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176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OSPF路由协议实验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周五:

完成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准备工作。

第二周——实现并验证所设计的实验,完成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周一~周三:

在指导老师和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实验内容,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分析设计过程和实验过程,完成并提交设计报告。

答辩。

设计过程

确定目标

实验环境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小规模网络,且网络的拓扑比较简单(实际上就是线型拓扑),权衡各方面的因素,我们确定了三条实验目的:

1、基本的OSPF配置;

2、分别在单区域与多区域中观察LSA的扩散过程;

3、观察OSPF是如何应对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的。

另外有一个可选的实验目的,即截获实际的OSPF报文并对其进行解码。

后来的实验证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是可以完成以上实验目的的。

配置过程

实验环境中有5台CISCO2600路由器,运行的操作系统是IOS12.1。

在配置过程中我们曾经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超级终端的速率设置不当,导致输出乱码。

解决方法是指定速率为9600bps。

另外,通过超级终端的捕获功能将输出导入到文本文件中,非常有利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2、对IOS的模式不是很熟悉,因而常常出现某些特定命令无法执行的情况。

3、以前保存在路由器中的配置文件没有清除,因而干扰了本次实验的配置。

解决方法是在特权模式下输入:

Router#erase

然后重新启动路由器:

Router#reload

4、在配置路由器串口的过程中忘记了指定时钟频率,导致串口的链路层协议不能启用。

解决方法是在串口的DCE端指定时钟频率:

Router(config-if)#clockrate72000

5、没有指定RID,即没有创建Loopback接口。

结果导致了在此后的实验过程中,如果某个接口的IP地址恰恰被选择成为RID,当我们手工将其shutdown之后,就会导致路由器的RID改变,从而引起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信息标识发生混乱。

解决办法是为每台路由器创建Loopback接口。

在我们的实验中,A、B、C、D、E的Loopback地址分别是1.1.1.1、1.1.1.2、1.1.1.3、1.1.1.4、1.1.1.5。

另外,对于OSPF数据包的截取,因为无法在串口上进行侦听,我们选择了A与C之间的以太网线路。

将采用交叉双绞线连接更换成采用集线器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PC的以太网卡来捕获数据。

配置路由器E所用到的命令如下:

接口标识:

Fa0/0接口类型:

以太网

Router(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0/0

Router(config-if)#ipaddress192.168.248.1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shutdown

观察此接口状态的命令:

Router>

showinterfacefastethernet0/0

显示结果表明此接口已经启用:

FastEthernet0/0isup,lineprotocolisup

Internetaddressis192.168.248.1/24

S0/0接口类型:

串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serial0/0

Router(config-if)#ipaddress192.168.240.2255.255.255.252

showinterfaceserial0/0

Serial0/0isup,lineprotocolisup

Internetaddressis192.168.240.2/30

配置Loopback接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loopback0

Router(config-if)#ipaddress1.1.1.5255.255.255.0

 

单区域测试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debug命令来观察各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

我们发现Router#debugipospfadj命令比Router#debugipospfevents命令更有效,因为它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但是,debug命令会持续不断的刷屏,干扰正常的操作过程(可以通过undall来结束debug进程),而实际上,LSA的传播过程可以通过链路状态数据库和路由表来观察,因而我们没有将debug命令写入实验指导书中。

打开debugipospfadj 

命令后,可以观察出两台路由器从发现邻居到建立邻接关系的过程。

以路由器E为例:

打开debug命令:

Router#debugipospfadj

OSPFadjacencyeventsdebuggingison

启动ospf进程:

Router(config)#routerospf1

配置各个网络接口所在的区域(单一区域):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248.10.0.0.255area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240.20.0.0.3area0

以太网接口所产生的信息:

00:

29:

52:

OSPF:

InterfaceFastEthernet0/0goingUp

BuildrouterLSAforarea0,routerID1.1.1.5,seq0x80000001

30:

32:

endofWaitoninterfaceFastEthernet0/0

DR/BDRelectiononFastEthernet0/0

ElectBDR1.1.1.5

ElectDR1.1.1.5

ElectBDR0.0.0.0

DR:

1.1.1.5(Id)BDR:

none

BuildnetworkLSAforFastEthernet0/0,routerID192.168.248.1

NofullnbrstobuildNetLsaforinterfaceFastEthernet0/0

以上信息反映了在以太网接口产生LSA,选举指定路由器和备份路由器的过程。

由于路由器E所在的以太网只有一台路由器(它本身),因而其结果就是DR和BDR都为1.1.1.5。

串行接口所产生的信息:

31:

06:

InterfaceSerial0/0goingUp

07:

BuildrouterLSAforarea0,routerID1.1.1.5,seq0x80000002

47:

Rcvhellofrom1.1.1.4area0fromSerial0/0192.168.240.1

Endofhelloprocessing

56:

%SYS-5-CONFIG_I:

Configuredfromconsolebyconsole

RcvDBDfrom1.1.1.4onSerial0/0seq0x1DCFopt0x2flag0x7len32mtu1500stateINIT

2WayCommunicationto1.1.1.4onSerial0/0,state2WAY

SendDBDto1.1.1.4onSerial0/0seq0xE5Eopt0x2flag0x7len32

FirstDBDandwearenotSLAVE

RcvDBDfrom1.1.1.4onSerial0/0seq0xE5Eopt0x2flag0x2len52mtu1500stateEXSTART

NdBRNegotiationDone.WearetheMASTER

SendDBDto1.1.1.4onSerial0/0seq0xE5Fopt0x2flag

0x3len52

Databaserequestto1.1.1.4

sentLSREQpacketto1.1.1.4,length12

RcvDBDfrom1.1.1.4onSerial0/0seq0xE5Fopt0x2flag0x0len32mtu1500stateEXCHANGE

SendDBDto1.1.1.4onSerial0/0seq0xE60opt0x2flag0x1len32

RcvDBDfrom1.1.1.4onSerial0/0seq0xE60opt0x2flag0x0len32mtu1500stateEXCHANGE

ExchangeDonewith1.1.1.4onSerial0/0

Synchronizedwith1.1.1.4onSerial0/0,stateFULL

57:

BuildrouterLSAforarea0,routerID192.168.248.1,seq0x80000003

17:

……

此后收到的都是保持邻接状态的Hello报文。

以上信息反映了路由器E和路由器D发现对方并形成邻接关系的过程:

首先通过Hello报文确认对方的存在,然后进行协商并指定主从路由器,再发送各自的链路状态信息,更新数据库,最后通过每隔10秒钟发送一次的hello报文维持两台路由器的联系。

显示此时的OSPF信息:

Router#showipospf

RoutingProcess"

ospf1"

withID1.1.1.5

SupportsonlysingleTOS(TOS0)routes

SPFscheduledelay5secs,HoldtimebetweentwoSPFs10secs

MinimumLSAinterval5secs.MinimumLSAarrival1secs

NumberofexternalLSA0.ChecksumSum0x0

NumberofDCbitlessexternalLSA0

NumberofDoNotAgeexternalLSA0

Numberofareasinthisrouteris0.0normal0stub0nssa

Externalfloodlistlength0

AreaBACKBONE(0)

Numberofinterfacesinthisareais2

Areahasnoauthentication

SPFalgorithmexecuted5times

Arearangesare

NumberofLSA2.ChecksumSum0x105F1

NumberofDCbitlessLSA0

NumberofindicationLSA0

NumberofDoNotAgeLSA0

Floodlistlength0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在这台路由器上,为了防止网络状态改变频繁时占用大量CPU时间,将SPF算法的间隔设置为10秒钟。

同时还可以看到,至OSPF1进程运行以来,SPF算法一共执行了5次。

显示此时的邻居路由器:

Router#showipospfneighbor

NeighborIDPriStateDeadTimeAddressInterface

1.1.1.41FULL/-00:

37192.168.240.1Serial0/0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路由器E已经发现了与它串口相连的邻居路由器1.1.1.4。

显示链路状态数据库:

Router#showipospfdatabase

OSPFRouterwithID(10.1.1.5)(ProcessID1)

        RouterLinkStates(Area0)

LinkIDADVRouterAgeSeq#ChecksumLinkcount

1.1.1.11.1.1.11530x800000050xEECA3

1.1.1.21.1.1.27300x800000030x1E13

1.1.1.31.1.1.31510x800000050x5E133

1.1.1.41.1.1.41580x800000050xBFD64

1.1.1.51.1.1.57660x800000020xB6FC3

        NetLinkStates(Area0)

LinkIDADVRouterAgeSeq#Checksum

1.1.1.11.1.1.11530x800000010x219E

对比其他各路由器可以发现,所有路由器上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是一致的。

这正是单区域下OSPF的特征。

显示路由表:

Router#showiproute

192.168.72.0/30issubnetted,1subnets

O192.168.72.0[110/1628]via192.168.240.1,00:

01:

03,Serial0/0

192.168.224.0/30issubnetted,1subnets

O192.168.224.0[110/845]via192.168.240.1,00:

192.168.240.0/30issubnetted,1subnets

C192.168.240.0isdirectlyconnected,Serial0/0

192.168.64.0/30issubnetted,1subnets

O192.168.64.0[110/1627]via192.168.240.1,00:

C192.168.248.0/24isdirectlyconnected,FastEthernet0/0

O192.168.1.0/24[110/846]via192.168.240.1,00:

04,Serial0/0

以上的路由表是通过链路状态数据库通过SPF算法得出,与实际的网络情况完全符合。

几乎在相同时刻,其他的路由器也得到了正确的路由表,可见OSPF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快速收敛了。

在192.168.248.2上进行连通性测试:

C:

\DocumentsandSettings\User>

ping192.168.72.2

Pinging192.168.72.2with32bytesofdata:

Replyfrom192.168.72.2:

bytes=32time=39msTTL=123

bytes=32time=32msTTL=123

Pingstatisticsfor192.168.72.2:

Packets:

Sent=4,Received=4,Lost=0(0%loss),

Approximateroundtriptimesinmilli-seconds:

Minimum=32ms,Maximum=39ms,Average=33ms

路由测试:

tracert192.168.72.2

Tracingrouteto192.168.72.2overamaximumof30hops

1<

1ms<

1ms192.168.248.1

219ms19ms19ms192.168.240.1

321ms20ms20ms192.168.224.1

420ms20ms20ms192.168.1.2

540ms39ms39ms192.168.64.2

649ms47ms47ms192.168.72.2

Tracecomplete.

显示整个网络通信正常。

然后将D的S0/0端口断开,观察E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发现其表项并未减少:

RouterLinkStates(Area0)

LinkIDADVRouterAgeSeq#ChecksumLinkcount

1.1.1.11.1.1.113960x800000040xDDE13

1.1.1.21.1.1.217980x800000030xFEE13

1.1.1.31.1.1.313960x800000050x1E743

1.1.1.41.1.1.42820x800000060xFFD92

1.1.1.51.1.1.52800x800000030xF9CD3

NetLinkStates(Area0)

1.1.1.11.1.1.113970x800000010x7BB1

但是注意到被断开的链路所对应的年龄字段在不断增大(粗体部分)。

观察E的路由表,发现已经更新了路由信息。

后来发现,在链路断开的时候,E的路由信息就已经立即更新了,只不过被断开的链路的信息仍然保留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

因而观察链路状态改变有三种途径:

debug命令的输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age字段以及路由表。

考虑到debug命令容易干扰正常的实验,因而在设计实验指导书的时候采用了后两种方法。

  多区域测试

  多区域的测试过程与单区域的大同小异。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之前曾经配置了单区域的OSPF进程,那么在配置多区域的OSPF之前一定要将以前的配置清除掉,否则会对多区域的配置产生干扰。

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用erase命令清除所有配置,然后重新启动路由器。

后来我们发现clear命令可以清除一个OSPF进程,而不会对路由器的接口配置产生影响。

在路由器E上配置多区域OSPF的过程如下:

启动OSPF进程:

配置区域: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248.10.0.0.255area2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240.20.0.0.3area2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虽然配置了多区域,但是任何一台路由器的链路发生改变之后,所有的路由器都可以感知到变化,LSA的扩散过程与单区域的OSPF并没有什么不同。

后来才知道路由器在默认状态下是不进行链路聚合的,必须手工进行链路聚合。

在边界路由器进行链路聚合的命令如下(以路由器C为例):

Router(config-router)#area2range192.168.224.0255.255.224.0

进行链路聚合之后,路由器E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如下:

OSPFRouterwithID(1.1.1.5)(ProcessID1)

RouterLinkStates(Area2)

Lin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