国增加差不多近2000家的村镇银行,最近我下来调研,地方有意见,这个村镇银行本来就是村镇银行,结果非要国有银行控股20%,这样一来一方面加大了国家的责任,另一方面不利于运作,看来这方面的政策还需要调整,银行融资这块还有空间可以讨论。

那么债务资金融通的另外一块就是民间信贷。

民间信贷现在有一个法律文件还没有通过,就是《放贷人条例》。

《放贷人条例》一旦通过,那么未来任何个人或机构有钱都可以给别人贷款,这是符合我们未来的法律体系的。

《放贷人条例》一旦通过,这块的民间信贷就会更为活跃,所以我们希望这方面能够加速一点。

债务资金融通、银行融资和民间借贷实际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希望把这一块能放开。

那么债务资金融通的另一块就是资本金融通,资本金融通主要就是放开了创业板,创业板已经开始运作,大家看,26号已经公开申报了,创业板对企业的资金融通有益,尤其是对中小型的技术创新型的企业有益。

但是我最近下来调研发现,创业板实际上对地区之间的差异拉大不会起到推动作用。

比如说,我估计这支创业板首先上市和未来大波量上市都是集中在一线城市的企业,我们发展较慢的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可能获得的好处不大,因为这种技术创新型企业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之类的一线城市,那么说这样一来对这块的资本金融资有意义,但对大量的别的地区资金融通的问题上还需要研究,只是能对中国更广大地区的企业能够获得资本金融通的这种好处,就需要我们研究和讨论,但是总体来讲,这块已经开始放开了。

第三个是结构调整的困难。

因为现在我们许多企业进入到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

进入到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就没法投资了,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才行。

那么,现在我们在加速这方面的调整。

国务院最近提出了一个振兴十大产业规划,已经陆续得到通过了。

涉及到十大产业,第一个是纺织服装业,第二个是轻工业制造产业,第三个是装备制造业,第四个是汽车制造业,第五个是船舶制造业,第六个是石化产业,第七个是有色金属,第八个是钢铁产业,第九个是信息产业,第十个是物流产业。

推出这个振兴十大产业的规划,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结构调整。

我们在理解这个振兴规划里要注意一些新动向,要研究各地的产业结构问题。

比如说:

传统能源占的比例大的地方就要注意结构调整的影响,像山西在传统能源里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大省,但是下一步可能要遇到巨大的挑战。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知道,可能很快全世界的“哥本哈根协定”就要签署了。

这个协定一旦签署,世界规则就变化了。

比如说在进出口上,未来调整进出口的不再是产品的价格便宜,要按照这个产品是否对环境有污染来收税、按照碳的排放量来收税。

过去谁的产品便宜谁就可以出口到别的国家,现在不行了。

所以,我估计下一步对我们的挑战会很严重。

歌本哈克协定,我估计中国也非签不可,一旦签署了,世界规则就要发生变化了。

所以美国最近派了两个华裔部长,一个能源部长,一个商务部长来中国,来说服中国签署这个协定。

但我们有些人不了解行情,人家一来就讲你们的根在中国,是中国人。

最后只好这两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讲了一句非常绝情的话:

100多年前,我的祖上为了追求幸福和自由到了美国,我为我是中国的血统感到高兴,但是我为我是美国国民感到自豪。

我是代表美国利益的部长,当然要为美国利益而服务。

为什么要逼着他讲这种话呢?

美国派来的部长怎么能是中国人呢?

怎么能代表你的利益呢?

看来,我们的思维要调整。

奥巴马之所以派他来的原因就是他是华人出身,好和中国打交道,是为了美国利益。

这个协定一旦签署了,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很多地方要重新思考问题了。

人类社会从传统能源时代向新能源时代过渡已经开始了。

传统能源就是化石燃料,就是地球表面的植物埋到地底下,若干年后有了燃烧的功能,开发出来作为能源。

化石燃料的形态只有两个:

煤炭和石油。

新能源是非化石燃料,象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

过去支撑整个人类社会的是传统能源。

现在,人类社会要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轨了。

在传统能源时代,谁先发现,谁就成为重要的国家。

比如说:

英国首先发现了四大煤田,在海边,运输方便。

有煤炭作为能源,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现代国防体系,成为当时的日不落帝国。

到了1900年,美国人发现了石油,用石油作能源,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现代国防体系。

英国却没法改变自己的的能源,因为英国在1979年才在本土发现了石油,同时以煤炭作为能源的工业体系、交通体系要变成新能源体系,成本太大,加之英国当时有400万煤炭工人,一旦把煤炭换成石油,成本太大了。

所以美国就取代了英国成为重要的国家。

1960年前,美国石油基本上是自给的,但1960年后,美国石油不能自给了,开始依赖波斯湾,结果引发了宗教磨擦、民族磨擦、国家磨擦,出现了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到了美国,美国不得不把反恐作为重要的工作,美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要想摆脱这种尴尬,就不得不向新能源时代推进。

所以奥巴马振兴美国经济里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新能源时代的推进。

世界现在把人类的技术创新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蒸汽机发明为中心,第二个阶段就是电力发明和应用,第三个阶段就是电子计算机,第四个阶段就是新能源。

人类社会要进入第四个创新时代就是新能源时代,所以这成为奥巴马改变美国尴尬境地的重要对策。

我们要看到世界这个动向,传统能源占的比例较大的地方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所以希望各个地方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来思考未来这个结构该怎么调整。

振兴十大产业里面没有提到的,但实际上也是我们要进行重大结构调整的方向,如发展旅游产业。

我是第一次来忻州,以前不知道我们这地方有这么多旅游产业,只知道五台山,还不知道是忻州的。

昨天,我到了阎锡山故居,看了以后觉得我们有很多可开辟的。

比如说,里面有个博物馆,就是图片资料搞的,实际上它是一部国民史。

研究阎锡山就必然会涉及到中国国民史,是很有意义的。

我想未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尤其是富裕后的人,他们的物质享受到顶了,就像北方人吃馒头,穷的时候吃2个,富的也吃2个,不可能吃30个。

他没有消费了,大量的消费可能就在精神消费这一块,像旅游。

所以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大这一块的力度。

现在我觉得生产性投资启动慢的原因就是结构调整比较慢,有些已经生产过剩的领域在推动它,这次调整是逼迫我们进行的,危中有机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生产性投资,我们帮助企业解决的三个困难:

一是企业负担过重,二是资金流动的困难,三是结构调整的困难。

那么,想通过这三个困难的解决来带动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起来了,当然生产性投资就起来了。

我们启动企业投资的第二块就是生产性投资,大致说,现在的效果还可以。

比如说,统计局公布的PPI,就是投资品价格,在上半年回升的比较快,说明我们启动的生产性投资已经见效了。

统计局公布有60%的企业开始回暖,我自己调研的判断是4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投资启动已经见效了,但仍需努力。

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回暖,要继续启动生产性投资。

(三)资产投资

资产投资,主要指两个方向的投资:

一是房地产市场投资,一是资本市场投资。

有人说,讲振兴十大产业时没讲房地产市场投资,是歧视房地产吗?

不是,房地产不同于一般的产业。

一般不把房地产划在一个产业里面,房地产属于资产投资的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